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翠云陷入到往事的沉思当中,以前的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断的在脑海里回忆起来。
郑翠云的丈夫很早就过世了。郑翠云独自抚养着年幼的赵怀长大成人,这期间的辛苦,磨难,痛苦,是平常人所无法理解,也没法感同身受的。
郑翠云无数次的在黑夜中起来哭泣,也有好几次她背着年幼的赵怀来的河边。
有一次,郑翠云实在感觉没有啥活路了,也对未来感觉绝望了。郑翠云牵着年仅十岁的赵怀,一步一步的向河深处走去。后来被一对渔民夫妇所救,朴素的渔民劝慰她,并给了她一些生活救济,这样才熬过了那次生存危机。
当时郑翠云是有兄弟,也是有姐妹的,而且当时她的父母也健在。兄长当她是拖油瓶,姐姐也感觉没啥交往的价值,也不和她来往了。母亲在家中压根没有地位,也没有多大的话语权。
娘家人对这对母子的不关心,让郑翠云,赵怀生存困难。好在赵怀懂事,争气,考入了官员系统,这时候皇室才开始关注这位皇室偏支。赵怀母子俩的生活才有所改善了。
赵怀受皇室赏识之后,郑翠云娘家人立马就满脸微笑的来认亲了。郑翠云有短暂的一段时间感觉到了家的幸福和温暖。姐姐是那样和颜悦色,哥哥是那样通情达理,连往日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外甥,外甥女都跑来亲切的称姨了。
郑翠云那时候感觉血缘关系之间没有什么隔阂是不能放下的。当时的她满心欢喜的接纳了自己的姐姐,自己的妹妹,还有自己的哥哥。
可是好景不长,赵怀被重用之后,由于人比较正派,动不动就为民请命,让统治者很烦。他的官职也是一贬再贬,最后到一个偏远的镇去做镇令去了。
郑翠云姐妹也随着赵怀的贬职,和郑翠云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甚至有时候避之唯恐不及。
最后,郑翠云和娘家人有将近九年时间没有来往了。
这一次,郑翠云大寿,她压根就没有邀请她娘家人参加。母亲不愿意邀请,做儿子,儿媳的也不会驳了母亲的意愿。
郑翠云姐姐是自己主动来宫门口。皇后李云听说自己的丈夫姨母来了,也出于对长辈的尊重,所以就放她们进来了。
宴会还在继续进行。郑翠云思绪也被拉回到了现场。
“自古以来,都有娘家人帮忙守江山的传统。淮国皇帝就是靠着母亲娘家人才得以坐稳皇位的。”此时郑翠云的姐姐高声说道。
此言一出,众宾客面面相觑。这货是谁啊?跑到宴会现场要权来了。
郑翠云脸色一沉。
“我自知才疏学浅,见识浅薄,所以对于国政我从不掺合。朝廷用人自有它的典章,规矩,什么用娘家人守江山,纯属胡说八道。”
郑翠云姐姐这句话,让在场的宗室官员有些不淡定了。古代皇帝一般都会对自己叔叔,堂兄弟,子侄有很重的防备心理,因为他们有血统上的合法性。但是对于母亲这边的亲戚都比较信任和重用。
赵怀恰恰相反,他比较重用自己的堂兄弟。按照血统来论,赵怀和原北巷国皇室已经很远了,已经出了五代之外了。这时候,不存在所谓的血统上的合法性了。
此时,赵怀的堂妹赵雪站了出来。
“今日是姑母的五十七岁大寿,应该谈些喜庆,祥和的话题。国政,以及怎么用人,那是赵怀哥哥,和他的朝臣该考虑的问题。”
“我同意姑母的看法,国家的长治久安应该靠良好的用人规则,岂能任人为亲啊?”赵怀的一堂弟站出来说道。
郑翠云姐姐此时气的满脸通红。她脱口而出。
“你们得权位了,就强调礼仪规则了。哪有这样的事?”
此时陈娟娟正餐都不吃了,而是弄来一堆瓜子坐在椅子上嗑了起来。
“安如姐,应该把赵怀所有的堂兄弟和表兄弟聚在一起,这样才有看点。”
“你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
“这个老太太有点权利心重,被自己欲望冲昏了头脑了。这里各国使节都在场,你堂而皇之的向自己妹妹要官,要权,让大家怎么想啊?不知道的还以为北巷国都是任人为亲呢?”
“确实有点缺乏头脑,宴会上让自己妹妹下不来台。也可见以前也没怎么瞧的起自己的这个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