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帅,那个…”谢尔盖教授原本准备离去,可又犹豫的停了下来。
“怎么了?”林耀东对着普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我们研究航天战舰打造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能源问题。”
“常规能源根本满足不了航天战舰的需求。”
“不管是新型核反应堆,还是反物质推进技术,都摆脱不了能源问题。”
“经过我们研究发现,最符合我们标准的燃料应该是氦—3,可地球非常稀有,仅有数吨,实验可以,但真的作为能源使用,根本不现实。”
“你的意思?”林耀东疑惑的看向谢尔盖教授。
“我们打算登月,月球表面覆盖约100万吨氦-3。”
“如果可以实现,在能源方面我们能有划时代的突破。”
“比如,每吨可支持1万人口城市全年用电。”
“那技术呢?有多大可能实现?”林耀东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太空探索必然是未来联盟的发展方向,毕竟,米国存在的必要,对林耀东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假想敌。
如果想灭米国,以他们掌控的军备实力,在未来,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甚至,只要林耀东愿意,在未来十年内,全球只留一个联盟,也不是不可能。
“通过加热月壤至700摄氏度,释放氦-3气体,再利用电磁分离技术就能提纯,技术我们没有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大规模月壤开采和低重力环境下气体捕获。”
“我们已经开会研讨过,在三个月前我们就开始建造大型采矿机器人。”
“毕竟,人力开采危险系数太大。”
“恩。”林耀东点点头,采矿机器人的事他自然知道。
就是没想到谢尔盖教授是用来在月球表面进行作业的。
“不止于此,之前联盟进行了64次月球探索,主要包括“月球”系列和“探测器”系列。”
“1959年1月2日发射的“月球1号”成为人类首个飞越月球的探测器。”
“同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2号”是第一个到达月球表面的人造物体。”
“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球9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197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成功实现了全球首次月球样品无人采样返回。”
“但因为那时候真空技术不满足条件,并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
“我查资料时发现,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
“比如,大量的金属与稀土元素。”
“月海玄武岩中钛含量高达8%-14%(地球矿石仅1%-2%),可提炼钛金属用于建造月球基地。”
“月壳中铝占比8%-13%,铁占比5%-14%,可通过电解法或氢气还原工艺提取。”
“克里普岩富含钍、铀、钾等,可用于核电池与高科技设备。”
“甚至,以我们现在的条件,可以实现在月球建立基地。”
谢尔盖知道林耀东看不上专门前往月球开采矿石,所以他想到了另一个方法。
建立月球基地,他相信林耀东对此绝对有兴趣。
“具体说说。”林耀东示意谢尔盖教授坐下。
谢尔盖心里暗呼果然,听到建立基地林耀东眼里闪过兴趣。
“月球两极永久阴影区,如沙克尔顿陨石坑,储存约6亿吨水冰。”
“可分解为氢氧燃料,一旦成功,推进剂成本降低90%。”
“还可提供饮用水与氧气,1吨水冰可分解出620立方米氧气,支撑闭环生态系统的农业用水。”
“除此之外,铺设环形山光伏阵列(如赤道地区),通过微波束就可向地球或太空设施传输能量。”
“月面日照率高达97%,而地球仅为20%,无大气衰减,光伏效率提升3-5倍。”
“我们可以建设“月夜储能站”,可用熔盐储热或氢燃料电池。”
“水、氧气、燃料、能源解决后,基本问题就解决了。”
“甚至可以以月球为跳板,建立火星任务前哨站,用于组装飞船、测试生命支持系统。”
“还可作为未来小行星采矿物资转运中心。”
“最重要的是,可以建设极端环境实验室。”
“利用微重力与真空环境,制造高纯度晶体,如硅晶圆。”
“还可利用无杂质干扰制造新型合金。”
“月球背面屏蔽地球电磁干扰,可部署射电望远镜阵列,用于天文学观测。”
谢尔盖教授越说越激动,最后都站起来手舞足蹈了。
“呵呵。”林耀东看到这一幕,摇头失笑。
“需要多少资金可完成全部建设,又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基础建设?”
“呃…”听到林耀东这么说,谢尔盖教授脸上浮现了尴尬。
他哪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这都是推测,又没有实验……
“资金应该在1000亿美元以下,至于具体时间暂时没有概念。”
“但是,可以预想到,随着技术不断突破,绝对能实现。”
“我们预测,短期内,我们可以实现水冰开采和小型科研站。”
“10年内能够保证建设出太阳能电站和少量氦-3试验性提取。”
“20年内完成核聚变能源枢纽和工业链闭环。”
看到格贺丽走入,林耀东笑着摆摆手:“我这里通过了,怎么说服安娜,就看你的口才了。”
“去吧。”
“我现在就去找安娜夫人。”谢尔盖嘿嘿一笑,只要过了林耀东这关,安娜还是问题吗?
