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两边的支持者都已经下场亮明态度,此时还侍立在侧的人已经不多了,内阁中只剩下张居正,他微微侧身,看着当下的局面微微皱眉。

说实话,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从前两日的奏疏看,朝中反对开海的声音远远大过支持者,当下虽然依旧如此,可双方比例却很是接近。

稍微想想他才明白过来,后面出班支持开海的,不少其实都是没有切身利益者,这些官员也是没有参与之前奏疏运动的。

看着旁边跪倒的陈以勤、高拱等人,张居正感觉自己和他们是真正的对立了。

裕袛旧人,他也是,可是他却没法站出来支持。

很明显,隆庆皇帝支持开海,否则他们不会全部站出来。

高拱,必须下去,否则自己和老师怕是就要离开朝堂了,今日,暂且就让你嚣张一下。

张居正在心里想到,可是他却没有表达支持还是反对的意见,就那么静静站在那里。

他是湖广人,沿海的那些老爷们还影响不到他。

至于老师徐阶那里,确实这段时间有不少人找来,可做为首辅,徐阶知道哪些事可以应下,哪些事则不能。

他的一举一动事关重大,绝不会为了一点利益就不顾朝堂稳定。

大局,这是首辅必须考虑的。

而此时的隆庆皇帝看似有些左右为难的样子,看看支持者又看看反对者,似乎在比较那边人数更多。

要说就当下的局面,支持开海的重臣肯定是更多的,不过这都是朝中中高级官员,如果把殿外侯立的人算上,估计支持禁海的官员会更多。

还好,外面的人虽多,可他们却无法参与到这次辩论中来。

隆庆皇帝视线先是扫向右边,那是勋贵和武臣的地方。

眼下的局势,他们没有掺和的兴趣,那是文官之间狗咬狗,开海禁海与他们没什么利益。

至少在这一刻,勋贵和武臣是这么想的。

开海,对留在南京的人或许有利益瓜葛,可对他们这些在北京的人家来说,他们更重视的还是土地和盐引。

被后世视为明朝灭亡重要原因的贪墨军饷一事,其实对站在殿中的人来说,那都是府里没什么地位的族人才视若珍宝的东西。

对他们来说,那点兵饷值几个钱,一个月几万两银子,还有无数人家来分。

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这会儿都是冷冷注视着殿内发生的一幕,而定国公徐延德年纪大了,此刻站在那里显得颤颤巍巍的。

这位定国公在参与世宗皇帝丧宜后据说身子一直不好,估计这个时候也懒得管这些事儿,即便他看到侄女婿魏广德也下场表态。

对他们这些勋贵来说,没必要去抢什么从龙之功,那是有风险的,而且自家品级已经到顶了。

还需要在皇帝下达命令后忠实执行,皇室就挑不出一点错漏,做得好还会恩宠有加就够了。

所以,现在的勋贵都在等待隆庆皇帝作出决定,一旦皇帝发话他们就会第一时间拥护。

隆庆皇帝目光转移到左侧,那是大臣们站位的地方,前面就孤零零的站着一个张居正,很是显眼。

后面的六部尚书只有吏部尚书杨博和户部尚书高耀没动,其他人都已经选择了支持的对象。

再往后,就是五寺和侍郎一级,说实话,隆庆皇帝对他们中一些人有印象,还有一些接触少,印象也不深,只是叫得出名字。

“叔大,今日朝会,徐爱卿因为身体原因未到,不知昨日可有对你交代什么?”

昨天在内阁商议之时,徐阶就在场,之后上疏乞归皇帝并没有批,所以现在他就对张居正说道,看看他们师徒怎么商议的此事。

“陛下。”

张居正这时候也走出班列跪倒奏道:“昨日阁议后,徐阁老也是心心念念福建百姓生计,可祖制不可违,做为首辅他不能开这个口子,这才忧虑成疾。”

张居正的话不多,可是徐阶的态度还是表达的很清楚,依旧是反对开海,只不过心中也挂念这福建百姓,所以病了。

“陛下,祖制不可违啊。”

高仪适时大喊道。

“陛下.....”

