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抬了抬下颌:“先说这些东西,自行车的事儿往后放。”
徐洋也不傻,他们虽然是倒儿爷,但是倒儿爷和倒儿爷还不一样呢。
先初步探探底,有实力了再说别的。
A看了看b,然后接着说;“你有多少?”
徐洋叹了一口气,这人是不是除了这句话没有别的话了。
“你能要多少?我有多少你能吃的下多少?”
要是徐洋刚才说这句话,他们俩可能还真觉得这个人在吹牛b。
可是现在东西放在眼前,一下子还这么多,A心底也没了底。
徐洋见两人干瞪眼不说话,也没耐心跟他们俩再磨叽下去。
“各一百斤先玩玩儿?”
徐洋说完,对面的两个倒儿爷倒抽一口冷气。
这叫玩玩儿?
平时搞一百斤的大米,自己都得求爷爷告奶奶的。
到了他这儿就是玩玩儿?
两人开始各自打起来自己的小算盘。
A生怕说晚一句,徐洋就后悔了似得赶紧应答:“行啊,怎么交易?”
b见A答应的倒是快,可还没跟自己商量呢,也赶忙开口:“价格还没商量呢!”
徐洋见两人不同步,心底暗自高兴。
两个人只要是不一心,那他就更好办了。
徐洋双手往兜里一插,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们开个价让我听听。”
既然自己还不知道黑市的价格,那就先探探口风。
A和b各自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谁都不想把这么好的货源让给对方,虽然不直到对面这个人手里究竟还能有多少。
万一像这个月这样说断就断了。
吃下这一批,最起码还能挺一段时间。
市场上越是稀缺,他们就越是能卖个好价格。
A:“就按市价!”A回的痛快。
b:“我比他多一毛。”b赶紧加价。
A怒火中烧的看着b,恨不得一口给他吃了,咬了咬牙接着喊道:“多5分”
b没有想到他会比自己还要多,这拿下得比平时多好几十块。
可是想着利润,b也暗自握了握拳,“我再加5分。”
A彻底急了眼,“我再加5分。”
还没等b开口喊价,徐洋打断了两人。
“别喊得挺起劲,能不能拿出真金白银。”
一句话把对面两个倒儿爷拉回了现实。
A扯了扯嘴角信心十足,“一分不差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b显然没有A的实力强,嗫嗦半天来了一句,“我先拿一半儿可以么!”
徐洋闻言皱了皱眉。
A看见徐洋皱眉,赶忙开口骂道:“没那个实力瞎喊什么瞎喊。”
没等b开口说话。
徐洋开口,“那就这么说定了,怎么交货。”
狗咬狗的事情徐洋没兴趣参与,他们怎么分配是她们的问题,钱转到手里才是正经事。
比市价多出了2毛5分钱,已经可以了,毕竟这是第一次,以后来日方长。
A:“货在哪儿?”
徐洋看了对方一眼。“少打听,带好钱,今天晚上2点五四胡同23号来拿货。”
A:“没问题。”
徐洋看了一眼地上的东西,“这些你就先拿回去吧,晚上娶了货一起付。这算是我合作的诚意。”
这么多的东西,一分钱不收的就让他们拉走。
这还是头一次遇上这等好事儿。
A的心底忍不住的惊叹,这人到底是哪路神仙啊。
做生意就是这样,越是阔气,对方就越是猜不透底。
越是不知道底,就越是有一种吸引力。
徐洋的大方在对方看来就是实力的证明。
这些东西换谁都是争破了脑袋都弄不来的,人家大手一挥先拿走吧。
两人觉得今天真是捡到了宝了。
两人眉开眼笑心情大好。
徐洋双手往兜里一插,扬眉:“记住地址了么?”
A马上点头如捣蒜,“记着呢,五四胡同,晚上两点。”
徐洋满意的点了点:“嗯,准时到就行,记得把钱带上。”
说完双手插兜潇洒的走了。
留下一胖一瘦两个倒儿爷在原地看着地上的肉蛋米面,眼睛发亮。
徐洋回到了茶馆儿把茶钱结了,骑上自行车就往家走。
刚走没多远,一辆拉着平板车的半大孩子直冲徐洋就跑了过来。
徐洋要闪,可没有闪开,硬生生的被平板车撞了个结实。
徐洋连人带车,摔出去了几米远。
看到人被撞飞,拉平板车的孩子脸都吓的惨白。
双手不知所措的挠了挠鸡窝似得乱发,眼眶通红。
徐洋是看到了对方,也有意躲闪,虽然摔了出去但是因为自己已经有所准备,好在摔的不是很严重。
加上冬天穿的厚,看着摔的结实,实际上也没有摔的很疼。
徐洋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看着对面不远处的男孩儿。
浑身都是补丁的单薄衣裳,脸上也不知道是从哪儿蹭的黑泥灰,乱糟糟的头发,看起来也就是10岁左右的样子。
身边倒着的平板车,也破的不像个样子。
还有散了一地的破纸板,报纸等等散落了一地。
很显然,拉的东西太多了,刚好又是一个下坡,这破车又重,这么大点儿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能阻止的了。
这个年代,可怜人不少。
可是大冬天还穿着破破烂烂的单一的孩子,显然已经不是一句简单都可可怜人能概括的了。
徐洋看到此情此景,也忍不住的内心一动。
孩子显然是被吓坏了,半天只是呆呆的看着徐洋,眼眶通红。一句话也不说。
“多大了。”徐洋开口问道。
小男孩梗着脖子,装作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说:“12了怎么了?”
12岁,因为瘦小,看着比棒梗小了好几岁。
“你拉着这东西干什么?”
看着一地的破纸,徐洋问道。
小男孩看徐洋没事儿,转身把车扶了起来,蹲下身子一点一点儿把纸捡回来放回车上。
纸都扎的一捆一捆,看着不轻。
徐洋把自己的自行车扶起来,顺手捡起一捆废报纸。
还挺重。
看着小男孩艰难吃力的样子,徐洋叹了一口气,把自行车重新停好。
转身把手里的废报纸放在男孩的平板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