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三天,仿佛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冯青青没事就待在大棚里,冯国富和冯国良帮着冯母铲雪。
大棚里的西瓜和香瓜已经开始开花了,再过一个多月应该就能成熟了,因为有大棚,今年比去年熟得更早。
“娘,咱今天炒个青菜吃吧。”冯青青眨巴着大眼睛,盯着那些水灵灵的青菜,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上次种的青菜就吃了两顿,剩下的都被焦勤买走了,这次说什么也要吃个尽兴,哎,以前是馋肉,现在家里肉不缺了,开始馋菜了。
“行呀,你想吃什么菜自己摘。”冯母低头认真拍打着自己身上的雪。
接下来的时间,冯母开始准备过年的吃食,如果说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大家还是小心翼翼,那么第二场雪就算是给大家吃了一个定心丸。
村里的水井里的水位也开始恢复了,池塘里也有了一些存水,虽然不多,但是在下几场雨估计也就能恢复正常了。
当然这些忙碌,和冯青青无关,她的任务就是看孩子,新吃食出锅,冯国富和冯国良就会轮流给她端过来一些。
她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冯小四冯小五最有可能成为她的腿部挂件,她以后的日子估计不会太好过。
她忍不住伸手戳了戳冯小四的脸,“摊上你们两个,我咋感觉自由离我更远了呢?”
冯小四“啊”了一声,对她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笑。
冯小五也跟着“啊啊”地叫。
冯青青一脸苦相,“你们啥意思?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认为的?”她点了点两人的额头,“以后你们要是不听话,我就揍你们屁股。”
她挥了挥小拳头,补充了一句,“别想着找娘告状,告状也没用,以后我就是你们老大。”
端着碗来送丸子的冯国富,“......”
老大?不是他么?
六二年的新年依旧是一个安静的年,没有鞭炮声,冯青青家的气氛不太好,因为冯父没有回来。
家里少了一个人,总是不圆满。
“娘,去年我爹回来了,今年也该轮到别人了。”冯国富见气氛不好,连忙安慰。
冯青青叹了一口气,嘟囔道,“咱村啥时候才能装上电话呀。”
冯母撇了她一眼,说,“你盼着咱村安电话,还不如先盼着通电呢。”
冯青青立刻点头附和,“还是娘想的周到,我的脑子好像生锈了,想不到这么多。”说完,她还一副懊恼地敲了敲自己的头。
“去去去,吃完饭没事就赶紧睡觉去。”冯母挥手撵着几人,他们这里可没有守夜的说法,夜里这么冷,还是躺被窝里舒服。
“我们今天要和你睡,而且我们还要陪着小四,小五玩一会儿。”冯青青站起来就去朝东屋跑,看到床上正自己玩的小四小五,冯青青突然问道,“娘,你想好小四,小五的名字了么?”
“没呢,等你爹回来就定?”冯母跟着走进屋里回复道。
冯青青本想着转移冯母注意力,谁知道一开口,话题又绕回来了。
她只好说,“明年我爹不回来过年,咱都去市里。”反正他们都带腿,明年小四小五也大了,可以带出去了,直接去市里过年正好。
冯母反问,“都去市里了,咱家的大棚怎么办?”
冯青青一噎,她忘了,她只想着一家团聚了,不过大棚也不知道能种几年,还是挣钱正重要,特殊时期开始后,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种大棚。
那就继续换话题。
“娘,咱家准备盖几间房子?”冯青青又问。
“盖五间房,到时候青青一间房,国富国良一间房,小四小五一间,怎么样?”说到家里要建的房子,冯母的注意力总算被转移了。
冯国富跳起来拿过来一个本子,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新房的布局和设计。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冯国富负责记录。
不一会儿,一张简单却充满温馨的草图便跃然纸上。冯母仔细端详着草图,眼中满是欢喜,她忍不住夸赞,“别说,国富这个图画的我都能看懂,你把这个保存好,回头让你爹也看看。”
得,话题又转回来了。
不过除夕夜冯青青三兄妹还是赖在东屋里睡了一碗,有五个孩子陪着,冯母也没有时间伤春悲秋。
今年冯父没在家,也没有人来他们家拜年,倒是冯母带着冯国富去冯大奶奶家坐了一会儿。
初三,方明两口子来了,算是热闹了半天,看到他家的大棚,方明说自家冬天的时候也要搭一个。
这个年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去了。
冯父是三月初回来的,在此之前,他们家订的石块,砖头陆陆续续地送了过来。
“爹!”看到站在门口的冯父,冯青青感觉自己的鼻子酸酸的,这是冯父离开家最久的一次,冯母也从一开始的时不时的念叨两句变得平静了很多。
冯青青的这一生,让正坐在屋里的冯母恍惚了一下,她以为听错了,直到又听了几声两人的对话,她才反应过来,丈夫真的回来了。
前几天的平淡只是把思念埋在了心底。
冯父把女儿抱起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冯青青把头埋在冯父的肩膀上,把自己的眼泪擦干,看向跑出来的冯母,扬起笑脸强调了一句,“娘,我爹回来了。”
知道爹娘肯定有很多话要说,她就主动跑去看着冯小四冯小五。
没过多久,她就看到冯母眼圈红红地走了进来,递给冯青青一把手电筒,“你爹买的,放在你们屋里,晚上起夜用。”
冯青青好奇地拿着试了几下,一旁的冯母就忍不住出声制止:“别老是开开关关的,你这样太浪费电池了!”
好吧,他娘还是很理智。
随着冯父到家,冯小四冯小五的大名也确定了下来,冯国安,冯国邦,没意外,非常符合这个年代的特征。
大名只是上户口用的,家里人还是小四小五地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