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欲言又止,目光在贾环脸上停留片刻,又落回他那略显稚嫩的诗句上:“这诗…倒是简单直白。”
香菱虽是薛蟠的妾室,却酷爱诗词,且颇有天赋,贾环心想若能得她指点一二,也是难得的机会,便谦虚地说道:“还请香菱姑娘赐教。”
香菱本性纯良,并无嘲讽之意,只是单纯的疑惑:“环三爷,你之前做的诗,虽然…嗯…有些模仿的痕迹,但至少华丽工整,可这首…”
她顿了顿,斟酌着词句,“太过朴实了。”
探春在一旁轻咳一声,笑着打圆场:“香菱,环儿才刚开始学,你莫要打击他的积极性。”
她转向贾环,语气中带着几分鼓励,“环儿,你莫要灰心,慢慢来便是。”
李纨也点头附和:“正是,诗词一道,贵在坚持。今日我们便以‘离别’为题,再做一首吧。”
“离别?”众人沉吟,这题目看似寻常,却最是考验诗人的情感表达。
贾环心中一动。
离别,他经历过太多。前世与亲人朋友的离别,今生与现代社会的离别,都让他对这个词语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握紧手中的笔,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他想起现代社会的灯红酒绿,想起曾经奋斗的日日夜夜,想起与亲友的欢声笑语…
那些记忆,如今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梦。他眼中闪过一丝落寞,笔尖在纸上缓缓移动。
其他人也纷纷开始构思。
探春眉头紧锁,似乎在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宝钗则显得胸有成竹,她略一沉吟,便提笔写了起来。
香菱的目光不时落在贾环身上,她对这个贾府里最不起眼的庶子充满了好奇。
他之前的诗作虽然稚嫩,却能看出他一直在努力学习。
她想知道,在经历了之前的批评之后,他这次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屋内安静得只能听到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
贾环写得很慢,他字斟句酌,力求将心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不想再模仿任何人,他要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诗句。
终于,他停下了笔,长舒一口气。
他看着自己写下的诗句,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我写好了。”他轻声说道。
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笔,看向贾环。
香菱更是迫不及待地凑上前来,想要一睹为快。
然而,就在这时,宝钗也放下了笔,她轻轻一笑,声音清脆悦耳:“我也写好了。”
她将手中的诗稿递给李纨,眼神中带着一丝自信的光芒。
李纨接过宝钗的诗稿,细细品读起来。
片刻之后,她抬起头,眼中满是赞赏:“宝丫头这首诗,真是妙极!”
李纨的赞叹声让香菱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她探头去看宝钗的诗,只见上面写着:
“冷香萦遍红桥梦,玉笛声断凤凰楼。一盏离樽倾浊酒,秋风瑟瑟送归舟。”
香菱读罢,不禁赞叹:“宝姐姐这诗真是好!意境优美,用词精妙,尤其是这‘秋风瑟瑟送归舟’,读来令人感伤不已!”
探春也点头称赞:“宝姐姐的才情,我等真是望尘莫及。”
她转头看向贾环,目光中带着一丝鼓励:“环儿,你也不必灰心,能写出来便是好的。”
薛宝钗的诗作如同一座大山,压在贾环的心头。
他知道,在诗词一道上,他与薛宝钗的差距还很大。
但他并不气馁,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
他想起现代社会的离别,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都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他想起与父母的离别,想起与朋友的告别,想起与爱人的分离。
每一次离别,都如同一次撕心裂肺的痛楚,都如同一次刻骨铭心的铭记。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那些记忆带来的冲击,感受着那些情感带来的震撼。
他的表情变得专注而认真,仿佛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他手中的笔和眼前的纸。
他的笔尖在纸上飞速地移动着,一行行诗句如同涓涓细流,从他的笔下流淌而出。
他写的是现代的离别,写的是机场的喧嚣,写的是车站的拥挤,写的是码头的汽笛声。
他写的是现代人离别的无奈,写的是现代人离别的伤感,写的是现代人离别的希望。
他写的是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情感,写的是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意境。
他不知道自己的诗作能否被这个时代的人所接受,但他知道,他必须写出来,他必须将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屋内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凝重。李纨、探春、宝钗、香菱,都静静地看着贾环,她们都在等待着他的诗作,她们都在期待着他的表现。
终于,贾环停下了笔,他长舒了一口气,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芒,一种自信的光芒,一种坚定的光芒。
“我写好了。”他轻声说道,声音虽然不大,却充满了力量。
香菱迫不及待地凑上前来,想要看看贾环写了什么。
李纨和探春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只有宝钗,她的脸上依然带着淡淡的微笑,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贾环拿起自己的诗稿,清了清嗓子,缓缓地念道:“汽笛声声催人别,候机楼里泪涟涟……”
香菱愣住了,她从未听过这样的诗句,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情感,她转头看向贾环,眼中充满了疑惑。
李纨和探春也面面相觑,她们同样无法理解贾环的诗。
宝钗则微微一笑,说道:“环三爷这诗…倒是别具一格。”
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一丝不屑。
贾环并没有理会宝钗的嘲讽,他继续念道:“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香菱突然打断了他,她指着诗稿上的一个字,问道:“环三爷,这个字?”
