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王,刚才机会难得,为什么不直接冲杀过去,抓了那范仲淹?”

李元昊忽然回去,周围亲兵们连忙跟了过来。

其中一名亲军是李元昊另一个堂叔的儿子李穆巍,有些纳闷于李元昊的举动,于是发出了疑问。

李元昊沉声道:“宋军不可能毫无准备地就来与我会谈,这其中必定有诈.你没有注意到他们腰间似乎藏了什么东西吗?”

“这”

李穆巍想到宋军确实有异常举动,就说道:“纵使有诈,难道我们还冲杀不到他们近前?”

“我担心的并不是弓弩一类,而是宋军的火器。”

李元昊面沉如水道:“我在宋军的内应察子发现,宋军召集了一批精壮士兵,每日常在校场投掷石块,有时还会去没有人烟的山中,时常能听见巨大的惊雷声响,我怀疑宋军藏有手段。”

他毕竟在边境经营多年,宋军内部也安插了一些奸细。虽然范仲淹选投弹手都是精挑细选,从汴梁带过来的精锐良家子,身世清白,绝对不可能当叛徒的那种。

可西北军中除了从内地调来的禁军,其实也招募了西北本地汉人入伍,而且除了本地汉人以外,甚至还有党项人、羌氐人、吐蕃人,这些人被统称为归明人又或者蕃兵,属于西北边军体系里的胡人军队。

比如李士彬就在与边境胡人部落的战斗当中,俘虏了大量边境胡人,把他们整编成军。李元昊发现这一点后,就故意派党项部落过来投降,然后在三川口之战前夕,利用内应大破金明寨。

所以虽然那些投弹手里没有西夏人内应,可普通士兵里有。这些奸细士兵经常能看到那些投弹手进行投弹训练,同时还能听见他们去远处山里实弹训练时扔手榴弹的爆炸声。

消息早就被送到了李元昊处。

因此李元昊怀疑宋军藏了秘密武器,在刚才关键时刻,他强行忍住了突袭范仲淹的冲动,算是因为他的多疑谨慎而救了自己一条小命。

回到本部军中,李元昊没有勒转马匹,而是扭过头,背对着宋军,深深地看了眼安龙寨的方向。

几秒后,他就没有再迟疑,下令全军撤退。

西夏大军来的快,去的也快,如风一般奔腾疾驰而去,犹如尘暴。

作为当世人杰,也是历史的主角之一。李元昊至少在他这个时代,创造了一个神话。

南败大宋,东破大辽,西击吐蕃,北镇回鹘。

以一个只有辽国六分之一,宋国四分之一的面积。辽国五分之一,宋国四十分之一的人口,建立起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帝国。

所以他的直觉之敏锐,战争嗅觉之锐利,都可以说是在这个时代处于顶尖。

李元昊明白,宋国已经有所防备,再想抓住那个叛徒肯定是不可能了,而且他打算称帝的事情肯定也会通过叛徒传入宋国,到时候宋国必定加紧西北兵力防御。

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行攻打安龙寨并不理智。还不如先回去调整战术打法,以图来日再谋。

毕竟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宋夏边境那么广阔,道路不计其数,想要带兵渗透进来,打一个出其不意,并不算什么难事。没有必要在人家的城寨之外,和对方硬碰硬死磕。

而范仲淹那边,等李元昊一跑,他们也追到了小山坡上,远远地眺望着北面三百丈外浩瀚如海洋般望不到尽头的西夏大军。

“可惜了。”

折继闵舔了舔干燥的嘴唇,腰间的手榴弹都摸到一半了,对方就这么跑了。

要是能炸死李元昊,那回去不知道得连升多少级哦。

范仲淹说道:“没什么可惜的,此獠凶狠狡诈,看我们竟然敢孤身犯险,肯定心有疑惑。他怕是想擒我,但我又何尝不想擒他?”

没办法,赵骏让人做的手榴弹还做不到那种小巧玲珑,一个橘子大小。受限于引火线装置,他做的是那种长柄式。

长柄里内置了一个小燧石,也不是拉开就爆,而是需要通过拉动绳索不断转动里面的一个小钢轮摩擦燧石,打出火星使导火线燃烧,引起手榴弹爆炸。

这个装置在《武备志》以及《天工开物》当中都有记载,是宋军地雷震天雷的主要引爆方式,和现代日常用的打火机的原理相似。

但即便是现代打火机有时候都不一定能打着火,更何况古代,因此为了保证点火成功率,这手榴弹的体积还是相当大,比后世抗日时期的长柄手榴弹还要大那么一点,不易于隐藏。

范仲淹原本是想欺负李元昊不认识手榴弹,想来个出其不意。结果对方太谨慎了,竟然没发动进攻,让他们还是相当遗憾。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事情,若李元昊见到他们腰间这么鼓囊,还如此莽撞地冲过来,那他就不是建立起一个偌大帝国的雄主了。所以范仲淹倒也不气馁,调转马头同样离开。

