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开始仔细回想:“好像还真有这样一个‘传统’。”也不能说是传统,只能说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说谁有造反意图了,先传召到京城来,再谈处置。

当然,刘据这本身在京城,但皇帝在甘泉宫的,自然是要往甘泉宫传召。

-------

每个看到了这次选择,又看过相关记载的人都不由惋惜,这次的选择没有问题,但是挑选出来执行命令的人选实在是错了。

若是换成一个有勇气且没有和反对太子势力牵连的人选,真正将刘彻的命令传递到刘据耳中,不知道是否结局会有所不同。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这次的选项不需要过多考虑,甲。

【刘彻没有第一时间就开始武装对峙,而是先派了使者去召见刘据,但这名使者因为害怕,根本没有去到长安刘据面前,就直接返回了甘泉宫,并上报刘彻说,太子已经谋反,“欲斩臣,臣逃归”。】

【刘彻非常生气,确定了太子谋反的真实性——或者说,不论究竟是真是假,太子现在也只能是以谋反对待了,就要求此时的丞相刘屈氂发兵处置此事。】

【刘屈氂,是在公孙贺身亡后的新任丞相,且是刘彻异母兄长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但刘屈氂本身并不是一个中立者、更不是刘据的支持者,相反,他和刘据多有争斗。】

【因此,再加上刘屈氂这个丞相身份的重要性,刘据在处理完江充等人后,就带着宾客攻入了丞相府。刘屈氂逃走,连丞相印绶都丢失了。】

【因此,刘彻对于刘屈氂的行为非常不满,他认为,刘屈氂没有及时决断,导致这件事情闹得纷纷扬扬、无可挽回,并批评他“丞相无周公之风矣”,因为周公还诛杀了管叔蔡叔呢。】

【于是,刘彻给了刘屈氂改了印玺的诏令,并提出了几个要求:一、围住叛军,不要太过短兵相接,不要多杀伤兵卒;二、守住城门,不要让叛军逃出去。】

【事后看来,这两个要求,一个都没做到。】

汉朝初年。

刘邦不由沉默,第二个要求很正常,但是第一个要求……他这个子孙是真的这么想,还是某种场面话?

都已经正式反叛、攻入丞相府了,现在还能指望朝廷兵马和太子兵马不发生大型冲突、只是围困住吗?

还是说,他是觉得这样太子还有救、还能洗干净接着当太子?——虽然一定要干的话,也不是不行……

倒是这个新任丞相的情况有点意思,自身是宗室,又和太子不和,那只能是心中另有一个投效之人,这人是刘彻的那个幼子,还是其他儿子中的一个?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暴跳如雷:“不要让朕知道,是谁被朕派去传令的!”

他开始怀疑身边所有近臣,脑子里开始不断地过资料。

能被他在那样危急的时刻派去向刘据传令的,只能是他当时觉得能够信任的心腹,可结果呢?他压根没有传令,而是假做样子、信口雌黄!

至于那个原因,神迹说是因为害怕,这确实,但除去害怕就没有别的原因了?难道不会是也和江充苏文那些人一样、敌视太子?

且不说自己现在还非常喜爱据儿,就算有朝一日他们父子之间真的出现了问题,那也是他们刘家父子的事情,和那些大臣以及侍从有什么关系?!谁允许他们掺和进来了?

掺和进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僭越、窥视、不轨!

看到这里,他其实都有些迁怒自己的那位兄长刘胜了——你生的好儿子,朕给了他尊位和权力,结果他却以臣子之身与储君敌对,认不清身份不说,后面连丞相的本职都做不好:那两个要求很过分吗?一个都完不成?

【刘屈氂带着刘彻的诏令回了长安,准备收兵与太子对抗。】

【但是面对这样一份诏令,刘据依旧没有选择相信,扶苏的例子还在眼前,更何况,自己是真的起兵了,于是他向百官发令道:“皇上因病困居在甘泉宫,如今‘疑有变,奸臣欲作乱’。”因此,自己不会停手、束手就擒。】

【刘彻于是从甘泉宫起身,返回了长安西边的建章宫,近距离掌控局势。】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判断:“从这里开始,局面就不在刘据能够掌握的范围了,而是在刘彻的掌控中。”到底刘彻是天子,又已经在位数十年,即使年迈,朝堂整体也还在手中。

刘启点点头:“想要反叛,就必须要足够的兵力。刘据目前依靠的都是太子宫中原有宾客兵马,以及皇后权力中所能调集的卫队。若是刘彻反应慢一些,刘据说不定还能调集到一些正规军,但是现在来不及了。”

