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记忆,婧瑜睁开眼睛,起身。有宫女过来,伺候她穿衣服,曲裾深衣,这才是中国人该穿的衣服嘛!太有范儿了。
“皇后,太子来给您请安了。”
有宫人来报。
“让太子进来。”
“孩儿给母亲请安。”
九岁的太子刘据已经有了点少年的样子,文质彬彬,礼数周全。
卫子夫把刘据教得很好,这是个内敛的少年。
“好。据儿,去读书吧。好好跟太傅们学。”
婧瑜对如何应付小孩子已经太过熟悉了,只是对刘据还不熟悉,所以并没有多说。
“读书也不差这一天,今儿个太子先不要忙着读书了。一会儿两位大司马要进宫受赏,咱们举行个家宴,给朕的两位大司马庆功。”
刘彻从门外一脚踏了进来。
庆功的家宴并不隆重,参加的人员也很简单,只有皇上、皇后、太子、皇后所生的三位公主,长姐卫君孺和她的夫婿公孙贺,儿子公孙敬声,二姐卫少儿和她的夫婿陈掌,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和他的三个儿子,还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和他的弟弟霍光。
十几个人,也算是热闹,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喜悦的笑容,满满的都是志得意满。
只有卫青的笑容很收敛,他很疲惫,婧瑜只是远远的看着,就看出了他的疲惫,不只是身上的疲惫,还有心里的疲惫。
二十一岁的霍大司马与他的大将军舅舅不一样,他意气风发,坐在那里,神采飞扬,满身的锐气。
婧瑜在他身上,看到了上个世界,朝凰卫刚刚打完第一个胜仗时候的状态,这就是少年得志。
刘彻无非说了些鼓励的话,象往性的赏些银钱,官职什么的已经没有可赏的了,封地都已经过了二万户,银钱两位大司马也是不缺的,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这一仗打完,能好好休息些时日啦!”
家宴散去后,皇帝去了王夫人的宫中就寝,姐姐与孩子们也都回家去了,只留下婧瑜与两位大司马的时候,卫青终于发了一句感慨。
“也该休息了,自从你第一次出征,到今年整整十年了,仗不能打一辈子,将军打了太多的胜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婧瑜知道这是卫青与霍去病生涯的最后一仗。
她还记得很清楚,因为几乎每一个任务的后几十年,她都会读史书,对于功在彪柄的汉时双璧怎么能不熟悉,卫氏一门的故事曾经对她有过太多启发。
“我还是更想打仗,匈奴还没有灭,单于还没有死,他躲在漠北休养生息,总有一天,还会进犯我大汉的。”
霍去病更想去打仗,他活得太顺遂了,从小生长在富贵丛中,有皇上皇后的宠溺,骄纵、霸道,贵族公子的毛病在他身上几乎都能找到,他还不知道打仗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还没有明白穷兵黩武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这个单于死了,还会有下一个单于,漠北待不了了,他们还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总有你骠骑将军的大军到不了的地方。打这一仗,国家的损失太大了。咱们打不起了。去病,你已经是大司马了,接下来你也要参与内政,慢慢你会了解的。”
卫青的脑子确实非常清醒。怪不得,他能得善终,他在,刘据的太子位才能稳稳的。
“是啊,去病,听你舅舅的。别总想着打打杀杀的。这往后啊,你也多往宫里来走走,把你的那些个武艺和本事都教教你的据儿表弟,他呀,整天跟着老夫子们读书,都快读成了大姑娘。我看哪,一点儿都不像大将军的外甥,骠骑将军的表弟。”
婧瑜确实希望他们能多带一带刘据,多跟这样的人待在一起,对孩子自信心的塑造是有好处的。
“哈哈……姨母,你说的也太夸张了吧!据儿表弟聪明无比,读书比三个去病加在一起还要厉害。他一张嘴啊,我这什么功夫都始不出来了,哪里像姑娘家。”
霍去病对于自己姨母挖苦他的小表弟听得很乐呵,不过还是说了句公道话。
刘彻喜欢英武之人,他把霍去病当成是自己的化身,婧瑜想让刘据与他父亲的期望更接近一些。
现在的刘彻,还在一心宠爱着据儿,还是那个刘据一出生,就让人给他做《皇太子赋》的好父亲,婧瑜去不得不多些准备,她不敢直接跟刘彻对着干,还是尽可能的影响一下自己能影响得动的人吧!
婧瑜的话,对卫青与霍去病还是有用的,自那之后,两人果然在散朝之后时常到宫后看望太子,教太子武功,给太子讲一些兵书战法和他们行军打仗时的故事。
“母后,您说父皇一直在打仗,他做得对吗?”