“那个,元帅,我们可以使用航天战舰吗?”
“您也知道,我们需要的量很大,凭借火箭根本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恩?”林耀东猛地抬起头看向谢尔盖:“航天战舰可以起飞了?”
“如果使用核动力和反物质推进技术还需要时间,如果使用氦—3,已经具备飞行能力。”
“而少量的氦—3,我们联盟还是有办法搞定的。”
闻言,林耀东快速陷入沉思中。
良久,
“如果绕着米国飞行一圈在前往月球,能源够吗?”
“应该可以!”谢尔盖点点头,无非就是浪费一点氦—3罢了。
“有多大把握能够重新返回。”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花费那么长时间,如果到了月球回不来,那震慑效果可就荡然无存了。
“60%以上,届时,我会亲自前往月球。”谢尔盖神色严肃道。
为了荣誉,他也是拼了。
“60%……好,你去准备,到时听我指令!”
“如果成功,你就是联盟最大的功臣!!”林耀东郑重的拍了拍谢尔盖教授的肩膀。
“预计1个月内可以起飞。”谢尔盖说完,大步离开。
一个月吗?林耀东看着谢尔盖的背影陷入沉思。
也在这时,格贺丽款步走来。
“boss~”
“坐。”林耀东对着座位一点,格贺丽乖巧的坐下。
“我有四件事让你去做。”
“boss您说。”格贺丽乖巧的点点头。
“第一件事。”
“操控舆论,宣扬林氏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同时让我们的人在议会上提出法案,以我们过往对国家经济的巨大贡献以及稳定局势的能力为由,推动立法赋予我们更多政治权力。”
“为将来从经济决策向全面执政过渡做铺垫。”
“好。”格贺丽心里一颤,这还是林耀东第一次主动布局联盟政治吧……
“第二件事,戈下台在即,利用这段权力真空阶段,着手整合欧亚地区的军事和经济资源。”
“一方面,利用经济手段,对欧亚各国关键产业进行投资、并购,形成经济上的紧密联系。”
“另一方面,通过政治影响力推动各国军事合作,组建联合军事指挥机构,逐步建立起管控体系。”
“恩。”前面是政治,后面是军事……
“第三件事,为实施太空工业化扫清障碍。”
“在各大加盟国、法国、大英、华夏乃至米国,利用舆论引导他们将注意力引导向外太空。”
“将联盟一个月后登月球计划广而告之。”
“这个你和谢尔盖教授商量。”
“是!”外太空……
“第四件事,迫使米国提前启动美洲大陆自贸区军事化。”
“比如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打击美元地位,支持米国国内的反米势力制造混乱,在军事上对米军施加压力,逼迫米国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和地区稳定,启动美洲大陆自贸区军事化进程。”
“这个,我会安排人配合你。”
“是,boss~”格贺丽答应一声,就要离去。
“不急,去洗个澡,卧室等我。”
听到林耀东的话,格贺丽下意识舔了舔红唇……
“好的,boss~”
………………
不用想,谢尔盖教授说服安娜并不难,只需要一口一句林元帅曾经安排。
林元帅曾经说过。
林元帅怎么样怎么样的。
安娜怕打扰林耀东的谋划,自然不会拒绝。
她可不想等林耀东醒来后,责怪她耽误进程。
…………
在林耀东一系列决策紧锣密鼓推进之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米国,正被核爆带来的阴霾死死笼罩,国内局势愈发岌岌可危。
五角大楼内,强硬派与温和派的争论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国防部长迪克依旧力主发动战争,他站在巨大的电子地图前,手指用力戳着代表联盟的区域,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联盟都对我们发射核武了,你们还能做的住?”
“这次我们忍住脾气,那下一次联盟就会登鼻子上脸!”
“林耀东的人和联盟敢如此嚣张,就是看出来你们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我们必须让联盟付出代价!”
“我们的航母舰队、战略轰炸机,哪一样不是世界顶尖?”
“我们核武数量规模也同样庞大,为什么我们要忍??”
迪克的眼中闪烁着嗜血的红芒,仿佛已经看到米国军队对联盟发动战争的场景。
国务卿詹姆斯则满脸忧虑,他站起身,双手撑在会议桌上,眉头紧锁:“迪克,你太冲动了!”
“叶尼塞港的核武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我们头顶,一旦战争爆发,我们根本无法承受核报复的后果。”
“而且,看看我们国内现在的情况,股市暴跌,企业大量倒闭,民众抗议不断,我们的经济已经摇摇欲坠,拿什么去支撑一场大规模战争?”
“而且,这只是一枚核弹头,而这样的核武,叶尼塞港明面上就有整整3500枚!!”
