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内务
混乱大陆元年七月十日,这一天对于华夏镇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转折。
就是在这一天,由华夏镇长史陈群所主编的第一部华夏律典正式面世,它的出现标志着华夏镇的内政开始从混乱转为了有序。
自打在蔡邕府邸投效赵安以后,陈群开始正式在华夏镇出仕。
陈群利用其前世的为官经验,再结合华夏镇的实际情况,经过短短四天时间的考察整理,第一部华夏律典就此正式形成。
在历史上,陈群就曾参酌汉律制订《魏律》18篇,其对自西汉以来所施行的《汉律》和朝廷的运营机制就早有研究,所以整理起来动作也就很快。
不过,由于个华夏镇势力初创,朝廷的官府机构设置完全无法与庞大的汉帝国相比,所以这一部律典比起汉朝的《汉律》来就相当于是简化版。
《汉律》一般而言,所指的就是《九章律》,共分九篇,分别是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涉及官府管理和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在第一部华夏律典出台之前,为了助推华夏镇的发展,赵安还在陈群的帮助下先行出台了几项重要政策。
第一件,开府建衙。
随着破六韩拔陵吞并战的结束,华夏镇治下的领地已经扩展到2400多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也突破了3万,已经达到了1县之地的规模,不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在不便于管理。
所以,在七月八日那天,赵安正式以华夏男爵的身份开府建衙,设立男爵府。
眼下在男爵府治下共设两镇八村,以及三十六个独立自治的匈奴人和勅勒人部落。
在政务方面,由陈群出任男爵府长史,总掌华夏镇一应政务,周云兴出任主簿,负责协助陈群。
两镇八村的镇长和村长人选,以及一应下辖官吏由陈群提名考核,赵安亲自任命。
在军事方面,男爵府下辖六营一卫,各营的编制和军中将官任命照旧,由赵安直接指挥。
第二件,推行私有制。
华夏镇建立以来已有两个多月时间,在这期间整个领地内的所有物品尽归华夏镇所有,权属依旧保留在赵安手中,所有的百姓也就相当于在为赵安干活,而赵安则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
这样统一的计划经济,在势力创建初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领地和百姓稳定下来后,却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所以,经过一番考察后,陈群提出了在领地推行私有制。
首先,对百姓过去所做的工作量进行统计,按照工作的强度发放薪资,这些赚来的钱归村民私人所有。
百姓可用手中的金钱物资与他人进行交易,以后百姓日常的消耗的食物和住宿的房屋都需要向村落支付费用。
而且,为了促进领地的发展男爵府还会鼓励百姓利用手中的余钱向男爵府购买房屋、土地、商铺等,男爵府核定的价格一般也都不会过高。
这样一来,私有制的推行能够迅速激发百姓的激情,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领地的发展。
第三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混乱大陆的百姓全都是一些来自不同时代的人,各自手中所拥有的钱币、物资各不相同,各自所遵循的度量衡也不相同。
为此,只有黄金、白银才能算是到处通用的硬通货币,其余的铜币、纸币和绢币则通通废除。
不过,为了尽量给百姓们止损,官府将统一对这些铜币、纸币、绢币进行回收,价格比起其本来的面值来自然要低上许多。
同时,对于这些回收的铜币,将会进行回炉重铸,依据统一的制式和标准来制造华夏镇自己的官方货币。
毕竟,以黄金、白银的价值,如果市面上单纯流通这两种货币,绝对会极大影响百姓的生活,会给日常的小宗商品交易带来极大不便。
为此,陈群已特意命人开始在华夏镇建设铸造铸币厂,不过由于铜的缺乏,铸币厂的产量还很低。
按照各个时代都通用的黄金、白银则是衡量钱币价值的标准,兑换比例为1000铜币就等于1两白银,10两白银等于1两黄金。
而度量衡方面则以明朝时期相对成熟的度量衡为标准,度以尺、步、丈、里为单位,量以两、斤为单位,容积以升、斗、石为单位,面积则以亩、顷为单位。
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的政策一下来,虽然段时间内会给领地内的百姓带来不便,但从长期发展上考虑却是极为有利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众多百姓都接受了这一标准后,统一的货币制度和度量衡绝对有利于促进领地中各村镇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而且,随着华夏镇势力的扩张和崛起,相信这一统一的制度还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第四件,重视农业,发展工商业
工商业即指工业和商业。
在尚未进入工业革命的冷兵器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是很低的,社会的粮食供给一直是一个大问题,重视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的开发力度,维持一个庞大的农业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农业方面,华夏镇虽然已经基本达到了自给自足的水平,但却也还远远不够。
眼下混乱大陆的良田是每周都有产出,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会渐渐与现实逐渐接轨。
华夏镇如果现在不对储备一些粮食,一旦产粮的周期变长,整个领地立刻就会陷入极度缺粮的尴尬境地。
所以,开垦农田,发展农业已经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而且,在现在尚是良田周产出的时期,更是囤积资源的关键时期,必须尽快开垦出更多的农田。
在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就算是纵有家财万贯,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特别是商人,更是在有的朝代,其后人甚至直接不得为官。
这种观念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工商业在古代不发达,仅靠着农业税收为支撑,国库常年不充裕,还得靠天吃饭。
对于这一点,从后世而来的赵安自然不会这么看。
在后世,工商业占国家税收主导地位,繁荣昌盛的工商业,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国家强盛的主要标志,拥有强大的工商业甚至能够直接拖垮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
各势力与各势力之间的战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除了将士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之外,比得更是两者之间的综合实力。
而农业和工商业则是一个国家,一个势力综合实力强大与否的直接体现。
所以,华夏镇施行的政策是重视农业,鼓励百姓发展工商业,齐头并进。
至于,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由于大量钱财的集中而可能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百姓喜好虚荣攀比,贪逸恶劳等现象,则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和舆论导向来控制和平衡。
而且,在赵安治下,他可是准备把军人的地位摆在第一位,只要有军队在手,这一切都不会是问题。
第五件,建立学堂,发展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
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因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都需要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有潜质的人。
所以,对于教育,赵安也是极为看重的,这一条也是他极力提出来的。
赵安准备由男爵府出资,在各村镇兴办义学,聘请教习免费为领地内的适龄孩童普及基础教育,主要是学文习字,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至于,以后更高等的学习则只能靠他们自己或是家中出资上更好的学堂。
同时,还会建设一些专业类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培养,向成年百姓开展,这也是为工商业的发展培育基础。
第六件,发布求贤令。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奏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汉末时期,曹操发布的一则求贤令一举改变了两汉时期的用人制度,虽然使得他遭受了不少的非议,却也为他招揽了不少良才,奠定了他的霸业之
不管在什么时代,人才都是最宝贵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良士一谋,可安天下。
在这个各个时代的人混杂在一起的世界,民间更是隐藏着无数的人才,若能将这些人才都收归麾下,群策群力之下,必能在这世界占得一席之地。
所以,赵安、陈群两人一番商议后,当即决定学习曹操,发布求贤令,收拢人才。
陈群也第一时间利用汉末时期的经验,再加上赵安的一些后世吸引人才的想法,迅速制定出了一套可信的实施细则。
凡是前来华夏镇投效的人才,不论出身贵贱,不管何等职业,只要能够得到认可,均可获得一定的钱财、分配住所等物质奖励,在仕途上华夏镇也会优先进行考虑。
当然,最终能够取得的成就还是得靠自己去创造。
这六件大事,再加上第一部华夏律典的颁布,使得赵安麾下的草台班子顿时搭了起来,所有人行事也有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