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963章 针尖对麦芒(22)
虽然被明确拒绝了,但是女人依旧不死心,“我看帅哥你是有心事?不如和我说说,我保证会让你快快乐乐的。”她又不死心的想要依附过去,没办法,男人实在太帅了,她第一次遇到这么对口的人,自然不会轻易被说服。
所以说做人一定要会看清形势,一定要学会思考,她毕竟不是白诺儿,或者整容整的和白诺儿像的人,她这样做是招人烦的荡妇,而白诺儿这样做,就是敢爱敢恨的奇女子。
白诺儿的外貌条件摆在那儿呢。
白诺儿因为太美,所有生活中的一切总是被原谅,换一句话说就是白诺儿如果没有那张脸的美貌,她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白诺儿自己的心里多少也是知道的,当然她是最近才知道,以前是不知道的,她是最近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才会的。
学会了读书不是指的学会了读学校里的书,学校里读的那些书,一旦考完试之后都是没有用了的。
学会读书是指真的读一些有用的,并且自己喜欢的书。
白诺儿现在已经休学了,她却更加的觉得事情其实更好,她二十年来,十七八年的时间都花在学校,结果她发现自己不在学校时,学到的东西反倒更多,人啊,无论是不是在学校,都要保持学习,无论是不是有钱,都要保持思考。
思考很重要。
可见其实在什么学府学习并不是很重要,有些人身在高等学府,可是他并不学习,只是浪费钱、最重要的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不会思考;而有些人,虽然仅仅只是初中毕业水平,可是出了校门,步入社会之后,他会努力的学习任何有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成功往往便是属于后者。
白诺儿真的非常有感觉,她当时就见到一个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以及一个初中毕业就没再继续上学的同龄人。
乍一看是看不出什么的,无非就是谁好看一点儿,然而一讲话就可以分出高低和喜恶了,那个高等学府大学生整个人似乎很自豪和骄傲,一讲起话来,源源不断的都在讲自己的事,别人就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而那个初中毕业的同龄人只是静静的听完。
白诺儿就觉得后者才是学习过的人,虽然要她说出来到底是怎么判断的,她也判断不出来。
~
所以说,人和人是不同的,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和身份,要多观察自己和多观察别人,看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特点的人,到底要什么,多观察别人是什么特点的人,别人到底要什么,别人要橘子,你就给很多橘子给他,他才会很高兴和很感激,有些人偏偏是对方要梨,你却给很多橘子,这样的话大家都得不偿失啊。
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明明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给你,你为什么就不懂事,从不感激我?一个人却觉得,你强行给我这么多我不爱的,你却还要我感激你,有病啊你!
而看清自己,到底看清什么呢?什么都要,就连年龄都要看清。就比如《红楼梦》里的晴雯和赵姨娘,两个人都是喜欢闹的人,晴雯闹就是小姑娘家的甩甩小脾气,而赵姨娘闹,那就是自己不要脸面。
所以说啊,看清自己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女人没有看清自己,所以有被扔的命运。
“呵,真的么?”白洛辰语气不屑,一个旋转,女人便躺在了白洛辰怀里,“我觉得你倒是管好你自己再说。”
他毫无怜惜之意将女人从自己身上扔下去,继续喝着桌子上摆着的酒,红酒白酒……各种的酒。
酒不醉人人自醉,哪怕那人和自己说一句话,哪怕是假话,他也会选择相信,但是她偏偏没有。
白诺儿怎么就可以这么这么的狠心,还是说她根本就是个没有心的人,也无所谓狠心不狠心。
白洛辰为情所困,实在脱身不出,满脑子都是白诺儿。
白诺儿的甜美和率真确实是非常讨喜,但却也没有值得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自己简直要把全身的五脏六腑,特别是心掏出来给她了。白洛辰在心里这样默默的想。
可是就算想明白了这些道理,对她的思念却仍然是丝毫未减。
有时候懂得这些道理是一回事,可是能做到又是一回事,很多人这一生明白很多的大道理,可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要如何才过好这一生呢?
