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相继变法,称王
白国四百一十六年
经过卫鞅的变法图强下,秦国国力很快就提升起来,这时,秦孝公和韩侯在杜平会面,双方不欢而散。
另一面,楚王任用了吴起也进行变法,使得楚国由贵族政治转向了官僚政治。着手整顿吏治和军队,在大刀阔斧的变法下,楚国国力很快就增强了起来。
但是吴起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和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的措施,也为吴起的后来埋下隐患。
楚国在国力增强后,果断联合赵国出兵北伐韩国,收复了被三晋占领的陈国、蔡国故地,将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占有洞庭、苍梧之地。
一时之间,楚国成为了继齐国之后又一崛起的大国。
白国四百一十七年
双方结怨的秦国和韩国在元里交战,三十万秦军和三十万韩军在元里激烈的碰撞,可是经过卫鞅的改革后的秦军,不仅军纪严明,而且每个秦军对敌军人头的渴望,如同嗜血的恶魔。
在和秦军交手的韩军将士,看到秦军不要命似的,疯狂的砍杀,对于自己身上的伤口毫不在意,韩军将士畏惧了,渐渐地,有韩军将士开始后退,逐渐的变成了韩军的大溃。
韩军主将看见后,惊愕中充满恐惧,韩军大败,而且是大溃败。这使得韩军不敢再和秦军野战,而自从此战过后,韩军称呼秦军为虎狼之师,如同恶虎和饿狼一般的军队。
韩侯也在私下里称呼秦孝公为虎狼之君。
白国四百二十年
卫鞅被秦孝公升任为大良造,并让他率领士兵围攻韩国的安邑,在秦军的箭雨以及虎狼之师的恶名下,韩军惧怕秦军攻入城池后肆意妄杀,于是守城的韩军将士杀死守将后向秦军投降。
此时,韩军的大部队还在半路上。听说秦军已经攻下安邑,大队秦军在路上列阵等待韩军大部队时,韩军主将果断掉头,向韩侯汇报安邑已失,将士们对于秦军有惧怕,不敢再前进,故而回师。
韩侯大怒,撤下了韩军主将,并且在国内寻求变法之人,想要强大韩国。
这边秦军攻下安邑后,便停住了脚步,将安邑以东,黄河以北的土地收入囊中。
很快,韩侯找到一个人,他叫申不害,韩侯看他和卫鞅都是法家之人,于是任命他为韩相,主持韩国的变法,在申不害的变法后,韩国总算是抵挡住了秦国和楚国的进攻,保存了剩余的领土。
白国四百二十二年
秦国修筑咸阳城,在宫门外建造观楼,秦孝公决定将国都由雍城迁都到咸阳城。同时卫鞅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合并小村落,集结为大县,每个县设一名县令,全国共设三十六个县,以此打破田亩间的界限。
至此秦国的疆土向东扩展到安邑以东。
白国四百二十四年
秦国开始向各县征收赋税。
同年楚王崩逝,被吴起和楚王联手压制的旧贵族发动叛乱,迅速派出家兵包围王宫,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吴起的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新任楚王继位后,按律法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这也算是保住了吴起变法中的一部分成果。
趁此时机,韩国和白国联手攻打楚国,楚国正值内乱,白国攻取了陈地,韩国攻取了蔡地。楚国收复的蔡、楚两地又落入他人之手。
白公将大梁以北设为东郡,大梁以南设为陈郡,以陈为郡城。
至此白国拥有了七郡一县,分别是太行山中的太北郡,中山郡,太南郡和太原县;太行山外的邺郡,东郡,西郡以及陈郡。
其中自从秦军攻破安邑后,白国正式和秦国在西郡接壤。
新任楚王稳定时局后,出兵想要收复失地,在白韩两国的抵抗下,失败了,这一次战争由白国宿将孙膑指挥。
孙膑此时已经有八十多岁了,此役也是孙膑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争让天下知道了一个兵家大师的手段有多高超,打得楚王是毫无脾气。
同年韩侯、赵侯会于阴晋。
韩赵会盟以后没多久,赵国公子范袭想要偷袭白国邺郡郡城邯郸,结果不胜而死。于是白国和赵国关系急剧下降。
此时的白公是七十一岁的白荣,少主是四十二岁的白平,公孙则是十四岁的白伯。
