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姮感念姜贵妃的一片慈母之心,对赵安年这个内侍副总管也十分敬重。
“免礼!”
王姮走到赵安年近前,伸出一手,虚扶了一下,“赵总管,请起!”
“谢公主!”
赵安年顺势起身,他低头敛目,恭敬中又带着明显的关切:“公主这一路,可还顺遂安稳?”
“娘子十分惦念,每日都派人来城门口迎接。”
赵安年这话,不只是告诉王姮,姜贵妃有多么惦记她这个女儿。
他更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王姮这个琅琊公主虽是假的,但她那贵妃阿母的宠爱却是真的。
京中上下、大小权贵,只要不想得罪姜贵妃,就必须看重琅琊公主。
众纨绔:……知道了!我们都知道了!
其实根本不用赵安年再强调一遍,单单是在城门口看到这位太极宫内侍第二人本尊,他们就明白了琅琊公主的地位。
“……是我不孝,累得阿母操心!赵总管,阿母还好?”
她腹中的胎儿可好?
阿母已经三十多岁了,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高龄孕妇。
虽然王姮知道,在皇宫,阿母一定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但她还是会忍不住的担心。
“公主且安心,娘子一切都好!”
赵安年十分规矩,不会直视主子。
但他总能不着痕迹的打量着王姮:绝美少女的眼眸,干净澄澈,眼底满都是对于母亲以及弟妹的关切与担心。
在皇宫十几年,赵安年不只是见多了人,还有诸多魑魅魍魉。
他的一双眼睛十分毒辣。
赵安年看得分明,琅琊公主的关心无比纯粹。
到底是嫡亲的母女啊,哪怕分离了近十年,照样骨肉相连、相互惦念。
“娘子本想立刻见到公主,但考虑到公主一路车马劳顿,进京后,公主府亦有诸事繁杂,便特意下令让公主明日再进宫!”
赵安年眼角的余光,扫到了那长长的车队,精准的在车队中,捕捉到了几辆超乎常规的马车。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三四辆超大尺寸的马车里,应该就有那位王郎君。
啧,娘子的前夫,公主的亲生阿父。
那般尴尬的身份,却还非要往京城的是非圈儿里扎。
娘子也是“投鼠忌器”,她厌恶、憎恨前夫,可为了女儿,又不得不一忍再忍。
赵安年聪明,他知道,娘子派他来城门口迎接琅琊公主,不只是要给公主做脸,亦有帮公主处理“琐事”的目的。
“公主,娘子说了,公主府已经修缮完毕,公主进京后,便可直接入住!”
“公主身份贵重,公主府亦是御赐宅邸,其他闲杂人等还是不要轻易打扰——”
比如王家众人,他们自有圣人赐还的宅邸,就不要污了公主府的贵地。
赵安年的话,算不得多么隐晦的暗示,就差直接点名道姓了。
王姮自然听懂了,她浅浅一笑,躬身道:“阿娘有令,儿谨遵命!”
不愧是亲娘,担心她会被孝道所裹挟,便亲自出面帮女担下了“恶名”——
不是琅琊公主不孝顺生父,实在是贵人有令,琅琊公主不得不遵命。
所以,即便王姮自己去了公主府,将祖母、亲爹等丢回王家的宅院,也不会有人非议王姮。
他们顶多就是在暗地里蛐蛐两句:
姜氏这宠妃,果然跋扈。
她对前夫,亦是诸多厌恶。
就是可怜了琅琊公主,夹在生父与生母之间,左右为难。
古代,素来是以父系为尊,父、高于母。
但,也有例外。
比如王家这般情况。
王姮的生母,不是寻常妇人,而是高高在上的贵妃娘子。
圣人宠她,皇后让她,在皇宫、在京城,她就能霸道、恣意。
姜贵妃本就受宠,如今还有了身孕,就是朝堂上的御史,也不好轻易弹劾。
弹劾她一个孕妇做什么?
就算她恃宠而骄,最该被弹劾的,也是宠爱她的圣人啊。
圣人?
呃,刚即位,朝臣们还没有摸清这位新君的秉性,不好轻易触碰虎须,且再观察观察、稍加试探。
而试探这种事儿,还是一点点的来,不能一上来就触碰人家的逆鳞——
弹劾一个有孕在身的宠妃,这不是试探,而是作死!