随着高仪的喊声,他身后支持者也是纷纷如此哭喊。

只能说朱元章真的管的太宽了,临死还把他制定的制度加了一把锁,标准子孙擅改,殊不知他加入的这条恰恰成为后世百官制约皇权的法律依据。

明太祖朱元章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皇明祖训》,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朱元章对其后世子孙的训戒。

全书共有十三章节,前面四章,分别讲述了对于禁用酷刑和禁立丞相的严格规定,后面几章详细论述了,对犯法皇亲国戚的处置,以及对四方各国的方针,最后面,是关于敬天法祖等问题的规则,并且大谈规章制度。

他对此还做出严格规定,这本典籍一个字都不许改,一定要全部实行。

可惜的是,当朱元章去世后,他的子孙全都不拿他的话当一回事。

从他传位皇太孙朱允炆开始,上台就开始削藩,首先就推翻了朱元章制定的制度,逼得燕王朱棣选择造反一条路。

朱棣造反成功后,不顾《皇明祖训》里的规定,对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一大批忠于建文朝廷的文臣武将用尽极刑,严重违背了朱元章订下的祖训“禁用酷刑”的规定。

朱元章订下了严格的祖训,但是他的子孙就没几个遵守的,究其根本,只不过是朱元章上梁不正,下梁就歪。

朱元章自己本就是杀伐果断的典型,凌迟处死的胡惟庸,剥皮萱草的蓝玉在生前也都有着功绩,但是他并未按照自己制定的制度来做。

特别是在选择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一事上,是完完全全欠缺考虑,因为朱允炆要是按照祖训中制定的继承制度,他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这个位置的。

就是这么一个一开始就沦为废纸的东西,却一直都是明朝皇帝头上的一道枷锁官员们动不动就用《皇明祖训》来指导皇帝的作为。

而大明朝的皇帝们对此也心知肚明,可是却无力反驳,

当然,对于强势的君王来说,祖制也就是那么回事,要改也会想尽办法修改,就比如嘉靖皇帝就曲线救国,偷偷改动了一些制度。

之后,更是对百官的进谏视而不见,最后连朝会都不开了,大家眼不见为净。

而到了隆庆皇帝这里,改动“禁海”祖制,自然只能是和百官协商,想办法通过。

强行推动,很难,容易激起官员们更强硬的反击,甚至旨意被内阁驳回,因为内阁最重要的首辅和次辅都不敢公开表态支持开海。

说了等于没说,还让徐阶博了个同情百姓的美名,这当然不是隆庆皇帝要的。

皱着眉,隆庆皇帝继续问道:“那首辅可有法子解决此议?”

现在支持和反对两派已经怼上,而且就在黄极殿上跪倒一大片。

内阁是做什么的,那就是给皇帝出主意解决问题的。

现在问题出来了,作为首辅,是不是该把解决的办法也给想出来,而不是单纯的就是支持和反对,亮明态度。

按照之前魏广德的意见,今日到此也就差不多了,皇帝不在朝会上作出决定,而是让大家各自上本说出自己的办法。

之后,自然有人会提到禁海依旧,但给福建一地特权可贩东、西二洋,解决福建百姓生计的难题。

这样,全国大部分沿海府县禁海制度不变,只不过为福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开个海,大家也就容易接受了。

拿着这么个奏疏找内个商议,应该就可以通过了,就算依旧反对也要强行做下去。

隆庆皇帝不关心福建百姓是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不关心福建开海可以给内库增加多少收入,但他关心开海到底能不能削弱倭寇势力,让大明朝从倭患中摆脱出来。

“启奏陛下,首辅大人这段时间也确实在为此事烦恼,有个初步的想法,但还不成熟。”

张居正答道。

“说来听听。”

隆庆皇帝来了兴趣,他想知道徐阶会有什么想法。

“首辅大人认为福建百姓生计要顾,祖训不能违,可继续‘海禁’之策,只准福建一地开发一处港口,官府对来往船只施行严格限制。

如涂巡抚所奏准允许民间商人远贩东、西二洋就应加以限制,禁止与倭人交易。

对沿海所有对外贸易的商船,必须到月港办理手续,并在此装货出港、入港验货。

所有的船只必须申请“船由”或“商引”等凭证才能出海,出海的时间有严格的限制,如果超过时间没有归国,就按照“通倭”之罪处理。

严禁携带硝黄、铜、铁等物品出海.....”