贾环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香菱指着诗稿上的“候机楼”三个字,不解地问道:“环三爷,这‘候机楼’是何物?莫非是什么楼阁的名字?”
李纨和探春也投来疑惑的目光,她们也从未听过这个词。
贾环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情急,竟写出了现代的词汇。
他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这,这候机楼,便是一处送别之地的雅称。”
他含糊其辞,不敢多做解释,生怕露出更多的破绽。
然而,他的解释并没有让众人信服。
薛宝钗轻轻哼了一声,说道:“环三爷的诗,倒是别具一格,只是这用词未免有些生僻难懂。这‘汽笛声声’、‘候机楼’我倒是从未听闻过。莫非是环三爷自创的新词?”
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一丝不屑。
香菱听出了宝钗话中的讥讽之意,连忙说道:“宝姐姐,环三爷这诗虽然有些特别,但我觉得倒也有些新意。”
她想为贾环辩解几句,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
李纨也附和道:“环儿的诗,较之以往,确实有了些进步。”
她虽然这么说,但语气中却听不出多少赞赏之意。
探春则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贾环,目光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贾环知道,她们虽然嘴上说着鼓励的话,但心中却并不认可他的诗作。
他心中感到一阵苦涩,他知道,在这个时代,他的现代诗词,终究是无法被理解,无法被接受。
薛宝钗见香菱竟然为贾环说话,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她语气淡淡地说道:“香菱妹妹,你有所不知,诗词一道,讲究的是意境、格律、用词。环三爷这诗,虽然有些新意,但终究是东施效颦,难登大雅之堂。”
“东施效颦?”贾环听到这四个字,心中如同被针扎了一般难受。
他努力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强作镇定地说道:“宝姐姐的批评,环儿铭记在心。”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奈。
香菱见贾环如此落寞,心中有些不忍,她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宝钗一个眼神制止了。
“环三爷还是多向几个姐姐学习才是,”宝钗语气中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诗词一道,博大精深,并非一日之功。环三爷若是真想有所成就,还需多下苦功。”
她的语气虽然温和,却字字如刀,句句诛心。
贾环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自己即将爆发的情绪。
探春见气氛尴尬,正想开口为贾环辩解几句,却被贾环一个眼神制止了。
他知道,自己现在说什么都是徒劳。
他需要的是实力,是用真正的才华去证明自己。他暗暗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了掌心…
“宝钗姐姐教训的是,”他语气平静地说道,目光却异常坚定,“环儿定当谨记教诲。”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薛宝钗的脸上……
诗社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贾环的目光落在薛宝钗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宝钗的唇角噙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似乎很满意自己对贾环的压制。香菱则一脸担忧地望着贾环,想说些什么却又不敢开口。
探春见贾环受辱,秀眉微蹙,刚要开口,却见贾环轻轻摇了摇头,用眼神制止了她。
他知道,此刻的任何辩解都是苍白的。
在这个时代,他的现代诗词就像一颗怪石,格格不入。与其徒劳地解释,不如用实力证明自己。他深吸一口气,将胸中翻涌的情绪压了下去。
“宝钗姐姐所言极是,”贾环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听不出丝毫的怒意,“环儿定当勤加学习,钻研诗词之道。”
他微微躬身,向众人行了一礼,举止谦逊有礼,丝毫不见之前的窘迫。
李纨见状,出来打圆场,说道:“环儿今日的诗确实有所进步,只是还需多多练习。宝钗的点评也十分中肯,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才是。”
接下来,诗社的活动继续进行,大家纷纷吟诗作对,气氛渐渐恢复了活跃。
只是,贾环的诗作依旧无人问津,他仿佛被孤立在一个角落,周围的欢声笑语与他无关。
他默默地观察着众人,听着她们的诗词,心中却在暗暗思索。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拘泥于现代诗词的格律和意境。
他需要学习这个时代的诗词规则,将现代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他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穿越者,更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诗社活动结束后,众人纷纷散去。贾环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诗稿,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的光芒。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还有机会,他还有时间。他一定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让所有人承认他的才华。
他将诗稿紧紧地攥在手中,手背上的青筋微微凸起。
他转身准备离开,却听到身后传来一个轻柔的声音:“环三爷……”
贾环回头,只见香菱正怯生生地看着他,眼中带着一丝关切。她犹豫了一下,说道:“环三爷,您的诗,其实,也挺好的。”
贾环看着她,心中涌起一丝暖意。
他知道,香菱是真心实意地欣赏他的诗作,这份真诚让他倍感珍惜。
他微微一笑,说道:“多谢香菱姑娘的鼓励,环儿会继续努力的。”
香菱见他笑了,也跟着笑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
她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薛宝钗走了过来,一把拉住她的手,说道:“香菱,我们该回去了。”
香菱有些不舍地看了贾环一眼,然后跟着宝钗离开了。
贾环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与她们之间,仍然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他缓缓地转过身,朝着花园深处走去……
“环三爷…”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