刘彻必然会抢先一步将军队握在手中,指挥调度。就算刘彻没有派人,各处兵马看到了他的诏令,也很难再倒向刘据。

南军北军,三辅的军队……

刘据最容易调动的,就是长安的囚徒,也是一个传统选项了,但这远远不够。

【刘彻到了建章宫后,就颁布诏书,征调三辅地区的军队,将其归刘屈氂统辖;而刘据无法调集这些军队,就先释放了长安的囚徒充作军队。】

【随后,父子二人都想到了一处:长水校尉手下的胡骑。】

【长水校尉是刘彻设置的官位,秩二千石,领长水宣曲胡骑,屯戍京师,兼任征伐。】

【这一支兵马的力量还是很强的,但是最后,到底是刘彻取得了控制权:刘据派了囚徒如侯持符节去征发兵马,但刘彻派遣的侍郎莽通够快,赶在正式征发前追上了如侯并将其斩杀,并且告诉胡骑“节有诈,勿听也”,随后又亲自将胡骑引入长安。】

【除此之外,刘彻还调遣了船兵,和胡骑一起交给了大鸿胪商丘成指挥。】

【与刘彻不同,在征发胡骑失败后,刘据又派人去了北军,护北军使者任安曾担任过卫青的舍人,又在卫青举荐下成为郎中。

但这一次,任安并没有选择站在刘据一边,他在接受了刘据的符节后,闭门不出。】

【刘据扩充兵马的行动再次失败。】

【但即使此行失败,刘据的行动也没有停下。】

【他召集了长安四市的数万人,将他们临时武装起来,加上之前的囚徒们,一路来到长乐宫西门外,和刘屈氂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纵使兵力不占优势,刘据也没有愧对身体里刘家的血脉,和卫家的血脉。】

【他和刘屈氂在长安血战了整整五天,死亡数万人,鲜血四处流淌,像水一样流入道路边上的水沟。】

【但刘据到底不占优势,加之身负谋反的名头,百姓们都不愿意追随他,而刘屈氂的兵力却在不断获得补充。最终,刘据战败,南逃到长安城覆盎门。

当时把守城门的是司直田仁,因觉得太子与武帝是父子关系,不愿逼迫太急,所以使刘据得以逃出城外。】

汉朝,元狩四年。

看到刘据带领囚徒兵马和代表朝廷的刘屈氂作战,刘彻并不生气,相反,他对于刘据能够血战五天非常欣赏、充满赞叹:“没错,据儿身上流的可是刘家的血脉,还有卫家的血脉。”

他老刘家,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儿子,行事温不温和不是关键,而是这个人骨子里到底有没有老刘家的风尚!

而刘据这样坚决、果断、敢于搏杀、有胆气有狠心,显然就是他们老刘家的风尚。

刘彻简直想高呼一句“不愧是朕的太子,就是合朕的心意、像朕!”

至于说卫家的血脉,刘彻不由笑着看向卫青:“仲卿,据儿这点确实像你和去病啊。”这样的作战勇气和水平,还是有卫家血脉的功劳的。

他说着,就想起来神迹中那个放出中宫兵马的卫子夫,他的这个皇后,也不愧是卫家人,虽然一直温顺稳重,但到了关键时刻……

至于神迹中新出现的其他人,任安?哼!刘彻冷笑,闭门不出,你接受了太子符节却又闭门不出,是不是有二心?是不是想要坐看最终的结局再从中获利?

大将军对你如此恩重,你就是这样的回报?朝廷对你也不薄,你却不知道及时擒住太子,既是为朝廷,也是帮了太子……

还有田仁,朕确实和太子是父子关系,但你怎能私自揣摩、以致放跑了太子?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问刘启:“你觉得,这件事最后会如何收场?”

刘启思索了一会儿,道:“太子,刘据大约会死,皇后也会死。”刘彻此时还在愤怒的情绪中,又有其他人挑拨,短时间内怒火大约消不下来,就算消下来,也难以立刻转化为实际行动;

而刘据,他是不会相信刘彻会饶过自己的,皇后同理。

但这两人,应该也不会等到刘彻派人杀掉自己,他们更有可能抢先一步自尽。

“除了皇后和太子,”刘恒接着问道,“那些参与了这次事件——不是和太子一起起兵的宾客们,而是平乱的这些人,他们会如何?”

