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图尔宸瞪大了双眼,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心中暗自惊叹于世间竟然存在如此神奇的奇技淫巧之物,不对,是叫高科技产物——飞行器。
惊叹之余,图尔宸迅速回过神来,他转过身去,郑重其事地指着身后那名身披重甲、威风凛凛的将军,对着张大勇介绍道:“张将军,这位便是陕甘汉营提督——王辅臣大人!”
只见王辅臣稳步上前,其身上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他双手抱拳,微微躬身,面带敬意地说道:“拜见张将军!”
随着他的动作,身后一众同样身着铠甲的汉营军官们也纷纷效仿,整齐划一地向张大勇行礼。
而此时的张大勇已然身负重任,被朝廷委以西路军副都统之职,全权负责西路军的指挥调度工作。
此次陕甘地区的十万边防军经过整编之后,正式组建成了西征军,而眼前这些军官都将会是张大勇的直属部下。
说起这位王辅臣,那可真是大有来头。
想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便投身于李自成领导的大顺起义军中,高举义旗反抗大明王朝。
因其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冲锋陷阵时如猛禽一般凌厉迅捷,故而得了个响当当的外号——“马鹞子”。
后来局势变幻莫测,王辅臣转而投靠了明朝,并在吴三桂帐下担任参将一职。
待到清军入关之际,他又跟随吴三桂一同归降大清。然而顺治五年之时,他却再次追随山西汉营提督姜镶起兵造反,但最终这场叛乱遭到了无情的镇压。
不过,王辅臣并未因此遭罪,反而是投效了镶白旗主阿济格,又重回清军效力。
多年以来,王辅臣南征北战,屡建奇功。
终于,在康熙九年的时候,凭借着卓越的军功和过人的才能,他被圣上亲自任命为陕甘汉营提督,成为一方封疆大吏,镇守这片至关重要的土地。
三年前,吴三桂高举反旗,一时间天下大乱。
就在这风云变幻之际,身处西北的王辅臣也开始对其旧日主公蠢蠢欲动起来。
然而,幸运的是,睿智的康熙帝早已察觉到了这一丝端倪,并迅速做出应对之策。
他果断派遣原刑部尚书莫络赶赴西北,节制当地满汉军政事务,成功地稳住了心思浮动的王辅臣。
要知道,王辅臣所统领的那十万汉营边军成分颇为复杂,其中大部分士兵皆源自明朝旧部以及大顺起义军的余众。
鉴于此等情况,清廷深知强硬手段只会适得其反,于是多次对王辅臣采取安抚策略。
可惜世事难料,在真实的历史上,王辅臣终因无法忍受莫络的严苛要求与管束,再度于西北举起反叛大旗。
这场叛乱规模浩大,给朝廷带来了巨大压力。
不过,康熙帝毕竟雄才大略,经过一番艰苦鏖战之后,最终成功将王辅臣镇压下去。
而这位反复无常、一生不是造反就是在造反的道路上奔波的人物,最终也命丧沙场,结束了自己充满争议的一生。
由于王辅臣如此频繁地反叛,在史书中他被戏称为“清代吕布”,甚至还有人讥讽他是毫无气节可言的“六姓家奴”。
至于现在康熙帝为何会点名让韦小宝整编王辅臣的陕甘汉营边防军呢?
其实背后也有着一番深意。
原来,康熙帝心中非常清楚这支西北军实力强劲但难以掌控,一直以来都令他颇为头疼。
如今让韦小宝来接手整编,未尝没有借这支摇摆不定的军队之力去祸害同样棘手的天地军之意。
言归正传,只见张大勇稳稳地站于众人面前,目光如炬地扫视着眼前一众整齐列队的军官们。
待众军官行完礼后,张大军面带微笑,朗声道:“诸位将军快快请起,往后这西征军的诸多事宜,还得多多仰仗各位的大力支持啊!”
话音刚落,王辅臣抱拳拱手,恭敬地应道:“张将军实在太过谦啦,我等愿誓死追随张将军,唯将军马首是瞻!”
张大军连忙摆手摇头,谦逊地回应道:“王将军切莫要如此说话呀,真是折煞张某人了!咱们可都是在天地联帮大统帅的帐下效力,大统帅才是西征军的大督统,我们都听命于大统帅!”
“对对对!”
王辅臣忙不迭地点头称是,紧接着又滔滔不绝地奉承起来:
“韦爵爷那可是雄才大略之人呐!不仅是当今朝廷的驸马爷,更是与圣上情同手足呢!能有他来领导咱们这支西北军,实乃我等三生有幸之事啊!”
一番话下来,王辅臣犹如连珠炮一般,将马屁拍得震天响,只为向这位未曾谋面的新主子表明自己的耿耿忠心。
就在这时,一直立于一旁未发一言的总督图尔宸适时地插言道:“张将军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下官已命人在总督府备好丰盛的接风宴,就盼着将军您移步前往,也好让我等略尽地主之谊,为将军接风洗尘呐!”
张大勇立刻答道:
“总督大人啊,现在情况十万火急,时间不等人呐!大统帅下了死命令,要我率领先遣部队务必在七天之后抵达那和布克塞尔城。
如此一来,留给咱们整编以及训练这批队伍的时间就只剩下短短四天啦!
所以,咱们可万万不能耽搁,得争分夺秒才行呀!
总督大人您深明大义,应当知晓此刻军情如火,这接风洗尘的宴席,在下只能心领了。
等咱们成功剿灭那些可恶的牛头人之后,再来痛饮庆功酒,好好庆祝一番吧!”
图尔宸深知事情的严重性,毫不犹豫地表明态度,不再执着于这场宴会。
紧接着,张大勇果断下令让王辅臣赶紧将驻扎在兰州的所有军队迅速集结起来,并率先整编出一支先遣部队出来。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只见宽阔的校场上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三万多名汉营士兵。
然而,当张大勇仔细观察这支队伍时,不禁紧紧皱起了眉头。
原来,这些士兵不仅年龄参差不齐,有年轻力壮者,亦有年事已高之人;
而且他们的着装更是杂乱无章、五花八门,毫无统一规范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