宝元元年七月,李元昊首次亲自领兵闯入大宋境内,消息迅速传回汴梁。

十多日后,后苑观稼殿外。

赵祯在带娃。

曹皇后于景佑四年七月顺利诞下一名男婴,数日后,张美人也生下了长公主。

如今一年过去,男婴或许是继承了母亲强壮的体魄,健康成长。长公主那边除了去年冬天生了场小病之外,现在也没什么大碍。

这让赵祯非常高兴,庆幸自己总算是有后了。

然后赵宗实就被送出了皇宫,赵祯现在每天当起了全职奶爸,不能说二十四小时在两个儿女身边,但也是一天大部分时候都跟他们待在一起。

主要也是赵骏那句无后,加上怕有心人会希望他无后,导致赵祯对于子嗣的事情十分看重。

不仅愿意节制,且不敢和母体年龄太小的敦伦,只选择年龄超过二十岁的女子,如今总算是诞下了两个健康的婴儿。

正是初秋时节,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赵祯抱着婴儿,与曹皇后在后苑内嬉戏,虽然不太喜欢曹皇后,但有了子嗣后就改观许多,这也算是母凭子贵。

就在此时,王守忠疾步走来,向赵祯耳语了几句,赵祯脸色微变,随后对曹皇后说道:“皇后,又有国事了,你先带着昉儿,让他多晒晒太阳,要寸步不离,莫要让他受伤了。”

“是。”

曹皇后应了一声,就把正在地上蹒跚学步的赵昉抱了起来。

赵昉历史上是赵祯的长子,母亲为16岁的俞德妃,可能是因为生的时候母体太小,几乎是出生即夭折。

不过赵昉这个名字是还未生出来就起的,当时习俗是取两个名字,一个男孩名一个女孩名,等生出来看性别再上对应的名字。

显然曹皇后生的有了赵昉,张美人那个是历史上苗贵妃生的福康公主那名,叫赵清晗。

不得不说,赵祯起名字的水平还是不错,比如鲁国大长公主赵懿安,唐国大长公主赵幼悟,名字都挺好听的。

赵祯疾步离开后苑,向崇政殿而去。

此刻殿内众人已经在等着,今天西北加急文书送到了,吕夷简等人看了之后不敢怠慢,立即过来请求与赵祯开会商议。

等赵祯过来的时候,还未等吕夷简他们开口,就急忙说道:“什么情况?现在如何了?”

“已经逼退了。”

吕夷简起身回答道:“夏国大将山遇惟亮逃入大宋,赵元昊带着数万大军追击,被范仲淹挡在了安龙寨外。”

“他们没有交战吗?”

“没有。”

“赵元昊会这么容易退去?”

赵祯顺手接过旁边晏殊递来的范仲淹上的劄子,认真翻看了起来。

“咳咳咳”

王曾咳嗽了两声,脸色略显苍白道:“范仲淹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安龙寨坚固如城池,赵元昊不会那么蠢到强行攻打。”

赵祯抬起头看了眼王曾,这段时间由于在家带崽,政务就交由宰相们处理,连早朝都已经十多天没上,所以倒是没想到王曾似乎生病了。

他纳闷道:“王相,你这是?”

“无妨,年纪大了,身体有些小毛病亦是常有的事情。”

王曾强笑道。

历史上他就是今年死的,不过是在被罢为郓州知州后,得了传染病疥症病死。

如今他没有被罢相,也没有去郓州,自然没被传染。

不过到了这把年纪,身体素质也确实下降得厉害,最近入秋之后,已是七月底,白天热得很,晚上却又变冷,昼夜温差大,身体也有些小毛病。

赵祯关心道:“王相还是要以身体为重,政务尽量交给下面各部处理即可,按大孙所说,政制院只需要制定大方向,具体执行自然有执行部门,无需要事事操劳。”

“是。”

王曾应了一声,虽说赵骏改制后,要求政制院只提供大方向,除非执行出了差错,否则就交由下面的部门去做执行规划就是。

但吕夷简王曾他们都不愿意把手里的权力下放,以前当宰相可没有现在那么大的权力,所以经常事事关心,工作量反而比以前还要大,属于并非制度让他们工作强度提升,而是他们自己想加班加点,都是为了争权夺利。

见王曾似乎有点敷衍,赵祯想了想,最终还是说道:“不如这样,王相还是在家中休养一段时间如何?”

