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进入年尾,新年将至,整个帝都,自皇城而外,都陷入一片忙碌之中。宫人们在诸监使的带领下,用心地装扮着皇宫,清道保洁,张灯结彩。

只是随着宫廷人员规模的进一步削减,包括一些领班、女官在内的大小宫侍都能亲自动手干活了。

值得称赞与佩服的是,到雍熙六年末,整个紫微城内,除了宿卫宫廷的大内诸班侍卫之外,直接为皇室贵人们提供伺候服务的宦官与宫女,已经不足五千人了。

比起世祖晚年,直接砍掉了八成以上,并且六年过去,宫内没有再添任何一新人。皇帝这样的做法,直接让人无话可说,要说也只能恭维赞赏,毕竟这是符合一个明君人设的行为。

即便,对很多人来说,实则并不是太希望皇帝这样克制自己。在近两三年中,西京的文坛间就诞生了不少描述、歌颂这件事的诗词文章。而在朝中,一些大臣提及此,更是“感动”地表示,陛下如此太过“委屈”自己了。

不管人心如何,至少在刘旸这个皇帝如此表率之下,大汉帝国自上而下地,也越发具备一个盛世的气象了。

喜气洋洋的氛围中,皇帝刘旸也难得放下国务,走出寝殿,在宫中散步散心,漫无目的,信步而游,这等闲适的体验,对如今的刘旸来说,实在是难得。

不知觉间,刘旸的背也像世祖皇帝当初那般,有些佝偻了,虽然程度还不深,但终究是佝着了。

前方两名宫娥挑灯引路,后边远远跟着三名宦官以及一班侍卫,刘旸则居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手上牵着的一个稚童。

如今,刘旸也是当祖父的人了,膝下握着他一只手指的童子,就是他的长孙,由刘文涣之妻常氏生于雍熙三年冬,如今业已三岁,赐名继元。

同时,二子、临淄公刘文济,也在雍熙五年时成婚,所纳对象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当然仍在勋贵之列,开国元勋、已故九原侯李万超的曾孙女。

原本,萧庄妃的意思,给刘文济纳一个普通出身的贤惠妻子,也就是了,但这桩婚事是刘旸点了,他在北巡(雍熙五年第二次出巡)途中,曾住到李家,相中了李家小娘子,招之为媳。

而就在前不久,李氏也给刘旸生了一个小孙子,都是带把儿的,这种亲眼目睹的血脉的延续,带给刘旸的体验是十分特殊的。因此,近来刘旸的心情很好。

隔代亲也确实存在,就像身边的刘继元,作为长房长孙,不管对刘文涣的看法如何,但对这个孙儿,刘旸是欢喜得不得了......

当然,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大汉帝国也很难让刘旸真正静下心来含饴弄孙、纵享天伦。

“坐!”殿内,刘旸看着来觐的鲁王刘暧。

“谢陛下!”

数年下来,刘暧这个中书令当得也越发得心应手了,早期的局促已很难在他脸上看到,剩下的只是从容。同时,在朝中刘暧还兼管着礼部与理藩院,这可是实权。

与之相对的,当然是赵王刘昉了,在参知政事之外,刘旸又给他加了一个“顾问兵部、枢密院事”的头衔,然而,不管参知还是顾问,结合朝中局势,顾名思义就能明白其权力如何了。

“何事?”刘旸也不与刘暧寒暄了,直接询问。

“是于阗国之事!”刘暧眉头微微锁起,答道:“今日臣与于阗使者尉迟宝相会面,他向臣提出,希望朝廷能够调和康居与于阗国之间的矛盾......”

听这话风,刘旸立刻便意识到了不对劲之处,询问起细节。刘暧这才缓缓将这几年康居与于阗国之间的争端道出。

以疏勒地区为核心统治区的康居国,与于阗国是接壤的,这也就涉及到一个地缘政治的问题。产生矛盾是必然的,只是双方愿不愿意克制的问题。

从于阗国而言,当然希望与康居国这个邻居和睦相处,但康居王刘晔却不是个安分的人,实事求是地讲,率先挑起争斗的,就是刘晔。

当初,在大汉西征黑汗国的过程中,于阗国出军派粮,跟着西征大军,还是从黑汗国的尸体上汲取了不少养分,尤其在领土上,向北扩张了不少面积。

这些领土争端,从黑汗与于阗二国“宗教战争”开始,延续到康居国建立,刘晔也将彻底继承了下来。

当然,一切的争端,都是发乎于利益,而刘晔看重的,则是一个安全利益。毕竟,从地图上看,于阗国境距离他的王城疏勒太近了,这种卧榻之策的威胁,换谁都难以忍受,何况还是刘晔。

