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华夏军
时间来到九月一日,进入秋季以后的天气开始渐渐转凉。
龙川河北岸的龙川平原中部区域,占地近十平方公里的邹平镇已经恢复以往的生机。
作为曾经的王薄势力中心,整个邹平镇城内拥有着超过3万的常住人口。
城内街道上人流如梭,各色的行人和来往商队不断穿梭其中。
吱嘎吱嘎~
此时,邹平镇外宽阔的官道上,一支上百辆马车组成的队伍正缓缓前行。
在这支队伍的前后两侧,数百名身着铠甲的士兵护卫而行。
邹平镇南门外,赵安早已在本多忠胜带领的一众近卫簇拥下等候在那里。
“属下拜见主公!”
车队缓缓靠近城门,位于队伍前方的一辆马车上,一袭文士儒衫打扮的陈群看着亲自出城迎接的赵安,脸上也不由闪过一抹激动,当先跳下马车,朝着赵安躬身一拜道。
当初在拿下邹平镇之时,赵安就已派人前往征调陈群前来。
不过,随后陈群在得到消息后却并未第一时间赶到邹平镇,而是派人送来了一封谏书。
随着王薄势力的覆灭,眼下男爵府所统治的地域已经从龙川岛南岸延伸至龙川岛中部,土地面积多达6000多平方公里,下辖十镇四十三村,治下总人口超过16万人。
若是再算上名义上已经正式宣布投效的东川镇,整个华夏男爵府的人口将超过17万人。
眼下,赵安的势力初成,在这片地广人稀的地域里,如果继续将统治中心设立在掉角的华夏镇,将极不利于各地的统治。
为此,陈群向赵安建言直接将统治中心迁移至邹平镇。
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快速稳定新纳入统治的龙川河北岸地区。
同时,也能向北面的五镇势力摆出积极进取的态势,以争取主动。
对此,赵安在略一考量后也就欣然接受了陈群的建言。
势力中心的搬迁自然不是小事,陈群留在华夏镇一直忙活了多日,今日才终于带着整个男爵府现有的管理机构抵达邹平镇。
“哈哈,长文你终于来了!
有长文在,我也终于可以松一口了!”
赵安见状,连忙大笑着上前扶起行礼的陈群,朗声道。
赵安这话并非客气和恭维,而是出自真心的感叹和赞赏。
这十多天来,由于陈群等人没有到位,一直亲自坐镇邹平理政的赵安深切体会到了处理政务的繁琐和不易。
当初,王薄凭借着强硬的武力手段,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统治了龙川河北岸中部平原这大片区域,治下人口超过10万,声势看似浩大,但其实内里统治并不稳固。
不管是邹平镇这座统治中心,还是临水、丹州等各镇各村,王薄势力治下各地的行政机构并未搭建完善起来,完全是靠着拥有兵权的几大总管在镇压和管理,治理地方的人才也多以他们的心腹为主。
而随着王薄势力的覆灭,几大总管在地方上的权威也几乎土崩瓦解,日常政务几乎完全处于瘫痪状态。
这十多天时间来,赵安所做最多的事情就是亲自指挥调配各地物资和就地临时任命地方官员以安抚百姓。
每天连轴转地处理各种政务,他已经有好长一段时日没能抽时间联系武艺了。
现在陈群来了,赵安一下就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松了许多。
“主公谬赞了!
主公此番一战而尽灭龙城贺拔和王薄两大势力,其用兵之妙,着实令属下敬佩!”
听得赵安如此夸赞,陈群也是满脸笑意,口中也是不吝赞美之言道。
“哈哈!长文,此话可是过了!”