白国四百二十八年
韩国经过申不害的变法以及和楚国的不断战争,夺取了楚国北方的大片膏腴之地。韩国一时间风头无两。
一年前,韩军与秦军在武城大战,秦军和韩军不分胜负,最后因为秦国国力稍逊韩国,秦军粮饷不足,秦军无奈败退,秦军由此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卫鞅对秦孝公说,现在秦国暂时还是贫瘠之地多于膏腴之地,诸夏之民少于蛮夷之民,因此国力暂时不是韩国的对手,所以建议用尊韩为王的办法来麻痹韩侯。
秦孝公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派出卫鞅出使韩国,游说韩侯称王。卫鞅劝韩侯先称王,然后再图谋齐、楚,这样韩侯将会成为超越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天下霸主。
而韩侯在向南夺取楚国大片土地,向西击败有虎狼之国的秦国,向北与赵国盟定,向东自认为与白国交好。认为此时的韩国已经是天下的大国,强国了。
所以在卫鞅的不断进言,以及一再许诺秦国会支持韩国称王的诱惑下,把持不住了,决定择日进位称王。
秋,韩侯邀请宋、卫、邹、鲁等小国君主及秦公子少官在新城会盟,会盟后又率众前往朝见周天子。
这次的新城之会,参加会盟的共十二个诸侯国,除淮泗一带的小国外,还有赵侯和秦公子少官参加。
在盟会上,韩侯讲述了自己先祖的筚路蓝缕,又讲述了身为晋国六卿时为晋国做的哪些贡献,又讲了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后,为周天子勤勤恳恳的驻守边疆,安抚黎民。
为了有一个名号来使得治下的百姓更和谐,更能够安居乐业,卑微的请求周天子赐予自己王位。
而盟会上的天子使臣,在韩侯的重金贿赂,以及威胁下,代表周天子承认了韩侯的功绩,以及为韩侯册封王位。
册封完毕,韩侯带领着众人前往洛邑觐见周天子,在为周天子进献大量的财宝后,周天子也是用最高规格热情的接待了他,言必称韩王,这使得韩王十分高兴。
这一天,是韩王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另一边,齐国听说韩国称王,而且也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于是也举行了会盟称王,与会的有宋、卫、邹、鲁等小国国君以及淮泗一带的小国,还有赵国的公子,燕国的国相,白国的少主,楚国的使臣,以及秦国的使臣。
燕国和赵国参加盟会是慑于齐国的兵威,而白国的参加是因为韩国的崛起。
因为韩国的崛起引得了白国的警惕,所以白国与韩国的关系如直线般下降,因此白国并没有参加韩王的称王会盟,而和齐国亲密了起来。
自此,天下除了周天子和早就称王的楚王以外,多了韩王和齐王。
白国四百三十二年
为了遏制韩国的崛起,白国和齐国决定出兵韩国,两国共计四十万兵马,白国出二十万,齐国出二十万。联军主将由齐国大将田忌担任,副将白国的大将孙韬担任。
四月,联军到达中牟,准备由京地直捣韩国国都新郑。
韩国见状立马派大将庞涓率领国内所有的军队共计三十万在京地抵抗。
庞涓原来是魏人,担任魏武卒的主将,后来韩赵吞并魏国,庞涓识时务者为俊杰,带领魏武卒果断投向韩国。
韩王认为庞涓有军事才能,故而在确定了庞涓的忠心后,提拔庞涓为韩国上将军,除了统领由魏武卒改编而来的韩武卒外,统领了韩国一半的军队,这次大战,韩王果断启用了庞涓。
四月二十日,联军和韩军在京地遭遇,两军先是各自安营扎寨,庞涓本想以逸待劳出其不意,但是看到了联军严谨的布营后,放弃了,准备等到改日再战。
联军跋山涉水,远道而来,韩军却以逸待劳。虽然韩军人数不占优势,但是经过多年的不断胜利,军心十分昂扬,士卒的作战经验十分老练。
而联军虽然人多,但是分为两国,不可能如同韩军一样是一个整体,另外白军在多年前虽然精锐,但是那是因为是常备军。
而后来白国领地越来越大,需要维持更多的军队数量,不再全部设置为常备军,而是大部分变成了和列国一样的耕战军。
只有太行山中的十万人是常备军,而山外的二十万都是耕战军,白国作战很少出动常备军,因为这是白国的底牌,也是白氏保命的底牌。
综上所述,此次战斗,胜负还是难舍难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