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政策的出台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让想种地的和不种地不会干别的人能够接着种下去,指望地里的出产,至少温饱没问题。
一个几口之家,只要好好种地,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义务教育,然后孩子初中或高中毕业,就能去外面打工,完成纯农民向半工半农转变,很长时间,这都是农村的常态。
上完统计课,又上野外求生和安全自救课,这让在座的很多人有些担心起来,原来还有危险。
这个时候才曝出来,未来可能会在全国分成六个小组,正好对应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六个地区。
然后由组长负责居中协调,其它组员每个对应一个省份,对全省进行调研。
当然了,具体的调研工作是各省的国调队负责,这边进行监督和指导就行。
区、街道等非农业人口不列入普查范围,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乡镇也不在范围内,民族乡、苏木和民族苏木也不在普查范围。
平均下来,基本上就是一个人需要调查一千个乡左右。
但由于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特别是距离和交通条件,所以任务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一个组内互相协调。
杨辰这一组负责的就是西南地区了,这里交通不利,自然条件恶劣,和西北地区都属于偏远地区,但恶劣的情况还不一样。
那边是地广人稀,这边是地势险恶。
期间确实有两个人找关系选择了退出,对于这种临阵脱逃的行为,别指望以后有好果子吃了,好在领导大概有先见之明,多准备了几位,直接就替补上去。
其实沙嫣红和张红霞也都表示了担心,表示哪怕放弃这次机会,也不要去冒这个险,吃这个苦,杨辰却告诉她们,这次冒险是非常有意义的,再说了,人生就是这样,不冒这个险,也要冒那个险,现在不吃苦,迟早也要补上。
渐渐地,临近了冬季,京城的温度要比昌州低好几度,空气干燥,而且还有沙尘暴。
杨辰为此病倒了几天,象他这种轻易不生病的人,一旦生病,人会非常难受,但好的也快。
沙嫣红请假过来专门伺候他,倒是让杨辰颇为感动,没体验过这种感觉呢。
直到有一天,张红霞突然打来了电话:“你说的那个出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杨辰没有解释:“这是一个阴谋,你要小心,最好暂时搬到万岛国那边,减少和外界接触。”
张红霞有些吃惊:“这么严重吗?”
“初期因为没有好的治疗手段,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一切小心为妙吧。”杨辰尽量劝说着她。
这次大流行对于华夏来说,等于一个提前演练,所以后面的大流行才得以从容度过,有些人反对只不过因为觉得被管了三年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却不知道能活着就是国家对你最大的照顾。
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国家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利益,只能说每个政策的出台,是针对部分人的,那么政策就是公平的。
就跟新能源车补贴一样,国家又没有规定只对某品牌进行补贴,是你自己享受不到,反而去怪别人享受的太多,或者抱怨不公平了,纯粹就是技不如人。
“那你要紧不要紧,要不你也请假吧,或者编个理由去国外。”张红霞并不担心自己,因为她本来就是深居简出,而且按杨辰的要求做好防护的话,似乎杨辰就很确定能够度过。
“不用,过了年我们就要下去了,在下面反而更安全点。”实际上当时也是各村堵路,不让外人进去,不过主要是防范外人,自己人随便进。
而且防范手段也是用体温计量下体温,不发烧就行,量体温的人员自己都不防护。
“行吧,那我明天就过去,还有你说的那些物资现在一大半都到位了,要不要先捐一部分?”张红霞不知道杨辰哪来的先见之明,提前半年就开始采购这些防护物资了。
“先不用,人家现在还藏着掖着呢,你捐物资算什么回事,除非什么时候国家承认了,咱们再捐。”这次最大的问题就是下面隐瞒不报,造成扩散不说,损失还大。
“不过咱们的合作伙伴,你可以让他们隐晦地提醒下,需要物资的话咱们给他们提供点。”思杨现在的关联企业,大大小小的也有几十个呢,而且大多数都在岭南,相当于最前沿。
为了减少损失,避免被波及,这个还是要提醒的。
而且杨辰也没有指望那些物资发财,不捐就送,只不过为了减少浪费或者被别人监守自盗,捐也得有选择性地捐。
别这边捐了,却被那边拿走出售,甚至高价出售。
“嗯,我知道了,你要小心,不行的话让嫣红跟我去万岛吧?”张红霞知道杨辰主意正,而且他既然差不多提前半年都知道了,又是安排防护手段又是采购物资的,应该是心里有数,所以就没有再劝。
但沙嫣红必须是正经的儿媳妇,也不能不顾人家。
“没事,我让嫣红请假在家,减少外出就行,没必要风声鹤唳。”关键时候,你请假了就是临阵脱逃,明明没什么事,非要来这一出,岂不是给人送把柄在手。
就是趁这个时候表现了。
“行,我也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了,反正小心点吧。”张红霞倒没有怀疑过杨辰是重生的,她是怀疑杨辰跟什么神秘机构合作,不然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呢。
杨辰自己没打算趁这个做点什么,或者捞取政治资本,甚至提醒都不去提醒谁,但却想借这个机会,给思杨打造一个比较坚固的护身符,让思杨基金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国家也需这次调整,也需要这次演练,就这一次就把体制建立起来了,杨辰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特别是人命上的损失。
对杨辰来说,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