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玄空正在沟壑满地的广场中间,蹲在地上看程颐挥袖打死的那些胡蜂,这些胡蜂比之前沙野和仇新驱使那种人头蜂小很多,仅有黄豆大小,通体乌黑,气味却更加腥臭。玄空捏起一只放在鼻孔前仔细闻了一下,脸色顿时变了,蹲在地上摇摇欲坠险些栽倒,他赶紧把这只早已死掉的胡蜂扔掉,使劲晃了晃脑袋,大脑才逐渐恢复清明。
“不对呀,头怎么有点晕呢……”正在讲道理的山长程颐突然就对着秦塞一头栽了过来,秦塞大惊,赶忙扶住这位刚才还生猛的一塌糊涂的山长大人,一眼就看到了他左耳后趴着一只乌黑的黄豆大小的胡蜂,尾针已尽数刺入皮肤,形成了一个拇指肚大小的黑斑,秦塞立即屈指射出一缕真气把这小东西弹飞出去。
此时这位文武双全的山长双目紧闭,已晕了过去,那块被蛰后形成的黑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大,秦塞马上从怀里拿出昨日救治潘高楼等人的银针对程颐施针。因被螫时间短,蜂毒尚未在体内散开,很快一粒漆黑的血珠就被逼出体外,继而流出腥臭的黄水,随着几滴鲜红血珠的排出,那刚才比鸽蛋还大了一圈的包也消失了,皮肤的颜色恢复正常。秦塞接着扣指在程颐头部几个穴道轻敲几下,昏迷中的山长大人很快就睁开了眼睛。
“没想到还是着了道儿,你们稍等片刻,我缓缓。”程颐说完就盘腿坐在了地上。几个呼吸之后,长出了一口气,脸色也恢复了红润,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问道:
“刚才是哪位施针帮我逼出蜂毒的?”
秦塞拍拍胸脯道:
“是我。”
“没想到啊,这个妖人居然又一次出现了,看来这天下,又要乱起来了!”程颐沉吟道,并没有对秦塞表示谢意,可能以为这两位年轻人是书院的学子。他背起双手,接着道:
“二位俊彦是哪位先生的门下?”
秦塞摇了摇头表示不是书院的学子,把从铁拳山庄一路追逐沙野二人到书院的事简要说了下,程颐听完对二人深施了一礼道:
“多亏二位小友,否则非但我们书院的两位先生性命不保,就连老朽,恐怕也会在这小小的毒虫面前栽个大跟头。敢问二位如何称呼?”
“秦塞。”
“玄空。”
二人分别报上了名号。
“昨日晚间,我书院前朝巨碑蕴含的传承被人得了去,如果我没有看错,应是这位玄空小友吧?”程颐看玄空点头,又扭头在秦塞身上扫视了几下道:
“二位请跟我来。”转身朝书院山门方向走去。
秦塞和玄空互相看了一眼,都是一阵奇怪,这位山长大人被那小黑蜂叮坏脑子了吗?怎的话语忽的变少了?
跟着一路紧锁眉头闭口不言的山长大人回到了书院中一个匾额上书写着“陋室”二字的三进院落,这个坐落在书院西北角占地足足十余亩的院子竟被打上“陋室”的烙印,可见这院子的主人的脸皮真是有够厚实。
带着秦塞二人穿过收拾的还算整洁的前厅,程颐仍是面无表情,神色甚是冷峻,但二进院的场景却是让秦塞有些意想不到,前后两排房屋中间全是荒草和积雪,唯一能证明这里有一点点人气的就是这片荒芜土地上的一条尺余宽由行人自然踩踏而成的弯曲小径尚算平整,上面的积雪也清扫的很干净。
穿过这条小径,看到一堵墙,这堵墙宽近十丈,高约两丈,墙上的门户很小,仅可容一人通过,黑黢黢的,应是由金属打造。来到门前,程颐的神情更加肃穆,从袖口抽出一把钥匙,插入门上的大锁,反反复复拧了好几圈,这小门竟无声的缩进了墙体,程颐淡淡的说:
“玄空留在外面,秦塞跟我进来。”语气不容推脱,干净利落。
秦塞看了一眼玄空点点头,示意他无妨,转身跟着程颐进了这神秘的小门。
进门后的场景再次令秦塞大吃一惊。墙后是一间大房子,空间明显比潘家的宴会大厅还要大出不少,屋顶不知道采用的什么设计,外面的光线经反射照进房屋,使房屋内的一切物事纤毫毕现,却没有一丝风吹入。
屋内首先引起秦塞注意的是几座硕大的“书山”,所谓书山,就是用书堆成的山,这些书毫无条理的堆在一起,像一座座小山包一样,共有五堆,这间大屋贴着墙的四面放置了一圈书架,此时一半的书架上已码满了整齐的书籍,绢本、纸本甚至竹简分门别类井然有序,与地上随意堆砌而成的几座书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放眼望去,这座宽达近十丈的房子,纵深绝对超过了百丈,这是除了三无斋知本台以外,秦塞第一次见过如此之多的书,目测恐怕得有九层知本台中两层的存量了。
带着秦塞穿过几座“书山”,来到一片方圆数丈的空地,程颐递过来不知道什么时间拿在手上的一卷碗口粗细的竹简,淡淡道:
“你是第一个进入我这书房的外人,给你两个时辰的时间读书,记住,两个时辰,必须出去。”说完他转身到了一座书山前蹲在地上,一本一本的开始整理书籍。
秦塞小心翼翼的翻开这卷散发着微微腐霉气味儿的竹简,开篇的“春秋有大义”五个字结构匀称、典雅端庄,竟是玉筋篆写就。于书法一道,秦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到狂热,一度学书练字到废寝忘食,无奈空怀一颗书法大家的心,却无点滴书法天赋。知本台中不乏王欧虞颜柳等名家的真迹,他是日日摹且临之,十余年笔耕不辍,毛笔不知道写废了多少支,但一直到如今,写的字仍是弯曲如地龙,比之习字三月的蒙童犹有不及,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书法一道的鉴赏能力,这卷竹简如果拿出去,仅书法本身就价值连城。
