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是一种难度相当大的作战方式,只有战斗意志最为坚定的军队才能顺利完成,很显然,马励武部第193师不是这样顽强的一支军队。
随着一纵11旅后续重火力IG18型野炮、九二式步炮、St5速射炮等陆续赶到加入战斗,颍河已经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攻了一上午也攻不动的马励武只得召集师部军官开会商讨对策,大伙儿的意见也相当一致,既然颍河过不去了,那就应该立即顺河而下,退入邻近的郾城县固守待援。
火烧眉毛的马励武这次终于不再固执己见,午饭也顾不得吃就马上率兵转道向西想要脱离战场。
可惜……时间是不等人的,现在才想跑似乎有点晚了。
担任先导任务的侦察部队刚出发不久就传回了消息,前方发现小股共军游兵,双方目前正在交火,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核实。
急不可耐的马励武这次非常果断地就迅速加派兵力,要求部队尽快驱逐、清除对方的袭扰兵力。
可随后,前线却报告说共军也同样在增兵,从交火的规模和激烈程度来看,至少有一个团的兵力切入到了第193师的左翼位置。
马励武再笨到这时候也该判断得出了,对方这明显是在穿插包围打算把自己整个吃掉的节奏呀!
没错,这一仗从最初的战役构想阶段打的就是歼灭战的主意。
切入第193师左翼的也不是一个团,而是一纵12、13两个旅,在刘焕的指挥下,这两个旅正在快速展开形成一条弧形半包围圈,准备在稍事恢复体力和组织火力后就要发起围歼战斗了。
“给师部发电,不,师部正在行军,可能来不及架设电台”,刘焕一脸兴奋地命令道,“通讯连,马上派人骑马去请示师部,就说我纵队已经全部穿插到位,请求发起攻击”。
“通知各旅、团,在重火力到位后即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无论师部的总攻命令是否送到!”
调转方向的第193师迎头撞上一纵两个旅,两边一方是入网的鱼,用尽全力挣扎着想要拼个鱼死网破,另一方则是张网的渔夫,死死地拽住网线不撒手,生怕自己手一滑把鱼儿给放跑回大河里了。
第193师是二旅四团制,但因为战斗单元编制小,所以在兵力上本就不如一纵的两个旅,而双方在火力上和兵员素质上的差距就更大了。
独立师在武器配置上已经并不逊色倭军多少,某些方面甚至更强。
就拿刘焕的一纵来说,在最新一轮的火力调整后,纵队一级已经拥有了自己直属的十二门105毫米口径野战炮,旅一级也有75毫米口径的火炮,团一级则装备的有九二式70毫米口径步兵炮。
这份火力拿来打两个步兵联队的倭寇都足够应付了,何况一个区区193师。
在步兵挡住马励武最初的三板斧后,随着重火力的陆续到达,一纵的反攻也随即开始。
leFh型野战炮怒吼着把炮弹砸进第193师的阵地,因采取攻势作战而暴露在外的步兵们没有任何掩体可供躲藏,一发炮弹下去,方圆五十米内的人就非死即伤。
三轮齐射尚未打完,也还没等协同接敌的战士们发起冲锋,被炸懵了的第193师士兵就已经一哄而散,叫着喊着转身逃开了,以至于一纵战士们在炮击结束冲上去时,愣是没撵上这帮属兔子的——跑得也未免太快了点。
看来国军部队想快的时候也是快得起来的。
在一纵两个旅的侧击下,第193师被打得一路败退,勉强坚持完一个下午拖到天黑时,全师已经被逼退到了颍河和沙河相夹的一个狭小葫芦口地带。
这个位置根本无法展开兵力,属于兵法上的非兵之敌,第193师之所以滞留在这里不走倒不是马励武又犯蠢了,而是赵骥率领二纵和师直属部队赶到了。
换言之,是被围死了。
当晚,马励武收到了赵骥派俘虏送过来的一封信,信上用词很是客气,说豫东一战都是有奸人挑唆才会发生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其实独立师和第193师都是受害者。
当然,说话客气归说话客气,赵骥开出的条件可是一点儿也不客气,他说只要马励武愿意率部缴械暂时到独立师做客待上一段时间,他保证以礼相待,并且会在和汤司令长官谈好条件后予以放行。
说得好听就是做客,说得不好听那就是当俘虏。
虽说共军是出了名的优待俘虏,可马励武是个贪权、贪财、好色、好酒的浑人,哪里受得了去给新四军当俘虏的清苦,自然怎么说也不肯缴械投降。
可等到次日天亮以后,赵骥下令直接把几十辆坦克和师属sFh18型150毫米口径重炮排成一排,故意摆出来给被围的国军官兵看个清楚。
这批重火力的亮相彻底颠覆了第193师上下对于新四军固有的印象,也彻底击碎了他们身为嫡系中央军的骄傲心理。
看看这些装备,忒么的到底谁是兵谁是匪呀!
马励武是贪,但是更怕死,在亲眼见识了独立师远超自己,甚至就连德械标准师都比不上的豪横装备后,他再也生不起一丁点儿的反抗之心,难怪连89师都被歼灭了,这就算是36、87、88师来了也打不过呀。
在取得全师团以上军官的多数支持后,马励武下令第193师向独立师缴械投降,反正又不是打小鬼子,内战嘛,尽力了就好了,要实在打不过,那投降就行了嘛,这种事儿犯不上拼命的。
还是那句话,没有抗倭buff加成的国军士兵,在国战和内战中所表现出的战斗意志程度完全是两回事。
第193师就此覆亡(当然,人还活着,就是武器没了)。
消息传开后,张轸毫不迟疑地率领第110师头也不回地一溜烟逃出了豫东,李仙洲也率领第九十二军相继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