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秦汉年间,虽然算学也并非显学,诸子百家中的几大学派也并非将算学当做各自的核心要点,但到底还处于一个整体上思想活跃、各有千秋的环境下,算学也还是一门堂堂正道。

不像后世王朝,特别是科举制彻底稳固后的王朝,士人们往往只追求各类经史子集,一门心思“钻研”儒家大道,算学也变成了小道,不过有所了解就够了——甚至部分官员都无法自行处理和算学有关的政务,而是专门培养了下属代替自己。

但,从神迹特意列举了张苍和《九章算术》,嬴政、刘邦等人还是意识到了与他们的认知有些不同的方面:神迹,仿佛对算学非常重视;而看起来,算学在不知多久之后的未来,似乎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这一发现让这些人都陷入了思考。

算学,有那么重要吗?

若当真非常重要,那他们是否应该趁势将算学的重要性提上一提?

左右,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威望和权力,想要提一提算学,并非难事。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倒是对算学并不陌生,毕竟出身布衣,他还是很清楚算学在基层的作用的。

若是百姓懂得算学,那些衙役官员们也就不能在土地分配、赋税征收上欺瞒百姓;官员则更是要懂得算学,不然,不论是州县面对地方上的积年老吏,还是中央面对各地的油滑官员,都得被他们瞒天过海,生生地丢掉他老朱的钱财。

但是更多的算学内容或者地位,他也并不在意。

算学,只是算学而已。这可以说是当下基本所有人的共同认知。

能学好自然好,差不多也行,左右又不指望孩子依靠算学去当个账房先生,又何必强求?

对于基本的算学的学习都是如此,他们就更不可能想着去深刻研究算学、进一步发展算学了。

只是现在看来……

朱元璋的眉宇有些冷冽,一个算学,怎么又扯上别的国家了?

汉朝至今早已过了千年,按照神迹的意思,就是如今他们大明的算学已经开始落后于那些番邦了?!

这怎么能行!

就算不为了神迹中透露出的算学的重要性,只为了堂堂上国的辉煌和尊严,他朱元璋就绝不会让自己的王朝落后于那些番邦!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前朝不知道外国的情况,作为大清皇帝的康熙还是非常清楚的。

欧洲那块地方,如今的算学发展确实不错,不止算学,还有天文历法、枪械等,以及其他一些在大清看来根本没什么价值、甚至有违圣人之道的奇技淫巧。

而康熙自己又多有阅读外国书籍,相较其他人,他这个皇帝反倒对那些国家的情况更为了解。他知道,有些未必是奇技淫巧,但他也并不打算向大清推广,而是只打算留在皇室内部,供皇帝和皇子们阅览。

如今的科举、儒学有什么不好吗?

而且,大清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天下,需要拉拢那些汉人士族,那又何必改变这一切?再加上,若是这些东西落入了那些成日里要反清的贼子手中,可未必是好事。

康熙微微阖目,他没兴趣改变,也不觉得改变,现在的大清就很好,繁荣昌盛,统治稳固。

再说了,他目光略过在场的朝臣和皇子,又重新放回神迹上,再说了,如今的朝堂,可不适合大动干戈。

【除了这些,刘恒在位期间,同样有一件事一直存在,那就是伴随整个汉朝的外戚问题。】

【自然,这个外戚不是吕家,也并非如今尚为皇后的窦皇后的窦家,而是太后薄姬的薄家。】

【汉朝的所有外戚,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有权有势,手掌实权,可以参与朝政——包括在皇帝授意、掌控下的,以及越过皇帝的;

另一类就是或许荣宠加身、受封爵位、风头无两,但并不能真正掌握实权。】

【当然,这两类还可以再细分,如第一类就可以细分为听从、尊奉皇帝的,和独揽大权、架空皇帝的;第二类也可以分为低调老实、勤勤恳恳的,以及飞扬跋扈、骄纵傲慢的……】

【而薄家,属于哪一类呢?】

【先前提到过,大臣们选择拥立刘恒,就是因为当时的薄家无甚势力,又乖顺不惹事。】

【而等到薄家真正成为外戚后,就变成了第二类,再细分的话是骄纵傲慢、跋扈无礼的那一类。】

汉朝初年。

刘邦一面思考关于算学的问题,一面分出一般心神继续听神迹讲述。

听到外戚问题“伴随整个汉朝”后,他并不十分在意,外戚嘛,皇后的娘家,或者太后的娘家,这些人都和皇帝本人是无法分割的,而他们的势力的来源,起码有一半都要来源于登上皇位的皇帝。

