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返城大军又开始了,这让我想起以前村里的刘二牛。
那时候,村里有些家庭依旧深陷在水深火热的艰难处境之中。
家庭的突然变故,让刘二牛不得不中断学业。
刘二牛辍学回家已经有一段日子了,生活的琐碎与艰辛早早地落在了他稚嫩的肩头。
每一天,刘二牛的身影总是在田间地头和家中忙碌穿梭。
他在田地里奋力拔草,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头;回到家中,又马不停蹄地去喂猪、喂鸡,精心准备它们的食物。
厨房里,他学着生火做饭,努力为家人准备一顿顿简单却充满温暖的饭菜。
到了晚上,他还要去烧炕,确保家人能在寒冷的冬夜有一个温暖的被窝。
除此之外,他还要在路边仔细地扫拾柴火,为家里的炉灶储备燃料。
那原本宽敞的院子和大门外,也在他的清扫下变得整洁干净。
这看似杂乱无章的生活节奏,实际上却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农村,物质的匮乏是常态。
尤其是到了寒冬腊月,能有一身暖和的棉衣蔽体已属不易,至于棉衣里面还能有衬衣的孩子。
更是少之又少。男孩子的棉裤更是容易出问题,他们天性活泼好动。
一跑一跳之间,裤裆常常会被扯破。
大人们为了生计,整日在田间辛勤劳作,从日出到日落,疲惫不堪。
等到夜幕降临,他们往往是倒头就睡,哪还有精力去修补孩子们破损的衣物。
刘二牛的妈妈性格大大咧咧,对于家里的琐事常常不太上心。
刘二牛记得自己的裤裆开线了,跟妈妈说了好几次,可妈妈总是不以为意。
每次晚饭过后,妈妈总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呼噜声此起彼伏。
无奈之下,刘二牛只好自己摸索着穿针引线,手法笨拙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倔强。
他那粗针大线的缝补虽然不美观,但至少能让冷风不再肆无忌惮地往里钻。
从那以后,袜子破了,他也自己动手缝补。
甚至,他还会趁着空闲时间去涝池洗衣服,不仅有自己的,还有妈妈的。
在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刘二牛逐渐变得细心和坚韧。
他决定从改变家里的环境做起,让生活多一些秩序和整洁。
有一天,当他像往常一样认真清扫完院子和大门外时,对门在煤矿上当工人的放生叔回来了。
放生叔看到干净整洁的院子,脸上带着一丝诧异和调侃的笑容说道:
“二牛,你咋敢扫地来?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那话语中的轻慢和嘲笑,像一根刺扎在了刘二牛的心上。
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尴尬地挤出一丝笑容,一句话也没说,转身默默地回到了屋里。
回到屋里的刘二牛,心中像是燃起了一团火。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
他在心里狠狠地想:“放生叔算什么?凭什么嘲笑我?我就不信我扫不干净这地,我就不信我做不好!”
愤怒和不甘在他心中交织,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从那以后,刘二牛干完日常的活计,就会更加仔细地打量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他会思考什么东西摆放得不合适,哪里需要整理和堆积。
他发现,随着自己逐渐长大,门外面那个简陋的厕所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
回想起之前在工地上帮妈妈推车的经历,刘二牛不禁陷入了回忆。
那时候,大家累得气喘吁吁,趁着休息的片刻。
老索叔给大家讲了一个他在外面建筑队干活时的真实笑话。
老索叔说,有一年他在建筑队干活,碰上了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那雨仿佛没有尽头,一直下个不停。
他们这些民工都挤在麦草地铺的石棉瓦房间里。
不远处靠土墙的地方,有一个用几个烂木板围起来的茅房,上面没有任何遮挡。
有一天,做饭的李桂香阿姨,大概五十岁左右,正准备下面条的时候,肚子突然不舒服。
她冒着雨,脚步匆忙地“吧唧吧唧”跑到茅房,一阵噼里啪啦之后,终于舒坦了。
她弯着腰,手里提着还在腿弯的裤腰,试图在土墙上掰一块土块来擦屁股。
可那土墙被雨水湿透了,她一掰就成了细土沫子。
折腾了好多次,终于掰下一块大的。
一擦,黄屎和泥巴糊了一手。
没别的东西可擦,她就把手在围裙上随便一抹,提好裤子,回去继续下面条。
老索叔说他当时那一顿饭都没吃下去,一想到那个画面就觉得恶心。
刘二牛当时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胃里一阵翻腾。
后来,每当他想起学校里那没有遮掩的大围墙厕所。
每逢下雨天,自己蹲完茅坑回到教室,后背的衣服总是被雨水湿透。
这时候,总有调皮的男同学大声叫嚷:“二牛,你刚才肯定拉屎了,看你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
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刷”地集中过来,刘二牛顿时觉得羞愧难当。
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得通红,头也深深地低了下去。
看着对门煤矿工人叔家那美观实用的茅房,刘二牛心中有了主意。
那茅房底下用烂半截砖整齐地垒起来,上面用土坯立得稳稳当当,周围还用短麦草和的泥巴抹得光滑平整。
刘二牛决定自己也要建造一个这样的茅房,甚至要比他们家的更好!
于是,刘二牛找了个空闲的日子,拉上家里的架子车,翻过一个满是泥泞的沟。
沟里有一座简陋的土桥,摇摇晃晃的,让人有些心惊胆战。
过了土桥,再走上一段路,就到了邻村的砖瓦窑。
在那砖瓦窑的周围,他仔细地寻找着别人不要的烂半截砖块儿,一点点地装满了架子车。
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
回到家后,刘二牛开始动手制作土坯。
他和泥、塑形,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
在他的努力下,新茅房的材料逐渐准备齐全。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利用空闲时间,一砖一瓦地搭建着属于自己家的新茅房。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终于,经过刘二牛的不懈努力,新茅房建成了。
它比对门放生叔家的还要坚固、美观。站在新茅房前,刘二牛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茅房的建成,更是他对生活的不屈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