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穷没事,就怕我穷你有钱。
那就不行了。
托克维尔说每个人心中对平等有一种变态的爱好。
弱者的想法就是要把强者拉下来。
拉到两人同一个水平。
对平等变态的爱好就是我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而你每天多吃一顿饭就是不行,最好每个人都一样,每个人都一样,所有人就舒服了。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和托克维尔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如今海城人人都能吃上一口饭,物质,攀比,对于生活上的诉求,还没达到一种变态的状态。
所以此时的海城老百姓,还算是一种对于富裕的追求之中,贪婪,已经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让他们看到平等的光辉,只有海城整体经济走向平稳。
那个时候,人们才会重新去找寻自我对社会内心的公平。
正如王士珍和光头强一样。
此时他们的心态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今的海城太富有,太发达,太先进,看的他们胃里面出满了各种酸。
凭什么一个拿钱才买的官在短短三年之内把海城治理成这样。
凭什么海城比大清任何地方都先进。
凭什么。。。。太多太多凭什么,让他们内心甚至都产生一种变态想法。
等他们回去一定要背地里刻意打压这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海城集团。
不能说给他们海城集团打压到石器时代,那也至少的给海城拉到他们一样生活的水平线上。
“叮铃铃。。。。”
满心都是这样心态的俩人,看着操场中那辆自行车在不断围绕着操场骑圈。
彪哥跟陈书记俩人动作娴熟,那是跟风一样,找到了你追我赶的乐趣。
终于车子一个漂移停在他们二人面前。
“老陈。。。咱们这海城生产的自行车不错啊,挺好。”
“呵呵呵。。。我们现在一共生产四种自行车,你看那边还有可以试驾的两种拉货三轮车,还有黄包车。。。。”
此时黄包车无论在京城还是上海,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这东西二十多年前在岛国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
但彪哥的这个黄包车还是有一些创新的地方。
那些高档黄包车不光有减震系统,车身两边还被设计两个杯架,可以携带水杯放在上面,随时都可以一边喝水一边欣赏沿途风光。
甚至在黄包车右侧,还设计出一个折叠式小餐桌,可以在上面用餐看报。。。。
对于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和改动,那是看的光头强等人直呼卧槽。。。
他们没想到,这海城的设计师竟然能设计出这么人性化的改变,竟然把他们司空见惯的东西,都能搞出这么多新花样来。
简直。。。。让俩人内心中更加酸楚。
人家这边头脑都比自己那边的聪明,这怎么搞。。。。
难道就像彪哥报纸上说的,都是制度性问题?
只要改了制度,那他们也会迸发出强大的活力来?
当然了,海城日报作为彪哥的喉舌,有事没事就吹吹政策。
一切都是制度问题。
什么人没素质啦。
学校普及率不高啦。
社会扭曲,人性扭曲拉。。。
总之一切都是制度的错。
这样的说法,最开始还是有一些人感觉哪里不对。
但各种心灵鸡汤看的多了,就算是最顽固的那几个大文豪,此时他们也认为。
一切都是制度的事。
只要改变制度,一切都会变的更加美好。
“光头强弟,怎么样,要不要来一圈?”
光头强摆摆手。。。
“诶。。这个我还不会。”
“不会可以学习么,这样等你俩回去我送你俩一人一辆这个,回家骑着玩。”
这个时代一辆自行车,那堪比后世的奔驰宝马,甚至比那个还稀罕。
就算是西服,手表,什么的都没法跟这东西比。
那是妥妥的现代化高科技,就这玩意一骑出去,看上谁家姑娘,你都不用说话,人家姑娘能直接往车上蹦。
那叫什么来的,宁可在自行车上哭,也不在地上笑。。。对。。好像就是这个。
强行给王士珍和光头强推上车,彪哥俩人在后面拉着自行车。
“对。。。最开始别骑的太慢,抓稳车把,别太用力。。。放松。。。”
“欸有。。。。”
没骑几下呢,俩人就纷纷跌倒。
但这种体验,对于俩人来说,简直太棒了。
就这自行车,那绝对超过这个时代各种列强的自行车,不光是车身漂亮,现代感十足。
车前面还都被安装了一个可以添加电池的车灯。
等天黑了,这车灯一打开。。。。牛逼。。。
“范大人。。。行了,我们也算领教到了。您这自行车,的确值60块大洋,就这咱们直接转手卖给列强都能挣到点。”
光头强说的还真不错。
这个时候列强卖给国内的自行车,最便宜也的八十多块大洋,而且那还是没有减震安座,没有车灯,不能变速的。
而彪哥这。。。那简直完美,不能变速的自行车才四十多块大洋,能变速的才六十多块,而且还附赠车灯和车载旅行水壶,简直贴心到家。
只要把这东西拿到手,回去他们一转手,至少一辆自行车能挣五十大洋,那还的是有关系的条件下。
俩人从自行车下来,跟着陈书记往展览区那边走。
“范大人,这自行车能不能给咱们京城多批三百台,你知道,咱们这京城衙门多,事情也多,为了提高京城的办事效率,我们更加需要这种自行车。。。”
对于王士珍的这种假话,彪哥十分不屑。
就这理由。。。感情不是你把自行车都弄回去,然后先去你们衙门口那边卖是吧。
竟然说的这么大义凛然,这也没谁了。
“范大人,我们南方路况不好,水网密布,也特别需要你这种越野自行车代步传递消息,所以能不能给我们也多批300辆,那孙先生肯定会感激不尽。。。”
他们也都知道这东西是稀罕玩意,也都不敢一张嘴就几千辆的要。
但这三百辆属于不多不少,想来彪哥还是能给他们这个面子。
“嗯。。。这个。。。老陈啊,咱们现在库房里还有多少?”
“大人,您不知道昨天上午我们同一首歌下乡慰问,员工都是骑的自行车去的,第二天,三十多个村,就来人再咱们自行车厂,定了两百台自行车,而且咱们还买了大量成装,东北大花品牌的服装,就经过昨天那一晚,就已经卖脱销了。。。。今天同一首歌还要再梧桐镇演出,后天去牛心镇,我估计。。。。咱们这货很难供应上自己人的使用啊。”
“你的意思是咱们的库存没有了?”
陈书记一脸沮丧,点点头。
“就现在这些自行车三轮车,还是咱们硬从库存里挤出来的。”
“草。。。这事情办的,没想到这些村里面,还真他娘有钱,这自行车说买就买。”
彪哥没说的是,现在他的钱庄那都是可以给这些基层乡镇村贷款的,贷款利率也并不高。
如今这些村子也都搞副业,养殖什么的。
所以他们咬咬牙,还是买的起一两辆自行车的。
这话说完王士珍和光头强有点不相信,他们根本就不信海城一个破村子就这么富裕,能买得起这些东西。
“范大人。。。那些草民能买得起自行车?”
“是啊范大人,你可别跟咱们开玩笑了。”
“开玩笑。。。开什么玩笑,走,我带你们看看如今咱们海城的新农村。”
说出发就出发,几人上了猛士车,一溜烟的奔着农村而去,刚刚出了海城县,就看到大片的田地上面跑着一台台铁牛犁地。
更看到了好几辆像小山似的,大型播种机。
“这。。。这。。。”
惊讶的王士珍跟光头强根本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