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将大庆国的针织产品推向海外并收获广泛赞誉后,陈葭和陈珏意识到,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现有的物流渠道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为了确保货物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运输,他们决定采取大胆举措——花钱疏通河道,制造大船,开辟更多的物流渠道。
这日,阳光明媚,陈葭和陈珏站在一条略显狭窄且河道有些淤塞的河流旁。河水缓缓流淌,偶尔可见船只艰难地驶过,船身因河道的不畅而颠簸。陈葭望着那艘吃力前行的船只,率先开口:“相公,你看这河道,如此狭窄且多有淤塞,船只通行极为不便。咱们的生意越做越大,货物运输量与日俱增,现有的物流渠道已难以支撑。若想让我们的货物顺畅地运往各地,必须得想办法改善这一状况。”
陈珏微微皱眉,目光顺着河道延伸,思索片刻后说道:“娘子,你所言极是。如今我们的业务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远销海外,物流已然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疏通河道,制造大船,的确是当务之急。然而,这并非易事,疏通河道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得协调各方关系;制造大船更是要精通造船技术,保证船只的质量和性能。”
陈葭轻轻点头,目光坚定地说:“相公,我明白其中的困难。但为了我们的事业长远发展,这些困难必须克服。我们可以先对周边的河道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河道的具体情况,包括长度、宽度、淤塞程度等。同时,召集各地精通水利和造船的能人异士,共同商讨疏通河道和制造大船的具体方案。”
陈珏看向陈葭,眼神中透着赞同:“娘子说得有理。我们还需做好资金预算,估算疏通河道和制造大船所需的费用。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天气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以及如何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影响现有河道的正常通行。”
陈葭接着说道:“相公,我们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一部分人负责与当地官府沟通,争取政策支持,解决施工许可等问题;一部分人负责招募工人和采购施工所需的材料;还有一部分人专注于与造船工匠沟通,确保大船的设计和制造符合我们的需求。”
陈珏点头称是:“娘子考虑得如此周全,实在是太好了。那我们即刻行动,安排人员对河道进行勘察,同时广发告示,召集水利和造船方面的人才。”
很快,陈葭和陈珏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各项工作。陈葭对负责河道勘察的下属说道:“你们分成几个小组,沿着周边主要河道进行详细勘察。记录河道的宽窄变化、水流速度、淤塞位置和程度,还要留意周边地形,看看是否有适合建造码头或船坞的地方。务必做到细致入微,为后续的疏通工作提供详实准确的资料。”
下属恭敬地回答:“夫人放心,我们定会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
陈珏则对负责招募人才的下属说道:“你在各地张贴告示,表明我们招募水利和造船能人的诚意与需求。不仅要招募经验丰富的工匠,还要寻找对水利工程和造船技术有独特见解的人才。务必让更多有能力的人知晓我们的计划,吸引他们加入。”
下属领命道:“国公放心,我会想尽办法,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
数日后,负责河道勘察的下属带着详细的勘察报告回来了。“国公、夫人,经过几日的勘察,我们发现多条主要河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淤塞问题。其中,通往北方的河道在中游地段淤塞最为严重,河道宽度变窄近三分之一,严重影响船只通行。而通往南方的河道,虽然淤塞相对较轻,但部分河段水流湍急,需要进行适当的疏导。另外,在下游地区,我们发现了几处适合建造码头和船坞的地方,地势平坦,便于施工和船只停靠。”
陈葭和陈珏仔细看着报告,陈葭说道:“根据这份报告,我们可以制定针对性的疏通方案。对于淤塞严重的中游地段,加大人力和设备投入,集中力量进行清理。对于水流湍急的河段,考虑修建一些导流设施,引导水流平稳。至于码头和船坞的建设,要尽快提上日程,这对于我们日后的货物装卸和船只停靠至关重要。”
陈珏点头表示同意:“娘子分析得很对。我们还需与造船工匠们商讨,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大船。船只的吃水深度、承载量都要与河道条件相匹配。”
与此同时,负责招募人才的下属也带来了好消息:“国公、夫人,告示张贴出去后,各地的水利和造船人才纷纷响应。我们已经筛选出了一批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对我们的计划非常感兴趣,愿意为疏通河道和制造大船贡献力量。”
陈珏满意地说道:“很好,尽快安排这些工匠与我们见面,共同商讨具体的实施方案。”
不久后,一众水利和造船工匠齐聚陈府。陈葭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并说道:“各位师傅,我们此次邀请大家前来,是希望能借助各位的expertise(专业知识),一同疏通河道、制造大船,开辟更为顺畅的物流通道。如今我们面临的情况,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不知各位师傅对此有何见解?”