刘据问婧瑜。
“据儿怎么会这么问呢?”
“据儿跟夫子们读书,书上说打仗最受苦的就是百姓,如果百姓们都生活不下去了,那打仗是为了什么呢?”
“打仗当然是为了百姓了。据儿你想啊,以前匈奴每一年都要到咱们的边境打草谷,抢夺边境百姓家的粮食牲畜,俘虏百姓家的妻子儿女为奴,朝廷还要遣公主去与匈奴和亲。一直到你舅舅卫青和你表哥霍去病出征攻打匈奴,把他们打去很远的漠北,咱们的百姓才不再受匈奴的侵扰,过上和平的日子。这就是打仗的意义!”
“那现在仗都打完了,就该让百姓休养生息了,对吗?”
“对啊!据儿说的没错。”
“所以,以后就不应该再打仗了,是吗,母后?”
“据儿,打不打仗并不是咱们娘俩儿说了算的,这得看匈奴还会不会来欺负咱们,还得看你父皇愿不愿意止住兵戈啊!”
“那儿臣去劝谏父皇,不要再打仗了,行吗?百姓们太可怜了。”
原来这孩子这么早就有了这样的心思吗?
应该是他的太傅们影响的吧?
“据儿,听母亲的话,你的这些想法只能留在你自己的脑子里,谁都别说,只要你还是太子,就别逆了你父亲的意。什么时候,你自己能说了算了,你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
婧瑜不知道刘据是不是真的记住了,她也不指望他一下子就能明白,才九岁的孩子,慢慢教就是了,她有的是耐心。
才吃了半个月汉朝的饭菜,婧瑜就有些受不了,实在是太单调了,蔬菜的种类少不说,还都是煮出来的,要么就是盐渍的咸菜和酱汤,调味料也是很少,就盐糖醋酱那么几种,饭都是麦饭,好好的大米都不会吃。也是够够的了。
感谢张骞,要不然,连黄瓜香菜大蒜葡萄核桃这些好东西都吃不到。
看来这一回,要把炒菜这么伟大的发明提前给蝴蝶出来了。
要炒菜,就得有铁锅,这时候的铁锅还太厚了,没法提供炒菜需要的高油温。
这个事情可以交给霍大司马去做,他手下的铁匠有很多,婧瑜如果提供出样式,打一口铁锅出来,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有了锅,别的就好办了。
婧瑜不知道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时候,她能做什么,汉武帝正是年纪最好的时候,他有武功,有雄心壮志,刚打完匈奴,正是励精图志的,与民生息的时候,她不敢打扰,也不愿意打扰。
在他还没有穷兵黩武,脑子不清楚的时候,婧瑜什么都不敢做,刘彻给她的压力太大了。这人太厉害。
她只好先从改善自己的生活开始。
丰富百姓的餐桌,应该也是功德吧……
“姨母,你可真会给我出难题,你要那么薄的铁锅干什么?”霍
去病在婧瑜提出要求后很是不耐烦,在大司马的心目中,一切与打仗无关的事情都是浪费时间。
“我只是想着,铁锅薄一些,蒸煮饭菜也能更快些,一顿饭能省下不少柴火呢!”
婧瑜瞎掰。
“您这想的……多少军国大事等着外甥去办呢?哪有功夫给您打铁锅啊,就为了省几捆柴火?”
“你那些军国大事跟我没关系,我就想省几捆柴火,行不行?又不用你亲自动手,你就随便找两个铁匠试试不用完了吗?”
这磨叽劲儿的。
“好吧,那我就去了。”
特别无奈无语的样子,拿着婧瑜给了图纸走了。
五天以后,霍去病带着人给婧瑜送来了各种型号与厚度不同的铁锅十口。越小的越薄,跟后世的铁锅也不差什么了。看来,还是有人才啊!
有了锅,别的都好办。婧瑜是厨艺高手,再简单的菜肴也能做出顶级美味的水准。
有葱姜蒜,有盐糖醋酱,已经够婧瑜做出一顿大餐来了。
婧瑜特意准备了亲手烹饪的一大桌子新菜式,再次举行了一个家宴。
还是上次参加的人员。
长一辈的,吃的还能含蓄一点,小一辈的,在霍大将军的带领之下,差一点没把舌头也给吞到肚子里去。
婧瑜并没有吝惜秘密,不管谁来请教,没有不告诉的。
很快,长安城里就流行起了起炒菜了。
婧瑜的目的只是想用美食吸引两位大司马常来她的宫中用餐而已,要不然,怎么给他们治疗身上的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