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官兵站出来,“请皇上上路。”崇祯皇帝表示不理解,没想到自己身边的官兵也选择背叛自己,“大胆,朕可是皇帝。”
没想到对方不慌不忙地站出来,“现在你是皇帝,那是过去了,你的大明已经结束了。李自成已经进了北京,女真人已经进了山海关,吴三桂已经投降了女真人,你难道还指望他们过来救你?”
看到这一步马小帅直接愣神了,没想到最终的幕后黑手终于跳出来了,对方哈哈大笑,“我们足足等了200多年,当年朱元璋的大屠杀,经过200多年的准备,终于把大明王朝搞完蛋了。” “你放心好了,朱由检你是一个皇帝,我们会让你死的体面。”
说完这群人就开始动手,当场就把崇祯皇帝给勒死了,然后套上麻袋,把尸体吊上去,王承恩的下场,和崇祯皇帝没什么区别。
对方干完之后拍拍手,带着这些人就离开了,刚刚离开山脚下,突然就在背后动手,将山上的目击者,屠杀光了,剩下的都是自己人,也就32个人。
马小帅偷偷摸摸躲着,所以看到了这一切。几天之后,北京城突然发生了一系列火灾,这些着火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官府,还有一些皇宫的重要位置,这些大火烧毁了重要的文件,这就是有人在试图销毁揭露真相的证据。
一些原本效忠于明朝的军队,比如说在北京城外的吴三桂,马上就向清朝投降了。崇祯皇帝的一些亲信都失踪了,包括最主要的宫女和太监,他们是掌握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被人刻意给处理掉了。
浑水摸鱼,玩得非常溜,各种各样的流言就出来了,无非就是混淆视听,转移注意力,幕后的黑手终于满足了。让人更加奇怪的是,李自成在撤离北京的时候,也下令销毁了大量的官方文件和记录,这也是为了掩盖历史的真相。
太监王承恩的故事,马小帅觉得奇怪,反正自己现在有时间,不如研究一下。毕竟陪伴在皇帝崇祯面前的,也只有这个太监了,却留下了一个让人尊敬的名字,用自己的行动,在历史上写下了王承恩三个字,这毕竟是有人给自己的荣誉。
亡国之君的崇祯,却有一个太监名垂青史,这就是王承恩,自己的坟墓和皇帝的陵墓靠在一起,这就是读书人给的奖励,如果没有王承恩出卖崇祯皇帝,恐怕幕后的黑手很难成功。
王承恩留下了历史正面的形象,历史也对这个人的行为做出了肯定,可惜呀,只有死去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咬牙切齿也没用。
至于说给李自成东西的王承恩,根本就不是太监王承恩,你要知道有些人的名字是一样的。在明史当中记载很少的将军王承恩,在《明史·曹文昭传》中还是有几条消息的。
《绥寇纪略》和《明熹宗实录》这两本书里说的,和农民起义军作战的王承恩将军,是西北地区的一个将领世家,成了一个总兵级的大将,长期镇压农民军。
《青海历史人物传》中,将军王承恩祖上参加过靖难,明仁宗时期有一个王姓世袭的西宁卫指挥佥事的职位,这就是王承恩的祖上。
万历三十三年将军王承恩继承了西宁卫指挥佥事的世袭职位,一直在崇祯,都在打仗。曾经受到过崇祯皇帝的接见,崇祯八年,这个人因为母亲去世,所以回家了。
所以王承恩交给李自成的东西,说的也不是这个王承恩,因为这人并不是太监。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崇祯17年的三月之后了,黄花菜都凉了。
在崇祯临死之前,还有一个王承恩,这个是锦衣卫,而且是世袭的。这个特务王承恩,在南明隆武朝的历史记载中能够找到相关内容,比如《思文大纪·卷七》。
所以历史记载并没有错误,因为有的人他名字一样,在顺治六年的时候,李成栋在广东英德遇见了王承恩,请对方吃饭,顺便便给杀了。
问题是历史上还有第四个王承恩,这个是李自成的人,当时的李自成率军队进入北京城之后,这就是一个小头目,当时的主要是负责搜索皇宫,交给李自成东西的应该就是这个王承恩,但是这个人在跟吴三桂交战的时候,直接战死沙场了,如果不是偶然之间见到这个人的记录,历史上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明朝历史写得特别诡异,就是我们说的明史也存在在相当多的问题,版本太多了,毕竟是后面的政权,前面的政权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君权天授是最大的政治基础,后面的政权必须要先承认,前面的政权合法性,也就必须对前朝皇帝一概承认。
明史的主编张廷玉,他在写书的时候,他不能对明朝鄙视,否则的话,也就没有办法在人间生活了。明史中的明朝皇帝各个如此诡异,黑材料真的是太多了,主要原因就是,财政大权,军队的权利,历史的笔杆子,都是文官利益集团,他们背后站着的就是江南士绅,无论是清朝还是明朝,都在拼命的抹黑明朝的皇帝。大量的黑材料,就这样写进了明朝的官方档案,朝廷当中的事儿,都可以记录下来,还可以写一些神话八卦,进行各种歪曲,或者是相互矛盾的资料,让读者去自己理解,但是他们有一个原则,不能够篡改基本事实,也必须符合主旋律。
明朝的这些文官利益集团,背后站着的就是江南士绅,他们实际上属于官僚资本主义,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就是一肚子坏水,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并没有什么错,可惜这些江南士绅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优待,也不是加入,而是残酷的掠夺,甚至是从肉体上的消灭。
如果不是满清贵族在江南地区屠杀,有些历史资料永远没有办法重见天日,这个时候后悔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