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吉林一线的国军真的打不过日军援兵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吕战武在这一线一共投入了3个步兵团,外加部分技术兵种,总兵力合计九千六百余人。

在这些部队当中,重火力的数量有限,大口径火炮只有38门没良心炮,山炮和野炮也各有8门,相比于吉林这样的坚城,真心不算什么。

反观日军这边,除了一个完整的步兵师团和一个旅团级的警备队外,还有一个战车旅团,单单装备的战车就有两百多辆,另外还有超过一百五十门的大小炮。

双方不管是兵力还是火力都不在一个级别上,被击溃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所部真的没有一战之力吗,也不见得!

吕战武所部虽然在吉林一线只有三个团,但是在附近的几个县区却有超过十个团的重兵,另外还在凤凰山地区集结了十个团的精锐,单单炮兵和防空部队就有好几个团,应对西线的日伪军根本不算什么。

之所以没有立即全部投入战斗,那是因为吕战武准备将此次来犯的日军一网打尽!

包括此次大溃败也都是吕战武故意安排的,为了防止日伪军识破他的计谋,吕战武故意让前线的部队打够八小时才撤。

而且撤退的时候部队不但将所有的辎重全都丢掉了,甚至于还将16门山炮和野炮全都炸了,表现的非常逼真。

这一路上日军追的非常的爽,不断能捡到国军丢弃的物资,一开始是粮食,接着是锅具灶具,再接着是水壶、钢盔等装备,再接着是武器装备和弹药。

当这些情况上报到第108师团的时候,冈崎中将自然非常的高兴,与此同时,日军指挥部所有的军官参谋都认为国军已经彻底的崩溃了。

于是乎,在前沿指挥部的命令下,三万日伪军快速沿着国军“逃跑”的方向进行追击。

殊不知,就在日军追击的时候,吕战武所部的6个团合计两万余人的部队却从南北两个方向,绕道上百公里,横插吉林方向,要对这几万日伪军形成合围之势。

与此同时,凤凰山的十个团的兵力也悄然出动,开始在新龙沟、十里北岭以及木梳背岭一线进行布局。

8月23日上午,此时战场的局势是,暂九军这边已经攻占了舒兰和蛟河,敦化还在交战之中,而日军则是在吉林一线大破国军,三万主力除了三千辎重部队留守吉林城之外,其余的两万六千余人全部追击吉林方向撤下来的部队。

与此同时,从朝鲜方面调来的那个步兵师团也已经到了敦化以南的安图县,并以极快的速度向敦化开进。

随后吕战武当即作出决定,命令敦化方面的第8团立即南下,在敦化以南的大石头镇的孤山子、土门岭、哈巴图岭一线阻击北上的第71师团。

与此同时,从吉林撤下来的部队继续引诱日军撤往木梳背岭。

由于得知日军追兵前后为三个集团行军,先头部队以战车旅团和骑兵联队为主,另外还配以一个机械化步兵团,总兵力在七千人左右。

中间的则是第108师团主力,总计一万两千余人。最后面的则是两个旅的伪军,总兵力七千余人。

这样的布置令吕战武等人倍感惊讶的同时却又欣喜若狂,要知道按照小鬼子平时的行军原则,伪军一般是会排在前面的,因为日军需要这些伪军为他们吸引火力,充当炮灰。

但是这次由于是追击作战,为了战功,那些伪军自然被丢到了后面。

当然了,这也和伪军的装备有关,因为是伪军,所以他们大部分都是步兵,战马很少,速度自然慢了。

追击部队需要的是速度,这恰恰是伪军不具备的条件,因此只能排在行军部队的末尾了。

而这样一来,吕战武便决定将主力放在最北面的木梳背岭,这里布置有一个炮团和一个防空团,另外还有一个最新组建的反装甲营,加上两个团的步兵,全力对付日军的先头部队。

除此之外,在距离木梳背岭二十公里外的十里北岭,吕战武布置了8个团的精锐,在配以一个炮团和大量的重机枪部队,用以对付第108师团的主力。

至于后面的话,吕战武仅仅放了两个团在新龙沟,主要是负责阻击那两个伪军步兵旅,同时防止第108师团突围。

23日下午两点,日军先头部队抵达了木梳背岭!

这里说是山岭,但是地势并不陡峭,只不过到处都是丘陵和小山包,再加上附近也没有多少人,因此山道并不宽阔,有点不大好走而已。

已经追了一天一夜,即便是战车部队,车子里的日本兵也倍感疲惫。

要知道眼下可是夏天,气温那么的高,而日军的战车又比较“袖珍”,进去就好像是进了铁皮罐头里面,闷热闷热的,非常的难受。

可不要小瞧天气对坦克的影响,在中东战争的时候,美苏两国自战争爆发之后就积极向参战各方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又以陆战装备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其中美国人支持的以色列,而苏联人支持的是阿拉伯国家,尤其在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交战各方都从美苏等其他国家进口了当时最为先进的主战坦克,并在广阔的沙漠中一决雌雄。

美制、英制以及部分法制装备构成了以色列装甲部队的豪华阵容,其中尤以美国的军援最为丰实,而阿拉伯国家则主要以苏制坦克构建起了自己的装甲力量。

然而在这两次战争当中,各方援助的主战装备都在沙漠地区中暴露出了强烈的水土不服,尤其以苏制坦克最为严重。

作为陆地战场上的大铁疙瘩,坦克全身被厚重的装甲覆盖着,虽然从外表看,坦克威风凛凛,动辄几十吨重,但实际上,坦克内部乘员的空间则十分狭小,炎热的沙漠环境更是让坦克成为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大铁壳子。

由于当时候苏联在研发时,更多是针对寒带的背景下对车体进行设计的,因此到了沙漠地区,苏联坦克的内部散热问题就成了一个隐形杀手。

不少阿拉伯国家的坦克驾驶员在交战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中暑甚至是脱水的现象,很多苏制坦克舱内的温度竟然高达65度以上。

在这种环境中进行作战,成员根本无法长时间忍受,据事后调查显示,阿拉伯国家坦克的“无战损抛弃”率远比以色列人高得多,大部分坦克都是在完好的情况下被丢弃的,这种情况也为之后阿拉伯联军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相比于苏联人制造的的大型坦克,小鬼子的坦克不但体积小,里面的空间更加的狭小。

而八月份正是东北一年中最为闷热的季节,再加上原始森林里相对比较潮湿,太阳一晒水汽蒸发,就像是一个大蒸笼。

在这样的情况下,坦克里面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

一天一夜的追击战,国军方面固然疲惫不堪,但是日军同样累的够呛,不少日军坦克手都已经脱水了。

唯一让他们兴奋的是,就在不久前他们刚刚击溃了一支小规模的阻击部队,从对方的装备和战术水平,日军战车旅团长推断应该是支/那指挥官的警卫部队,也就是说对方的主力就在前面,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且地图显示,一旦过了这片山区,后面将是一片坦途,因此日军的指挥官大手一挥,命令部队立即前进,快速穿过这片山区,追上中国溃军!

(本章完)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记忆重启:我是赛博太刀侠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我老婆是花木兰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大明烟火昏君开局:天下大乱,我落草为寇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明现代来回穿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刚穿越就被贵妃娘娘逼入绝境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肝在水浒,唯我独尊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三国:我真不想争霸开局监国,满朝惊呼活阎王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