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阳光洒落在古老而宏伟的罗马城墙上,宛如散满了一片金黄。
然而,此时的罗马城内却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氛。
那位决心扞卫罗马荣耀的皇帝——瓦勒良,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坚定地凝视着远方。
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守护这座伟大的城市和它所代表的文明。
瓦勒良毅然决然地,下达了一道令人震惊的命令:他将亲率罗马大军再次发起东征!
这道命令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于是,在公元259年底,瓦勒良率领罗马军团,进行了最后一次东征。
寒风呼啸而过,但瓦勒良和他麾下罗马军团并未因此退缩。
他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踏上了充满未知与艰险的东征之路。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那些怀揣雄心壮志之人。
公元260年初春,当罗马军队与大魏联军狭路相逢之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就此展开。
可惜的是,尽管罗马士兵们奋勇作战。
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失败的厄运。
瓦勒良本人更是不幸落入敌手,被敌人生擒活捉。
这场战役的失利,无疑成为了罗马帝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惨败之一。
而对于瓦勒良个人而言,噩梦才刚刚开始。
原来,俘虏他的竟是一支由波斯人组成的军队。
统领这支军队的波斯将领残忍至极,在罗马皇帝瓦勒良死后,竟然下达了一道令人发指的命令。
只见一群凶神恶煞的士兵,将瓦勒良的尸体拖至营帐前,熟练地剥去了他身上的皮肤。
随后,他们又用鲜红如血的染料,将那张人皮浸染得深红夺目。
接着,这些毫无人性的家伙,还在人皮内填充进干燥的稻草,让这位曾经尊贵无比的皇帝永远承受这种奇耻大辱。
最后,这张恐怖的人皮稻草人,被高高悬挂在了城墙之上,随风飘荡。
每当有罗马使者前来访问,波斯将领便会得意洋洋地指着它,肆意嘲笑和羞辱罗马人。
这一幕场景深深刺痛了每一个罗马人的心灵,也使得整个罗马帝国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政治危机之中。
当最高统帅姜维听闻此事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
他瞪大双眼,紧握着拳头,怒喝道:“堂堂一国之君,怎能遭受如此凌辱!”
姜维认为,作为一个帝王,理应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礼遇,绝不应该落得这般悲惨下场。
若不是有人苦苦相劝,恐怕他真会不顾一切地,将那个丧心病狂的波斯将领处以军法,以泄心头之怒。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惜字如金的总军师贾诩缓缓起身。
他那沉稳而睿智的目光扫视着众人,然后用坚定且充满说服力的语气,为那位即将面临严惩的波斯将领发声求情。
由于贾诩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他的求情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终,那位原本可能会遭受极刑的波斯将领得以逃过一劫,但也被改判为严厉的鞭刑。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次事件竟然成为了一段特殊友谊的开端。
从那以后,这位曾经身陷困境的波斯将领,与贾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以说是一对忘年之交。
不得不说,贾诩对这位波斯将领所擅长的剥皮之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赞赏之情。
在他看来,这种独特的刑罚手段虽然残忍,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策略,却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的。
而且,这件事情所引发的震撼效应简直超乎想象,甚至远远超过了一次性灭掉10万罗马军队所能带来的影响。
因此,当贾诩看着眼前这个因自己的求情,而幸免一死的波斯将领时,心中不禁涌起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慨。
在他眼中,这个人无疑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着非凡的才能和潜力。
就这样,贾诩毫不犹豫地将这名波斯将领招致麾下,并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他、重用他。
在那遥远的东方大陆,当东罗马皇帝瓦勒良不幸离世之后,整个局势瞬间发生了剧变。
原本平静的战争局面被彻底打破,大魏联军犹如一头觉醒的雄狮,再度燃起熊熊战火,进入了一种近乎癫狂的战争模式。
只见英勇的大将军姜维,率领着他麾下的精锐之师,如疾风骤雨般向着罗马城疾驰而去。
另一边,智勇双全的邓艾则带着他训练有素的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朝着目标挺进。
与此同时,勇武无敌的文鸯身先士卒,引领着自己的部队奋勇前行,其气势锐不可当。
最后,沉稳坚毅的诸葛瞻,也毫不示弱地指挥着他的大军稳步推进。
四路大军如同四条汹涌澎湃的洪流,分别从不同的路线,同时向东罗马城方向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而在这激烈的战局背后,足智多谋的贾诩,正带领着强大的波斯军团稳稳地压后。
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要确保后方的安全无虞,还要及时为前方浴血奋战的各路兵马,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和补给。
随着一声令下,大魏联军正式吹响了向东罗马帝国发起总攻的号角。
一时间,喊杀声、马蹄声响彻云霄,刀光剑影交错闪烁,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混乱与血腥之中。
然而,就在大魏联军全力攻打东罗马帝国之时,远在魏土大地的曹真却悄然展开了一项惊天动地的行动。
在经过数次惊心动魄且艰苦卓绝的战争之后,他终于成功地收复了江东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并实现了三国的大一统。
这一伟大壮举,使得天下重归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而在大功告成之际,这位英明神武的统治者,决定率领满朝文武百官,一同前往泰山举行那庄严而神圣的封禅大典。
然而,在此之前,朝廷可是下足了功夫,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知道,尽管封禅一事乃是每一位帝王内心深处,最为向往和渴望达成的盛事,但却万万不可随意地下诏施行。
因此,首先便是由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联合其他德才兼备的贤良之士,纷纷上书奏请,恳请皇帝陛下能够举行封禅大典。
这个劝请的过程可谓是漫长而曲折,来来回回竟然多达十余次之多,整整跨越了长达两年的时光。
如此一来,一方面充分展现出曹真作为一国之君,所拥有的谦逊恭谨之品德;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此事的重要性与严肃性,绝非可以轻率而为。
面对群臣一次又一次的恳切请求,曹真始终表现得极为克制与慎重,屡屡推辞婉拒,表示自己实难担此重任。
然而,正所谓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在历经无数次的辞让之后,曹真最终还是“迫不得已”地下诏应允,以此表明封禅之举乃上天之意,神圣非凡,断不可轻慢对待。
就在曹真正式宣布同意封禅之后不久,令人惊喜万分的事情发生了!
整个大魏境内竟然接连出现了,多达九次的祥瑞之兆!
这些祥瑞有的如彩云缭绕于天际,有的似珍禽异兽现身人间,还有的仿佛天降甘霖润泽大地……
种种奇异景象,无不昭示着上苍对于曹真统治的认可与庇佑。
见此情景,全国各地的百姓们皆欣喜若狂,他们自发地上进万民伞,以此来庆贺曹真的贤明仁德感动天地。
当然,这些都是曹真利用现代知识命御天司的人,刻意营造出来的各种非自然物理现象以及化学反应。
且说回封禅之事……
在出现祥瑞的同时,曹真也顺应民意,郑重其事地颁布了封禅诏书。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诏书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预先公之于众。
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全国上下都有充足的时间去精心筹备此次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