一位经验丰富的水利工匠率先说道:“夫人,要疏通河道,需先确定重点疏通区域。对于淤塞严重之处,可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同时使用挖泥船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疏通过程中,要注意对河道两岸的加固,防止出现坍塌。”
陈珏点头问道:“那关于河道的拓宽,师傅您有什么想法?”
水利工匠思索片刻后回答:“国公,拓宽河道需要谨慎行事,既要考虑工程量,也要考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在保证河道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拓宽范围。对于一些狭窄且弯曲的河段,适当拓宽并取直,能有效提高船只的通行速度。”
这时,一位造船工匠说道:“国公、夫人,根据河道的勘察情况,我们在设计大船时,要注重船只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考虑到部分河道的宽窄和水深限制,大船的吃水深度不宜过深,船身宽度也要适中。同时,为了提高船只的承载量,可以优化船体结构,采用更坚固轻便的材料。”
陈葭认真地听着,说道:“各位师傅的建议都非常宝贵。接下来,就请各位师傅根据我们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造船图纸。我们会全力支持各位师傅的工作,所需的资金和材料,都由我们来筹备。”
随后的日子里,陈葭和陈珏一边积极筹备资金,与各地的富商和钱庄洽谈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一边组织工人,按照水利工匠制定的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河道疏通工作。陈珏时常亲临施工现场,督促工程进度,确保施工质量。
“大家加把劲,这河道疏通可是关系到我们日后的生计。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有丝毫马虎!”陈珏对着正在劳作的工人们喊道。
陈葭则负责与造船工匠沟通,关注大船的设计和建造进展。“师傅,这船身的结构能不能再优化一下,使其更加稳固?另外,在装饰方面,能不能融入一些大庆国的特色元素,让我们的大船不仅实用,还能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陈葭对造船工匠说道。
造船工匠点头回应:“夫人放心,我们会不断优化设计,融入大庆国的特色元素。这不仅是一艘运输船,更是我们大庆国文化的流动名片。”
随着工程的推进,资金的压力也逐渐增大。陈葭和陈珏为此忧心忡忡。这日,两人在书房商讨对策。陈葭说道:“相公,如今工程已进行到一半,资金缺口却越来越大。若不能及时解决,恐怕会影响工程进度。”
陈珏紧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娘子,我们再与钱庄协商一下,看能否增加贷款额度。同时,我们也可以向朝廷申请一些补贴,毕竟疏通河道、制造大船,对国家的贸易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陈葭点头道:“相公所言极是。我明日便去拜访钱庄老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他们的支持。你则去与朝廷官员沟通,说明我们的情况,争取获得补贴。”
经过一番努力,陈葭成功说服钱庄老板增加了贷款额度,陈珏也得到了朝廷的部分补贴。资金问题得以缓解,工程得以继续顺利进行。
终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河道疏通工程大功告成。原本狭窄淤塞的河道变得宽阔通畅,水流平稳。与此同时,一艘艘崭新的大船也在船坞中拔地而起。这些大船不仅外观雄伟,融入了大庆国特色的龙纹、祥云等装饰元素,而且内部结构合理,承载量大幅提升。
陈葭和陈珏站在新建成的码头上,望着那一艘艘整装待发的大船,心中满是喜悦。陈葭感慨道:“相公,历经这么多的困难,我们终于成功了。这些畅通的河道和崭新的大船,将为我们的事业带来新的契机。”
陈珏笑着回应:“娘子,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了这些完善的物流渠道,我们的货物就能更加便捷地运往各地,我们的商业版图也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新物流渠道的开通,陈葭和陈珏的生意蒸蒸日上。货物运输更加高效,贸易范围不断拓展。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激励着更多人勇于创新,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