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个小少年在找自己父亲的路上运气不好,在船运站遇上了在那里盯梢的人,不得已才自个划着小船逃命半路还翻了船,但遇上苏祁也算他们幸运保下了性命。
因为当天夜里这风力骤增的台风正式在海丰县估计登陆了,即使在山洞里依旧能听见外头风声的呼号声。
即使苏祁他们在路上已经遇上过几场台风,但这还是第一次距离爆发的台风这么近,风雨席卷了整个石山附近,好像将这一块地方与世界给间隔开来。
两个被救下来的双生子看着外头这昏天暗地的场景,心里是数不清的后怕以及对于情况不明父兄的担忧。
以前养在宅院里的两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天气,所以才敢在别人的藏起来的时候出门想要去寻找父兄。
这会儿跟着苏家的几个小崽崽一起蹲在山洞口看天的两兄弟,两眼惊恐的望着外头呼啸的风跟连绵的雨一脸的呆滞。
穿着雨衣准备出山洞的苏祁两兄弟,挨个摸了摸蹲成一排的小崽崽们,贴着山壁缓慢的往山脚走去。
这一处地方是他们要居住挺长一段时间的地方,所以在最恶劣的天气里这里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是需要着重的关注的。
昨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两兄弟,感觉今天自己像是走进了水帘洞一样,雨水不断线的唰唰落下。
石山上行走的道路都是最近开辟出来的,为了方便苏家人上下还专门在路两旁做了一些竹篱笆做标识。
今天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去各个山洞,看看最近开展的育苗计划进行的是否顺利。
苏祁空间自带了不少后世的优良品种,除了前段时间出门从农人手里采购的幼苗以及果木外,他们还挑选了几个阴凉宽敞的山洞培育种子。
为了在这样的极端天气时山脚下人的安全,竹屋的建造都靠的不远,目前还没有发生竹屋被风掀翻的事件,也因为对山脚前大一大片滩涂地的改造,水漫金山的事件也没出现。
苏祁对于这段时间对石山的改造十分的满意,希望这台风过去以后这里的布置能够抵挡住风力的侵袭。
石山发现的将近三十个大大小小的山洞,除了实在太小容不下人的,其余二十四个山洞都被清理了一番。
一半山洞被改造成了预备场所,用于万一这山脚下的竹屋都不能住了,大家伙可以转移到这些山洞里边。
还有一半山石洞就被用来派各种用场,离苏家住着近一些的山洞就被改造成了洗漱间、储藏间等实用的山洞。
还有一些四处漏风通透的石洞,则被用来做培养室用,用来把苏祁空间里的种子培养成小苗。
后世的许多种子现在还没有在这边世界流行开,苏祁挑挑选选的拿出一些能够填饱肚子的粮食作物。
因为不确定种子后续成长的适应性,每一种种子他只拿了十分之一的量做实验。
今年主要的任务就是把石山附近的基础建设建造完成,至于作物的种植以及家禽的养殖都暂时拖后。
拖后归拖后却不是一点都不做,在空闲的时间里见缝插针的种植一些东西,等台风天过后他们还要养殖一些家禽过年的时候吃。
两兄弟顶着风雨很快就到了最近的一个育苗的山洞,外边装着一扇上了锁的竹门,里边现在没人看着。
苏祁进去的时候,从空间里拿出了太阳能节能灯,苏战将连着电池的灯挂在了最顶上的木架子上。
明亮的节能灯瞬间将整个山洞照亮了,显露出山洞里摆放着的一排排整齐的竹架子。
这些竹架子制作的时间有先有后,最先制作的就放在山洞的最前边一排,上头已经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意,就等着这场风雨过去它们能够沐浴在阳光下飞快的生长。
苏祁最先选择种植的是玉米,这东西嫩的时候直接煮着吃很好吃,养老了还能磨成小颗的玉米碴子玉米面煮粥做窝头都好吃。
还有土豆块茎也被苏祁拿出来了,但都放在一个竹篮子里等着它们自己发芽后,再切成小块的直接种下去。
而红薯这个就更简单了,方法跟土豆一样直接放着让他们发芽,然后直接水培出很多的红薯苗,再栽种的到地里去。
除了这些管饱的粮食作物以外,苏祁还拿出了花生种子,各种豆类种子,还有野菜种子。
花生种子可以适应沙壤地,正好能在靠近山脚的那一片地方种上几亩地,收获以后不管是直接吃还是用来榨油都很好。
豆类种子分类很多,苏祁他们在本地找到的豆苗是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这类的,在后世很常见的蚕豆、豌豆这些既能吃又能肥田的在南方并不常见,所以苏祁也提前培育了一些。
这些被培育的种子并没有被放进土里多久,顾忌着外头的高温天气,只在早晨跟傍晚的时候才把它们拿到外边的小平台接受一点光照。
今天这样的台风天没有光照,苏祁只能用空间里的灯给点光照,可惜没有专门的植物成长所需的照射灯,不然这样温度适宜的天气,这些种子的发芽率会很高。
这样放着种子育苗的山洞一共有五个,兄弟俩顶着大风大雨一个个检查过去,看看漏风的空隙有没有把大量的雨水带进山洞,若是有就需要暂时的移动一下竹架子。
一个个山洞检查过来,两兄弟就已经走到了半山腰以下,索性就再多走一段路去看看山脚下的情况。
因为有石山的阻挡,山脚下的风雨比石山上半部分还要小一些,所以竹屋这里暂时还没受到多大的影响。
现在还留在石山的三十个人,还是顶着风雨在积极的干活,完全没有将风雨当回事情。
倒是看见苏祁两兄弟冒雨下来山脚以后,纷纷过来劝他俩赶紧回去,底下这里他们看着不会有事情。
最后在山脚下转了大半圈的两兄弟,被李师傅塞了两个油纸包就推回了上山的小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