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三十八面,我们看子三的“约非远非近论近”。

这一段是讲到身安乐行。身业的安乐,它的相貌,佛陀讲出三种,叫做调柔、寂静、安稳。这三种相状是怎么来的呢?是依止大地,就是中道的实相——清净心、菩提愿显现出来的。但是我们在看事修的时候,佛陀的规划偏重在清净心。所以我们的清净心,变成两种清净心了。诸位!一个是理观的清净心,一个是事修的清净心。这两个都很重要。

我们先讲理观的清净心。理观的清净心是你本来具足的。你不管修不修它就是清净,你只要相信就好。就是说,我现在打很多妄想,我临命终的时候妄想东去西去,各种的人事因缘相状都显现,你只要告诉你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那这个清净心怎么来的呢?是理观的清净心。理观的清净心完全靠信仰,没有任何理由,就是你相信。仰信真如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所以理观的清净心你不用修。你不能说我把理观的清净心修得更清净,没有这回事情。理观的清净心本来就超越因缘的,你修不修它都是清净。因为它是圆满的清净,所以它不可能再更圆满了。所以这理观的清净心,你只要能够仰信就可以了,然后去观照它就可以了。

现在问题就是因缘事修的清净心。就是说,我们本来是清净的,但是后来就是一念妄动,然后呢?然后就堕入了无量无边的生死轮回,到了现在,开始认真地修学佛法。那怎么办呢?就是这个房子本来是干净的,但是现在不干净了。那你这个内心里面不清净,那么多的颠倒想,你不可能马上去庄严这一念心,你一定要先把房子里的垃圾先清干净,再去装修吧?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们是清净,但是因缘上我们已经不清净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历过太多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影像。留下影像也没有错,问题是我们把它取着,今生抓几个影像,来生抓几个影像,时至今日,我们心中已经很多很多的颠倒相。这些颠倒相你如果不清掉,你就直接地去修功德,发愿去修功德,因为你这个心是不清净,所以你所修的功德都是染污。为什么佛陀在修观慧的时候,他不强调假观?假观后面会强调,口业、意业,它是后半段修学。面对身业的时候,佛陀一路走来就是修空观,空掉你的执取,你不可能空掉影像的。

诸位!修行,你只要方向错了,你今生就没有成就了。要空掉影像,就意味着你跟你过去的因缘法对峙。无量劫来的影像那也太多了,你怎么会空得掉呢?就是不随妄转,懂吗?影像来,它来它的;影像走,它走它的。你只要修一个无住,把你的攀缘心、把你的爱取心消灭掉就好了。

其实,影像不会干扰你的。你是一个真如的心,它是一个生灭的影像,它怎么就干扰你呢?因为我们攀缘它,我们去“自心取自心”,所以我们自己去干扰自己。你只要把影像放下,它自己会脱落,自己会消失掉。

所以诸位!我们在修空观对治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你到底是想空掉什么。这个地方你只要一步错,你整个修行全部失败。你想空掉影像,那表示你要挑战你无量的生命所留下来的影像,你怎么可能呢?没有一个人可以修到业尽情空的。我们都是怎么样?带业往生嘛。那么业力跟影像是有牵动的,我们待会儿会说明。就是你只要无住,让影像自然脱落就可以了。所以它这个“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这一段你最好把它背起来,就是整个空掉心中的爱取的过程。

那么,空掉以后,我们再看别明,它的一个果地的相状。这以下有五段:

第一个,“一切语言道断”。当你心中那种攀缘的爱取被空观给破坏以后,你会发觉,你心中的话变少了。不是外面说话,就是那个名言分别,减少了。你以前可能攀缘心很重,看到什么东西,哇!这个花很漂亮,是哪里买的……就是你以前只要看到一个影像,就会有很多很多名言出来。如果你能够经常修空观,你会发觉,你看到花,那样就是那样!一切法就是一个如实相而已,你不会有很多的名言去诠释它,就是一切语言道断。这是第一个相状。

第二个,“不生、不出、不起”。“不生”指的是过去的心,“不出”指的是未来的心,“不起”是现在的心。一般是这样子了,这三种心就是《金刚经》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年轻人喜欢打未来的妄想,喜欢执着未来的心。年纪大刚好相反,年纪大了都是开始回忆过去了,因为你的未来已经是夕阳西下。所以当你修空观以后你会发觉,过去的影像生起的时候,因为你无住,它自然退失;未来的影像生起的时候,也退失;包括现在的因缘,也是不起任何的执取。

所以我们的心变成怎么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名就是没有名言的分别,而且那个相状也慢慢脱离,心中变成什么样?实无所有,无所得。无所得,禅宗有一句话讲得好,它说这个叫做空空荡荡,但是,了了分明。你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就知道,它不是顽空,它是空空荡荡,但是又了了分明。

所以这个时候你的心是“无量、无边”,超越时空。“无量”是指时间相,“无边”是超越一切的空间。所以你的心慢慢从一种生灭的因缘心,慢慢地趋向于超越时空的真如心了,你往真如心慢慢一步一步地靠近。

从事修的清净心,慢慢地随顺于理观的清净心,“无碍、无障”,周遍法界,没有障碍。

到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整个修空观离相的五种功德讲出来。

最后总结,我们的颠倒相是怎么来的呢?