因此,很多时候,他们的利益和皇帝的根本利益还是一致的:皇帝必须是皇帝。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他这个老祖宗,难道还要下一道命令,让后代禁止皇后太后的娘家人受封爵位、登临高位吗?

笑话!

不说别的,若是幼主登基,比起其他人,自己的母族反而是更值得信任的人手,至于同姓王侯、前朝大臣,基本上起到的是制衡作用。

而且,就算自己留下旨意,他们难道就会遵守吗?

他们或许不会想让自己的儿子受制于外戚,但绝不会介意自己在位时任用外戚。

就连他自己,也是同样的想法。

现在看来,薄家,是真的不如吕家,哪怕吕家日后有为的男丁都去世了——神迹特意指出刘恒的外戚问题,不就是薄家还是出了事儿吗。

刘邦毫不在意地想着,大约,是刘恒的那个舅舅薄昭,嗯,被他干掉了。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和旁边的大儿子对视一眼,父子都没有说什么。

对于他们而言,吕家、薄家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这段话中,最有用的倒是那个“并非窦家”,能够专门甄别,只能说明窦家在日后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外戚。

外戚就外戚吧,刘恒没有过多纠结,左右他现在虽然宠爱慎夫人,也没有想要改立皇后。而且,窦氏是启儿的母族,变成外戚也很正常。

倒是薄家……刘恒看了看好大儿,觉得他这个太子很有可能在日后废掉了如今的太子妃薄氏。

废就废吧,只要不妨碍他的武帝好孙孙就好。

【薄家和刘恒的关系如何?应当还是比较好的。】

【一方面,刘恒和薄姬的感情不错,刘邦不管,又早早到了封地,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另一方面,薄家并无多少势力,谨小慎微,在代地的时候也没做出过什么让刘恒为难的事情。】

【从刘恒登基的路上,派了舅舅薄昭去试探,也能看出他对于薄家、或者说舅舅薄昭的信任程度。】

【刘恒登基,薄昭为轵侯,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直到周勃下狱,薄昭收受了周勃大笔贿赂,帮周勃说话,还将事情传到了薄姬的耳中。】

【刘恒当时将周勃逮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考虑。】

【而薄昭大肆收受贿赂、又直接站队周勃,还让薄姬帮着说话的行为,很大可能已经让刘恒心生嫌隙。】

汉朝初年。

刘邦懒洋洋,只觉得这薄昭实在是不够聪明,没有头脑。

“轵侯,轵地,是个好地方啊。”轵地在河内郡,把这么一块地方作为薄昭的封地,显然当时的刘恒还是很亲近自己的舅舅的,再加上与功臣诸王抗衡的原因……

但是,你作为外戚,除去和皇帝的亲缘、感情关系外,一大作用就是用来牵制抗衡诸侯和功臣集团——哪怕薄家作为外戚实力不强,但强不强是一回事,有没有是一回事——结果,在皇帝因为政治原因处理一个功臣集团领头羊的时候,你却公然站了功臣的立场?

不排除刘恒授意薄昭的可能,但到底不合适。

吕雉平静道:“刘恒追求节俭。”为此,作为皇帝不修露台,宠妃的衣裙不能垂地,他的坚持和决心可想而知。

刘邦点头,没错啊,虽然大汉确实有着不少用金厚赠的风俗,但薄昭直接受了,唉!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对于历史上种种外戚乱象早已熟知,薄昭自然也不例外。

“这外戚啊,只能给他们富贵,决不能给他们权力,否则,即使他们没有篡权的能力,也会扰乱朝政,祸乱天下。”

像他,给朱家子孙定下的婚嫁规矩就很好,基本上能够杜绝掉历史上的一系列问题: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必慎选庶民善良之家。

这样,即便有了问题,处理起来也很简单方便,不需要顾及什么前朝力量、母族势力。

还是他想的周到!