吕夷简立即打蛇上棍道:“我觉得也是,孝先身体不适,处理政务反而效果不佳,还不如先在家中把身体调养好。汉龙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身体好了,才能做好国家事务。”

王曾白了对方一眼,这老登还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夺权的机会,本来吕夷简在政制院的声音就比他大,除了赵骏能压他,其他人都不能与之抗衡。

现在要是自己休息了,这段时间老登还不得上天了?

不过他身体确实不是很好,最终还是应下道:“是,臣这段时间在家中好好休养就是了。”

“嗯。”

赵祯点点头,此时他已经看完了范仲淹上的劄子,说道:“范卿说赵元昊已经准备称帝了,恐怕就在下月。”

说着将手中的劄子扔到书桌上,随后走到了座位上坐下,有些不高兴道:“虽然早知道此贼会有此举动,但朕听了还是不舒服。早年若非太宗仁善,他翁父李继迁、李德明早就尸骨无存了。”

这里说的是李继迁因为依附辽国,被辽国逼着年年进贡,导致境内的财产越来越贫乏,不得已连忙请求依附大宋,赵光义就允许宋夏开边市,这才恢复了经济。

所以从那以后,李继迁和他儿子李德明就一直奉行依辽附宋,特别是李德明,每年都要向大宋供奉。

因为向辽国进贡,辽国不仅什么都不赐,还可能会派人过来,偶尔劫掠一下银州。

但宋国就不一样了。

不仅不会主动进攻西夏,而且在向大宋朝贡之后,会得到丰厚的回礼。

比如李德明刚上位就马上向大宋上归附的誓表,宋真宗就赐他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

之后每年李德明只需要给大宋进献个五百匹马、三百头橐驼,大宋就会赏赐大量金、银、茶叶、绢布、丝绸、奉廪、袭衣、金带、器币等等。

显然跟辽国比起来,赵光义和赵恒时期,那是真把西夏当亲儿子。

“夏贼狼子野心,先帝和太宗时期,是希望他能够帮忙牵制一下辽国的兵力。但李继迁早年跟随辽国,屡次犯边,反而是牵制了我大宋的兵力。”

吕夷简说道:“这般反复无常之徒,臣以为应该马上禁边,下诏呵斥。”

“呵斥有什么用,他反正是要登基称帝。”

盛度说道:“臣觉得还是应该继续往西北增兵,范仲淹在西北经营已有近两年,固若金池。此番称帝,我大宋绝不承认。到时候他若来攻,必让他有来无回。”

“增兵.”

赵祯迟疑,犹豫道:“又增兵的话,国库恐怕会支撑不住,还是再看看吧。”

虽然这两年国库确实充盈起来,但赵祯为西北也早早地准备了两年,大量物资运送到西北,如今能维持汴梁的粮价都不容易了,再继续增兵,粮价飞涨,怕是有点顶不住。

“咳咳.山遇惟亮说八月就是赵元昊登基之时,此番山遇惟亮来投奔,赵元昊必定立国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进攻西北,范仲淹已经在煽动夏国境内的部落。”

王曾又咳了两声,随后说道:“他说若是能侦查到赵元昊进攻的方向,或许他们也可以打一个反击战,趁着赵元昊来进攻的时候,派偏师突袭西夏。”

“深入夏国境内吗?”

赵祯问。

“是的,这也是当初汉龙希望他能做到的事情。”

“好!”

赵祯拍案道:“给范卿下诏书去,朕允许他主动出击。”

官家转性了?

众人惊讶。

当初和赵骏聊到宋夏战争的时候,赵祯其实还只是奢望能够击退赵元昊的进攻。

现在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范仲淹主动进攻西夏境内的事情。

莫非官家历史上的形象只是赵骏编造出来的假象。

实际上他是一位铁血真男人,金刚大硬汉?

下一秒。

就看到赵祯倏地又犹豫起来,试探性问道:“伱们说主动出击,能打赢吗?”

众人:“.”

好了。

不用看了,官家还是以前那个官家。

按赵骏的话来说。

优柔寡断的二傻子。

(本章完)

2015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红楼烟云之七郎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红楼之贾环穿越了和女友穿越到东晋重生三国:危!开局刘备祭天大宋祖王爷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红色苏联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开局霸王之力,系统助我兴汉!香江1966,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永乐小皇孙娘娘,你也不想让皇上知道吧!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战国小大名综武之大明帝国死亡航线篡唐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前妻太难训黑铁时代崇祯末年带妹征伐大唐:兵圣驸马爷三国第一保镖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我是秦二世扶苏大明铁骨标准的领主生活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三国之寰宇天下手机连大明,开局吓懵朱元璋混在东汉末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三国之大汉双子星开局废物皇子,我开创了盛世王朝老子传奇:大道至简仙朝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穿入异世界?召唤玩家一统天下!三国:白毦陈到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平乱传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我在大宋当苟王穿越从开荒开始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盛世毒妃(狐狸红色)落日胡尘重返十三岁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