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朝的百官们也是议论纷纷纷纷的退出了议政殿,而蓝承羡跟几个相熟的人打完招呼,想去自己的主事衙门时,被太监给留住了,是年少的天子请他去御书房商谈事宜。
“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蓝承羡虽然知道少年天子叫他来多半是诉苦,可他毕竟是皇帝,整个王朝都是围绕着他在打转,也是蓝承羡以来就要跪拜的礼仪开始显现出来的。
“平身吧,唉,朕昨日还觉得可以大展身手,一改大安此时的风貌,可是,皇弟你也看到了,整个朝廷都站在了朕的对面!朕该何去何从?”年少的天子显得很是无助,而躺在床上的太上皇,肯定不会给与他什么建议了,而蓝承羡则成为了他可以诉说的人了。
“皇上,诸位大臣大都是好的,可是皇上所提的两个提议,都是在挑拨他们的底线,臣弟觉得,皇上可以徐徐图之,就有如前一条政策,可以让某一县先执行看看,如此也能麻痹他们,慢慢地暗中推广至周边州府行省,到那时,从中看到了国库给与他们的利益更多时,他们也就不这么抵抗了。”蓝承羡只得好心的劝说,
没有敢提总督的事情,是因为他就是当事人,不论怎么说,被传出去都不是好的一面,还是等天子于大臣们得出最终结果后,他在做评论不可。
而对于这种毫无意义的朝仪处理朝政的办法,蓝承羡觉得都可以改一改,因为效率低下不说,很多惠及民众损害这些士人利益的提议,也很难通过,而大安王朝的朝廷体制也因为没有丞相一职,君王和丞相的权利之争,变为了现在的百官和皇权之间的争斗。
而相对于其他过往的封建王朝来说,大安王朝的体制,在蓝承羡看来已经相对的要明治和多变了,因为就算你是朝廷的五品官员,比如六部的给事中,就有权提出政策中的疑议,甚至可以上书直达御桌上,而朝仪上就不用说了,百官们一起参与王朝的重大政策的决策和建议。
不过这种充分体现了君王,对于政事谏言采纳的开明性是很强的,不过在蓝承羡看来,还是太过于片面性了,因为在场的官员,他们所属的利益,自然是以他们自身利益为主,并不能代表农户商贾工匠,而且主观上来处理的正是这些人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会轻易的让损害他们利益的政策通过了。
就如此时的少年天子苦恼的事情来说,如果没有朝仪,直接颁布法令,那时候给他们准备的时机都没有,所以蓝承羡觉得朝仪究竟有没有它存在的价值?
而听了蓝承羡的不少规劝和安慰后,少年天子也回复了斗志,誓言要将两件事情执行下去,而且作为一个才十九岁的皇帝,他有的时间跟他们耗!
而蓝承羡所知的上一世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就有任性到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就是因为和大臣们达不到妥协,这一拉锯就是二三十年,而朝政却一直在安稳的运转,这足以说明,朝仪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就算皇帝真的不上朝,各个衙门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
出了御书房,蓝承羡轻步的来到了他所处的主管衙门,素宁卫的官衙,整个大安王朝的情报机构所在。
素宁卫的官衙在皇宫外的西南角,往北方是刑部衙门,往东则是吏部衙门,相比起其他衙门的热闹景象,素宁卫的官衙显得十分肃穆,因为进出的人少,而且在素宁卫官衙前走过的官吏们都显得匆匆而过,也不多看一眼,因为这里面就设有北镇抚司,让所有人听了都闻风丧胆的诏狱,自然也就在这里了!
因为是徒步,官衙前的看守早就眼尖的小跑了过来,“属下参见节度使大人!”来的却是守在门口的素宁卫的校尉,蓝承羡没有摆谱,让人起来后,又来到了官衙的正堂,大堂中间的位置是素宁卫的一个校场,而相比起其他衙门有需要行走的官吏,素宁卫则是多是用跑的,因为有时候需要传达的消息比较重要,所以大多数的时候见到的人都是小跑进入各个处理情报的房间。
蓝承羡来到属于素宁卫高层的理政大堂,并不是所有的人一人一个院落,而是像他后世见的多数写字楼里的格局一样,大多数属官都在一个院落里,不过房间是隔开的,就比如蓝承羡的节度使的房间是正中间,则左右则是左右都尉的房间,再下来就是指挥同知、指挥俭事、北镇抚使等等。
而众人早就在大堂内等着他的到来了,等蓝承羡到来后,众多属官行跪拜礼,素宁卫毕竟属武将行列,所以并不如文官的礼节那般隆重而繁复。
“请起身吧诸位,待本官看了点卯簿,诸位如有事就早点来本官这里相谈,如无事本官也点完卯就要离开了!”蓝承羡大言不惭的说道,其实大到他们这样的大官大臣,所属衙门都有最基本的规矩,而掌官只要把握一些重要事情即可,大多数的情况还是可以让下面的属官去完成的,不过大多数的官员们都是不太愿意将自己的权利放手给别人,也是保持自己威严的一个方式。
但是蓝承羡才不会真的如此呢,相对之前的素宁卫,经过了宫难以后,素宁卫对外的名声显然好了许多,而且蓝承羡这个新官一上任,就颁布了新的规矩,那就是不可以随意的缉捕大臣,除非证据确凿,不能滥用私刑,尤其是哦诏狱。
毕竟蓝承羡自己不想成为有着“酷吏”的称号,那真的就是直臣纯臣了,他觉得没必要,虽然此时百官和普通百姓对他都还没有太多的印象,不过蓝承羡的思维,则是利用素宁卫侦查出更多有用的信息,而不是欺压异己、拉帮结派,那样的话,和之前的素宁卫节度使吴惟也好不到哪里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