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率领十六万大军北上出关破敌于迤都,阵斩敌军两万余,俘虏四万,以浩浩军威降敌军四万余,缴获牛羊马匹骆驼的等牲畜数以十万记,是为大胜。
晋王朱?领军四万出古北口,月余行军不过三百里,觅敌无踪得燕王大胜军报转道归返而还。
一张纸上将朱棣和朱?两人在塞外所做的事情写的七七八八,其上的内容竟然没有多大的偏差,这自然是来自于锦衣卫的杰作,也是在乃儿不花投降朱棣整军班师之后以最快速度送到朱元璋龙案上的。
只不过这纸上九成九的空间都是用来记载朱棣的动向和举措,关于晋王朱?的描述也就只有短短的那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晋王率军出寨,不见故元人马而还。
别说这寒酸,光是那负责此情报的锦衣卫百户能给朱?加上这么一句就已经是不错了,毕竟谁都能看得出来这一次北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晋王殿下在后面磨磨蹭蹭的等着胜利的消息,死活就是不愿意赶上大军的脚步,燕王殿下则是冒雪进军不畏严寒,终于是在迤都之地大败敌人杀敌数万,更是彰显我大明国威,临阵收降故元太尉乃儿不花及其麾下军士。
两相对比之后高下立判,当然这些锦衣卫们不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但做的如此显眼,朱?本人也本来就没在乎或者说没考虑过这些事后的闲言碎语。
反正他此战过后也是要回到太原去的,和北平又是八竿子打不着,安安稳稳的在自己的晋王府,难道外面那些人的闲话还能传到他王府当中去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哪怕是在那些边关守将等事外之人的眼中,朱?就是一个胆小怯懦的王爷,这对他本人而言也并无半点影响,更别说在朱元璋这里有什么坏的印象了。
派他去和朱棣一起领军,为的不就是既能找一个比朱棣身份高一些,又不会影响到朱棣统兵,还能间接的分润一些朱棣在军中的影响。
这才是朱?此次出关最重要的作用,说白了完全就是一个吉祥物而已,根本不用参与到战事当中,至于他这个吉祥物的作用体现的如何,那可不管朱?的了。
就冲着现在边军对朱棣那尊敬的态度,想必朱元璋打算让他分走一些朱棣声望的计划是泡汤了,不过这对朱?本人来说是一点影响都没有啊,反正该头疼的也是他的父皇。
所以当这一份非常详细的情报从锦衣卫的渠道送至南京城时,朱元璋确实是有那么一瞬间的心烦不悦,不过待他转念一想也就抛在脑后了。
毕竟这也是自己儿子的第一次出战,就能取得如此大胜的战绩,不仅杀敌数万还招降了数万敌军,其中居然还有故元朝廷的金帐护卫,足足三万之众,这倒是让朱元璋惊喜了。
如此恩威并施的结果比纯粹战事臣服一举更来得让他满意,这也是傅友德这个老狐狸为什么极力让朱棣出面招降敌军的原因。
老奸巨猾的他岂能猜不出这一次朱元璋让朱棣领军出战的用意,那自然需要最大的做到让皇帝陛下满意的程度,那现在的结果看来,朱元璋显然是对此战十分赞赏,在真正的军报传回南京城时还当着朝堂众臣的面狠狠的夸奖了一番朱棣。
那如此便是让朱棣承了傅友德的一份人情,毕竟没有这位颍国公的提醒,依照朱棣自那杀起兴的意思,哪能有后面招降这一出,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朱元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夸奖他的后续了。
只不过夸归夸,朱元璋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自己的四子朱棣居然如此能干,将来在外界众位封藩的众位亲王当中必然是有着不小的人望,而且又是塞王之一,手下兵马众多,哪怕朱标对于自己这个弟弟是半分担心都没有,但是朱元璋作为当爹的又岂能真的如此放心。
所以这一次想要分润朱棣胜利声望的计划破产以后,他又想着让太子明年去陕西代他巡视一番,顺便去看一看自己的三弟晋王朱?,如此以来北伐作战的主帅没有得到太子的慰问,反而是什么都没做的朱?收到赞扬,想必也能压一压朱棣的性子吧。
毕竟值得儿子他很清楚,朱棣从小就对这军事上面的事情比较在意,本人又很是骄傲,甚至可以说有些自大,如此初战便有这般大胜之果,心中难免要变得飘飘然一些,让朱标走这一遭压一压他那颗躁动的心也是可以的。
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在朱棣刚刚大胜而归翘起尾巴有些得意,朱?按下心来回返太原的时候,他们俩人在南京城的皇帝老子就已经想好了下一步要怎么坑自己的儿子了。
甚至这一回就连太子朱标都给坑了进去,毕竟向来是仁德温谦的朱标可是对自己这些弟弟们都关照有加的,尤其是和他同为马皇后所出的这几个兄弟,那可才是真的亲兄弟,更加不可能见外了。
所以本质上朱标是不会针对朱棣甚至任何一个藩王的,这次被朱元璋这般安排,显然是没有顾及朱标自己的看法,甚至这位太子爷现在还不清楚即将要被自己的老爹坑一手,还是连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
当然了,朱元璋如此做法也全都是为了朱标着想,毕竟日后朱标为君是不需要朱棣在军中的声望那般大,虽然现在只是在北方边军当中有了一些威望,但自此出关作战等事宜难免是要交给朱棣做的。
这日积月累之下,难免要一点点的积累起他在军中的威望,所以让朱棣知道上面还有人能压着他才行,不然惟恐日后出现什么难以预料的局面。
虽然朱元璋很不愿意往兄弟相残这种事情上去向,但他作为一国之主,大明的开国皇帝,逼得他心里必须要有这样的预案。
哪怕将来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但是该有的手段防备,一点都不能少,这就是为君者无情地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