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云叟说道:“禅虽然讲究内心宁静,法虽然意在引导超脱,但关键还在于心性稳定、心意虔诚。就算最终成为大觉真仙,也不过是归于无生无灭的境界。
可我们所追求的玄理,与你所说的大不相同。”三藏疑惑地问道:“道本就高深莫测,体和用相互统一,怎么会不一样呢?”拂云叟笑着解释道: “我们生来质地坚实,无论是本体还是功用都与你有所差异。我们感怀天地的造化而生,承蒙雨露的滋养而焕发生机。我们在风霜中笑傲,随日月消磨时光。枝叶永不凋零,千枝万节都坚守着自身的节操。像你刚才说的那些话,并没有触及到真正的玄虚之道。
你执着于佛教的言辞,可道原本就源自中国,你却反而要到西方去求证。这就好比白白磨破了草鞋,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这就如同把石狮子挖出心肝,用野狐的涎水灌透骨髓一样荒谬。忘却根本去参禅,妄想求得佛果,这都如同我荆棘岭上那些葛藤般错综复杂的谜语,又像那些杂乱无章的浑话。
像这样的人,该如何去引导?这样的做法,又怎能算得上是传承正脉?必须要审视自己,看清本来面目,在宁静中自然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否则就如同用没底的竹篮去打水,让无根的铁树开花一样,徒劳无功。只有在灵宝峰头站稳脚跟,归来后才能在高雅的龙华会上有所收获。”
三藏听了这番话,赶忙叩头拜谢。十八公伸手将他搀扶起来,孤直公也上前把他拉起身。凌空子哈哈一笑,说道:“拂云叟说的话,明显有些过于直白了。圣僧请起,也不必全信。
我们趁着这明月高悬,本来就不是为了讲论修行之事,不如暂且吟诗消遣,逍遥自在,放纵一下胸怀。”拂云叟笑着指向石屋说:“要是想吟诗,不如到小庵里喝杯茶,怎么样?”
长老听了,确实欠身朝着石屋走去,仔细观看。只见门上写着三个大字——“木仙庵”。于是众人一同走进庵内,又重新安排了座次。忽然,那个赤身的鬼差,端着一盘茯苓膏,还送上五盏香汤。四位老者请唐僧先品尝,三藏心中惊疑不定,不敢贸然食用。
只见四位老者率先一同享用起来,三藏这才吃了两块茯苓膏,又和众人一起喝了香汤,之后鬼差便将东西收走。三藏悄悄留意观察,只见这庵里玲珑剔透,光彩照人,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 泉水从石头边潺潺流出,花香从花丛中悠悠飘来。 整个空间充满了清虚雅致的氛围,没有半点尘埃。
长老看到如此仙境,心中十分得意,顿时心情愉悦,胸怀开阔,欢喜不已,忍不住吟诵出一句:“禅心似月迥无尘。” 劲节老听了,笑着马上接了一句:“诗兴如天青更新。” 孤直公也跟着吟道:“好句漫裁抟锦绣。” 凌空子接着说:“佳文不点唾奇珍。”
拂云叟则吟道:“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
三藏连忙说道:“弟子刚才一时没管住嘴,随便说了几个字,实在是像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太不自量力了。刚刚听了各位仙翁的诗句,清新脱俗、潇洒飘逸,各位真不愧是诗中高手啊。”
劲节老说:“圣僧就别谦虚了。咱们出家人做事讲究有始有终。你既然起了开头的诗句,怎么能没有结尾呢?希望你能把它完成。”三藏说:“弟子实在没这个本事,还是麻烦十八公帮忙结句,完成这首诗吧,那就再好不过了。”
劲节老说:“你这可就不厚道了!这诗句是你起的头,怎么能不肯收尾呢?吝惜自己的才华,可不太符合道理呀。”三藏没办法,只好接着补上后面两句: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十八公称赞道:“这句‘吟怀潇洒满腔春’真是妙啊!”孤直公也说:“劲节,你对诗的韵味理解得透彻,所以一直在品味琢磨。要不咱们再重新起一篇诗如何?”
