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作仁拉开个人面板,上面的紫晶币俨然已经达到6000之数,5枚紫晶币招募一名大燕轻骑兵,总共可以招募1200名。
1200名骑兵放在汉地不是一笔小数目,甚至可以决定一场局部小规模战斗的胜负。
但在草原上,根本不算什么。
当然,这1200名大燕轻骑兵都是马术娴熟,悍不畏死的骑兵,放在草原上绝对是顶尖精锐。
毕竟整个草原也找不出多少真的不怕死的精锐骑兵。
很多看似不怕死的骑兵,只是被军纪逼迫不得已而为之罢了,一旦形势不好,再能打的骑兵都有可能崩溃。
当年东胡王庭最精锐的东胡可汗亲卫,还不是在战场上一次次溃败?
他们唯一的成绩就是溃败时,还想着保护自家老大突围逃命。
贾诩敢提出这个建议,自然是已经了解过草原上姑夕王部和东胡卢王部的骑兵是什么货色,别说是同等兵力前提下,即便匈奴骑兵多出两三倍的数量,也不是悍不畏死的大燕轻骑兵对手。
当然,这么做会消耗赵作仁的紫晶币储蓄,并且多出一千多号骑兵也增加了燕国的后勤负担,赵作仁最近几年一直很少招募新的系统近卫军,就是顾虑到这一点。
在赵作仁眼里,打仗有足够多的土着军队顶在前面即可,自己招募的绝对忠诚的系统士兵,还是要用在最后的时刻,或者当作自己的底牌。
既然系统士兵可以随时随地招募,自然不需要先招好放在那里浪费粮草,只有有紫晶币在,赵作仁就相当于手里握着一直不怕死的队伍。
除此之外,轻骑兵的价格是步兵的整整5倍,赵作仁是真的不舍得……
不要怪赵作仁是个守财奴,而是漠东草原上有价值的人口和财货都已经被转移和南下,姑夕王部和东胡卢王部这一次出兵连成本都捞不回来,为了一个虚名把紫晶币库存拼上,值得么?
行政大臣看到荀彧面露难色后,站出来给了赵作仁一个台阶:
“王上,支持白起的作战已经让我们大燕国库陷入财政透支,贸然增加一支上千人的骑兵队伍,实属不智。”
荀彧说的是大实话,燕国跟汉国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同样的连前线官兵的基本军饷都发不齐了。
从燕国各地汇聚到燕京的各种财货物资,再发放到汉地前线,实际上只是白起所需的不到五成,剩下的亏空都是白起就地解决的。
有通过战利品缴获来弥补,有向新政府地区的大户人家摊派,也有到敌占区进行劫掠等等。
反正为了弥补物资无所不用其极。
战争进行到现在,之前拿下辽东辽西北平三郡定下的秋毫无犯政策早就失效了,白起唯一把持的底限就是没有对那些投靠过来的汉地大户人家出手。
也正因如此,汉国腹地的百姓对燕军印象下降的同时,却丝毫没有对燕军的作战起到阻碍。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普通黔首是没有资格反抗的,只要安抚住了地方大户,他们有的是办法压榨剥削老百姓,并保证他们不会作乱。
同样的道理,汉军那面的情势也不妙,派遣到前线的汉军根本得不到足额的军饷不说,还要被各级官僚伸手。
越是国家危难之际,这帮当官的越是肆无忌惮,因为大家都觉得汉国很可能就此倒下,自然要趁机给自己和自己背后的家族捞一笔出来,也不枉自己在汉国官场走一遭。
相对而言,反倒是蒸蒸日上,战场上占据优势的燕军,官员伸手的机率很小。
这不光是因为白起抓的严,更多的则是因为大家觉得燕国这一次可以完成蛇吞象之举,一跃成为已知世界的大国,甚至取代汉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然而然的,谁也不想在这时候因为贪墨一些小钱而失去自己的燕国官身。
燕武13年年末,姑夕王部和东胡卢王部横扫整个东胡大草原,将本就地广人稀的大草原差一点变成了无人区,燕国的国君赵作仁却下令不抽调一兵一卒,让白起全力以赴应对汉地的战斗。
这一幕让本来抱着希望的汉国将军彻底死心,那些心中摇摆不定的汉地地方实力派世家也不再左顾右盼,纷纷朝着燕国递出来的橄榄枝下注。
一时之间,汉地到处都是打着大燕旗帜的地方实力派造反军队。
四处扑火的汉军被白起抓住机会,一战歼灭超过十万汉国正规野战部队,其他地方卫戍部队和杂牌军更是溃散无数。
常山郡、渤海郡、齐郡、东莱郡、赵郡、鲁郡、琅琊郡、沛郡、楚郡等十多个汉地郡治相继沦陷,其中大半都是不战而降。
短短半年功夫汉地近半国土城头变幻大王旗,插上了燕字大旗。
汉地南方的边境地区也与中枢长安彻底隔绝,在燕人派遣的使者协调下,南方边境的汉军独立称王,和汉国切断关系,燕军保证不对他们进攻。
在此期间,闽越两国派遣使者希望能与燕国南北夹击汉地南部边境,但被白起无情拒绝。
这件事还被白起派人广为传之。
白起生成燕国与汉国之间的战争是同一个民族之间争夺霸权的内战,绝不会跟外族媾和!
至于燕国和匈奴人私通的黑历史,早就在姑夕王部和东胡卢王部肆虐东胡大草原时不攻自破了。
姑夕王部和东胡卢王部的擅自行为,给燕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财富,让燕军唯一的污点被洗清。
毕竟在汉地,与匈奴人联合有再多的理由也会遭人诟病。
而匈奴人的主动攻击,则让所有的攻讦言语失去了色彩。
寻常人都只会关注表面,若是匈奴真的跟燕人勾结,为什么会主动攻击燕人的土地,横扫燕人控制下的东胡草原呢?
汉地之人可不会知道东胡草原早就被坚壁清野,他们看到的只有匈奴人和燕人之间的战争与仇恨。
同样的道理,闽越两国一直被汉人蔑视为南蛮子,白起自然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