就在这时,总统罗斯的秘书匆匆走进会议室,神色慌张地将一份文件递给罗斯。
罗斯接过文件,匆匆扫了一眼,脸色瞬间难看起来。
罗斯对着秘书摆摆手,秘书沉声开口:
“多伦多州遭到核爆,摩根家族核心成员被刺杀殆尽。”
“摩根家族的金融帝国开始崩塌了。”
“他们旗下的多家银行出现大规模挤兑。”
“摩根家族的股票更是一泻千里,已经被多家证券交易所停牌。”
“而且,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沃伯格、安德鲁等家族已经开始分食摩根家族企业。”
闻言,不管是迪克还是詹姆斯,纷纷皱起眉头。
他们只顾着开不开战的问题,确实忽略了摩根家族的问题。
摩根家族不管怎么说都是米国支柱产业之一。
现在摩根家族核心成员接连被刺杀,其他家族开始行动了。
“迪克,你看到了?战争发动不起来的,一旦我们有所动作,第一个乱起来的就是经济。”
“换句话来说,战争结束,我们胜也是惨胜,对我们来说依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要知道,共济会十三家族说白了,并不是我们的人。”
………………
米国的大街小巷,抗议活动愈演愈烈。
愤怒的民众高举着标语,呼喊着口号,要求政府为多伦多州的死难者讨回公道,同时也对政府的无能表示强烈不满。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挥舞着拳头,大声喊道:“政府到底在做什么?”
“我们交了那么多税,养着他们,现在多伦多州被摧毁了,他们却只会在这里争吵,什么都不做!”
“抗议!我们要求政府有所作为!”
他的声音在人群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众人纷纷附和,情绪愈发激动。
抗议队伍逐渐失控,一些激进分子开始打砸路边的商店和政府设施,警察们疲于应对,现场一片混乱。
……………
米国金融市场同样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纽约证券交易所里,交易员们忙得焦头烂额,大屏幕上的股票价格如同自由落体一般疯狂下跌。
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他们绝望地看着屏幕,有的人瘫坐在地上,有的人捶胸顿足,有的人甚至当场嚎啕大哭。
一家曾经市值数百亿美元的科技公司,股价在短短一天内暴跌了90%以上,濒临破产边缘。
而银行系统也岌岌可危,除了摩根家族旗下银行的挤兑风波外,其他银行也纷纷收紧信贷,导致企业和个人融资困难,实体经济遭受重创。
许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倒闭,大量员工失业,失业率急剧攀升。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通货膨胀率飙升再说难免,普通民众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超市的货物被疯抢,也就造就物价飞涨,基本生活物资变得供不应求。
而在住房方面,大量房屋因银行风波,被收回拍卖,许多家庭失去了自己的住所,只能流落街头。
社会福利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无法为那些失业和贫困的民众提供足够的帮助。
……………
在政治舞台上,各派别之间的斗争也愈发激烈。
反对党抓住政府在应对核爆事件中的种种失误,猛烈抨击罗斯政府,要求总统罗斯下台。
在核爆次日的国会听证会上,反对党领袖言辞激烈地指责罗斯:“总统先生,因为您的决策失误,让米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
“您的领导能力在这次危机中暴露无遗。”
“您不仅没有保护好我们的国土和人民,还让我们的国家陷入了如此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之中。”
“您应该为这一切负责,主动辞去总统职务!”
罗斯坐在听证席上,脸色铁青,他努力为自己辩解,但声音却显得有些无力。
“我一直在努力应对这场危机,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联盟和林氏集团的实力超乎想象。”
“但我向大家保证,我不会放弃,我会带领米国走出困境。”
然而,他的辩解并没有得到反对党的认可,双方在听证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场面一度失控。
……………
与此同时,政府内部的强硬派和温和派也在暗中较劲。
强硬派为了推动战争计划,开始在军方和媒体中积极活动,试图争取更多的支持。
他们利用自己在军方的人脉关系,游说高级将领,强调战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媒体方面,他们控制的一些媒体开始大肆渲染联盟的威胁,煽动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为战争制造舆论氛围。
而温和派则联合一些商界和学界的代表,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和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化解危机,避免战争的爆发。
…………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罗斯总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无论是发动战争还是选择隐忍,米国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但他不想坐以待毙,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局势。
罗斯首先试图安抚民众的情绪。
他通过电视直播发表了全国讲话,在讲话中,他对多伦多州的死难者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并承诺政府一定会为他们讨回公道。
他还指出,政府正在积极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他的讲话并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已经降至冰点,他们对罗斯的承诺持怀疑态度,认为政府只是在敷衍了事。
……………
在经济方面,罗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紧急救市措施。
政府向共济会十三家族做出承诺,不,现在是十二家族,要求米联储开启印钞模式。
然后疯狂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试图稳定股市和银行系统。
同时,政府还出台一系列减税和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以缓解就业压力。
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也不明显。
金融市场依然动荡不安,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充满担忧,不愿意轻易增加投资。
就业市场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失业率继续攀升。
……………
在外交方面,罗斯政府开始积极寻求国际支持。
罗斯亲自致电大英、法国、华夏,希望他们能够在这场危机中站在米国一边,共同对抗联盟和林氏集团。
然而,他们怎么敢卷入其中?米国多伦多州的恐怖爆炸还历历在目。
躲还躲不及呢,主动参与其中?
