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新城兵工厂,杨凡带着涂山月和林月如视察。

她俩一个负责秘书处,一个负责情报处,有些情况是必须要让她们知道的。这里面有两件秘密武器正在试制。

通过重重警卫,杨凡一行人来到兵工厂深处的六号车间。

总工程师是当年的兴禾铁厂的第二大匠师常珠。地位仅次于付老六。

现在他负责轻武器研发。而付老六负责重武器研发。

“老爷,您请看,这就是我们刚刚试制出来的第一台冲床。”常珠有些兴奋的向老爷和夫人们介绍。

一台有些像是大衣柜的设备摆放在地上,旁边是一台纽科门式蒸汽机和传动机构。

冲床,是一种利用金属滑块上下运动,冲压来制造金属零件的机床。

冲床的设计原理是将圆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由动力机械出力,带动飞轮,经离合器带动齿轮、曲轴(或偏心齿轮)、连杆等运转,来达成滑块的直线运动。

这东西和蒸汽机原理正好相反,蒸汽机的气缸是要把直线运动通过曲轴变成圆周运动。而冲床则是要把动力源传到出来的圆周运动重新变回直线运动。

使用金属重型滑块,上下运动,通过下砸,用模具直接快速的冲压出来零件的技术。

冲床中国发明很早。cascoo.net

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领先。大明也有简单的类似原理的机械。

近代意义的冲床是十八世纪英国人发明的液压式冲床。但这个太麻烦,杨凡没让匠师们现在就搞。

而是先试制一台,通过纽科门式蒸汽机带动的,上下运动的冲床。

这个技术难度不大,因为类似的冲床,早就在在水力锻造工厂投入生产了。之前生产板甲,都是用水轮带动的锻造机械,用模具砸出来的零件组装的。

这种水力冲压设备和冲床其实是一回事。

这些设备极大的提高了杨凡金属加工车间的生产效率。只要上下冲击一下,模具里就成型一个零件。

几万套板甲的订单,一个月就能干出来。

杨凡的匠师们都对水力带动的金属加工机械非常熟悉了,用的最多的就是锻造用水锤,现在打铁基本不用人力了,都是用高速水锤敲打。

现在,杨凡的枪管都是用平炉钢浇筑出铁棍,趁着红热,上高速水锤敲打,挤出其中的气泡和弥合裂缝。

不停的加热和淬火,直到达到强度和韧度要求。

然后,用水力铣床,切削做成标准圆柱体。然后用水力镗床钻孔,膛制出光滑精密的枪膛。

这些水力机械投入使用后,杨凡的兵工厂,现在对枪管的生产能力极大的提高。

一个月产量达到一千多支,而且都是高精度的,品质远远超过手工打造。远不是之前,一个匠师一个月,才能用手工钻出一个根合格的枪管了。

随着以后生产设备的增加,产量还会继续提高。

毕竟现在只是投入一台铣床、一台镗床进行试生产。

但第一台冲床,杨凡却没有使用水力。

因为,用途不同。用水力机械锻压模具,制造粗糙的盔甲零件,甚至是武器都是可以的。

但是,用来做杨凡现在想做的东西,精度就不够了。

毕竟杨凡这里现在的技术水平不行,用水力这种不稳定动力,没法做一些需要精度高的东西。

所以,杨凡决定还是使用纽科门式蒸汽机作为输出动力。经过一系列的设备,保证稳定的输出功率。

杨凡的冲床是用来生产击发枪的金属定装子弹的。

冲床上下一次,就可以用模具挤压出来五十个铜质金属子弹壳。

本着装备一代,研发一代思路,虽然现在燧发枪在大规模配装,但是下一代的击发枪也要开始研制。

击发枪最重要的技术,就在弹药上。击发枪用的是定装金属子弹壳的子弹。

杨凡之所以,要提前搞击发枪,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所面对的敌人,基本都是骑兵,而大明的骑兵不行。是一支长期以步兵为主的军队。

在历史上,真正把骑兵赶下战场的,不是大炮,而是机枪。只有机枪才是骑兵的克星。

杨凡现在的兵力太少,而且,他的建军思路就是精兵路线,所以装备很重要。

在没有雷汞和火帽之前,击发金属弹壳的子弹,还是有办法的,就是使用玻璃粉和铜粉、硫磺粉混合。用水调成小颗粒,在受到外力击针冲击后,完全可以发火。

这和杨凡现在的手榴弹的发火管的思路是一样的。杨凡现在的手榴弹发火管,就是用玻璃粉、硫磺粉加上螺旋形细铜丝做成的,用绳子一拉铜丝,就会带动玻璃粉和硫磺粉摩擦发火,点燃引线。

玻璃粉可以通过瓷器烧窑来生产,用石英砂烧制不透明的玻璃很容易。研磨成份也不是难事。

既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定装金属弹壳就可以提上日程来了。

所以杨凡就安排人手,开始试制专门用来生产弹壳的冲床。

有了定装的金属弹壳,以后就可以继续研发击发枪了。

毕竟现在燧发枪,也叫自来火铳。已经被欧洲人发明了几十年了。

很快西方殖民者就会带着这些先进的武器,出现在东亚和东南亚。不论是荷兰人、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还是北部的俄罗斯人,都会携带燧发枪,大量出现在战场上。

杨凡必须未雨绸缪,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所以必须提前研发击发枪。

因为燧发枪是从枪口装弹的,所以必须把枪竖起来,从枪口装入火药和子弹。这样人必须站着才能操作和发射。

而击发枪是后装枪,从枪管尾部装入定装子弹。所以,射手可以匍匐在地,趴着装弹。

可想而知,杨凡的兵趴在地上装弹、射击。而敌人站着装弹射击。这种排队枪毙,谁占便宜谁吃亏,一路了然。后装枪还可以配合战壕战。更好的隐蔽自己。

“老爷您看,目前纽科门式蒸汽机的传动装置已经比较成熟了,可以方便的调整速度。可以保持稳定的输出,根据我们需要的功率输出。”

杨凡看着冲床一下一下的从上而下的冲击着模具,每一次就是五十枚金黄色的铜质弹壳被制作出来,非常满意。

“目前,我们试制的后膛击发枪,能用吗。”杨凡问道。

常珠沉吟一下回答道:“目前按照老爷提供的图纸试制的击发枪,可以打响,但是我们的子弹击发发火的装置的可靠性不行,发火率只有一半。也就是说,每两发子弹才能打响一发。上了战场肯定是不行的。”

“去靶场,打几枪试试。”杨凡说道。

杨凡带着两位夫人来到靶场,拿过一支击发枪,把很粗的子弹从后面塞入枪膛,然后扣动扳机。

砰!一声枪响,子弹飞出,十米外的靶子被打了一个洞。

杨凡满意的点点头。

但是接下来的射击,就开始不断的出现击发失败,哑火率至少百分之五十。

一但哑火就必须退弹,重新换新子弹。重新装填,非常的麻烦,而且浪费时间。战场上是肯定等不了了,还不如用原来的燧发枪靠谱。

这说明这种击发枪,不解决子弹的瞎火问题,根本不能装备。

但杨凡并不在意这点。

毕竟他的真正意图,在现阶段就不准备用单发步枪,发射这些金属弹壳的子弹。他有更好的发射枪械。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记忆重启:我是赛博太刀侠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明现代来回穿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刚穿越就被贵妃娘娘逼入绝境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肝在水浒,唯我独尊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三国:我真不想争霸开局监国,满朝惊呼活阎王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英雄集结吕布重生天唐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父可敌国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骗了康熙玉柱万域灵神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盛世毒妃(狐狸红色)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汉水东流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庶民崛起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