【在入京的那一刻,刘恒已经做好了变成皇帝的准备,而他登基后的种种行为、手段也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皇帝。】

【可薄昭却并没有及时跟上他这个外甥变化的脚步。】

【虽然成了轵侯,但他还没有完全清楚刘恒如今的本质,他沉醉在天子外戚的风光中,还一味将刘恒当做自己的外甥,认为亲人的关系必然让刘恒会偏向自己。】

【但如今的刘恒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对于现在的刘恒而言,最重要的是政治,再包括诸如民生、经济等方面。

若是无事,作为刘恒的舅舅,还是在他登基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的舅舅,薄昭自然生活滋润,但若薄昭越线,那也只能没办法了。】

【十年,薄昭干了一件大事,他杀了朝廷的使者。】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笑了:“朕是皇帝。文帝,也是皇帝。”

作为大汉天子,掌握整个大汉的情况和方向,就绝不是原来的诸侯王了,更不会是像民间亲族那般。而是一切都要为天子服务,天子的言行同样要为政治、需求而服务。

对于这一点,刘彻一点也不觉得有问题,而是相当自豪:朕,还有朕的先祖们,都是不会拘于私情的皇帝,都是为大汉负责的天子!

至于若是有一天,天子如普通的诸侯王或者民间一般,为了私情而对天下放松,那,大汉才是真的要走向衰亡。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摇头:“做了这样的事情,薄昭还怎么可能无罪生还?”汉使,是代表天子的,结果你薄昭却私自将其杀害,是不将天子放在眼中吗?

再加上文帝十年左右的政治形势……

只能说,薄昭认不清情况,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结果干的事情太大,能力、身份和情分又不足够刘恒坚持保他,最终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

【这件事太大了,刘恒不可能轻飘飘揭过去,但他还是想要给薄昭一个体面,也给自己一个体面。】

【于是,他没有直接命人抓住薄昭按律诛杀,而是让大臣们陪薄昭喝酒,想要暗示薄昭去自杀,但薄昭虽然看了出来,却并不愿意。】

【怎么办?刘恒干了一件留名千古的事情:派群臣身着丧服,前往他的地方给他哭丧。】

【薄昭没有办法,他知道自己是真的非死不可了,于是选择了自杀。】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点点头,之前都不是很注意这一点,现在看来,这么一个办法,还当真好用。

不用自己动手,又能搏一个念情的名声,还能让被暗示的人也保留了一份体面,又解决了外戚问题,这不是一举多得,还有什么是一举多得?

自己的大臣们就总有一些和自己的政见不同,或者有些跟不上脚步逐渐过时,自己想干什么还需要顾及他们的体面问题,现在看来,根本不用想那么多,只要让他们自己懂得体面就可以了。

汉朝初年。

刘邦这次是真的笑了,笑得开怀,不能自已。

“刘恒这小子,从这里看来,才是真有乃公的风范!”

怎么说,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当事人才对嘛。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大明匹夫记忆重启:我是赛博太刀侠大国崛起:穿越古代当皇帝极品家丁,俏小姐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逍遥小书生九霄玄电云澜乱世志清正史编代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明朝海盗王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大明帝国设计师郭嘉超神学院之我是天使凉冰五代梦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三国:开局爆肾,怒杀十常侍苏辰安的科举之路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还说你不是神仙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明现代来回穿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凤逆天下北月篇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唐伯虎现代寻芳记血雨腥风逆天行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盛世毒妃(狐狸红色)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逍遥小王爷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汉官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星汉西流夜未央满门忠烈:重铸将门荣光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说好流放,怎么都跪求我称帝大明!风起土木堡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除恶务尽,我才是最恶的那一个?大隋:二世浮沉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他是废物世子?女帝直呼离谱殿下无双嚣张小侯爷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951之大国重器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烽火淞沪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阿姐,我中举了!天命缉凶录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