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季伯常开始吟诗一曲。
周围众人听闻此诗,皆拍手称妙。只见那季伯常一袭白衣,风度翩翩,站于庭院之中。
“季兄这诗,大有深意啊。”友人李明轩笑着说道。季伯常微微拱手,“明轩兄过奖了,只是近日有所感悟罢了。前些时日我境遇不佳,颇感消沉,如今却是想开了。”
正说着,小厮匆匆跑来,“老爷,府外有一书生求见,说是慕名而来,特来讨教诗词之道。”季伯常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快快有请。”
不多时,那书生进来,恭敬行礼后便直抒来意。季伯常与其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
书生提出许多独到见解,令季伯常耳目一新。
不知不觉间,日已西斜。书生起身告辞,季伯常亲自送至门口。
望着书生远去的背影,季伯常喃喃自语:“今日得遇此人,实乃幸事,看来这来日之路果真是充满希望与惊喜。”
言毕,转身回府,身影渐渐没入那朱红大门之后。数日后,季伯常外出访友归来。
途中路过一家茶馆,忽闻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
探头一看,竟是那日前来讨教的书生。此时书生正慷慨激昂地谈论时政,引得周围人阵阵喝彩。
季伯常心中暗喜,走进茶馆与之相见。书生赶忙起身行礼,二人重新落座。
季伯常笑道:“君之才学不仅限于诗词,对时政亦有这般深刻见解。”书生谦虚回应。
交谈间,季伯常得知书生虽家境贫寒但胸怀大志,欲进北都城考取功名以报国为民。
季伯常大为赞赏,当下决定资助书生进京赶考一应费用。
书生感激涕零,当即拜谢。不久后,书生踏上进京之路。
季伯常时常挂念,数月后收到消息,书生高中状元。
季伯常欣喜不已,感叹自己当日相助之举甚是值得。
而书生也未曾忘记季伯常之恩,回乡省亲之时特意登门拜访,还赠予诸多珍贵之物。从此,两人友谊更加深厚,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此后多年,书生在朝中为官清正廉洁,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季伯常则一直在故乡着书立说,传播文化知识。一日,大离王朝突逢外敌入侵,边疆战事吃紧。
书生向皇帝谏言启用季伯常统筹后方事务,因其才德兼备定能稳定军心民心。
皇帝应允,下旨召季伯常入北都城。季伯常见诏书毫不犹豫前往。
到北都城后,季伯常迅速组织民众筹备粮草物资,安抚将士家眷。
书生则带兵奔赴前线作战。战场上书生足智多谋,多次击退敌军。而季伯常在后方保障得力,使得前方无忧。
经过几年苦战,终于击退外敌。班师回朝之日,皇帝陛下萧凛论功行赏。
书生却恳请皇帝将赏赐转赐给季伯常以及众多浴血奋战的士兵。
季伯常知晓此事后,对书生更是钦佩有加。两人再次相聚,回首往昔种种,感慨万千。
此后他们继续相互扶持,为国家社稷尽心尽力,其美名永远流传于世间,供后人敬仰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