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号角既然已经吹响,退缩是没有用的。”类似的话,李庠曾经在太平国高层会议上说过,就在李庠决定派出舰队去菲律宾的时候。
菲律宾人的这个伎俩瞒不了人,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一份战书。
如果太平国人不接,国际和国内都将变得被动。
华夏大陆可以不理睬这样的挑衅,因为世人都明白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华夏大陆接招就是掉价。但现在地位提升的太平国差不多也就是菲律宾一个档次的小国,面对菲律宾的挑衅不接招的话,在国际外交上必然被人看轻一分。灰溜溜的被人赶出国民,更是一个耻辱,在太平国国内凝聚的人气上泼一盆冷水。
太平国在击败日本人后,威名大盛,加上太平大岛更为广阔的国土和太平国竖起的华夏文化大旗,让很多人看到了机遇和希望,尤其是吸引这华夏本土的大量人才。
这无疑给太平国接下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太平国在菲律宾驱赶国民问题上退缩,只要被别人利用广为宣传,立即就会冷了那些要把太平国当做未来希望的人们。哪怕太平国的条件再好,缺少了理想者的支撑,也只是能是投机者的温床。
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国民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国家尊严?一个国家如果没了尊严,哪怕是该国国民再有钱再有势力,也洗刷不去国家烙印上的耻辱。一个失去了尊严的国家,也就断绝了未来发展的道路,谁还肯移民过来。
“没有了大量的人才移民,没有吸引人才的核心,太平国就不是威胁。”美国人很快看到了太平国发展的弱点,就是人才和国家凝聚力的问题。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人对这两样印象很深刻。
没有来自全世界人才的汇集。美国不会那么快发展成世界第一强国。现代社会,人才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没有良好的环境。很难吸引全世界流动的人才。而要让人才发挥出更大作用,除了环境和机制外。还需要一个凝聚核心。
太平国竖起的复兴华夏文化的大旗可以算一个。不过世人对太平国人在太平小岛上的举动根本不以为然,但一旦在太平大岛上生根发芽,可能真的就能造就华夏文化的一方圣土。这个凝聚力更能吸引那些乐意为之奋斗的理想者,却让美国人更为警惕。
美国高层中现在主流还在打着要让太平国发展,牵制削弱华夏本土的算盘,一如美国人在世界各地扶植的那些政权一样,无论是借机把华夏力量引入深海不断削弱。还是壮大的太平国更容易离析华夏本土的力量,都是美国人认为最为省力和合算的主意。
但已经有不少人看到了太平大岛的危险。
当年美国人扶持萨大姆和拉灯,结果扶植起了自己的一些敌人,这使得一些美国人开始反思。相对于那些海外扶植力量的危险。一个更加靠近美国本土的太平国可能造成的威胁更大。
无论是威胁太平洋航运,还是和华夏本土联合,成为华夏本土设置在太平洋的前线基地,对美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大麻烦。
当然,也只限于大麻烦。没有人会想到太平国会给美国人带来致命威胁。所以美国人在利用太平国的同时,也不断给太平国找各种麻烦,限制他的发展,而不是直接出手。
菲律宾人要借此抹黑太平国的形象,就是美国人送来的一个大麻烦。太平国不得不应战,哪怕是可能面临日本人近距离的威胁,太平国也不会就此退缩。
日本人的各种反应早在太平国的推演之中,接到日本战机飞来的消息,各种准备好的措施就开始紧急运转开来。
6架在空中熟悉训练的战斗机开始向日本战机来的方向迎了过去,与他们同行的还有紧急从浮岛航母上起飞的6架苏-35。在现代空载导弹射程不断加大,那些可以在区域外攻击的手段防不胜防,只是靠舰队的被动防御,很容易百密一疏,只有战机的主动迎敌,才能把敌人的更多威胁挡在意外之外。
日本人第一批来攻击的战机数量就是12架。
有时候一场公平的决斗更有说服力和震慑力。
如果只是靠武力的对抗,战争没有结束的时候,只要太平国亮出了足够的实力,哪怕是敌人,在得失之间也会犹豫徘徊,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迎来再一次的和平。