十八公也豪爽地没有推辞,说道:“那我就用顶针的方式起个头: 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 凌空子紧接着说:“我也依照前面的顶针格式来两句: 无风摇拽婆娑影,有客忻怜福寿图。”
拂云叟也按顶针的规则吟道: “图似西山坚节老,清如南国没心夫。” 孤直公同样顶针接道: “夫因侧叶称梁栋,台为横柯作宪乌。” 长老听了,不停地赞叹:“真是高雅精妙的好诗,仿佛有浩然正气直冲云霄!弟子虽然没什么才华,但也想再添两句。”孤直公说:“圣僧您是有道行的人,修养深厚。
就不必再一句一句地联句了,还请您赐教一整首诗,这样我们也好勉强跟着和诗。”
三藏没办法,只好笑着吟诵了一首律诗: “我手持锡杖,从西方而来,只为参拜佛法之王, 一心希望求得精妙的典籍,让佛法远传四方。 诗坛之上,如金芝三次开花,满是祥瑞之气, 宝树盛开千般花朵,莲蕊散发阵阵清香。
修行就像在百尺竿头,还需更进一步, 在这十方世界里,确定自己的行为和志向。 最终修得庄严的玉像般的法身, 那极乐世界的门前,便是我修行的道场。”
四位老者听完三藏的诗,都极力称赞。十八公说道:“我本事有限,却大胆冒昧,也勉强和上一首: 我以劲节孤高,笑对那树木之王, 灵椿也比不上我这般声名远扬。 空旷的山间,百丈高的树影似龙蛇舞动, 清泉流淌千年,散发着琥珀般的芳香。 我能为天地增添几分气概, 也乐于随风雨变化,调整自己的行止。
只是衰老残败的我,自愧没有成仙的资质, 唯有这茯苓膏,能让我在这养生之地安享时光。” 孤直公说:“这首诗起句豪迈雄壮,联句也很有力量,不过结句太过自谦啦。实在令人羡慕啊!我也来和上一首。”
于是吟诵道: “我这如霜的身姿,常喜有飞禽之王栖息, 在这四绝堂前,彰显着非凡的气度。 浓重的露水,似珍珠缨络,蒙在翠绿的华盖之上, 微风轻拂,石间的寒香,被吹得细碎。
长廊在夜静之时,传来细细的吟诗声, 古殿在秋阴之中,隐隐藏着淡淡的影子。 新春之时,我曾献上寿礼, 如今老了,便在这山间寄托我的傲世情怀。”
凌空子笑着说道:“好诗!好诗!真正是意境高妙,我哪有能力和诗呢?但也不能就这么算了,也得胡乱说几句。”
接着念道: “作为栋梁之材,能亲近帝王, 在太清宫外,也声名远扬。 晴天的轩窗前,仿佛有青气飘来, 昏暗的墙壁边,时常有翠香飘过。 刚健的气节,千古以来都如此壮美, 深深的根系,在九泉之下牢牢扎根。 高耸入云的气势,盖过那婆娑的树影, 我不在那群芳争艳的艳丽之地。”
拂云叟说:“三位的诗,高雅清新,就像是打开了装满锦绣的袋子,尽显才华。我既没什么力气,肚子里也没多少才学,承蒙三位的教诲,让我茅塞顿开。没办法,我也胡乱作几句打油诗,希望大家不要笑话。”于是念道: “在淇澳园中,我以圣王之乐为乐, 在渭川那千亩竹林间,任由声名传扬。
翠绿的竹子,没有沾染湘娥的泪水, 斑驳的笋壳,却能流传着汉史的墨香。 霜打的叶子,向来容颜不改, 如烟的竹梢,又怎会隐藏自己的色泽? 子猷去世后,知音就少了, 但我却能在这翰墨之场,千古留名。”
三藏说道:“各位仙翁的诗作,真是才华横溢,犹如凤凰吐珠、游夏再生也难以称赞得尽。各位对我的厚爱深情,我感激万分。只是夜色已经很深了,我的三个徒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等着我。
我想弟子不能久留,冒昧向各位告辞,回去寻找他们,还望各位仙翁能理解我的这份急切。希望老仙翁能为我指明回去的路。”四位老者笑着说:“圣僧不必担忧。我们能相遇,也是千年难得的缘分。况且现在天气晴朗,虽然夜已深,但月光皎洁如同白昼。再稍坐一会儿吧,等到天亮,我们自会送您翻过这山岭,您的高徒肯定能与您会合。” 正说着,只见石屋外面,有两个身着青衣的女童,挑着一对绛纱灯笼,后面跟着一位仙女。
这位仙女手中捻着一枝杏花,笑容满面地走进门来与众人相见。这位仙女长得什么样呢?只见她: 身姿青葱,像是用翡翠妆点而成,脸颊红润,比那胭脂还要艳丽。眼睛明亮如星,光彩照人,蛾眉秀丽整齐。下身穿着一条五色梅浅红裙子,上身套着一件烟里火比甲轻衣。
脚上的弓鞋如同凤嘴般弯曲,绫罗袜子好似拖着锦缎。她的妖娆娇美宛如天台仙女,丝毫不亚于当年那俏美的妲己。 四位老者微微欠身,问道:“杏仙怎么来了?”那女子对着众人行了万福礼,说道:“得知有贵客在此吟诗唱和,特来拜访。恳请能见上一面。”十八公指着唐僧说:“贵客就在这儿,何必这么客气求见!”