【刘据从覆盎门出逃,到了湖县(河南灵宝市阌乡县),同时,身在宫中的皇后卫子夫自尽,后来被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

【而身在长安的刘彻,这时才展开了他的大算账,也是自朱安世状告巫蛊以来的第二次算账、太子起兵的第一次大清洗:

怀二心的任安和纵太子的田仁被腰斩,阻止刘屈氂斩杀田仁的御史大夫暴胜之自杀;太子的宾客中曾经出入宫门的一律处死,凡是跟随太子起兵的,都以谋反族诛;混乱中趁乱抢劫的官吏和士兵,全部流放敦煌郡。】

【这样的清洗使得人心惶惶,所有人都生怕和太子扯上关系,直到壶关三老令孤茂向刘彻上了《讼太子冤书》,劝解刘彻,刘彻的情绪才暂时平复下来。】

【但平复归平复,刘彻并没有公开赦免刘据。】

【而刘据此时躲在湖县的一处人家,这户人家比较贫困,还时常做草鞋售卖来奉养刘据。直到后来,刘据听说了自己的一个比较富裕的故人也在湖县,派人去找这个人时消息泄露;

在八月,引来了官兵,刘据自认为没有出路,上吊自杀,收留他的主人也与官兵搏斗而死,随同刘据一同出逃的皇孙死亡,留在京城的妻儿同样死亡。】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有些恍惚,仿佛感受到了那个暮年的自己遭逢如此大变的心情,皇后死了,太子死了,太子的妻子儿女、自己的孙辈们也都死了……

那个自己的心情又该是什么情况?

就算不提自己的心情,出了这样大的事情,大汉的继承人又该怎么选?——怪不得最后自己会选出来一个霍光,因为没有别的办法了啊。

殿中一片寂静,所有大臣和侍从们都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就连之前还常见的眼神交流都暂时停止了。这样的惊天变故,太子身死,皇后身死,太子一脉眼瞅着没了结果,这可比太子谋反还要可怕!

关键是,现在看来,太子的谋反实际上都是虚假的,这就更要命了好吗!

而且,卫青和霍去病现在可还活着呢。

被他们想到的卫青和霍去病倒是对视一眼,却同样不发一言,现在说什么都不合适,还是让皇帝自己理清楚更好。

汉朝初年。

刘邦神色有些沉郁,却是转而又露出了些许笑意:“这件事还没完呢,那些先前在平叛中出现过名字的人,怕是没几个能有好下场的。”

这倒不用神迹中那个“第一次清洗”来提醒他,只从刘邦自己的经验逻辑、以及他对刘彻的了解来推断,刘彻是决不可能就此罢手认命的,问题只在于,下一场风波,到底有多大。

倒是这个太子有关的人的处置……“乃公记得,那个卫家,明确说处置的只有之前公孙贺父子牵连到的卫伉?”

就卫伉一人,是卫青只有这一个儿子呢,还是其他人都居然没有被牵连到?

【这件事到此结束了吗?甲.结束了

乙.没有】

刘恒立刻按下了甲。

【不,太子一事带来的后续远远没有结束。】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征和三年,刘彻已经重新思考了一遍刘据起兵反叛的始末,对其中的疑点加以梳理,并做好了相关准备。】

【恰好,此时,一个名叫田千秋的看守高帝庙的郎官上书,说:“子弄父兵,罪当答”;但是,“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又有什么罪呢?并声称,这是一位白发老翁叫他上的奏章。】

【刘彻觉得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人,于是立刻召见田千秋,并拜他为大鸿胪。】

【接下来,刘彻开始处置当时的参与之人:甲.杀光,统统杀光!参与这件事的人没有一个值得活着的!都该死!

乙.杀光!但是顾及到朝堂,以及自己的年龄,还是缓缓图之,杀一批打压一批,让他们受到教训,为大汉服务

丙.继承人悬而未决,自己又年事已高,朝堂动荡,不如只诛首恶,剩下的看情况处理】

——————————

—————

刘彻,主打一个绝不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精神外耗别人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大明匹夫记忆重启:我是赛博太刀侠大国崛起:穿越古代当皇帝极品家丁,俏小姐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逍遥小书生九霄玄电云澜乱世志清正史编代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明朝海盗王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大明帝国设计师郭嘉超神学院之我是天使凉冰五代梦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三国:开局爆肾,怒杀十常侍苏辰安的科举之路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还说你不是神仙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明现代来回穿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凤逆天下北月篇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唐伯虎现代寻芳记血雨腥风逆天行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盛世毒妃(狐狸红色)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逍遥小王爷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汉官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星汉西流夜未央满门忠烈:重铸将门荣光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说好流放,怎么都跪求我称帝大明!风起土木堡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除恶务尽,我才是最恶的那一个?大隋:二世浮沉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他是废物世子?女帝直呼离谱殿下无双嚣张小侯爷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951之大国重器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烽火淞沪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阿姐,我中举了!天命缉凶录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