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暴风中文 >  明天子 >   第811章 教子

对大明祖制的再解释,一直是朱祁镇想要尝试的。

自从大破瓦刺之后,朱祁镇渐渐减少了对具体政务的干预。很多事情都交代给内阁处理了。

这固然是对李贤为首内阁的信任,也是朱祁镇的自信。

自信不管出了什么事情,朱祁镇都能夺回主动权。所谓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什么都不是。

当然了,朱祁镇如此作为,并不是因为瓦刺一去,大事已毕。朱祁镇开始携带了。

而是因为他更多的事情,放在务虚上面。

放在对理学,对大明祖制,对大明体制的思考上来。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会典一直在修,却没有什么成果出来。

因为准备写进大明会典之中很多东西,都需要慎重之极。

朱祁镇不仅仅自己要反复斟酌,还频繁写信给内外重臣,在家的老臣,还有一些在野的大儒。

他认识到一件事情,他所做所为就是要推翻太祖皇帝的祖制,那就要一套能代替太祖皇帝思想的理念。

朱祁镇所能想到的自然是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了。

但是,即便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时代要能说得通,就要有不同的话术。

如果朱祁镇老老实实将政治课本上的某些话语说了出来,定然会被满朝文武看成独-夫民贼。

但是而今,朱祁镇说给太子的话,却是以儒家仁君的理念为核心,辅佐以太祖皇帝真真假假的故事,借了几分帝王心术的套子,将这个政治理念说给太子。

不过,即便是朱祁镇换了几个弯,但是如果太子真能做到这一点,纵然不能成为有为之君,但是守成也足够了。

如此朱祁镇也就很满意了。

毕竟他也没有指望太子一辈子有多少作为。

大道之行,无非阴阳,一动一静而已,朱祁镇这一辈子,定然是大有作为,大有变革,到了太子手中,就该安静务本了。

朱祁镇说道:“你大婚的事情,我就不问了,你娘正在选人,过了年就将事情给办个吧,你也可以去看看,遇见喜欢的留下便是了。”

“你尽可挑一个你喜欢的。”

“你身边那一个苗女,也可以给一个名分,却是做不得太子妃的。”

朱见濬听了立即跪倒在地说道:“孩儿------”

朱祁镇语气微微一重,说道:“跪什么跪,你这孩子一些小事,动则下跪是什么意思,这是父子说话,又不是君臣对奏。”

朱见濬说道:“孩儿行事孟浪,让父亲费心了。”

朱祁镇微微一笑不以为为意。

他的思想在这个时代感染多了,也被这个时代思想感染多了,作为太子朱见濬玩个把女人,从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当日大藤峡四家土司送给了朱见濬很多美女,都被朱见濬给拒绝了。之后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朱祁镇也没有细问。

对于太子的儿女私情,朱祁镇也没有心思问。

只是该教育还是要教育的。

朱祁镇说道:“本朝从来立以嫡长,你是嫡子,也是长子,故而你的地位无可动摇,下一代天子自然是你。”

“但是如果你有了庶长子,事情就麻烦多了。”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朱见濬浑身一颤,说道:“孩儿知道了。”

朱祁镇见状,就知道这孩子又想错了,说道:“我只是让你第一个孩子,必须是嫡子,又没有让你做别的。”

朱见濬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父皇仁慈。”

朱祁镇摇摇头说道:“我并不仁慈,你或许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避孕药,长期避孕的话,很可能一辈子就没有孩子了。”

“这就是我教给你的一件事情,你的任何错误,都会付出代价,虽然这个代价,未必要你来承担,却也不是很多人承担的起的。”

朱祁镇深知在深宫之中,一个女人没有生育能力之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纵然是有万千宠爱,也难逃晚景凄凉。

朱见濬听了,浑身一震。

朱见濬少年慕艾,又是苗女多情,这个出身大藤峡的汪氏,是朱见濬第一个爱上的女人。

因为她与朱见濬见过其他女人都格格不同。

那种天真烂漫,那种天然野趣,却不是其他女人能给她的。

这才一直带在身边服侍。

却不想他的一点小心思,却会为她带来如此灾难。

男人的深情一般都是少年之时,而朱见濬而今正是少年,他忍不住说道:“父亲。”

朱祁镇说道:“太子,你要明白,很多事情即便是对的,在不对的时候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你而今有嫡子,你院子里面有几个人,我决计不会问一女,我也没有那么闲。只是而今却是不行的。”

“身为皇帝,最重要的是自我克制。”

“这一件事情,你要好好想想吧。”

朱见濬有几分失魂落魄,低头行礼说道:“是。”

朱祁镇的权威在朱见濬这里,是无可动摇的。而且父子之间,还有缓和的余地,但是朱祁镇已经称呼他为太子,那就不再是父子谈话,而是君臣奏对了。

就意味着,已经无法更改了。

朱祁镇看了朱见濬,心中也有几分心疼。

却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抉择。

朱祁镇这样做,固然是坚持嫡长制度,不想给后世留下麻烦事情。但是同样是看出来,太子对汪氏情根深种。

以此绝了后患。

其实如果太子对汪氏感情不深,朱祁镇反而可以退一步,毕竟一个不受宠的妃子,即便是得了庶长子,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

但是如果这个女人是宠妃的话,从此朝廷就多事了。

另外一个原因,朱祁镇就是要给朱见濬一个教训。

无他,朱见濬太顺了。

作为太子,真是顺风顺水,万千宠爱在一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一切都是最好的。

但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将来就能成器吗?

未必。

朱祁镇总是觉得太子缺少一点东西,挫折,失败,与敬畏。

这些东西,后世普通人却是一点都不少,但是对太子来说,却是太少了。

但是真正成长本身就是非常痛苦的蜕变,这些东西外人给不了太子,朱祁镇自然要让他知道,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真如朱祁镇所说的,自我克制。

在大明体制之中,皇帝是一个不受约束的人。

不管文官集团多强大,如果皇帝横下心来不想按照原本的套路来,是没有任何人能阻拦的住的。

朱祁镇见朱见濬情绪不高,也轻轻一叹,说道:“你回去准备大婚吧,大婚之后,朕还有事情让你去办的。”

其实太后强调太子大婚也是有原因的,太后想让太子留在京师。毕竟太后想大孙子了。

但是朱祁镇依然不会同意的。

他对太子的培养计划,就是在太子年轻的时候,看看大明天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历练出来的,就会代他处理一些地方事务。

不求别人,将来太子只要能胜任一方总督的能力,将来接任大位,也没有什么好担心了。

所以,纵然太子大婚之后,朱祁镇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计划。

朱见濬此刻却没有心思去想朱祁镇是怎么想的,他行礼如仪,缓缓的退出大殿之后,走在长长的宫墙之下,脚步越来越慢,变得踌躇起来,心中想着汪氏的一颦一笑,心中万般苦恼升出来,暗道:“我该怎么跟她说啊?”

万般愁绪从太子少年的心中生长出来,恰如春长,更行更远还生。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大明匹夫记忆重启:我是赛博太刀侠大国崛起:穿越古代当皇帝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逍遥小书生九霄玄电云澜乱世志清正史编代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大明帝国设计师郭嘉超神学院之我是天使凉冰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三国:开局爆肾,怒杀十常侍苏辰安的科举之路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还说你不是神仙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明现代来回穿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刚穿越就被贵妃娘娘逼入绝境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凤逆天下北月篇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血雨腥风逆天行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主宰江山江户旅人肝在水浒,唯我独尊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盛世毒妃(狐狸红色)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隋唐:项羽传承天生韩信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大晋俏公子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从军赋我四叔是朱元璋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明末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