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 章 灭国之战
河东路太原府内,武松与林冲、徐宁、韩世忠、刘光世、鲁智深等一众将校皆在此议事。
作为大军主帅的武松,望着几人说道:“诸位兄弟,此次我等这一路伐辽大军共计 20 万将士,其主要的任务便是攻下辽国西京道。”
说话间,武松轻叹一声:“这辽国西京道原本早在四年前差点就被我大哥率军给攻下了,只可惜那时的官家和朝廷昏聩,这才致使我大哥功亏一篑。但如今朝廷内外皆由大哥掌控,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此次等定当全力以赴,一举将这西京道收入囊中。”
林冲、韩世忠、刘光世三人听到武松的话语,脸上顿时涌起愤慨之色,双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
林冲眼中闪过一丝痛惜,语气不甘地点了点头:“武将军说的不错,当年咱们浴血奋战,好不容易兵围辽国大同府,再有几日便能踏破城门,立下不世之功。谁能想到朝廷昏庸,一道道荒唐命令接连传来,硬生生把到手的胜利给毁了!”
韩世忠浓眉一挑,眼中燃烧着斗志,大声道:“过去的窝囊气,咱们受够了!这次,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定要让辽人知道,咱们大宋儿郎的厉害,一雪前耻!”
刘光世也挺直腰杆,神色坚定,抱拳高声附和:“韩将军说得对!此次出征,我定当冲锋在前,不负武将军所托,定能马到成功!”
“好,我等齐心协力,这区区辽国西京道还不是手到擒来。”武松说完,率先起身,目光中透着坚毅,而麾下众将见此也纷纷起身,个个神情激昂,摩拳擦掌。
“我等出发!”随着武松的一声令下,众将齐声应和,随即走出营帐,各自领受军令。
不一会儿,整个 20 万大军向着辽国边境线开拔而去。
一路上旌旗蔽日,马蹄声急,扬起漫天尘土,气势锐不可当。
自四年前,辽国使节耶律南仙与赵佶签订了互不攻伐的盟约后,辽国便将大部分兵力派往北方,投入到与女真人的作战中。
故而,如今与大宋相接壤的西京道、南京道境内,仅留有少量兵马驻守,辽国方面完全没有料到大宋会突然出兵攻伐。
因此,当大宋六十万大军压境而来时,辽国在这两个道的防御力量,显得极为薄弱。面对宋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辽军兵力悬殊,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防线一触即溃。
尤其在辽国的西京道,在武松、林冲等将领率领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攻入时,往昔的恐惧记忆瞬间被唤起。四年前,武植曾率大军在此征战,那强大的攻势与威慑力,早已让西京道的辽军吓破了胆。
如今旧敌重现,辽军士气低迷,毫无斗志,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宋军一路势如破竹,在短短半个月内,接连攻克武州、朔州、应州等州府,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推进,最终顺利抵达西京大同府城下 。
大同府内,辽国守将望着城外将大同城围得水泄不通的宋军,本想凭借着大同城结构厚实的城墙负隅顽抗一番,然而武松根本没给他喘息的时机。
望着随军带来的五十多门红衣大炮,武松大手一挥,红衣大炮被神机营的将士迅速推至阵前,一字排开。
望着大同城墙的方向,武松面色冷峻,冷冷一笑:“点火,开炮!”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火光冲天,五十多门红衣大炮齐声怒吼,炮弹带着火焰砸向城墙,剧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城墙上硝烟弥漫。
可还没等城墙之上的辽军从这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来,第二轮炮击又接踵而至。
两轮炮击过后,那坚不可摧的西京大同城城墙,瞬间分崩离析,砖石四处飞溅。
城内残余的五万辽军士兵,被这惊天动地的炮火吓得面无人色,双腿瘫软,斗志全无。
辽国守将瞪大双眼,惊恐地望着炮弹飞来的方向,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嘴里喃喃自语,不知在念叨着什么。
武松及林冲等众将看到大同城墙在炮火下分崩离析,眼中燃起兴奋的光芒。他们毫不犹豫地挥动手中的兵器,大声呼喊,带着身后的大军,冲向了那城墙的缺口。
此时城内的5万辽军还尚未从刚才的炮声和城墙崩塌的巨大冲击中回过神来。面对突然杀至的宋军,辽军士兵们惊恐万分,有的还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有的则慌乱地拿起武器,试图抵抗,但明显已经乱了阵脚。
