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鸡舍已经养殖30万只鸡,这还不算完,今年的目标是扩展到50万只。
饲养技术也很先进,通过机器压制颗粒饲料并加入少量防病剂。
同时老高牵起了周边几个公社的线,形成了一个小区域的养鸡网络,尽管目前已有20万只鸡蛋仍供应不上尔滨的需求。
城中有百万人口,起码还需要十多个公社才能满足。
尽管外界紧张氛围有所加重,家中的节日氛围却依然浓厚。
特别是9个月的孩子已经能扶墙站立了。
赵山海用相机不停地给孩子拍照。
妙蕊准备了许多适合孩子们吃的食物。
为了图个喜庆,还把家里的三只狗狗放进了屋里,每个狗碗里都满满盛满了食物。
晚上,赵山海抱着儿子听收音机节目,小狗“中秋”
、“八月”
和“十五”
在一旁蹭着他的腿。
这三个宠物已经是六岁的陪伴者了。
时间过得真快。
他感慨道,“这些年过去还真快啊。”
妙蕊接话说:“是啊,我们结婚都已经四年了。”
她看了看睡在赵山海怀里的儿子,轻轻把他放到专门为他准备的小床上。
“让他去睡觉吧。”
赵山海哄着笑:“好好,咱们也该休息了。”
---
午夜时分,鞭炮响起声震四方,迎接新的一年开始。
两人互相祝好,又商量了一下儿子是否要与他们同床。
最后他们一起抱着孩子上楼入睡。
清晨来临,新一天开始。
洗漱完毕,换上了整齐的服装。
然后,赵山海将留声机搬至外面,在院子里摆好供品。
伴随着歌曲旋律,国旗在风中缓缓升起。
接着,他在空场上练习拳术。
“媳妇,待会我们进城玩一趟吧,今天毕竟还是大年初一呢。”
“好呀。”
妙蕊答道,并上楼为孩子换了衣服。
驾车到了佳木镇,街头人来人往,人们身穿工装或农民服装,到处一片祥和热闹。
忽然,赵山海注意到几个人鬼鬼祟祟摸别人兜子,手中的刀片非常锋利。
赵山海立刻利用特异功能让他们刀片划向自己的衣服。
几个人尖叫惊叫,发现自己的兜被划破——他们是小偷。
赵山海暗自发笑,这些小伎俩在这他可不行了。
### 120
人群不再关注秧歌表演,纷纷涌过来对那些小偷一阵猛踹。
直到警察赶到现场,才将这些小偷解救出来。
不过,他们的面容已经受损严重,骨头断裂,五官歪斜。
基于人道主义原则,警察还是将几名小偷带上了巡逻车,继续维持秩序。
街上的热闹并未受影响,依旧人山人海,各种摊位琳琅满目。
这条街上是秧歌表演,那条街上则是小吃摊和年货集市,还有农民带来家里自产的商品如山菇、木耳、野菜干、母鸡、公鸡和大鹅。
只要不是过分的私自交易粮食,大家一般都睁只眼闭只眼。
对于一些乡村妇女出售的手工虎头鞋和其他婴儿用品也无人过问。
李晓对此流连忘返,买了不少东西,心想过年就是该出来逛一逛,在家憋闷久了儿子也不开心,看着他这么兴奋真是值了。
只不过在家里的三只狗子要委屈了,得晚些时候给它们加餐。
### 放生
北大荒地区的冻层在三月中旬就开始融化,比往年提前半个多月。
赵常山并没有急于播种,而是先翻地施肥,确保肥力缓慢释放。
他这边忙碌起来,河对面的人动作更快。
一些人在开荒,更多人在翻地。
到了四月初,赵常山完成了全部的土地翻耕,随后又开垦了500亩新地,达到了2000亩总规模。
化雪后的水分充足,但缺少降雨。
今年的规划包括:800亩中种400亩油菜、400亩小麦;1000亩中900亩玉米和100亩芝麻。
新开的2000亩采用间作模式——15米宽的大豆配上5米宽的玉米。
到四月底,所有种植工作完成,赵常山又启动了另一块山谷700亩地的开发,计划种上松树苗,补齐林区空白,减轻自己砍伐的罪恶感。
五月份气温达到二十多度,天气干燥。
5月20日是儿子的一岁生日,同时也是赵常山种植松树苗的日子。
儿子已经能灵活跑步,赵常山用铲子带着他挖坑填土,半天时间只种了半个5分地。
于是剩下的活他独自完成了,下午继续带着儿子玩了一下午。
晚上全家人包了饺子,蒸虾等美食,庆祝儿子断奶。
这个小小的孩子已经能清楚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目前正在学儿歌。
“哥,明天放一千对兔子?”
赵妻建议。
“好。”
赵常山应允。
六月二十八日早晨,妻子早起祷告后教孩子打拳,早餐后全家人出动放生兔子。
经过精心布置,兔子们在这片草丰水足之地有了新的栖息之所。
赵常山开着三轮摩托车深入山区二十次,每次运输五十只兔。
放归点遍及周围多个山谷。
一天下来,共投放了2000只兔。
赵常山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在回馈自然。
第二天中午听到风风-2 ** 测试成功的消息,虽不知自己贡献了多少,但仍很高兴,为此多喝了杯酒庆祝。
这事儿不能跟妻子说。
就这样过了七月。
这时干妈来信告知家庭近况及孩子们的生活,大女儿即将上高二准备高考,不再来此;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去了组织部。
显然母亲为此高兴。
### 第二章:新的展望
李云峰的大儿子已经在军队中崭露头角,并且听闻有机会获得军校推荐名额,未来从军校毕业,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作为军人的后代,他的发展顺理成章,不用多虑。
至于家中的两个小女儿即将面临高考选择专业和大学,这反而让全家人伤透了脑筋。
李云峰觉得既然有两个宝贝女儿,就让她们自己决定学什么、考什么吧,只要她们开心就好了。
京城的好学校不少,只要考上京师名校就行,毕竟家里人会全力支持她们。
至于就业方面,李云峰早已想好:无论选择哪个行业,有家人的照顾与支持,她们都不会为工作发愁。
信拿给妻子王雪玲看后,她也十分赞同这样的安排。
“我们的小女儿很快就要上大学啦!”
她欣慰地说道,“到时候一定要告诉爷爷和太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