即便,于阗主动北上攻击疏勒的可能并不大,但刘晔依旧不能忍受。于是,从雍熙三年起,在完成康居封国的基本建制工作之后,刘晔便开始把主意打到南边的于阗国身上了,屡屡派人挑衅,两国边境线上的冲突,日益增多。

于阗国这些年,固然在走下坡路,但终究是一个有历史、有底蕴、有信仰的国度,连一度强劲的黑汗国都被熬走了,一个狐假虎威的康居国,又岂能吓到他们。

面对刘晔的挑衅,于阗国这边自然是大为光火,也做了一些针对性布置,但整体上一直克制着,忌惮的当然不是康居国与刘晔,而是背后的大汉帝国。

小矛盾,渐渐地酿成了大争端,到雍熙六年,在“康国”越发咄咄逼人之下,于阗国也有些忍无可忍了,尤其是一支康国骑兵悍然明犯于阗北方重镇鸦儿看(莎车),抄掠而去,这可是真正的战争行为。

不过,刘晔与他的康居国可以肆无忌惮、有恃无恐,但于阗国还是心存顾忌,于是派出了宗室、将军尉迟宝相前来洛阳,沟通此事,为在这个冬春消弭争端做出最后的努力。

同时,于阗国内已经在调派军队,充实边防,一场大汉西陲的藩国战争,也可能就发生在旦夕之间I。

而尉迟宝相此来,说是寻求调解,实则更像是诉苦、告状,宣明态度的同时,也带有一丝质问。

用他的话讲,康居与于阗两国的争端,若是康国一方擅自挑动,那请中枢发挥宗主国的职责与作用,为两国弥合,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若大汉也有责于阗臣国之意,那请讲明罪责,臣国必定改正赔罪;

若康国继续无理取闹,刀兵相加,逼人太甚,那臣国采取反击反制措施,也希望中枢能秉持一个公平公理,公正对待......

一番说辞,有理有节,甚至把刘暧都说得哑口无言,只能善加安抚,说要调查、上报一番云云。

而关于两国之间的纷争,这么几年了,即便远在洛阳,朝廷自然也不可能一无所闻。至少大致情况,是清楚的,作为挑事的一方,康国这边当然站不住理,但那是大汉的封国啊,朝廷这边即便心中不满,也不好贸然表明态度。拖到如今,于阗国都上告洛阳了,中枢也必须得有个说法了......

“南边还未消停,这西边又闹起来了!”刘旸伤神地捶了捶脑袋,语气间带有明显不满,问刘曙道:“此事,你以为如何?”

对此,刘暧也显得有些牙疼,但显然早有考虑,径直道来:“平心而论,十三弟做得过了,冲突是他主动挑起的。于阗国作为大汉藩属,几十年来,始终谨慎事大,朝贡不绝,是为友邦,十三弟的做法,确有不妥!

于阗对疏勒侵逼,已是克制,若非虑及洛阳态度,只怕战端已起。尉迟宝相此来,虽曰请朝廷调解,实则是要朝廷一个说法。

也是在堵朝廷的嘴,若是两国刀兵相见,十三弟是兴无名之师,于阗则占据道义相抗。届时,于情于理,朝廷都不便偏帮一方......”

“你这番分析,有些道理!”听完刘暧的回答,刘旸颔首道,但蹙起的眉头并无舒缓,思忖片刻,道:“但事已至此,为之奈何?”

闻问,刘暧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看着刘旸指出一点:“若是朝廷不加干预,以两国如今的形势,最终避免不了走向战争!”

“刘晔有没有就此事上表解释?”刘旸问了句废话。

刘暧摇头道:“十三弟,想来也是清楚,朝廷绝不会同意其请,因而同于阗国的纷争,从没请示过。此前,向朝廷请求的火炮、火药工厂的售卖援助,或许就准备用在对于阗的作战上......”

“若两国战起,谁能取胜?”在考虑良久之后,刘旸冷幽幽地问出这么个问题。

刘暧微讶,整个人也醒了些神,斟酌片刻,也谨慎地答道:“臣不同兵事,军争之事,不敢妄下决断。

只是依臣之见,康国兵败,还能退守疏勒,于阗必不敢北上灭其国,若于阗兵败,则有覆灭之忧。

因此,一旦冲突无法弥合,那于阗必是举国死斗,而十三弟......”

“这就是刘晔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的原因了!”刘旸脸色难看,严厉地斥道:“把大汉当作其赌博扩张的依靠,还是针对同为藩属的于阗,他拼什么认定兵败之后,朝廷就会为其善后?”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刘旸心里却很清楚,倘若真出现那种情况,即便是一摊屎,朝廷还是得出手收拾,疏勒地区终究不比其他地方。

念及此,刘旸都不禁埋怨起先帝来,把疏勒封给刘晔做什么?倘若还在高昌道治下,把两国隔开,哪儿来如今的麻烦?

