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密谋
夜幕如一张巨大的黑幕缓缓降下,将整个天地笼罩其中。
卢玉堂心中暗自盘算着,寻得了一个合适的借口,得以与张朝珍独处一隅。
卢玉堂率先打破沉默,开始讲述起那位神秘老者救治于文宏的经过。他绘声绘色地描绘着老者神奇的医术以及令人惊叹的治疗手段,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提到了于文宏即将离开黄州前往别处调养身体之事。
张朝珍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但随着卢玉堂所言越发复杂,不禁感到有些迷糊起来。抬起手,示意卢玉堂暂时停下,疑惑地开口问道:“你方才所说,那神秘老者竟然要求于文宏离开黄州去休养?”
卢玉堂连忙点头应道:“正是如此,大人。”
张朝珍眉头微皱,追问道:“莫非这黄州城内竟有什么人想要加害于他吗?”
卢玉堂稍稍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斟酌如何措辞,随后才轻声回答道:“实不相瞒,据那老者所言,黄州恐将面临一场大难。然而,眼下我家大人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实在不宜涉险,故而需先暂离此地,以保平安。”
张朝珍听闻此言,愈发觉得如云里雾里一般,脑海中的疑问愈发增多:“黄州还会有一场灾难?这东山之乱已平息,饥荒也已挺过去,这黄州还能有什么灾难?”
“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啊!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们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好呀!小人恳请大人务必劝服于大人暂时撤离黄州这是非之地。”说罢,卢玉堂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言辞恳切地哀求着。
张朝珍听闻此言后,眼珠滴溜溜地转动了好几圈,心中暗自思忖起来。于文宏眼下的状况确实不佳,难以正常处理公务,如果带他一同返回武昌调养身子,一来可以让他安心养病,二来在路上也能与自己畅谈一番,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想到此处,张朝珍微微颔首,表示应允:“也罢,既然如此,那本官便将于他带回武昌好生休养身体,顺便也能与本官叙叙旧、聊聊近况。”
见张朝珍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卢玉堂喜出望外,赶忙伏地磕头谢恩:“多谢大人成全!大人真是宅心仁厚、英明神武啊!”
另一边,于文宏得知这个消息后,起初内心是抗拒的。然而,张朝珍态度坚决,根本不给他任何拒绝的机会。于是乎,于文宏无奈之下,只得再次跟随张朝珍踏上前往武昌的路途,去那里休养身心。
话说在那几人离去之后,黄州之地看似平静如水,但实则底下正暗流汹涌,一场规模浩大的第二次东山之乱已然在暗中酝酿发酵着。
且说这东山主山脉龟山区的鲍家屋中有一人,名唤鲍世荣。此人生得一副机灵模样,自幼便聪慧过人。待到其成年之后,更是凭借自身才华,受到族人盛情邀请,前往黄市鲍家院的观音堂执事。
彼时正值天下大乱之际,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声势如日中天,所过之处百姓纷纷响应。深受其影响的鲍世荣,按捺不住心中的豪情壮志,遂与好友周铁爪、万野予以及陈恢恢等人商议谋划,决定组织起龟山、盐田河还有张家畈一带的穷苦农民们,一同举起反抗大旗,举行武装起义。
这支起义军士气高昂,众人齐心协力,在什子寨东的龙潭处修建起一座炼矛厂,日夜操练兵马,以备不时之需。果不其然,在鲍世荣等首领的英明领导之下,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人数竟已多达万余众。
公元 1643 年,鲍世荣眼见时机成熟,毅然决然地带领着自己麾下的起义军投身李自成帐下,正式接受编制,成为闯王大军中的一支劲旅。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闯王李自成在战场上遭遇重挫,不得不兵败撤退至陕西一带暂避锋芒。而后几经辗转,又转移至湖北地区。
在此期间,鲍世荣始终跟随闯王左右,不离不弃。但随着局势愈发不利,鲍世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悄悄地潜回了麻城县。他深知此时并非盲目行动之时,唯有等待合适机会,方可再次出山有所作为。
其实早在第一次东山之乱爆发之时,鲍世荣便有心参与其中,只可惜当时的乱局领导者于文宏手段高明,仅仅依靠自身威望便迅速平息了战乱,根本没有给鲍世荣及其同伴们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次,他们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精心策划、密谋出一个完美无缺的计划。
于是乎,何士荣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黄冈永宁乡,并迅速召集来了李公茂、陈灰灰以及鲍世荣等一众心腹之人。众人齐聚一堂,围坐在一起,开始了这场机密的商讨。
“诸位,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楚,那于文宏在黄州可是声名远扬,威望极高啊!如果咱们想要保证这次起义能够顺利成功,那就非得先把于文宏给铲除不可!”陈灰灰面色凝重,压低声音说道。
此言一出,其余几人纷纷颔首表示赞同。然而,想要除掉于文宏,这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暂且不论他身旁时刻簇拥着众多如狼似虎的衙役,单是卢玉堂和卢玉红那对武艺高强、令人闻风丧胆的兄妹,便宛如一道铜墙铁壁般难以逾越的关卡横亘在前。
“我听说于文宏前几日突然病倒,倘若病情恶化,一命呜呼,那倒省却了咱们亲自动手的麻烦,也算是老天有眼相助啊。”鲍世荣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道。
“若真能如此,那可真是上天眷顾咱们呐!”
“就怕是他死不了,而且身边还总是有一帮人守着,我们恐怕难以近身。”
“硬攻肯定不行,此事也只能智取,要是我们能想办法给他药中下毒......”
众人交头接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每个人都眉头紧蹙,双眉之间仿佛拧成了一个深深的结,苦思冥想着应对眼前困局的良策妙计。
就在此时,一直眯着双眼、沉默不语的何士荣,突然间脑海中灵光乍现,如同划过天际的流星般耀眼夺目。他猛然回想起那个传颂千古、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的悲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