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昨日的事情诸位大人也有所耳闻,昨日卫王李泰连同五姓七望以及朝中一些官员,于玄武门发动兵变,企图谋权篡位,如今已被孤拿下,而今人证物证俱全,父皇远在千里之外,诸位以为,这些人该如何处理?”
李承乾开口问道。
朝中大臣们听到李承乾的话后,一个个噤若寒蝉,这次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其中牵扯到的事情,或多或少都和他们自己有所关联。
这些大臣家中或多或少都和五姓七望有联姻,毕竟李渊在位之时,大多以娶五姓女为荣,而后李世民上位,五姓七望的威信才被逐渐削弱,但也不乏有想要攀附之人。
而就连房玄龄的妻子,也是卢氏之人,将五姓七望定为谋逆之罪,那房玄龄怕是也会被株连,这可是诛九族的重罪,所以此时哪还有人敢开口。
李承乾见众人皆不说话,开口道:“诸位心中的担忧,孤也知道,此番确实牵扯太多人,但五姓七望参与卫王谋逆,此罪断不能饶恕,而宰相裴寂,赢国公武士彟参与谋逆造反,罪不容恕,如此大案,孤已经命人前去拿人,一切相关人等,皆会关押入大理寺,等审问,等父皇回来之后,再行定夺,如何?”
大臣们听到李承乾这番话,才暗自松了口气,道:“殿下圣明。”
“不过如今朝中官位空缺,还需提拔官员,从民间筛选人才,所以孤决定,于春日开启科举,为朝廷选取人才,诸位以为意下如何?”
李承乾说道。
既然你们都不愿意动五姓七望,那自己就先挑选一些寒门学子上来,如今没了五姓七望的阻碍,定然会有很多寒门学子冒出来。
毕竟往年五姓七望族中的子弟,都稳稳的压住了寒门学子一头,以至于寒门学子根本看不到出头之日。
如今五姓七望谋反,那些五姓七望族中的子弟,也应被捉拿关押,此时就不能参与科举了。
“殿下,科举之事关系甚大,于春日开启科举,一是天气寒冷,二是太过仓促,臣以为,不妨等陛下回来之后再做定夺。”
魏征开口说道。
突然开启科举,而且如此急促,那些寒门学子本就没什么钱,若是在春日开启,学子们冬日就该动身,这么寒冷的天气,只怕会冻死不少人。
李承乾闻言,道:“大可不必,此番科举,天下学子在路途上的耗费,皆由朝廷来出。”
“可是,天下学子何其之多,若是皆由朝廷来出,得耗费多少钱财,如今陛下正在与高句丽作战,国库之中钱粮耗费甚多,若是供应科举,陛下那边怕是会出问题。”
魏征心中一惊,连忙劝解道。
虽然国库在罗子烨的经营下日渐丰腴,但是也经不住李承乾这么造。
然而,李承乾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道:“魏大人大可放心,而今大唐的国库,极为充盈,别说是供应天下学子一年,就算是十年,国库都能供应的上。”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什么时候大唐的国库这么充盈了?
顿时,一个个的目光全部都看向了罗子烨,如同饿狼般。
这段时间因为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他们各部都不敢随意去户部晃荡,以免耽误了李世民御驾亲征。
但如今李承乾却说国库之中的钱财十分充盈,这是在哪里发的财?
不行,一定要从户部拿些钱财出来。
而罗子烨看着众位大臣一个个看自己的目光,顿时一个头两个大,旋即开口道:
“诸位大人,此事还未有定论,三日之后,户部会给诸位一个交代,不过太子殿下所言非虚,此番天下学子,凡是通过乡试之后,皆由朝廷发放路费,住宿则皆于驿馆之中。”
“敢问殿下,这些钱财出自何处?”
一个有些好奇的官员上前问道。
李承乾闻言,清咳了一声,也不隐瞒,道:“五姓七望参与谋逆,其族中之财产,皆应充归国库所有,此番,孤已经命人封锁五姓七望于长安城的府邸,而程将军和尉迟将军已经带领人马,前去各大家族所在,捉拿犯人,同时将各家的财产封锁了起来。”
此话一出,顿时整个朝廷再次安静了下来。
敢情你说的国库充盈是这么个充盈。
这些年来,五姓七望在中原盘踞了多少年了,别说七家,就是一家,其中所藏匿的钱财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甚至任意一家拎出来都是富可敌国的存在。
有了五姓七望这些钱财,看来国库是真的不缺钱财了。
顿时,工部尚书立马上前一步,道:“殿下,臣工部有事要奏,江南等地,气候湿润,而夏季常年伴有雨水,如今即将入冬,江南等地即将进入枯水期,臣工部想着,于荆州上游建造堤坝,控制长江水流,以免像今年一样造成洪灾,工部的预算乃是二百万贯,此乃利国利民之举,还请殿下准允。”
此话一出,顿时其余各部心中暗骂工部真鸡贼,竟然以这个理由要二百万贯,什么堤坝要二百万贯,这堤坝是金子做的还是怎么的?
二百万贯直接丢在水里都能建起一座堤坝了。
但没有人去反驳,其余人也是开口,以各种名义,朝着李承乾要银子。
李承乾见这些人如此急切,心中暗笑,想要银子也不是不行,那你们可就得表态了。
旋即,李承乾道:“诸位大人稍安勿躁,孤也知道诸位大人都是为了我大唐百姓打算,但如今钱还未到国库之中,此时孤也批复不了诸位大人,而且五姓七望毕竟在大唐盘踞多年,根深蒂固,想要将他们的财产挪到国库之中尤为不易,不知诸位大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臣以为五姓七望等世家大族狼子野心,竟然敢参与谋逆,臣支持太子殿下,理应将他们的财产归于国库,地方上的那些士绅豪族若是有胆敢为五姓七望说话者,皆以同罪论处。”
工部尚书说道。
而侯君集见状,上前道:“殿下,臣以为工部尚书所言有理,此事还应通过报纸,告诉百姓五姓七望所犯下的过错,以此争取百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