御史只是刚,不是蠢,他们最懂得审时度势了。
所以,就目前来说,姜贵妃还真就能“为所欲为”。
“公主,娘子还特意让奴婢给您送来令牌,凭此令牌,您可以随时进宫请见!”
赵安年见王姮眼底闪烁着感激,便知道,琅琊公主已经体恤到了娘子的一片慈心。
嗯嗯,是个心思通透、懂得感恩的孩子。
他从怀里掏出一枚令牌,双手捧到王姮面前。
众纨绔:……随时进宫?
这才是最大的恩宠。
不说不是皇家血脉的假公主了,就算是许多正儿八经的金枝玉叶,一旦出嫁,都未必能够随时回宫。
而一旦不能见到圣人、皇后等贵人,即便是真公主,也是失宠,会在京城沦为背景板。
琅琊公主却有着随时进宫的权利,当然,这不是说她想进宫就进宫。
皇宫什么的,宫门口都有守卫。
宫外之人想要进入,都要登记身份,并一层层的进行通传。
主子准许了,才能被放进去。
这枚令牌的作用,更多的还是方便登记,不至于连第一道门槛都进不去。
然则,只这第一道门槛,就已经是京中无数权贵梦寐以求的“特权”。
姜贵妃却轻松的给了王九——
嘶!
琅琊公主这“成色”,愈发的纯了啊。
因为令牌什么的,若没有圣人的纵容与默许,宫门口的守卫,亦是不认的!
“……圣人果然宠爱姜贵妃!”
“爱屋及乌,琅琊公主可比安阳公主有体面啊!”
“日后万不可慢待琅琊公主。”
杨寿、楼姚等少男少女们,没有吭声,但他们之间眼神乱飞。
沦为了对照组的安阳公主,脸上不显,还是一派浅笑、从容,只是用力的掐进了掌心。
她的阿母,亦是少夫人。
可淑妃终究还是比不上贵妃。
圣人也曾经宠爱过她的阿母,但阿母始终只是“之一”,并不是特例。
后宫唯一的特例是姜贵妃。
王淑妃等妃嫔,不过是其他,是可以被替代的“旧爱”。
后宫最不缺的就是新鲜娇嫩的新人,圣人顶多就是喜新不厌旧,好歹给了王淑妃等潜邸旧人一个身份。
宠爱?
三分之二都给了姜贵妃,剩下的三分之一,则分给了那些更年轻、更新鲜的小美人儿。
姜贵妃,可是连皇后都高看一眼的真?宠妃啊。
如今,这份恩宠,更是延续到了王姮一个外姓女身上。
同为假公主,却是杨氏宗亲的安阳公主,心底生出了嫉妒与不忿!
“多谢阿母!”
王姮双手高高举起,接过了令牌。
赵安年还想再说些什么,身后的城门口,又响起了哒哒哒的马蹄声。
这一次,赵安年都有些诧异:这、又是谁?
难道除了他们百福宫,还有其他人,要来迎接琅琊公主?
众人转过头,齐齐看向城门口。
在京城城门口,还能策马狂奔的,基本上就是权贵中的权贵。
纨绔们之前也只是在官道纵马,并不敢在城门口“喧闹”——
所以,这一波来人,竟是比他们都要尊贵?
“敢问可是齐国公尊驾?”
三四个骑士,身着胡服,行至车队近前,拱手询问。
楼彧挑眉,他已经猜到了是谁。
他保持着谦逊、温和,抬手抱拳:“某楼彧,贵人可是东宫僚属?”
听到楼彧的回答,骑士们翻身下马,再次行礼:“见过齐国公,殿下估算着齐国公的归期,这几日都命属下等来城门迎接。今日终接到了您,国公一路可还安好?”
众纨绔:……居然是东宫?!
是了,京中早就有传闻,齐国公楼彧与太子关系甚笃。
楼彧的字,都是太子给取的呢。
楼彧与那萧无疾一般,是太子身边最得用的人。
楼彧回京,太子自然会关心。
只是,众人还是没有想到,太子对楼彧楼含章竟如此看重!
