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36计中的蒙蔽计,是一种在人际交往和竞争中常用的策略,以下是相关讲解:
核心要义
蒙蔽计的核心是将自己的目的和意图深藏起来,使对方无法发现而麻痹大意,或用假幌子使对方无从辨认,信以为真,进而为自己争取条件和时机,从容完成原定计划。
主要方法
- 鱼目混珠:把假的东西做得像真的一样,树立假靶子让敌人信以为真,然后我方声东击西。比如在商业谈判中,一方故意透露一些虚假的合作意向或底线,让对方围绕这些假信息进行讨论和决策,而自己则暗中准备在其他关键问题上达成真正的目标。
- 障眼法:通过做很多动作让敌方难分真假,疲于猜疑与应付,或使其熟视无睹从而放松警惕。如在职场中,有的人会故意在表面上忙碌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他人以为自己工作重点在此,而实际上是在暗中推进另一些对自己更有利的项目。
运用示例
在人际交往中,陶瓷厂想提高酒瓶价格又怕酒厂不接受,便以流动资金不足为由,希望酒厂预付下年三分之一的贷款,酒厂不愿支付,经过商谈,陶瓷厂“让步”,以不支付预付款但提高酒瓶价格达成目的,这是通过制造“资金困难”的假象来蒙蔽酒厂,实现自己涨价的真实意图。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 善意与恶意之分:蒙蔽计本身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的目的和意图。如果是为了达成好事善举,比如为了给人惊喜而暂时隐瞒计划等,这种蒙蔽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出于自私自利、伤害他人等不良目的,就会被视为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 把握尺度:在运用蒙蔽计时,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过度欺骗或隐瞒,否则一旦被对方识破,可能会导致信任破裂,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人情36计中蒙蔽计的底层逻辑主要体现在心理学、信息不对称和博弈策略等方面,具体如下:
利用心理弱点
- 利用认知偏差:人们往往依赖经验和直觉判断,蒙蔽计就是利用这一点,制造符合对方认知偏差的假象,使其误判。如以次充好时,把次品包装得精美,利用消费者对外观的认知习惯,让其误以为是高品质商品。
- 迎合心理预期:人通常对事物有一定预期,蒙蔽计会故意迎合这种预期,让对方放松警惕。比如在谈判中先表现出弱势,迎合对方想要占据优势的心理,再突然反击。
借助信息不对称
- 隐藏关键信息:掌握信息更多的一方通过隐藏对自己不利或能暴露真实意图的关键信息,使对方只能依据有限信息做出决策,从而落入圈套。如商家促销时,隐藏商品先提价再打折等不利于消费者的信息。
- 制造虚假信息:主动传播虚假信息干扰对方判断,让其无法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像职场中有人为竞争职位,传播关于竞争对手的假负面消息。
基于博弈策略
- 扰乱对方决策:在双方或多方博弈中,通过蒙蔽手段打乱对方的决策节奏和计划,使对方做出错误决策,让自己占据主动。如在商业竞争中,放出假的产品研发方向,使对手投入错误方向。
- 创造有利局势:通过蒙蔽营造对自己有利的局势,增加谈判筹码或行动空间。如在合作谈判中,伪装还有其他优质合作对象,迫使对方降低条件。
以下是对上述案例的详细介绍:
商业领域
- 某知名服装品牌在电商平台进行“双11”促销活动,宣传页面上醒目标注“全场五折起”,还配上了一些热门款式服装的图片。消费者看到后,纷纷被吸引进入店铺。然而,当消费者在店铺内搜索商品时,发现只有一些款式陈旧、尺码不全的衣服是五折,而那些宣传图片上的热门款式,折扣仅为八折或九折。并且,消费者在下单时还发现,很多商品需要满足一定的满减条件才能享受折扣,而这些条件在宣传页面上并没有明显提示。该品牌通过这种模糊宣传和隐藏条件的方式,误导消费者认为店内大部分商品都是五折,吸引消费者购买,实际上消费者很难享受到最初以为的优惠,这就是典型的利用蒙蔽计来促进销售的手段。
职场领域
- 小李和小张是某公司项目组的成员。在一次重要的项目中,小李主要负责一些基础的数据收集工作,小张则承担了核心的数据分析和方案制定任务。在项目汇报时,小李将数据收集工作描述得极其复杂和困难,强调自己在其中付出了巨大努力,还列举了一些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并详细阐述了自己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小李在汇报中巧妙地将小张的一些数据分析成果和观点融入到自己的汇报内容中,没有明确说明是小张的贡献,给人的感觉好像这些都是他自己完成的。而对于自己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失误,小李则只是简单带过,没有详细说明其对项目的影响。最终,领导认为小李在项目中表现出色,对他进行了表扬,并在后续的晋升考核中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小张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小李在职场中运用蒙蔽计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例子。
社交领域
- 周显明只有初中文化,为行骗自吹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关门弟子,伪造与名人政要的合影,编造自己与高层关系密切等虚假身份。他常参加各种高端社交活动,故意透露一些似是而非的“内部消息”,如某些重大项目的规划方向、人事调整的小道消息等,让别人觉得他消息灵通、背景深厚。中石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想通过人脉关系获取更多资源和晋升机会,周显明便以此为诱饵,与他们交往。他先不急于求成,而是通过长期的感情投资,逐渐取得这些人的信任。在赢得信任后,周显明以能帮助他们承揽中石油工程项目为由,从中收取好处费。他利用虚假人设和信息,蒙蔽了中石油多名领导干部,使得这些人在没有充分核实的情况下,就相信了他的话,让他在中石油承揽工程项目业务额近3亿元,给中石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破坏了企业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