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在魏延面前显得高傲了些,不无将他当做孙坚麾下一掾吏的想法,以前魏延还没说什么,且孙坚也确实勇猛过人,让他无比尊敬,但相对于给荆州人做出巨大贡献,又为大汉开疆扩土的曹『性』来说。
在魏延心中的地位,就好比天上的星星与月亮争辉,此刻程普出言侮辱他心中的月亮,让魏延整个炸『毛』了。
怒目圆睁的魏延与面红耳赤的程普,大有大干一场的架势。
这时又来了一队人,让场面变得更加曲折,且一看也是强硬的主,人还没到,尖锐的呵斥声先来了:
“何人在此喧哗!扰『乱』旁人!堵塞交通!”
只见一队十一人的曹军队伍奔向这里,领头者骑着黝黑的中原战马,着黑盔、黑甲、黑袍,手中一杆黝黑的长枪,『露』在空气中的皮肤却白稚的过分,在人群中格外的显然。
黑甲将领旁边一位农夫装扮之人,手指着程普,厉声说到:“就是他,他公然污蔑曹黄龙!”
“刁民尔敢放肆!”
程普没想到会被一个庶民指着他,出身豪强,时常与士人为伍的他,哪里受得了庶民的气,公然取下强弓,白羽箭上弦,就要当场将其『射』杀。
“嗖~”
弓弦声响起。
同一时间,农夫一下脸『色』苍白、腿脚僵硬,黑甲将领一把将其推开,魏延拔刀对向程普,龚都在大骂,程普旁边的一文士神『色』黯然。
刚刚拉弓程普本人,此刻并没有畅快大笑,不是说他怜悯之心泛起,后悔了,而是正握着拉弓的右手,一脸吃惊的眼睛看着曹『性』,一根朴素的羽箭,正擦在他的右手掌上。
“嚷嚷着曹某置百姓如水火,而不顾,自己却稍有不喜,就要『射』杀百姓!”
曹『性』眼中带着浓浓的失望,程普在他心中的形象,一下从顶峰,掉进了深渊,清冷的开口说道:
“程普我看你是公台兄麾下将领,今日只给你一个小小的教训,来日再见你滥杀曹『性』治下百姓!别怪曹某羽箭不留情!”
程普看着手中的羽箭,只见羽箭正好在手指缝隙中穿过,身为百战将领,对于危险极其敏锐,明显感觉到了他自己取弓时,曹『性』还没有动手。
就在他聚精会神的瞄准发『射』之时,曹『性』却后发先至,在他羽箭『射』出之前,迅速完成取弓箭、张弓、瞄准、发『射』。
当时他箭已经弦上,本无法阻止,但曹『性』却打破常规,一箭『射』中他拉弓的手,带动着他的手掌往里一伸,挡住了弓弦,同时手指剧烈颤抖,上在满月弓弦上的羽箭,随着一伸、一颤抖,掉在了地上,拿来痛手时,弓弦已经空了。
曹『性』神乎其神的箭术,上众人皆惊,本以为死定了的农夫,寻找全身也没见伤口,挣扎着从地上爬起,对着黑甲将领连连作揖:“谢将军救命之恩!将军与黄龙一样,都是在世神君!”
黑甲将领白稚的脸上,瞬间爬上了一抹红晕,让他长得俊俏的容貌,添了几分与钢铁装扮迥然的魅『惑』。
其手指向曹『性』:“是黄龙本人救了你!”
“什么?”
“黄龙!”
开始曹『性』自称曹某,众人还在震撼其高超箭术,而有些没注意,以为听错了,如今又被黑甲将领指出,程普、魏延一行人再迟钝,也明白了过来。
农夫晃晃『荡』『荡』的走向曹『性』,噗通一声拜倒在地,曹『性』手疾眼快,将其扶起,口中安慰道:“壮士,我们汉人拜天拜地拜祖先拜父母,再无可拜者!你这样是陷我于不义也!身为治下百姓,保护你的安全乃某的职责!”
“黄龙!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保佑我的神明啊!”农夫痛哭流涕。
“黄龙/主公,仁义!黄龙/主公神明!”
旁观的路人集体躬身作揖,大喊主公者是为屯兵,大喊黄龙者是为各地逃来避难的百姓。
程普看着这些向着曹『性』之人,眼中火花四『射』,想赌气而去,又有使命在身,咬着牙对着曹『性』弯下腰,就立马挺直了腰板:
“曹『性』!亏得主公常常与我等将领说你多么多么神勇、聪慧!如今主公陷于敌阵,你却在这游山玩水!”
“哼!程普莽夫!”
陈杨虽出身世家,但他是庶出的庶出,脾气本就不好,此刻早已忍无可忍,拔出佩剑对着程普:
“我家主公这般忍让,你还咄咄『逼』人!
你可知道为了这救援,我家主公刚收到诏书,就放下连五万西征占人之军,都未前去救援,放占人频频叛『乱』的日南于不顾,毅然决然的选择聚集大军北上平叛!”
陈杨厉声大喝:“你可知道,那是为大汉扩疆一郡之地,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
就为了救援你那所谓的主公!就要冒着牺牲这些开疆英雄的鲜血!你还要说风凉话!”
陈杨义正言辞的说着半真半假的话,说起来理直气壮,一点都不带思考的。
说的连一旁的曹『性』都有些相信了,内心不由感叹,这些士家弟子真能说,总是可以将自己放到道德的最高点,还好自己麾下有这么几位出『色』的士家子弟,不然连个帮腔回话的都没有。
程普也是信了几分,又看陈杨士人打扮,开口询问道:“你是何人?你又怎么知道这些!”
“某是谁?”陈杨脸『色』铁青从怀中取出浈阳县丞印:“某乃本地县丞,颍川陈杨!你说我知不知道!”
颍川陈家,举世闻名,而且还不出任,一个个一副隐休的高人一般,陈政、陈杨父子出任曹『性』麾下,陈杨又当上了大县县丞之位,让他们瞬间变得显眼了,名声都快赶上每日里随着颍川四长陈寔,游走于士林的嫡系子弟。
特别是数月前陈寔,以八十四岁高龄,卒于家中,致悼会参加葬礼者,三万余人,车数千乘,基本上是时间能赶的上士人,都来了。
还有当朝司空荀爽、太仆令韩融等披麻戴孝执子孙礼者以千计。
时任中郎,才学名誉满天下的大儒蔡邕亲撰碑铭,大将军何进都遣使致悼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