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几乎没有电视机,想要看书,只有看纸质的报纸或者是书籍。
而且纸质的书也很少见,图书馆和借阅室并不普及,要看书的话,得办图书证,交押金,每本书还得再交一定的费用才能看。
那时候的孩子,除了体力上的娱乐活动,偶尔看一场电影外,看纸质书就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娱乐了。
所以一到假期,小玉和哥哥姐姐们就聚在一起看书。一本书借回来,哥姐几个轮流看,都看完了再还回去。
那时候哥哥用勤工俭学的钱买了好多小画书,她们特别喜欢看。
小玉记得,哥哥买的小画书里,最好看的是《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和《地道战》,那里面的故事生动有趣,锄恶扬善,好人坏人都分得清清楚楚,好人让人喜欢得不得了,坏人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那些小画书,有的是黑白的,有的是彩色的,画工非常细腻,里面的人,从脸庞到服饰到动作,让人感觉栩栩如生,现在想起来都是一幅幅佳作。
现在想想,那些小画书都到哪里去了?别看都是一本本小小的画书,可她觉得每一幅都是佳作,要是能保存下来就好了。
后来,小玉的爸爸因为中风,身体没有以前好了,不当副校长,改当教务主任,学校的图书馆归爸爸管了,这可把小玉给高兴坏了。
这下子终于看小说不用花钱了,也不用去到外面去找去了!
小玉充分利用爸爸的职务之便,让爸爸跟那位图书馆的管理员老师说好,每次去图书馆都拿一个提兜去,一下子就能借20本书,搬回家去看。
小玉在每天写完作业后,就搬个板凳在外面,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小玉现在的眼睛有100度的散光,可能和那时候老是在太阳下看书有关系。
说也奇怪,那时候家里的4个孩子都在看书,可是哥哥和小玉怎么看都不会近视,最多有些散光,二狗和三虎却很快就近视了,早早就戴起了几百度的眼镜。
住在学校里虽然百般不适,可有它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呀。
假期的时候,姐几个一块儿经常去学校的羽毛球场打羽毛球,那时候羽毛球打的还挺不错的。
在学校的小学部后面,有一片体育设施区,大大的高高的铁滑梯,双杠,单杠,她们也经常去玩。她们学那些幼儿园的小朋友,从高高的铁滑梯上滑下来,十分开心。
这时候,这一片体育设施,可是归她们独享啊。
小玉上初中的时候,同样面临生炉子的大问题。只要生在农村,哪个孩子都逃不了这个事儿。就跟拾棉花一样。
每次生炉子,妈妈同样都要陪小玉一块儿去。你想妈妈得有多忙呀,每个孩子的初中三年的冬天,她都要陪着去生炉子,陪了大的陪小的,老大哥哥很厉害,妈妈陪了一次就不用陪了,老二、老三、老四都是女孩子,生炉子没一个在行的,都得让妈妈陪。妈妈真够辛苦啊。
小玉觉得自己永远都生不好那个炉子,对生炉子那真是深恶痛绝,到现在都不喜欢生炉子。她大姐二姐也是同样的。
幸亏生炉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前文说过,小玉的二姐三虎认了一个干妈。
小玉和这位干妈几乎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每次干妈到小玉家里来,都对小玉表现出十足的好感,老想让小玉到她家里去玩儿。
而且每次到干妈家里去,她就用她们老家特有的铝锅,炕那种厚厚的锅盔。其实炕锅盔特别费功夫,因为锅盔特别厚,足有一拃厚。
干妈说那个东西是好东西,这是她们老家的特色(干妈家是甘肃人)。所以每当小玉去干妈家,干妈就切锅盔招待她,其实是当珍藏的好东西给她吃呢。
但小玉最不爱吃那个锅盔了,觉得那个锅盔的面太干了,能把人噎个半死,咽都咽不下去。
小玉就喜欢吃妈炕那个薄薄的好多油的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