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开海令
时间就在夏国的水师南北营进行大规模整编进程中快速流逝,很快来到六月。
开元元年六月八日,夏国龙川郡南浦县海港镇。
海港镇东门之外的官道上,一队队商旅沿着道路不断前行。
“喂,伍长,最近来我们这里的人怎么一下多了这么多啊?”
城门位置,看着官道上络绎不绝的行人,负责守门的一名士兵悄声向身前的伍长,悄声询问道。
一旁,其他的两名士兵听到这名士兵的问话,也全都是一脸好奇的看向伍长。
“去!
你们这些笨小子天天守着城门,难道没看到那里贴着的那张告示啊?”
听到手下士兵的询问,伍长的脸上露出一抹得色,朝着城门右侧张贴告示的位置指了指道。
“伍长,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几个都不识字,哪里知道上面说的是些什么,你快给我们说说呗”
顺着伍长手指的方向看了看,刚才那名出声问话的士兵面色一垮,苦着脸轻声道。
“你不识字难道还不会听啊”
伍长装模作样地板着脸训斥道。
“切!还不是你不让我们靠过去听”
士兵闻言小声不忿道。
“咳咳!就你小子事多!那是一张鼓励民间百姓开海和发展奴隶贸易的告示”
听到士兵的小声嘀咕,伍长面上有些挂不住,训斥了一句之后,也不再打官腔,出声解释道。
“开海?奴隶贸易?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啊?”
士兵一脸好奇。
“嗯哼!反正就是让老百姓购买船只,然后出海对外发展商贸和买卖人口的事情。
快!全都打起精神来,闭嘴不准说话了,前面有一支大队伍过来了,说不定是什么大人物过来了”
伍长脸上闪过一抹不自然,说完害怕士兵再问,连忙摆了摆手有些不耐烦地训斥道。
说实在的,其实他也不识字,这些东西也都是他这几天听别人说起的,对其同样是一知半解。
听到伍长的话,几名士兵皆是一惊,连忙转头朝着路上看去。
只见,距离城门大约还有百米处的官道上,一支由五辆马车组成的车队正在朝着城门方向驰来。
在这支车队的前方是一辆用以载人的马车,马车上一名孔武有力的壮汉稳稳坐在前方驾车。
而在这辆马车的后方,则是四匹驮马牵引着四驾马车,每辆马车上都满载货物。
车队两侧,数十名壮汉分列两排护卫两侧。
在如今的夏国,能够组织起这样一支队伍出行的,一看就是豪富人家。
“贵人请止步,请出示路引!”
片刻之后,车队缓缓来到城门前,伍长连忙带着三名士兵上前,恭敬拦阻道。
所谓路引,实际上也就是离乡证明。
在夏国,为了便于管理百姓,自夏国成立以后,户部就会治下三郡和京畿地区的百姓进行了统一的登记造册,以便于施政和人口管理。
不过,户部虽是会对所有百姓都进行登记,但却不是所有人都会发放类似后世身份证这样象征身份的东西。
只有身份达到一定层次的人才会发放鱼符,一般针对的都是官员和有爵位之人,持有鱼符者则可自由出入夏国各地。
而普通百姓,若想要离乡则需要路引。
按照夏国的户籍制度规定,普通百姓凡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的,都需由当地政府部门发给一种通行证,上面记录有持证人的相关户籍信息,就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按律是要依法治罪的。
“这是我家主人的鱼符”
听到伍长的问话,驾驶马车的壮汉将手中鱼符递向伍长道。
“原来是高县子驾到,我等失礼,还请大人见谅!”
接过壮汉手中的鱼符,伍长略一打量后,立刻双手将其递回,带着四名守城士兵让到一旁,恭敬行礼道。
“尔等也只是照章办事,不必多礼!”
马车车帘掀开,从中露出一名身着锦服的中年男子,他朝着几人摆了摆手,不在意道。
“谢大人,里面请!”
伍长见状躬身答谢,然后恭敬地伸手指向城门道。
“走吧!”
锦服男子见状笑着朝伍长点了点头,然后朝驾车的壮汉道。
“是”
壮汉闻言恭敬领命。
当即,车队一行朝着海港镇城内驶去。
“伍长,刚才那位到底是谁啊?”