“多谢殿下惦念,臣一切安好!”
楼彧恭敬却不卑微。
太子是他的君,更是他的长兄。
兄弟之间,无需太过生疏。
就算要讲究“尊卑”,也要等太子继位之后,且还有时间呢!
“这位便是琅琊公主吧,殿下亦是十分惦念!”
侍卫给楼彧见了礼,又看向了王姮。
他再次拱手,对王姮亦是恭敬。
王姮了然,她知道,太子是看在楼彧的面子上,顺便给她撑个面子。
她感激的同时,却也不会得意忘形。
王姮轻轻点头,“多谢殿下惦念,姮深感荣幸。”
“今日刚回京,待姮梳理完公主府事宜,便去东宫拜见殿下!”
不管太子是为了谁,其结果就是,东宫亦表明了对王姮的看重。
王姮这个琅琊公主的含金量愈发的高了。
京中的权贵们,也会愈发的高看她、讨好她。
王姮承这份人情。
而人情,是相互的,有来有往才能加深交情。
东宫释放了善意,王姮就要顺势靠上去。
这,不是攀附,而是正常的来往。
众纨绔彻底拜服:
啧,琅琊公主也好,齐国公也罢,这两人都将是京城里最显赫、最尊贵的人物。
他们回去后,定会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散播开来。
他们自己也好,家人也罢,切莫得罪了贵人啊!
……
安阳公主等人,终于告辞离去。
赵安年和东宫亲卫,则一路护送王姮、楼彧等进了京城。
新修的长安,城高池深,巍峨肃穆。
城内,则是一条条笔直的马路,以及方方正正的坊。
一百零八坊,或大或小,四四方方,每个坊都有坊门、高墙。
一条贯通南北的朱雀大街,宽敞,干净。
马车来往,行人如织。
京城的繁华,初露一角。
王姮透过车窗,看着四周的景致。
呃,没有那种店铺林立、豪宅连绵的盛景,有的只是一面面的高墙。
没办法,长安市坊分离。
坊就是住宅区,住宅区内,一条条的街道、小巷里,会有零星的店铺。
但,不会展露在大街上。
市,就是东西二市,是集中的商业区。
东市西市,全都是各种店铺,不只是京城的商贾,而是全国各地、乃至西域番邦的商人都云集于此。
咳,王姮、楼彧、王棉等,也早早在东西二市购买了地皮,开办了各色的店铺。
除了商铺,几人亦有诸多房产。
就连寄居在楼家的郑十三,王姮也为她在京城置办了一个小小的宅院,以及两三间店铺。
这,是郑十三的私产,将来她嫁人,就是她的嫁妆。
王棉就更不用说了,本就是沂州的女首富。
此次进京,她将沂州等各处的产业,一大半都处理了。
套现出来的大把金银,则被她用来置办京中以及附近的田产、地皮。
“我在城郊置办了一个田庄,就当做是新的王家庙吧。”
王棉进了京,对于自己的产业规划,亦有了更为明确的安排。
她此次进京,不只是把全家都带了来,还带了几房的族人。
这些人,不会全都住到京城。
王棉最重要的一项产业就是田庄,种田,发展养殖业,是王棉的根基之一。
即便来到京城,她也不会“忘本”。
她会继续种田,改良农耕,培育杂交高产的作物,这是穿越者的另一个杀手锏。
而她的身份,又不允许她亲力亲为,她准备将这些,交给自己信得过的王家人。
所以,田庄必不可少。
且,既然要开创一代世家,也要有宗祠、祭田等。
这些也都有王棉置办,并交由族人们打理。
“京城里,还有几处宅院,我选了平康坊的那一处,当做王家的‘祖宅’!”
王棉选定平康坊,不是因为这里足够繁华——
咳咳,教坊司、国子监等就在平康坊。
娱乐、教育两大巨头所在地,外地的士子进京,势必要来平康坊。
这里的繁华程度,可想而知。
但,王棉选择这里的宅院作为王宅,更多的还是因为王姮的公主府,亦在平康坊。
更确切的说辞,是公主府、齐国公府都在这里。
王宅距离公主府只有一条街,王棉仍可以跟王姮做邻居。
当然,王姮真正的邻居还是楼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