他们甚至怀疑,不用联盟出手,林耀东的势力就能攻破他们可怜的防御工事。
………………
在米国苦苦挣扎的同时,林氏集团和联盟并没有停止对米国的施压。
安娜按照既定计划,继续在经济上对米国进行制裁。
林氏集团旗下的企业联合联盟各大加盟国的企业,对米国实施了全面的贸易禁运。
米国的出口受到了严重打击,许多依赖出口的企业纷纷陷入困境。
同时,林氏集团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对米国进行狙击,大量抛售米国国债和美元资产,导致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在军事方面,联盟加强了军事部署,在与米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增加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以防被米国真的破罐子破摔发动全面战争。
联盟的军队更是频繁的进行军事演习。
这让米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将更多的军事资源部署到边境地区,以应对可能的军事冲突。
……………
有句话说的好,物极必反。
米国在面对林氏集团和联盟的持续施压后,温和派代表逐渐陷入沉默。
反之,反对派逐渐占据上风,米国军事部署也更加频繁起来。
米国政府更是秘密派遣了一支特种部队,试图潜入联盟境内,破坏林氏集团的一些关键设施和重要基地。
可在庞大的克勃格机构和卫星检测下,他们的行动注定失败。
在特种部队潜入联盟境内后,立即遭到了联盟军队的围追堵截。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米国特种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几人侥幸逃脱。
米国还试图在国际舆论上进行反击。
他们利用自己在国际媒体中的影响力,抹黑林氏集团和联盟,将核爆事件的责任全部推到联盟和林氏集团身上。
然而,这种抹黑行为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联盟和米国之间的冲突也愈演愈烈。
随后的一个月里,米国国内的局势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经济危机持续恶化,政治内斗不断升级,社会动荡不安。
军队也在大面积部署到边境,特别是洲际导弹发射井,数量居然多大5000多口。
…………
另一边,林氏集团在安娜、格贺丽、普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计划。
他们与联盟各加盟国的代表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商讨,共同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应对米国的策略。
同时,林氏集团还加大了对联盟军事力量的投入,研发和生产了一批先进的武器装备,进一步提升了联盟的军事实力。
在联盟内部,戈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配合安娜的行动。
他下台后,如果林耀东想要当总统,他知道,没有人能拦得住。
也因此,对于安娜的种种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战争爆发只是早晚的事,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应对来自米国的威胁。
联盟各加盟国在林氏集团的协调下,加强了经济合作和军事协作,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而在核基地深处,林耀东也时刻的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他与普、谢尔盖教授等人频繁沟通,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计划。
谢尔盖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调试和储备能源,为航天战舰的起飞做着最后的准备。
必须对航天战舰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反复测试和优化,确保其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格贺丽则按照林耀东的指示,在舆论、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个领域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她操控舆论,宣扬林氏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推动立法赋予林氏集团更多政治权力。
同时,她利用戈下台在即的权力真空阶段,积极整合欧亚地区的军事和经济资源,为林氏集团未来的全面执政奠定基础。
她还与谢尔盖教授密切合作,为实施太空工业化扫清障碍,将联盟登月球计划广而告之,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虽然各国都受到了消息,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
毕竟,发射火箭而已,登月而已,在联盟和米国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微不足道。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米国依然在危机的深渊中苦苦挣扎,而林氏集团则已经做好了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
中西伯利亚高原,叶尼塞港核基地内。
当红星扰频风暴系统撤去的那刻,整个世界都为之一颤。
要说现在最收关注的地方是哪里?那必然是叶尼塞港核基地无疑。
谁都怕叶尼塞港核基地突然发射洲际导弹给予他们致命打击。
米国的罗斯,东方的华夏,欧洲的法国和大英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
而看到核基地干扰系统撤出后露出的航天战舰后。
罗斯:“……”
迪克:“………”
詹姆斯:“…………”
鲍威尔:“……………”
看到充满科技感的航天战舰外观,无不张大了嘴。
华夏,荣老、李老:“…………”
大英,杰梅:“……………”
法国,米歇尔:“…………”
无不目瞪口呆。
最后,所有人脑海同时浮现两个字。
“星际战舰!!!”
也就在这时,航天战舰亮了,随后航天战舰缓缓升空。
速度很慢,可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