等到车队进入城内,几名守城的士兵不由看向他们的伍长,好奇地问道。
“刚才那位可就是曾经雄踞燕郡的燕王高开道”
看着一脸求知欲的几名手下,伍长脸上的神色顿时再度得瑟起来,昂着头颅道。
“哦!”
几名手下闻言,顿时齐齐哦了一声,脸上皆是露出满脸崇拜的神色看向自家伍长。
看着几名手下脸上的崇拜神色,这名伍长心中也是万分得意,同时心中暗道:
看来以后自己也得多认几个字才行!
原来,刚才入城的正是高开道一行人,给他的驾车的壮汉正是其手下心腹高轩。
自夏国建立以后,为了安抚一些主动投降诸侯,赵安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册封,皆为闲爵。
在这其中,原来的燕王高开道就是其中之一,被封为蓟县县子,享正五品待遇。
这些被闲置的降臣虽然基本已经绝了再度入朝的希望,但夏国却也未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干预和看护,不仅准许他们自由出入,还允许他们带爵经商。
此次高开道带着车队赶来海港镇,正是为了半月前夏国刚刚颁发的开海令和奴隶令两条法令而来。
半月前,在龙雀谷之战胜利后不久,夏国中枢在下达了整编水师南北营两营诏令的同时,开海令和奴隶令也在不久同时颁发。
这两条法令的颁发,立刻在夏国朝野引发了热议。
所谓开海令,也就是允许夏国民间百姓自行购买船只,组织商队,然后出海远洋,对外发展海外贸易。
在这条法令里,夏国不仅规定了民间百姓和商队可以采购的商船制式和规模,还对远洋商贸中可以交易的商品和税收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同时,在夏国境内的海港镇,朝廷还将组织第一次船只公开交易会,将部分船只贩卖给百姓用作商船。
第一批提供的商船都是来自李舜臣所部朝鲜水师带来的船只,以及徐海所部的倭寇所驾乘的船只,主要以楼船和关船为主。
随着李舜臣等人的投效,以及倭寇集团的歼灭,夏国已经先后获得了超过900艘舰船,主要以明代福船和倭人大关船为主,其中还有一小部分的朝鲜楼船。
这些战船有大有小,基本都能适应海上航行。
有了这些新收获的船只,再加上船厂原先所生产的100多艘战船,整个夏国的战船数量已然超过千艘,其中类似郑和宝船的大型舰船就有上百艘。
如此多的战船,完全足以装备一支三四万人的水师。
然而,以夏国如今的水师规模,就算是扩编之后也根本用不上这么多的船只,其中将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船只将会被闲置。
对此,兵部原先所提的意见是将其集中到海港镇和临水镇进行封存,等到夏国的水师规模提升以后再将其取出使用。
这一提议在朝会上却是被赵安给直接否定了。
在拥有了建造郑和宝船的技术水平以后,对于那些较小的楼船和关船,赵安已经根本看不上了,就算以后夏国的水师规模再度提升,他也不准备让夏国的水师装备这些战力低下的船只。
朝会上,经过一番激烈热议后,赵安最终拍板决定将这部分多余的船只全部贩卖给夏国民间用作商船使用。
理由有三:
首先,这些空置下来的楼船和关船闲置在港口,不仅是对物力的一种浪费,还会占用本就规模不足的港口设施,不利船厂和水师营地的扩建。
第二,这些闲置的战船若是想要将其再次利用,则必须要花费不少的人力来看护和保养这些船只,这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夏国的财政将是一笔负担。
将这些船只贩卖给民间百姓,不仅可以减轻朝廷的负担,同时还能增加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
一举两得。
第三则是,在夏国的未来规划之中,赵安可是把海洋商贸作为夏国未来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这项工作自然是越早启动越好。
将船只贩卖给民间百姓,可以大大加快这项工作的进程,在夏国的造船业还未完全发达起来之前,为民间海洋商贸的发展创造条件。
为此,一条开海令的颁发也就顺理成章了。
开海令颁发以后,作为唯一定点销售舰船的海港镇立刻就迎来了一波人流高峰,他们几乎全都是冲着这些舰船来的。
赵安虽是准备在民间大兴海洋商贸这一行业,但考虑到眼下夏国初定,国内有实力的百姓有限,能买的起商船的少之又少。
所以,在第一批的贩卖名单中,对外出售的船只就只有200艘,是淘汰下来的这些船只里体型较大的那一部分。
而这200艘船只公开交易的日子就在两日之后,也就是六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