张居正一开口,就被他和徐阶商议,觉得应该进行限制的条款都一一说出。

此时的硝黄、铜等物资,在大明朝都是极度缺乏的,硝黄可炼制火药,属于战略物资,而铜则是制造武器和铜钱的材料,大明朝一直备受铜矿不足的困扰。

至于铁,虽然产量巨大,可也属于管制类的战略物资。

大明朝从一开始,就对这些战略物资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国内供应不足的前提下,应该禁止贩运出去。

只不过,终究朝廷百官的视线欠缺,他们不知道在大明朝储量不足的这类资源,在外洋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完全可以用大明朝精美的手工艺品大批量换回这些紧俏的原材料。

而对于私底下从事对外贸易的海商们自然知道,可这些消息都被他们视为发家致富的窍门,捂得极严,根本就不会泄露半分。

朝廷中知道这些事儿的人,也都是自身家族从事海贸的人,当然也不会傻到把消息传播出来。

而那些收钱办事的官员,也就被他们蒙在鼓里。

在后世,很多人都只把眼睛盯在据传“隆庆开关”为中国带回多少亿两白银上,而很少有人考虑让大明朝利用海贸大肆从海外贩回紧俏物资,解决国内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不足问题。

这不是几船,几十船,只有当中华之人真正意识到海外有无穷无尽资源的时候,海权意识才有机会抬头,让他们产生打出去抢资源的想法。

魏广德来到大明朝,看了不少书籍,对于盛世有自己的看法。

所谓吏治清明,那是在开玩笑,历朝历代多少英明君王都无法解决的事儿,就算是到了后世,制度不断完善也是杜绝不了。

对于百姓来说,王朝盛世和官员怎么样其实没有关系,他们只会算计自己口袋里的钱。

只要百姓富足,不会吃不饱饭,对他们来说就是盛世。

而对王朝来讲,百姓安居乐业还不足以撑起“盛世”之名,你还要有足够的对外影响力。

大明朝本就是东方宗主国,所有外藩只能是藩属,所以对外还要有更强的声音,大明皇帝的意志,大明朝廷的政策能够影响周边,所有和大明有关系的藩国。

只有对内和对外都达到这样的程度,才可以称之为“盛世”。

而在魏广德看来,既然土地兼并不可避免,那就让无地农民进城吧。

进工场,进手工作坊,推动大明城市化建设。

让他们不再继续从土地里面刨食,而是用双手去打工,用劳动解决生计问题。

大明朝有当世最优良的手工制品,不怕不能垄断全球贸易。

均田地,那是开国皇帝干的事儿。

用武力抢夺上一个王朝遗留下来的资源收拢人心,以便自己能坐稳江山。

隆庆只是个守成皇帝,他不需要搞一次所谓的变革来稳定自己的帝位。

因为一旦再次对土地所有权进行变革,确实可以给王朝延寿,但是却会触动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其中也包括他魏广德的利益。

他家已经不再是大明朝崩山百户所的百户,而是在江西拥有广袤良田的大地主。

张居正还跪在前面不断讲述他和徐阶商量过后的决定,龙椅上的隆庆皇帝已经坐直身子,瞪大眼睛盯着他,心里也是翻江倒海。

魏广德研究了几年的东西,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被徐阶搞了个明白。

是的,徐阶提出的这些东西,几乎涵盖了魏广德能想到的全部,甚至很多魏广德没有想到的他都想到了。

比如禁止和倭国通商,魏广德一直就没提出来过.....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大明烟火昏君开局:天下大乱,我落草为寇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明现代来回穿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肝在水浒,唯我独尊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穿越古今,风流绝色女儿国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穿越三国,我成为了张角从成为悍匪开始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短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红色震撼!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三国野史!三国伏生志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寒门科举小懒娃大乾边关一小卒乱世称王:为嫂逆袭逐鹿中原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寒门小郎中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