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赤松怒火攻心,他想冲上城楼杀了那对狗男女,但是眼前战况并不允许他胡作非为。
在炮火的猛烈攻击下,吐蕃士兵的血肉之躯根本就不是对手,马匹受惊,地上随处可见四肢躯体,场面简直惨不忍睹,不能直视。
放眼望去,萧关城门大开。
两名杀气腾腾的主将率领大军杀了出来,士气受挫的尼雅赤松只能率军回撤,但这两名主将就像狗皮膏药似的,一路撵着尼雅赤松。
屠杀士兵,势不可挡。
而师儒也被两名魁梧大汉摧残的不成人样,最后直接用匕首一点一点砍下师儒的脑袋,悬挂在大晋的战旗上。
日落西山,追击大军才回到萧关。
尼雅赤松率军溃逃,被他们率军杀了不少人,现在已经不敢在外逗留,而是一窝蜂进入了吐蕃铆川城。
师儒之死,对吐蕃而言影响重大。
士气萎靡之际,绝不能率军出击。
此乃,兵家大忌。
萧关得到短暂休息,靖远皇帝李澈下令,收殓为国牺牲的百姓躯体,以及为国浴血奋战的士兵,就在萧关当地设立了英烈园。
里面埋葬的全是为国牺牲的烈士。
萧关百姓军民一心,闻听当朝靖远皇帝坐镇萧关,干起活来愈发卖力。经过十日的养精蓄锐,萧关军士精气神大好,而且每人配备的武器都得到了提升,正是反击的好时候!
当日,靖远皇帝李澈将于归和金国茂等一干将领,包括尼雅玛露都召集到议事厅。
将士们对尼雅玛露的存在没有异议,毕竟她已经是皇帝的妃子,而且马上就要生产了。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缩小的吐蕃地貌,众将士纷纷面露惊奇之色,不仅是他们,便是在吐蕃土生土长的尼雅玛露,看见那副场景也是满脸的惊奇。
“这叫做沙盘,可以模拟当前战况,以便我们掌控全局。”李澈轻描淡写吐出一句。
“皇上不愧是皇上,果然是圣明啊。”
李澈微微一笑,振振有词地说:“铆川城是一座真真实实的土城,朕推演过,以当前我军能力,不出半日就可以拿下铆川城。”
“届时,尼雅赤松肯定会退守郭州城。郭州城易守难攻,强攻肯定是不可取的。不过你们大可不必担心,郭州城里有朕的耳目,他们到时会和我们里应外合,一举拿下。”
“金国茂作为主将,朕命你率五万将士守在前往郭州城的峡谷,一旦发现溃逃的吐蕃军队,务必给予重创,但切记,见好就收,放尼雅赤松入城!”
“于归,朕命你率领余下将士,正式兵发铆川城,这一仗势必要打的他们发自内心的恐惧。”
“大军此去,必要生擒尼雅赤松!”
光是听听就足以让他们热血沸腾,如今这两担重任全在他们身上,叫他们如何不激动。
“臣等遵旨!”
不一会儿,除尼雅玛露和锦衣卫留下外,其他将军皆下去备战了。
尼雅玛露犹豫良久,支支吾吾地说:“臣妾恳请皇上,拿下吐蕃足矣,如若可能的话务必不要伤及吐蕃百姓,他们将来毕竟还是皇儿的子民。”
李澈面不改色,直言:“朕不会伤及无辜,你大可放心。”
尼雅玛露百感交集,双膝跪地,恭恭敬敬行了个大晋臣子礼仪:“臣妾替吐蕃百姓叩谢皇恩。”
叹息一声。
只见李澈扶起大肚子的尼雅玛露,郑重其事地说:“算算日子,没有多少时间你就得临盆了,这段时间务必多加休息,稍有不适就通知朕,明白吗?”
“臣妾明白。”
两人紧紧相拥,有那么一瞬间,李澈想到了同样身怀六甲,同样几乎一模一样时间怀孕的萧悦悦。
她,应该也快临盆了。
亲眼见识过几位姐姐生产的惨状,她的心里肯定非常害怕那一天的到来,记得朕当时答应过她会陪在她的身边,可叹人算不如天算,终究还是让他食言了。
…
【京城,锦衣署】
各大地方的锦衣卫相继传回来消息,唯独江夏郡方面迟迟没传来动静。鬼一起初只是怀疑,以为楚王李磐暂避锋芒,安稳度日。
可十天半个月过去,仍旧没有消息传来。这让鬼一越发感到心神不宁,故而他就派遣锦衣卫去联络江夏郡方面,但去探听消息的锦衣卫无一例外,全部失去了音讯。
足以断定,江夏郡出了问题!
兹事体大。
鬼一临危不乱,第一时间联系了左相王志和右相于勤琥,包括至关重要的六部尚书。
深夜,众人汇集锦衣署。
鬼一将猜测与几位大臣诉说一番,他们不约而同联想到了议状。
“按照指挥使的猜测,那就没错了。”吏部尚书萧勤别有深意点了点头。
左相王志与其他大臣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何意?”
萧勤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前不久,江夏郡知府任有方上书请辞,理由就是他上任多年却不务正业,有愧于知府一职,本官掂量再三觉得确实如此,故而就批了他的条子。”
“今日,江夏郡方面就传来消息,说新洲知县全德盛处理政务有方,已被破格提升为江夏郡知府!”
此话一出,犹如晴天霹雳般砸下来。
兵部尚书卢坤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愤慨道:“老萧啊,你这是上了楚王的当啊!”
“不错!”刑部尚书常染赞同道。
左相王志叹息道:“任有方哪是上书请辞,分明就是为了给全德盛腾位置啊!”
“那该怎么办?”萧勤悔不当初。
“事成定局,诸位大人还是想想解决之策比较妥当!”鬼一黑着脸,不慌不忙吐出一句。
户部尚书石纹说道:“江夏郡连锦衣卫都进不去,更别提我们派去的人了。”
锦衣卫无孔不入,其他人望尘莫及。
右相于勤琥思前想后,斩钉截铁吐出一句:“依老夫之见,这江夏郡恐怕已经彻彻底底成了楚王的地盘,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以不变应万变!”
“先按右相说的办,接下来我等该当着重注意江夏郡方面,伺机行事。”左相王志一拍定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