这卷区区百来枚竹片组成的《春秋有大义》,通篇用玉筋篆写成,书法方面从行笔到结字再到布局,均为上上之作,堪称神品。再看内容,与知本台收录的数个版本的原版《春秋》相比删减了很多内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侧重点却更为凝练突出,对“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王者大道尽数删减,只字未提,涉及“义”之一字的内容保留的十分完整,并做了十分详细的注解和剖析,同时加入了编撰者的个人理解和猜想。
这卷竹简让秦塞对春秋大义的理解很快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脱胎于《黄帝阴符经》的万化定基心法瞬间运行,他对义和理的认知不知不觉之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春秋有大义》,阐述了撰稿人对春秋大义另辟蹊径的解释,这本书认为,春秋之大义非止于人与人、国与国、人与国之间的义,更应囊括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联系,倡导人源于天地、融于天地的理论,人在修齐治平的基础上,要做到知义懂义,敬义重义,守义尊义。这种义非是人与人之间的小义,更应涵盖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大义。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明辨是非之义;
“虽千万人吾往矣,九死不悔。”的一往无前之义;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的无所畏惧之义;
秦塞盘腿静静的坐在地上,大脑和真气同时高速运行,在对“义”的理解不断拔高的同时,对“理”的参悟也水涨船高。这本仅千余字的《春秋有大义》读完,秦塞把它卷好放在了一边,脑中不断重复书中的语句,同时用万化定基理论与之一一验证,整个人进入了一个异常玄妙的状态。慢慢的,这座仅有一个已关起来小门的超大书房中开始有丝丝凉风流动,仍蹲在地上整理杂乱书籍的山长程颐唇角泛起一丝微笑。
从头顶的百会穴到尾椎附近的腰俞穴,再到脚底涌泉穴,秦塞均能感受到有丝丝凉意缓缓流入,这凉意使他浑身舒爽,三股凉意最后汇聚于关元后逐渐变暖,这股暖流沙刹那流向了他的四肢百骸,极速的凉暖交替使秦塞舒坦的想要就地翻上百来个跟头放声歌唱。
他脑海中不断重复一个问题:既然学理才能懂理,懂理才能明理,明理才能用理,那么,如何用理?是必须对万物本源之理、运行之理学深悟透才能用理,还是只要明白什么是理就可以用理?
现在,《春秋有大义》这本书让秦塞明白了,知道什么是理、悟透何为本源之理、运行之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理和义形成融合,方可用理。
何以用理?一百个用理境高手会有一百种不同的回答,那么我该如何用理呢?秦塞反复问自己,然后再一次用万化定基理论和《春秋有大义》互相验证。《黄帝阴符经》有云:“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那么何为“神”?“义”既是“神”。何为“义”?“一往无前、无所畏惧、以善为本、永不言弃”谓之“义”,秦塞在心里自问自答。
此时,这座硕大无朋的书房中的风更大了些,几座书山顶端的书被风吹的哗哗作响,盘坐在书房深处中间空地上的秦塞气势节节攀升,他结合对义的理解一遍一遍运行口诀简易到不足千字的万化定基心法,真气冲刷着体内的经脉和穴位,运行越来越流畅,呼吸之间衣袍鼓荡,与书山顶上被风吹动的书页遥相呼应,似有某种韵律。
秦塞仍是闭着眼睛,缓缓站起身来,两脚自然开立,右手成刀状展臂向左下方轻轻一挥,随后左臂同样展开向右下方挥动,最后双腿发力整个人向前撞去。整套动作没有催动真气却做到了一气呵成,过程没有丝毫停滞。
秦塞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短短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修为直接从明理境高级跨过盈级直接来到了用理境初级,真气的量、质和运行速度都发生了极大进步,更可喜的是体悟了《春秋有大义》之后,结合万化定基心法水到渠成的创立了新的进攻招式,这套新招融入了来自“义”之理的勇气、果敢、正义和光明,虽然演示时未注入真气,但秦塞可以断定,这一招三式绝对是他现如今掌握的威力最大的招式,可以作为关键时刻的杀手锏使用。“这招,就叫义字诀”,他暗忖道。
不知何时,程颐已站起身来,这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他的劳动成果也很丰硕,百余本来自前朝宫廷的古书已被他分门别类整理后放上了墙边的书架。来到秦塞身边,这位之前还一脸肃容的书院山长已是满脸含笑,拍了拍手上沾染的灰尘,手捻须髯道:
“恭喜了,小师弟,看来收获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大些!”
这声小师弟把秦塞喊的一脸疑惑,陶忘机一共有七男二女九个徒弟,从未听说还有其他徒弟啊,程伊川这声“小师弟”从何谈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