当然了,或许世祖当年的考虑并不包括于阗方向的冲突,只想着给刘晔一份家底,又或者,世祖正想着让刘晔把于阗这个“异姓国”给灭了?

此时的皇帝刘旸,难免糟心,实在是大汉这些封国王,他的这些兄弟子侄们,太不安分,太不让人省心了。

面对“康于之争”,刘旸甚至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让他们打去,不管输赢,等他们消停了,朝廷再出面收拾烂摊子。

然而,只是一个念头罢了,以他雍熙治政理念,在可以控制的范畴之内,是要尽量避免战争的。一旦两国交战,远的地方不说,安西、高昌必然受到影响。

藩属国之间的冲突,到需要用战争手段解决的地步,朝廷权威何在?说严重点,刘晔挑起两国纷争,就是在挑战时下还不成熟的大汉帝国新藩属国体系,绝不能容忍。否则,一旦开了这个头,后面就不要想轻易控制了......

因此,经过严肃而慎重的考虑,刘旸做下了决定:“遣使去西北一趟,将刘晔与于阗王召集到一起,消弭争端!朕不想,也不允许二国交战!”

“谁去?”对刘旸的决定,刘暧并不意外,请示道。

“让杨延朗作为使节,代朝廷调解此事,另外,通知碎叶,让刘旻也与会作陪!”刘旸严肃道。

“是!”

“调拨与疏勒的火炮、弹药还在路上吧!”刘旸又交待道:“传令下去,叫停交易,暂且扣下!没谈出个让朝廷满意的结果之前,不予交付!”

听皇帝提及此事,刘暧应承的同时,又不禁提出一个疑问:“依十三弟的性情,若先虚与委蛇,在拿到军援之后,再对于阗发动进攻呢?”

刘暧话音刚落,刘旸便抬眼直勾勾地注视着刘暧,复杂的目光中带有一丝意味深长,瞧得刘暧极不自在。

良久,刘旸收回目光,随手拿起一道奏章,一边翻阅,一边说道:“公然对抗君命,违背朝廷诏制,再加欺君罔上,是何罪名,当受何惩处?”

“臣明白了!”刘暧恭敬地应道,至于明白了什么,却不敢再多提了。

刘暧退下后,刘旸沉吟于御案,表情严肃,依旧有些耿耿于怀。拧着眉思考良久,对侍候在侧的内侍行首郑元吩咐道:“传诏下去,来年季春,起驾西行,南边去过了,北边去过了,西边也该去看看了......”

“是!”郑元赶忙应道。

————

雍熙七年,春三月,高昌道西部,龟兹州,倭赤县。

这座滨托什干河而建的边陲小县,成为了“康于”两国争端的调解场。事实证明,当洛阳坚决而明确的皇命传达时,没有人敢炸刺,即便桀骜如康王刘晔。

托什干河畔,一座营垒拔地而起,一营之数的西北边军严密地守卫着,周遭还有“四王”的车驾、仪仗及随从。

河西都指挥使杨延朗作为朝廷特使,专门赶到倭赤县主持这次“弥兵之会”。而到场的,除了康居王刘晔以及于阗的老国王尉迟僧伽罗摩这两位正主之外,安西王刘旻奉诏“押政”,还有北廷世子刘文共也不知何故到场与会。

不知是否因皇命的威慑力太强,这场弥兵之会比杨延朗想象中的要容易得多,没有过于激烈的争执,双方把各自的要求提出,摆开了提出。

最后发现,双方角力的点只在一地,刘晔提出,要将鸦儿看城双方共管,而这一点,是于阗国这边不能妥协的。

鸦儿看城,乃是于阗国北方最重要的一个军事堡垒,堪称北门锁钥,同时还是东西商道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商业繁荣,贸易发达,当年围绕着这片地区,与于阗与黑汗国之间都反复拉锯,打了好些年,死了好些人,怎么可能轻易分享给康居国。

而刘晔最主要的考虑则在于,鸦儿看这个地方,距离疏勒实在太近,卧榻之侧的威胁,实在让他如鲠在喉,难以释怀。

见于阗这边态度坚决,退而求其次,要求将鸦儿看“去军事化”,平日里只保留行政、治安人员进行管理,于阗国的军队要后撤,不得入住。

对于这一点,似乎有可谈的空间,但是一兵一卒都不驻,也不是于阗国能接受的。在反复拉扯之后,于阗王同意,只在鸦儿看驻军一千,对此,刘晔也接受了。

最难谈的鸦儿看谈下来了,其余事务,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于是,在雍熙七年三月十二日,在朝廷、安西、北廷三方的见证下,“康于”两国于倭赤县达成了共识,签订“倭赤条约”。

这算得上是一个公平的条约,双方约定,各自约束军队,停止互相袭击,控制边境冲突,恢复边市贸易,保护双方商人合法权益等。再加上雅儿看地区的驻军条约......