这一次舰队的出行,也有为赢取更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时间而跑出来亮肌肉的意思,太平国早就有了硬拼日本人一场的准备,否则也不会直接从北马里亚纳和南方群岛之间进入菲律宾海,从太平国向南绕行关岛或者绕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以南,同样能到达菲律宾。
不过这要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出动舰队。
“哪怕我们战败,也不能在日本人面前低头!”李庠的这句话,否决了参谋部提出的南下的方案,而是直接向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而言,有些事情,哪怕是牺牲和收益不成正比,也需要去做。
就像现在的日本人,骑虎难下,不得不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动一次攻击。
不过,为了不让局势失控,日本人一开始先是选择了试探。派出了12名精英飞行员来试探太平国那艘浮岛航母的虚实,如果浮岛航母真是虚有其表,那么紧接着就将是大规模的压倒性攻击。反之,日本人就需要重新计划。
“敌机已靠近,进入攻击准备!”陆云青在接到了预警机的警告后,立即在通讯器中向手下提醒道。
作为林飞虎的得意弟子和最早投靠李庠的一批飞行员,陆云青已经是空军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为了作出确保舰队的顺利,这一次出击,太平国尽遣精锐。连空军和路航的精英飞行员也变身海航,随舰队一起出发。
其实太平国之前的空中力量划分的并不是很明显,一开始在太平小岛上时只有一个高架机场和一个浮岛机场,每一个合格的飞行员都在这两个机场上飞行过上百次。
无论是高架机场还是浮岛机场,难度都不小,而且太平国即使一个小岛,可以说空中力量基本都是海航。这也是李庠可以直接启用浮岛航母,稍稍适应一下,就能紧急开始作战的一个原因。况且在浮岛机场上时,太平国空军已经悄悄的模拟了很多次浮岛航母的系统运行,才能做到快速适应。
当日本战机飞到了距离继续航行的太平国舰队220公里的地方,太平国的苏-35就提前发动了攻击。
经历了太平大岛的战役后,虽然还没有宣战,但双方依然处于敌对状态,根本不需要客套,况且预警机已经屡次发出了警告信号,日本战机依然置若罔闻,那就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就开战了。
“我们先开第一枪不好吧?”柏岩平还曾经担忧道。
在国际上,谁开第一枪,谁就会更被动。华夏本土一项宣扬不开第一枪。
“这是战争!先下手为强,在现代快节奏的战争中等到对方先开第一枪,然后被动反击早就晚了。我们不需要忍让,只要对我们有威胁,那就把威胁消除!”李庠对此嗤之以鼻,“我们对日本人已经警告过了,他们依然主动凑过来,那就是欠揍!”
大国牵连太广,不会轻启战争,才格外重视第一枪的问题,而小国灵活,回旋余地多,很容易控制,这也是大国需要众多小弟的一个原因,正因为小国们都是大国手中的棋子,所谓的第一枪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尤其是太平国要面对日本这个强国的情况下。
所谓的公平其实就是一种不公平,初建的太平国空中力量毕竟还是弱于日本人,尤其是单对单的挑战,底蕴哪里比的上一直积蓄战争力量的日本?这个时候还保持绅士风度,那是犯傻。现代空战现在追求的就是率先发现,率先攻击。李庠岂会为了这点面子和外交劣势而让己方飞行员陷入被动和危机?
若是程绍光甚至张大海在指挥说不定还会犹豫一下,但此时坐镇的是李庠,可以承担了太平国的一切责任,直接下达了率先攻击的命令。
显然日本人也没有预料到太平国说打就打,毫不犹豫,一时间由8架f-35和4架f-15j组成的队形也有些散乱。
他们已经习惯了华夏人的作风,本来以为要等到他们发射出导弹后,才能崩断太平国的备战神经,可谁知道太平国人只是用预警机喊了两遍警告,就直接动手了。在日本人的措手不及下,这场空战的结果从一开始就向太平国倾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