一时间,主从二人把手言欢,从容豪迈地朝着邹平镇城内而去。
随后几日,陈群抵达邹平镇以后,就开始立刻在赵安的安排下着手整个势力的整合事宜。
此次先后击败贺拔家和王薄势力,赵安麾下的势力虽看似如同吹气球般快速膨胀了几番,但内里的统治基础也同样极为薄弱,特别是新到手的龙川河北岸区域。
所以,快速地稳定民心,宣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成为了摆在赵安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经过与陈群、俞大猷等一众重要文武的商议讨论,赵安最终决定整个势力正式对外自号为华夏军,赵安自任统领,并改邹平镇为夏都。
在改邹平镇为夏都的同时,原来的华夏镇也正式更名为南浦镇。
夏朝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世袭朝代的先河。
夏朝灭亡后,后世人也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所以,自号为华夏军,改邹平镇为夏都,都是可以对内对外拉拢以华夏文明为正统的百姓民心的绝佳手段。
商定了势力称号之后,第二件大事就是搭建起完善的行政机构。
以华夏军现有的实力,原有的男爵府班底已经无法胜任统治中枢和各地的重任。
为此,赵安下令在夏都设立杨武将军府为最高统治机构,赵安自封杨武将军,统管一切军政事宜。
在行政方面,杨武将军府中央下设尚书省,命陈群为尚书令,负责统管华夏军一切政务。
尚书省之下则设立六曹,以辅佐尚书令处理政务。
原本,按照陈群的建议,六曹是准备沿用东汉所设置的三公曹、吏部曹、民曹、南北两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
不过,拥有着后世记忆的赵安却是在结合了他所知晓的三省六部制,将六曹改为了吏曹、户曹、礼曹、兵曹、刑曹、工曹,这也是为了便于以后势力扩大之后直接推行三省六部制。
六曹职权分工明确,各掌政务要职。
三省六部制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检验和完善的。
赵安大约记得,三省六部制其似乎是起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其大体制度几乎是一直沿用道清末,在古代冷兵器的封建时代,这套制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六曹之中,吏曹主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曹主掌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一切财政事宜;礼曹主要负责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以及管理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和对外往来之事;兵曹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曹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工曹则主管营造工程等事项。
地方上,整个华夏军治下则划分为四县之地。
在南面沿海区域,以南浦镇为中心,囊括周边龙腾村、海港村、关岛村等地8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设立南浦县,治下百姓2万余人。
在龙川河南岸,以龙城为中心,囊括周边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和整个奔马原地区的34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设立南原县,治下百姓2万3千余人。
在龙川河北岸,以丹州镇为中心,囊括周边临水镇、王庄镇等大部分靠近龙川河的1200多平方公里地域,设立北原县,治下百姓5万8千余人。
在整个中部平原,以夏都为中心,囊括北至东川镇,南抵下沙镇的剩余11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设立夏县,治下百姓7万3千余人。
而在四县之中,则分别设置县衙门,置县令一人,县丞一人,县尉一人。
县令乃一县最高行政官员,负责总掌一应事宜,县丞掌民政、文书、仓库,县尉则掌刑狱和治安。
各县之下则设镇、村两级,置镇长和村长负责政务事宜。
在军事方面,杨武将军府中央则下设七营一卫,皆归赵安直接统管。
在七营之中,陆军方面有六营,分别是原有的长风、胡骑、虎贲、骁骑、近卫五营,以及新设立的羽林,最后一营则是水师锦帆营。
陆军六营全部以原有的老兵为基础,扩编至2000人。
六营中,长风营为步兵营,主将依旧是杜平,鲜于修礼副之。
胡骑营为步骑混合营,骑兵500人,步兵1500人,主将为贺拔度拔,卫可孤副之。
虎贲营为步兵营,俞大猷任主将,贺拔胜副之。
骁骑营为纯骑营,由原骁骑营将士和贺拔家骑兵组成,孔雀为主将,贺拔岳副之。
近卫营为步兵营,本多忠胜为主将,多哈副之。
羽林营为步兵营,窦山为主将,周正平副之。
水师锦帆营则扩编至1000人,依旧是甘宁为主将,九鬼嘉隆副之。
一卫则是内卫,由原来的百户编制扩编至千户,由洪熙官任千户,童千斤、胡惠乾、方世玉、方孝玉、方美玉五人则任百户,目前内卫整个编制600余人。
地方上,则设立警备四营,每营各500人,共计2000人。
警备四营由兵曹负责管理和调动,一般情况下四营分别驻扎四县,负责拱卫四县安危,紧急时候可由兵曹调遣至各地防守和平叛。
经过这番整编,整个华夏军的兵力则达到了之众。
为了满足整编后的各营将士的军械装备要求,在龙城和武川镇,因为拥有充足铁矿的缘故,赵安特意下令征调民夫在两地兴建了十多家官办大型铁匠铺,借鉴后世流水线的模式,开始批量培养铁匠和制作军械。
而除此之外,在华夏军的军队序列中,东川镇则还有赵丹这一特殊存在,其麾下则带领着原有的2000士兵,名义上虽是已宣誓投效华夏军,但实质上却依旧是处于拥兵自重的状态。
通过这一连串的行政和军事上的整合,整个华夏军势力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