如果他知道的话,现在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的话,其实他除了在感情上不顺利之外,其他都还可以,至少在三十岁不到时,就创业成功了。
很多人都问他所有的成功学,要如何才能成功,他每次都会讲一些热血沸腾的东西,让大家热血沸腾一下,然后大家也就觉得自己会成功了,一辈子活在‘自己觉得’的虚像里,其实现实生活中依旧是一团糟膏。
……
分割线,我是作者。
故事开始:
李群是省城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繁忙奔波,应酬不断。而二十多年前,他只身来到这座城市,却是举目无亲……
那年,李群家乡遭荒,娘给他一个地址,让他进城来找一个叫贾良的人,说他在家乡当过知青,会帮忙的。离开前夜,李群和青梅竹马的姑娘稻香道别:“等我在城里站稳脚,就回来接你。”稻香却婉拒了:“你进城去了,就好好为前程奔,别惦记我了。”
次日,李群挤上客车一路颠簸到了省城,好不容易打听到一家门牌下。他敲开门,一个男人警惕地盯着他:“你找谁?”李群说:“我来找贾良,他在我们家乡当过知青……”男人皱了皱眉说:“贾良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李群急忙问:“那他搬到哪里去了?”男人回答说:“城里这么大,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你还是回家去吧。”说罢关上了门。
李群提着行囊,像一只无头苍蝇走在宽阔繁华的街上,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却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只得找了家小旅馆住下再作打算。第二天他去找工,走过几条街道,问了好多家店铺,却一无所获。
饥肠辘辘的李群看着路边店铺刚出笼的包子,却舍不得买。忽然,他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街边哭着,看样子又饿又怕。许多人停下来看她,却又都走开了。李群就用他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一个包子给她。女孩不哭了,却说不清家到底在哪里。李群正焦急,女孩的父亲出现了,问清缘由,对李群不断道谢。他听说李群刚进城找工作,立刻说道:“你到我们公司来干吧。”
在公司,李群勤勉上进,很快在对外营销方面独当一面。一次在兼并一家公司时,他在人员花名册上看到了贾良的名字。
起初他还想,同名同姓的人多了,等到真正见到贾良,居然正是当初把自己关在门外的那个男人。偏偏在这以后,他就是贾良的上司,虽然在各种场合常常碰面,两人却总好像有些尴尬。
这天,李群刚到公司,有个女孩走过来拦住他,问:“你是李群叔吗?是我娘叫我来的,我娘叫稻香。”
李群怔住了,在这女孩身上仿佛看到稻香轻盈的身影。
记得进城头两年时,他回家乡,还带了城里的礼品去见稻香,她却已经嫁人了。再后来,母亲过世,他就很少回家乡了。
现在莫非家乡又遭了灾,稻香才想起了他,让女儿来投靠他?但眼下就业机会竞争激烈,况且找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家里的房间也不宽敞……
李群咬咬牙,不动声色地对女孩说:“你认错人了吧。”女孩急问:“那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李群说:“在城里,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你找不到他的,还是回家去吧。”话刚说完,他就觉得似曾相识,这回竟是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
女孩向他道谢,准备离去。李群心里一抖,喊住女孩说:“我刚才没想起来,我就是你要找的人。你先在我家里住下吧,进城找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女孩听了,向他嫣然一笑,说:“李群叔,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的,我去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上班,这次家乡要修大桥,我回去了一趟,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
李群听了,羞愧不已。他忽然记起,前不久接到家乡一个庆典请柬,他原打算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但此刻他决定了,不管多忙也要回去一趟。
……
讲点小故事。
……
城东有条古玩街,双休日时,一大早来这里淘宝的人就络绎不绝。有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瘦瘦的老头儿,人们都叫他杨老。
杨老前些年在这条街上,花了一千块钱,收了一枚宋钦宗时的“靖康通宝”。当时很多人都说杨老收的这枚古币,不值那么多的钱,可是后来谁也没想到,经专家鉴定,这枚古币竟然是枚孤币,价值连城。专家说,刻有“靖康通宝”的古币,是宋钦宗时的钱币,存世量极少,这是目前为止全国古币市场上发现的仅有的一枚。由此,一时间杨老在这条街上名声大震。街上谁要是有看不准的玩意儿,都会请杨老过目,帮忙把把关,当然,那些卖假玩意儿的人,会远远地躲着杨老,小顺子就是其中一个。
小顺子是这古玩街上出了名的混混儿,倒弄一些假玩意儿糊弄人,已经有些年头了。这天又是星期六,杨老一大早就来到古玩街,看见小顺子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和一个中年人谈着什么。
哟,顺子又有啥宝贝要出手啊?杨老问道。
没,没……没什么。小顺子一见是杨老,忙磕磕巴巴地说。
杨老拿过小顺子手里的折扇,“啪”地一抖,打开扇面,看到上面写着“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几个字,字的空隙间涂有几处深褐色的斑渍。
古色古香哦。杨老说。
小玩意儿,一把前清时的紫檀文人折扇。小顺子说着,要取回扇子。
哦,清朝的玩意儿?不对吧,你看这酱油涂得也太古了,颜色快成唐代的了。杨老指着扇面上那几处斑渍说。
小顺子听后,干笑了笑。
不过,这扇骨倒是紫檀木的,可它是非洲进口的“科檀”哪,还有这穿钉……
不等杨老说完,小顺子一把夺过扇子,说,就您眼尖啊?说完灰溜溜地走了。
杨老瞅瞅中年人,说,这位师傅,玩古玩可要留心哪,不然得交学费。中年人连连道谢不已。
一日,有人携一幅石涛的《剩山残水》水墨画来到杨老家里,请杨老过目。杨老一看,此画景物奇秀,用笔方折居多,皴法纠结,景色苍浑,确有石涛的气韵和画风,连连赞叹不已:好画,好画。
那人见状,试探着问:杨老,您看怎么样,是不是很喜欢?
嗯,可不知道你要什么价啊。杨老爱不释手地说。
十万,怎么样,能成交吗?来人说。
当时,偏巧有一个画家也在杨老家里,那个画家看看那幅石涛的画,摇摇头,咂咂嘴,给杨老丢了一个眼色,示意杨老作罢。然而,杨老却说,好,十万不贵,我收下了。
那人走后,画家朋友对杨老说,这幅画的画风确实颇像石涛的作品,但是您没发现?画的纸质可不是那个年代的啊,这分明是一个仿品。杨老听后,笑而不答。
一时间,杨老花十万元钱买了一幅假画的消息不胫而走。没多久,有个大学的美术老师来找杨老,要出五十万买这幅假画,杨老一摇脑袋,很干脆地说,不卖。
画家朋友闻讯后,问杨老,五十万买你那个假画,你还不卖?
杨老笑笑问,那是假画吗?不,是真画。画家说,明明是赝品,怎么会是真画?
杨老对画家朋友说,模仿石涛的画,能模仿到如此以假乱真的地步,在全国只有一个人,这个人该是谁呀?
是谁啊……画家朋友一脸狐疑,突然一拍脑门儿,说,张大千。
对呀,怎么样,我花十万元买了张大千的画,不值吗?
画家朋友听后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