三藏赶忙躬身,不敢出声。那女子喊道:“快上茶来。”又有两个黄衣女童,捧着一个红漆丹盘,盘中有六个细瓷茶盂,茶盂里放着几种奇异的水果,还横着汤匙;女童手中提着一把白铁嵌黄铜的茶壶,壶里的香茶香气扑鼻。倒好茶后,那女子微微露出如葱般的手指,捧着瓷盂先敬给三藏,接着敬给四位老者,然后自己取了一盏,陪坐在一旁。
凌空子问道:“杏仙怎么不坐下?”那女子这才入座。喝完茶,她欠身问道:“仙翁们今晚如此雅兴,能否请教几句佳作?”拂云叟说:“我们所作的都是些粗俗浅陋的诗句,只有圣僧的才是真正盛唐风格的佳作,实在值得赞叹。”那女子说:“如果各位不吝赐教,恳请让我一饱眼福。”
四位老者便把长老之前和之后所作的诗,以及关于禅法的论述,都向她宣读了一遍。那女子听完,满面春风,对众人说道:“我没什么才华,本不该献丑。但听了这些佳句,觉得不应错过,勉强依照后面那首诗的格律,和上一首如何?”于是她高声吟诵道: “我这身躯留名是因汉武帝, 周朝时孔子也曾设坛讲学在身旁。
董奉喜爱我,让我成林繁茂生长, 孙楚也曾怜惜我寒食时节的芬芳。 雨水滋润,我的红姿娇艳又鲜嫩, 烟雾缭绕,翠色若隐若现似藏还显。
自知熟透后会略带微酸的味道, 落地之处,年年都陪伴着麦场。”
四位老者听完杏仙的诗,每个人都纷纷称赞,都说:“这首诗清新雅致,超凡脱俗,诗句里处处透着春意。这句‘雨润红姿娇且嫩’真是妙啊!‘雨润红姿娇且嫩’!”
那女子微笑着,轻声回应道:“过奖了!过奖了!刚才听了圣僧的佳作,他真是心思巧妙,出口成章。如果圣僧不吝惜才华,能否再赐一首诗呢?”唐僧心里有所顾虑,不敢答应。 那女子对唐僧渐渐流露出爱慕之情,她磨磨蹭蹭地,慢慢靠近唐僧的座位,低声细语地呼唤道:“好客人,趁着这美好的夜晚,不玩乐一番还想做什么呢?
人生短暂,能有多少这样的时光呀?”十八公也在一旁说道:“杏仙对圣僧满是敬仰爱慕之情,圣僧难道就没有一点回应的意思吗?要是不领情,可就太不解风情了。”孤直公也说:“圣僧是有道德、有名望的人,肯定不会随便行事。
但像我们这样的提议,如果圣僧不接受,那就是我们的过错了。玷污别人的名声,破坏别人的品德,可不是豁达的做法。如果杏仙真的有意,就让拂云叟和十八公做媒人,我和凌空子来做保亲,促成这桩姻缘,岂不是美事一桩!” 三藏听了这些话,脸色一下子变了,猛地跳起来大声喊道:“你们这些全都是些邪物!
一开始还能用砥砺德行的话语,谈论些玄理道法也就罢了;可如今怎么能用美人计来欺骗陷害贫僧呢!这是什么道理!”四位老者见三藏发怒,一个个吓得咬着手指,担惊受怕,再也不敢说话。那个赤身的鬼使却暴躁得像要打雷一样,大声说道:“你这和尚真是不识抬举!我这姐姐,哪点不好了?