宋军主帅武松一马当先,手中戒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辽军士兵被他尽数斩杀。林冲紧跟其后,长枪如龙,直刺向慌乱的辽军,鲁智深,徐宁等将领们也士气高昂,冲入了辽军阵中,与辽军展开了厮杀,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在大同城的上空。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我投降,我投降!”惊恐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在武松等人率领的大军仅仅与大同城内残存的辽军厮杀了片刻后,这些辽军士兵便已溃不成军,根本抵挡不住宋军的凌厉攻势。
他们纷纷惊恐地扔下手中兵器,双腿一软,跪地投降,脸上满是绝望与恐惧。
而那些负隅顽抗的契丹族将领,却还妄图做最后的挣扎。
武松、林冲、徐宁、鲁智深、韩世忠、刘光世等一众猛将见到此情形,迅速对他们进行了剿灭。
在宋军将领们的合力围剿下,这些负隅顽抗的契丹将领最终全部被斩杀,鲜血染红了大同城的土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辽军士兵意识到抵抗毫无意义,纷纷选择跪地投降。
大同城中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处角落,都有宋军的身影。至此,整个大同城已完全被宋军牢牢占据,大宋的军旗在城墙上飘扬,宣告着这场战斗的胜利。
大同城府衙内,烛火摇曳,映照在武松和众将喜悦的面庞上。
鲁智深笑声爽朗,高声说道:“大帅!这次出征,咱们可真是一马当先!短短半个月,就把辽国的西京大同府给拿下了,其他几路大军,怕是都比不上咱们这速度!”说完,他满脸自豪。
徐宁微微颔首,眼中透着兴奋,接过话:“鲁兄弟说的不错,才过了半个月,咱们就把辽国西京这险要之地收入大宋版图。往后啊,收拾剩下的地方,那还不是跟秋风扫落叶似的!”
武松、林冲、韩世忠等将领听了鲁智深和徐宁的话,也都纷纷点头,脸上满是自信与豪情。
随后,众人立刻围聚在一起,展开了对接下来行军路线的商议。鉴于此时辽国西京路内大部分敌军已被歼灭,形势对宋军极为有利,几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做出了分兵攻打各地的决策。
韩世忠和林冲率领四万精锐之师向东北方向进军,目标直指弘州、德州。
徐宁和刘光世则带领另外四万人马,挥师向西北攻打云内州、丰州。
武松、鲁智深和李珙肩负重任,带领七万人马攻打蔚州、奉圣州、归化州等地。
剩余的五万人马则分驻在已被攻克的州府,负责巩固防线、维持治安,确保后方的稳定。
分兵部署妥当后,第二天,三路大军便自大同府内分别朝着各自目标进发。
此时,由夏崇武率领的西夏十万大军,已然踏入了辽国的西北路。当下辽国西北路的驻守兵将数量并不多,西夏军队一路长驱直入,锐不可当,迅速占领了辽国西北路的大片疆土。
担任辽国西北路招讨使的耶律大石,听闻西夏竟敢悍然派兵侵犯大辽国土,顿时怒不可遏。
最初,他打算派人快马传信至上京城,恳请天祚帝派遣辽兵前来支援。然而,随着辽国境内各地的战报如雪片般纷纷传来,他才知晓大宋竟倾尽全力出兵攻辽。冷静下来后,他明白必须另寻破局之法。
一番思考后,耶律大石毅然北上,抵达可敦城,召集了七州八部的各个首领。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与动员,成功集齐了五万辽国骑兵。
有了这五万骑兵作为后盾,尽管兵力仅有西夏士兵的一半,但耶律大石凭借着对当地地形的了如指掌,在东胜州附近设下埋伏。
西夏统帅夏崇武因一路进军顺利,因此轻敌冒进,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就这样一头扎进了耶律大石布置的圈套。
双方一经交战,被伏击的西夏将士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此役过后,西夏将士伤亡惨重,死伤人数超过半数。夏崇武无奈之下,只能收拢残兵,带着勉强聚集起来的五万西夏兵马,龟缩在东胜州内,再也不敢贸然前行。
耶律大石击败西夏大军后,士气如虹,乘胜对西夏此前侵占的区域展开反攻。他率领着辽军,攻势凌厉,先前被西夏占领的城池逐渐被收复。
反观龟缩在东胜州内的夏崇武,望着原本被自己占据,如今又接连被辽国收复的大片区域,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城头上,他眉头紧锁,来回踱步,眼睁睁看着局势愈发不利,却一时无计可施 ,内心的焦虑与日俱增。
正当夏崇武为眼前困局急得焦头烂额、无计可施时,一名西夏哨兵匆匆来报,带来的消息让他瞬间喜出望外——临近的丰州城已被大宋军队占领。
夏崇武念头一转,意识到两国若能协同作战,定能扭转乾坤,于是马上派遣将士前往丰州城内求援,打算与宋军里应外合,一举歼灭耶律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