从内容上来看,于阗国这边,还是采取了一定妥协的态度,毕竟事端是康国这边主动挑起来的,最终后退一步的也是他们。没办法,强权即公理,事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谁教他们姓尉迟而不姓刘呢?

事实上,比起正史上,于阗国是比较幸运的,毕竟没有经历与黑汗王朝长达四十年的宗教战争,国家的元气保留了很多,托庇于大汉帝国的羽翼下,也得了不少实惠。

然而,当同出于大汉帝国体系下的康居国,开始对它产生觊觎之心时,它能采取的应对手段,仍旧显得缺乏,大一统的帝国,对于周遭小国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偏偏于阗国又不具备什么纵深与天险防御。

这一次,通过不惜战争的强硬态度,借来中枢的力,算是阻止了康王刘晔的谋取,但下一次呢?这一份“和约”,又能持续多久呢,谁也不知道。

不知是旅途劳顿,还是心情抑郁,在签订“倭赤和约”,回到于阗国后不久,于阗王便死了。由此引发了一场于阗王室的内乱,最终出使洛阳的尉迟宝相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成功夺取王位。

而得知此事的刘晔,只觉可惜,错过了一个兼并于阗国的机会。不过,那个时候,刘晔已顾不得于阗之事了......

因为,安西王刘旻,正带领康居、北廷二王干一件大事:西征!

就在“康于”二国议和后不久,同样在倭赤县,刘旻与刘晔、刘文共这叔侄三人,趁机进行了一场会盟,三方约定征伐萨曼王朝。

过去不到十年时间,刘旻对安西国进行了一番彻头彻尾的改造,他所构建的营所制,彻底在安西治下铺开,政治、阶级待遇得到满足的安西军民也安定,一个强有力的充满攻击性的封国政权也在他手下诞生,同时,又用了六七年时间来完善制度,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就连刘晔的康国,都有精力与实力去图谋于阗,何况作为大汉西征成果最主要继承者的安西国呢?

而原本可能出现的第二次ysl联军,也没能组建成功,因为这个时期的阿拉伯世界正乱得不成样子。

一度“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布韦希王朝正在内乱,家族内斗,突厥人与德莱木人之间矛盾,导致这个曾经强盛的王朝急剧衰落,已至分裂边缘。

占据伊朗东部的萨法尔王朝,也开始进入王朝末期,北部的齐亚尔王朝,更是个墙头草,只有遭人凌辱的命。

唯一一个像样点的伽色尼王朝,国势虽然还在向上发展,但正一心一意地对ysl兄弟下手,西攻萨法尔,北侵萨曼,至于阿拉伯世界的尊严,ysl的荣光,暂时还顾不上。

而作为邻居的萨曼王朝,也已经到崩溃的边缘,都城蒲花罗(布哈拉)对地方基本丧失了约束力,那些总督、将军尚且难制,更别提东面的汉人。

这样的形势下,刘旻如何能坐得住,而经他打造的安西体系,也更需要扩张来汲取养分,增强生命力。大汉作为母国,当然不能成为征讨对象,那兵锋所指,也就只有萨曼王朝了。

于是,在雍熙七年夏四月,当大汉皇帝刘旸还在西巡途中时,便收到了安西的消息,仗还是打起来了,只不过,不是“康于”二国之间的小打小闹,而是安西三国的大举西征。

由刘旻作为统帅,三国共出兵四万余步骑,集结于洪河南畔的俱战提,目标所指,便是前次大战汉军反击止步于的河中重镇:萨末鞬(撒马尔罕)。这一次,三国显然是奔着灭了萨曼王朝去的。

对此,刘旸一时无语,有那么瞬间,他都不知道该不该支持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作为三国的后盾,当然,无偿供馈是不可能的了,只让河西、高昌二道,筹集辎需牲畜,准备售卖与三国。

也不怕三国买不起,萨曼王朝毕竟是老牌的河中王朝,家底总归是有些的,河西、高昌二道或许也能跟着三国的屁股后边,蹭点肉汤喝。

同时,刘旸还下令,将原本“军援”三国的火炮与弹药,加紧送去,战场上显然是用得上的。

与“康于冲突”带来的焦虑不同,三国西征,虽然同样让刘旸心中有小小的疑虑,但心态却能放得更平。根本原因,大抵在于这一回不用大汉亲自下场,不用消耗军民钱粮,损耗国力......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记忆重启:我是赛博太刀侠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我老婆是花木兰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大明烟火昏君开局:天下大乱,我落草为寇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明现代来回穿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刚穿越就被贵妃娘娘逼入绝境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肝在水浒,唯我独尊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三国:我真不想争霸开局监国,满朝惊呼活阎王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