她人长得才貌出众,气质高雅,身姿娇美如玉,先不说她女工针线的本事,就单看这写诗的才华,也配得上你了。你怎么还这样推辞!可别错过了这个好机会!孤直公说得很对。如果你觉得不能随便结合,那就等我再给你主持婚事。”三藏大惊失色,任凭他们怎么胡搅蛮缠,就是坚决不从。
鬼使又威胁道:“你这和尚,我们好言好语跟你说,你却不听。要是我们发起粗野的脾气,再把你抓走,让你和尚当不成,老婆也娶不了,你这一辈子可就白活了!” 然而,长老意志坚定如金石,坚决不答应。他心里暗暗想着:“我的徒弟们不知道在哪里找我呢!……”刚想到这儿,忍不住眼中落下泪来。
那女子脸上依旧陪着笑,又靠近了些,从翠袖中拿出一个蜜合色绫子的汗巾,想要给唐僧擦眼泪,说道:“好客人,别烦恼啦。跟我一起寻欢作乐去吧。”长老愤怒地大喝一声,跳起身来就要走,却被那些人拉扯着,吵吵嚷嚷一直到了天亮。 忽然,听到那边有人喊道:“师父!师父!你在哪里说话呢?”
原来是孙大圣和八戒、沙僧,牵着马,挑着担,一整夜都没停歇,在荆棘丛中穿来穿去,四处寻找。
他们半云半雾地走过了八百里荆棘岭的西边,刚好听到唐僧的吆喝声,于是赶忙喊了一声。那长老好不容易挣脱出来,大声叫道:“悟空,我在这儿呢。
快来救我!快来救我!”这时候,那四位老者、鬼使、女子还有女童,一晃眼,全都消失不见了。
不一会儿,八戒和沙僧都赶到了唐僧身边,问道:“师父,您怎么会到这儿来的呀?”三藏拉住行者说道:“徒弟啊,真是辛苦你们了!昨天晚上见到的那个老者,说土地送来斋饭,结果你大喝一声要打他,他就把我抬到了这个地方。他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走进门,又见到三个老者,他们来这儿与我会面,都称呼我为‘圣僧’。
他们一个个谈吐文雅,特别擅长吟诗,我就和他们吟诗唱和,相互攀谈。感觉差不多到半夜的时候,又有一个美貌女子,拿着灯火,也到这儿来见我,还吟了一首诗,称我为‘佳客’。后来因为见我相貌,就想和我结成配偶,我这才醒悟过来。
我坚决不答应,接着他们又有的要做媒,有的要保亲,还有的要主婚。我发誓绝不答应,正挣扎着要走,和他们吵嚷起来,没想到你们就到了。一来天已经亮了,二来他们可能也怕你,刚刚还拉扯着我,忽然间就全都不见了。”行者问道:“您既然和他们交谈吟诗,难道没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吗?”三藏说:“我问过他们的名号。
那个老者叫十八公,别号劲节;第二个叫孤直公;第三个叫凌空子;第四个叫拂云叟;那个女子,大家都叫她杏仙。”八戒问:“这些妖怪在哪里呢?刚刚往哪个方向去了?”
三藏说:“他们去的方向,我不知道;但我们吟诗的地方,离这儿不远。” 于是,他们三人陪着师父四处查看,只见一座石崖,崖上刻着“木仙庵”三个字。三藏说:“这里就是了。”
行者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一株大桧树、一株老柏、一株老松、一株老竹,竹子后面还有一株丹枫。再看崖的另一边,还有一株老杏树,两株腊梅,两株丹桂。行者笑着问:“你们看到妖怪了吗?”八戒说:“没有。”行者说:“你们不知道,就是这几棵树在这里修炼成精了。”
八戒问:“哥哥你怎么知道成精的是树呢?”行者说:“十八公是松树;孤直公是柏树;凌空子是桧树;拂云叟是竹子;那个赤身鬼是枫树;杏仙就是杏树;那些女童就是丹桂和腊梅变的。”
八戒听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钉耙,连着用他的长嘴,又拱又筑,把两棵腊梅、丹桂、老杏树和枫杨树都弄倒在地,果然树根下面都流出鲜血。三藏赶忙上前拉住他说:“悟能,别伤害它们!它们虽然修炼成精了,但并没有伤害我。
我们还是找路走吧。”行者说:“师父,不能可怜它们。恐怕日后它们成了大妖怪,会害不少人。”
那呆子干脆又一顿钉耙,把松树、柏树、桧树和竹子也都一起筑倒了,这才请师父上马,大家顺着大路一起向西行进。不知道他们继续往前走会遇到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