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师内涝之事,朱祁镇的内心其实是有愧的。
按理说驸马那样做,已经够得上杀头了,可是一想起自己的姑姑满脸泪水的样子。
朱祁镇又下不了那个狠心了,只能是名义上将其流放,实则却是给了一条生路。
随后,为了保住京城,又支持了掘堤泄洪。
如此一来,就完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下游几乎可以说是颗粒无收,甚至已经耽误了冬小麦的种植。
虽说已经有补种措施下发了。
而今虽说天下已经渐渐兴起奢靡之风,可是官员队伍还是那一批缔造了仁宣之治的官僚。
其行政能力,和执政能力仍然属于顶尖的,对于以工代赈的策略执行的也还是到位的。
可是,下游地区毕竟不在天子脚下,很多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也因此造成了很多地区几乎就没能够种上冬小麦。
这就意味着来年定然会陷入饥荒。
要知道,如今的社会百姓家中很少有能够顶的过半年的余粮的。
哪怕短时间内不虞缺粮,可是半年的时间谁敢保证不会出些别的事情?
如此就需要一个强有力而有着足够反应速度的政府来替百姓解决这些问题。
如今最优解就是漕粮了,可是天下大雨,可不仅仅是京师这一地有了水患。
整个河北,河南、山东以及大半个安徽和南直隶都出现了轻重不同的水患。
甚至大运河也因为主要穿过这些地区而出现了好几处决口。
漕运总兵李贤将运河两岸所有能动用的壮劳力全部都发动了。
也才堪堪保住运河主道,可就是这样,仍然被杨士奇下文呵斥“不敬主业,玩忽职守”
甚至在公文中明确强令李贤必须保证运河不能断绝,否则提头来见了。
可见当时整个北方的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到何种地步了。
还好,李贤坚持住了,在几万军队和十余万沿岸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
运河勉强做到没有大的决口,基本上能够做到通航。
可惜的是仅仅是这些还不够,如果不是杨士奇施展霹雳手段将消息隐匿起来。
然后又把麓川之事拎出来抢热度。
恐怕此时的京师早已是物价腾贵了。
可是如今朱祁镇与杨士奇不得不一起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那就是如何善后,或者说如此庞大的区域进行善后工作。
除了庞大的工作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谁来掏这个钱。
如今看杨士奇主动开头提了善后问题,并不是说杨士奇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样的问题自秦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固定的模范了,只要按着套路来就行了。
可是杨士奇还是问了,那么就不是问题本身的问题了。
杨士奇其实就是在告诉皇帝,以工代赈是你想出来的,在京师用的也挺好。
您既然也想在其他地区用,内阁和政府自然举双手赞成。
可是皇帝陛下啊,您不能上嘴皮碰一下下嘴皮就啥都不管了吧?
这么大的区域,行政成本可不低,您是不是把这钱掏了?
朱祁镇的回答就更有意思了,完全回答了一句废话,颇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神韵。
可惜的是还是太嫩,杨士奇如何看不出来?
人家也不惯着你,直接开口道“陛下,京师内涝善后之策珠玉在前,不若让北地效仿之。
可开永定河大工,以工代赈,如此可让沿河百姓度过此难。”
朱祁镇点头道“如此甚好,那就去办吧。”
杨士奇轻咳了一声道“可是有些事情当告于陛下。
户部这段时间之处太大,若要再开永定河大工,这钱粮上就有些一时难以接济。
故此,臣有一问,是否可开内库以做支应?”
得,到了没能躲过去。
朱祁镇微微沉默一番,开口道“好,永定河如何治理杨师傅您让工部出个方案,钱粮的问题您也不用担心,若是户部真的有了短缺,朕愿意与户部一起分摊。”
朱祁镇不是个抠搜的,可是内库钱,朱祁镇却没准备真的这样掏出来。
杨士奇的目的,朱祁镇也明白,说白了就是杨士奇怕了。
他害怕朱祁镇有了钱就乱来,甚至是“以军国大事为儿戏”,最后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而历史上朱祁镇也的确是在三杨和太皇太后去后的正统十五年去土木堡留学的。
可见杨士奇的眼光之毒辣。
但是杨士奇却没有想到,眼前的皇帝已然不是那个历史上一把梭哈还输了的朱祁镇了。
眼前的这位,对于杨士奇的想法明镜儿似的。
所以自然就不会你说啥就是啥了。
朱祁镇手下如今可不仅仅是那些历史名臣了。
还有好多想要往上爬的普通官员在默默的抱着朱祁镇的大腿。
尤其是正统元年恩科的那一批进士,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
有的不可避免的泯然众人,有的却还是一步一步的向着中枢靠近着。
而其中一位,如今就是户部清吏司的郎中,品级不高,堪堪正五品。
但是有权查阅所有的户部账册。
历史上海瑞就是在这个位置上(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才看清了国家是如何的千疮百孔的,然后上了一道《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把嘉靖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而更高一级的清吏司郎中,可以查阅的是全天下所有的账册。
户部究竟有没有钱,动用了多少钱,今天动了,晚上就会出现在朱祁镇的御案上。
所以户部有没有钱,杨士奇知道,朱祁镇也知道。
可一旦聊起来他俩就都“不知道”了。
如今三大殿的修缮已经是内帑承担了,为此朱祁镇还把楠木改成了辽东大木。
为的就是给自己省钱,就这,经计算,想要完成三大殿修缮和建设,最少都要一百多万两。
要是再把永定河大工给扛了。
还怎么攒钱为后面的跟也先掰手腕出力?
要知道,历史上,可不是朱祁镇挑的头开打的。
是也先以“中国商人以次充好,以掺沙之盐粮换我之良马,中国天朝上国怎有如此居奇之行商?
愿率受骗之部族上京向大皇帝陛下请愿,以正中国之德行。”
然后带着两千精锐就要入关。
这谁敢放他们进?自然是严词拒绝,绝不开关了。
也先立马回头告诉所有的蒙古部族,你们看,大明的朝廷心虚了,他们就是用假货次货骗咱们的。
既然文的不行,咱就来武的!
然后就组织了一场超越二十万人的“武装上方”。
如今虽然魂魄换了,可是历史车轮却不会因此改道,十年后,也先未尝不会再来一次“武装上方”。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没钱,朱祁镇可不是个光挨打不还手的。
眼看着皇帝这样说,杨士奇也明白全让内帑扛起来估计是不可能了,于是开口道“既如此,陛下,臣以为当开御前会议,以定永定河大工之方案。”
朱祁镇闻言点头道“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