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麦和周泉看时辰不早了,也干脆没去铺子那边,让小桃慢慢去锻炼吧,也带了好多天了。
两个人就去西院和云菖喝茶聊天,培养感情去了。
对于这个认了干亲的兄妹关系,云菖是认真的,黎麦也是认真的,周泉则是完全尊重黎麦的决定。
都是没有了亲爹娘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其实也都十分渴望有个亲情关系的家人的。
接下来几日,黎麦和周泉偶尔陪云菖,偶尔去铺子里忙碌。
昨日他们回村子里了一日,看看那几个人做的怎么样,收她们做好的衣服,再给她们发衣服或者一些小玩意。
如今村子里给黎麦做衣服的,还是之前她选出来的那五个人,她又把上次她筛选落选的另外四个人,加上另外找了四个村子里的姑娘一起,让她们做布袋和香囊手绢这些。
重要的就是每一件物品上都要绣字,这些都是赠品。
赵氏在昨日也跟着他们回去了村子里,以后村子里的妇人们做好活后,就会给她送过去交活,赵氏检查合格后会收回去,给她们发钱,再给她们派活。
这些给黎麦做活的妇人和姑娘们很开心,她们能凭着手艺赚钱了,贴补家用。
其他不会绣花的妇人们也开始去镇上买丝线,自己在家里学习绣花,想要学会后,去周泉家也领活做。
如今周老爹和赵氏家里躺柜里有个大箱子,放着周泉特意给他们换回来的不少铜钱和碎银子,就是为了他们两个人给需要领钱的村民们发放的。
还别说,就周泉家盖染坊和做衣服这些事情,还真的帮助了不少家庭慢慢的开始有了积蓄。
有的人做十来日或者一个月才领钱,为了领银子,有的人也会做几日,有事不去做活了,就把之前的钱领了。
反正周老爹那里都有账本,他记得很清楚,谁领一次钱了,就会按一次手印,不怕有的人因为不识字会赖账领了非说没领。
村子里的男人们,只要他们人勤劳,去染坊那边干活去,就有钱赚。
女人们,只要她们细心点做女红(gong),就能赚到钱,还不用出村就能赚钱,人们是很开心的。
另外几个会织布的妇人们,也开始在家里安置好织布机,开始吊线织布,等着黎麦的染坊建好后,收她们织好的布。
当然也有那不勤快的,或者不想给周泉家干活的,只埋头去种手里的那几块田地的人也有一些的。
遇到这样的,周泉和黎麦也就没办法帮了,让族长去想办法帮,他只帮愿意付出劳动力的那部分人。
甚至有的人给他们在做工期间,家里要送孩子去读书,或者生病了,需要的钱多,自家钱不够的,跟周老爹张口借钱的,周老爹毫不犹豫,也都给借。
在另外一本账本上,都是记得跟他借过钱的人,也是按了手印的,慢慢的从他们的工钱里扣就行。
家里这边夫妻俩用了一天安排妥当,带着珠珠在自家的小院子里住了一晚上,第二日才回到镇上。
周泉和黎麦带着珠珠回到店里时,周桃说上午有人来找大嫂来着,对方留下了拜帖。
黎麦接过周桃递上来的拜帖时,是姜家家主,姜文翰。
他知道这是自己开的了?
看到拜帖上留的地址,黎麦点了点头,询问他们昨日怎么样,周桃说还不错,卖了九件衣服,定了五件。
黎麦又上楼去看了一下,绣娘们正在做顾客定下的衣服,黎麦点点头,下楼和周泉去找姜文翰去了。
姜家在青石镇上是没有开自己的布桩的,另外开布桩的几家有从他家进货的,有从张家进货的。
这几日,因为黎麦的铺子推出的那款石榴裙在青石镇上火了,其他几家布桩有在张家进了石榴红布料的人家跟着生意火了起来。
因为人们发现他们那个石榴红的布料颜色和红石榴卖的那个裙子一样样的,有不舍得花几两银子去红石榴买裙子的人家,就自己买了石榴红的细棉布,回去自己做衣服,这可是省不少钱。
而张家那边,也因为黎麦的石榴裙,去他家进石榴红布料的布桩生意人越来越多。
张卬这段时间攒下的库存又出没了,赶紧安排了继续染石榴红的布料和丝线。
细线染好,还要织锦,慢的很。
张卬当然知道红石榴是黎麦的店铺,见到黎麦这一下子就把石榴红这个颜色的布料带火了后,他也是无比的庆幸自己和黎麦签下了这个一年的赌约协议。
他已经知道,自己这个赌约肯定能完成,这个石榴红的颜色,明年开始就是自己的了。
张卬是开心的。
只是,目前的张卬还没看到未来的张家要怎么和黎麦合作的路,他自信的以为,黎麦在明年肯定还会给他一个颜色让他染。
想到黎麦这能力,他是佩服的。
可是,张卬的自信让他看不清张家未来的路,但是姜文翰是个老生意人,他看到了。
而且,对于黎麦和张卬的协议内容,姜文翰也一清二楚,所以,他来找黎麦了。
他是太喜欢黎麦这种能力了,无论她做什么,好像都能做好似的,跟她合作,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失败或者亏钱。
这个认知,其实他从第一次见到黎麦就知道了。
但是因为他当时的掉以轻心,对黎麦没那么重视,以为她只懂收拾和画图,也没跟她深谈合作的事,让黎麦对他不是很信任,找了张家。
通过张家的事,他就知道他错失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后来,他就一直找机会在弥补,希望能和黎麦把合作的关系建立起来。
上次黎麦开铺子前出去进货时,也去过他家的铺子里进过几款料子,但她没去雍州城。
他也是后来巡视到下北镇的铺子时,掌柜的说起来,他才知道黎麦进过他家的料子。
这一次,他约黎麦,想探讨一下,看看能不能合作个什么事情。
黎麦和周泉按照地址,来到了镇上的一处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