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定官制(二)
夏国的中央官制大部分都抄袭明朝,但地方官制却与明朝不同。
在华夏历史上,各朝各代地方官制各有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汉朝时期的郡国并行制,唐朝的唐道,宋朝的宋路,元朝的行省,明清的督抚。
不过,各朝地方官制虽有不同,但总体上基本也都是从秦朝的郡县制演变而来的。
考虑夏国眼下所统治的地域和人口数量还很有限,所以在夏国的地方暂设郡县两级。
郡置郡守府,设郡守、郡尉、郡监。
郡守,正四品官职,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郡尉,从四品官职,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从四品官职,掌监察工作。
郡以下设县,县内置县府衙门,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
县令和县长为一县之首,正七品官职,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县令下设县尉、县丞,皆为从七品官职。县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县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
而在县以下,地方上还设有镇、村两级,镇政府和村政府为行政机构,镇长为一镇之首,正九品官职,村正为一村之首,不入品。
在镇政府机构的人员设置上,其配置大致与县府衙门相同,只是人员数量上大为缩减,品阶上也仅有数人入品。
在村政机构上,除特殊地区外,一般仅设置村正和干员数人,其职能除与镇政府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百姓生产的任务。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统计,刚刚建立的夏国治下的土地已达4万5千平方公里,下辖人口73万余人。
对于这些土地和人口,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决定将整座东洛岛划分为京畿地区和三郡之地。
京畿地区就是以夏都为中心,将原有的夏县、东川镇和新降的岳家镇、长岗镇、林乡镇、三元镇、上林镇、乐里镇全部划分在一起,合并成为夏都京畿。
在京畿,除位于夏都的中央行政机构之外,还另设京畿县府衙门,至县令一名。
三郡则是分别是龙川郡、燕郡和洛原郡。
龙川郡,以南原县为治所,下辖南浦县、南原县、北原县三县。
燕郡,以蓟县为治所,下辖原高开道所统治的怀戎县、蓟县、九门县三县。
洛原郡,以盛京为治所,下辖原满清所统治的整个东部草原。
在京畿和三郡里,京畿地区的人口数量最多,达25万之众,洛原郡的地域则是最广。
中央和地方的官制确定以后,人员封赏和官职任命也就顺势定了下来。
不过,由于手中可用官员的数量限制,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由大量官职空缺着。
对此,赵安是准备在夏国征伐扩张的同时选拔人才补充的。
在中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一职由王猛出任。
这一任命虽大出众人的意料,但却也没人出声反对。
毕竟,在平定东部草原和劝进赵安称王的一系列的事宜中,王猛的才干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再加上,王猛在历史上所创出的偌大功绩和名声,众文武对他就任丞相一职还是服气的。
在六部,考虑到六部尚书皆是正二品的大员,对他们的任命事关夏国的稳定和发展,若是匆忙任命一能力不足之人,容易坏事。
为此,六部尚书之中,仅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有了明确的人选,其余二部皆为空缺,暂由侍郎主持工作。
其中,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由陈群兼任,负责总管夏国的官员选拔和考核,以及对外事宜,兵部尚书由贺拔允出任,刑部尚书由张子麟出任。
张子麟是在赵安领兵东征期间由陈群提拔起来的,在这数月时间里协助陈群共理国政,立下了很大功劳。
而赵安在打听了一番其经历后,也知道自己手下又多了一名能臣。
张子麟字符瑞,号恒山,河北真定府藁城县人,是明朝成化二十年甲辰科同进士。
张子麟任河南汝宁知府期间,执法公正、赋税均平,劝农兴教,政绩卓着,吏部推其治行,谓全国第一。任山西参政期间,泽潞等郡饥荒,他开仓赈济百姓,使数万灾民得救。任职湖广期间,巡抚荆南,正遇灾荒,他奏请朝廷,放粮赈济,又使40万灾民得救。任河南布政司时,一些官僚权责,仗势胡作非为,他严加惩治,地方安宁。
他也是在出任河南布政司期间来到群雄大陆的,期间差点就死在了王薄治下的牢狱之中。
赵安击败王薄后,张子麟才得以脱身,经由招贤馆推荐出仕,最后为陈群所看重,将其召至中枢。
历史上,张子麟最后累官至刑部尚书,被称为“一代刑名之祖”,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刚好适合。
剩余三部中,贾思勰出任户部左侍郎,马钧出任工部左侍郎。
贾思勰是华夏历史上杰出的农学家,马钧是华夏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两人都是专精型的技术人才,但却不是杰出的管理型组织人才。
以贾思勰和马钧的才干,让他们专注于一件事情,他们肯定能做的很让人放心,但若是让他们统掌一部却是有些勉强。
而且,将他们的时间花费在管理一部上,也属于一种用人不当的浪费。
在六部,除了这些尚书、侍郎等大员外,王猛和陈群所商议的名单中还任命了员外、郎中、主事等各级官吏上百人,将他们分配到各部。
除六部之外,设置在中枢的都察院都御史和大理寺大理卿也都暂时空缺,都察院由左佥都御史袁方暂管,大理寺由左少卿周云兴暂管。
袁方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三甲进士,为人刚直,周云兴则是最早跟随赵安的老人。
这两人的才干虽是算不得突出,但在文臣匮乏的夏国也只得先用着了。
地方上,三郡郡守分别为龙川郡守骆弘义,燕郡郡守李九龄,洛原郡郡守张帆。
在三人中,骆弘义是唐高宗时期的进士,李九龄则是唐末进士,来到群雄大陆之前都曾在地方上做过官,后在华夏军中曾分别任北原县和南浦县任县长一职。
张帆则是来自明代,在历史上虽未留名,但却能力突出,颇重实干,极受陈群器重。
自郡守以下,各地方的其他官员任命赵安则原封不动地同意了陈群等人的建言。
毕竟,东征期间,治下一众官员的表现全都记录在案,他们的官职都是与他们所做的贡献所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