“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因缘有”就是业力了,“颠倒生”就是我们心中的取着分别。“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我们经常能够观如是的空性的智慧,来消灭心中的爱取,“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这个就是亲近处。前面第一个叫做行处,就是理观。这是事修。

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颠倒想作一个说明。因为这是我们要面对的,空观所要消灭的颠倒想。颠倒想来自于两个重点:第一个,“因缘有”,就是你的业力。你过去生所造的善恶业,有些东西就会在你的生命中出现。第二个,“颠倒生”,你的取着。这个业力出现以后,业力本来是生灭的,你本来造业,造罪业、 造善业都是有一定的时段,但是为什么这个相状进去以后,在你的心中挥之不去,变成你生生世世的个性呢?因为你把它抓住了,取相分别了。所以颠倒想是两个东西的和合体,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妄想。

佛法的态度是不碰业力,这要记住!外道是喜欢去消灭业力。修苦行、修禅定去逃避业力,这不可能的事情。诸位!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罪业,那是无量无边,尽虚空不能容受。那如果这样子的话,怎么可能往生呢?怎么可能成佛呢?因为我们佛法不要去碰这个业力,我们碰妄想,这是佛法最高明的地方,“心若灭时罪亦亡”。因为你一开始挑战业力,你自己就是居于弱势了,你业力怎么可以挑战呢?当然,我们不断地忏悔,只是降低业力的势力。

真正的修观是怎么样?业力跟妄想这两个,只要一个没有,另外一个就没有作用了。所以佛法厉害的地方、高明的、巧妙的地方,是“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你把颠倒的爱取拿掉,这个业力就没有力量,它自己会沉淀下来。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这个爱取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前面说过,跟生命经验有关系。生命经验第一个是感受。我们一般一生当中会有一些很特殊的感受,会有几个特别快乐的感受,或者特别痛苦的感受。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当中会累积很多很多的人事地物的影像,但不是每一个影像我们都会去收集,不是的。我们只收集少数的影像,就是特别的感受。

比方说,我们从小很贫穷。这个贫穷本来是一个业力,它本来没有好坏的,果报不论好坏,只论苦乐,本来没有什么对错。贫穷就是你过去没有布施嘛。但是这种贫穷的果报有什么后遗症呢?会让你产生痛苦,产生痛苦你就会产生颠倒:我就是因为贫穷,所以很多理想抱负不能实践!等到你长大有钱以后,你对钱就特别执着。为什么?因为这是从感受来的。因为感受会刺激想象,想象以后你就会执取。或者某一个东西给你痛苦,然后你对这个东西就特别排斥。所以我们一般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跟着感觉走。

所以我们整个生死的轮回来自于爱取。爱取就是来自于我们对生命经验的感受产生想象,最后,时间久了就抓住不放,从此以后就挥之不去,变成我们内心的性格倾向。

几年前,我有一个俗家的亲戚,是一个女众居士。她学佛是很精进,她也学过《楞严经》,学过净土宗,学过唯识。她后来得癌症,得了癌症以后她更精进,她每天听经、拜佛,因为她那个时候已经退休了。后来到癌末的时候,我就去看她,我跟她聊。跟她聊的时候,我发觉她心中有罣碍,因为毕竟她在世间上有一点成就,也有点福报,有些因缘是放不下。

谈完以后过了几天,有一天我就觉得,我应该再找她谈一谈。有一天早上我就找她谈,我跟她讲一个偈颂。我说:“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

我先跟她讲因缘法,就是癌末当然面对的是死亡,然后面对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所以一般人都是贪生怕死了。说实在的,不管你今生活得快不快乐,我们还是不愿意死亡。但是你要破她这种对今生的爱取,你要跟她讲说,其实生命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快乐,人生本来是来还债的,一片苦海,所以“生本无可恋”。死亡,你只要不贪生,你对死亡就不需要害怕。这是一种对立的。因为我们会假设认为今生是快乐的,所以我们不想去面对来生。你怎么知道来生不会比今生更快乐呢?你一个破旧的房子可能会面对来生变得更好的房子,所以“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

然后这个第二句话很重要,理观了。“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把它拉到我们最原始的清净心,其实我们本来就没有生死,所以你也没有失掉什么。你说,我失掉了生命。其实从你清净心来说,你从来没有生命,所以你也就没有失去。当然我讲了很多,大概跟她讲将近两个小时,就扣了这四句偈。讲完以后大概中午我离开,到晚上她就往生了。

一个人拖着不走,你就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东西抓住了,“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临终不能安住正念,其实就是你自己在干扰自己。癌症其实是往生最好的机会,因为对一个要往生的人来说,你有太多时间准备,你可以知道你什么时候死,你这个整个死亡的规划,你都是可以做准备的。但是你还是放不下!那么怎么办呢?就靠因缘观跟理观嘛。

所以诸位!临命终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我跟你讲,你佛号念得再好都没有用。你只要触动地雷,你就整个爆炸。我们不要讲前生,那太遥远了,就说你今生。一路走来,你碰到很多的人,你遇到很多的事,有些事情可能你根本就不在乎,它就消失了;但是你一个正常人,到晚年一定有些人跟事在你心中挥之不去的。把它找出来,你用这个观:“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你要在死亡来之前把这个地雷给消灭掉,因为它临命终一定会出现。

就是说,你发觉到,尤其到年纪大就很明显,你经常去忆念某一个人忆念某一件事情,你就要有心理准备了,这就是你临终的罣碍已经出现了。你要趁有生之年,赶快把心中的地雷拔掉。否则,在临终的时候就是业力推着你走,但是你不想走。为什么不想走?因为你心中留恋你的娑婆世界。

我们说厌离娑婆,其实谁在乎外在的娑婆世界!我们在乎的是我们心中所执着的某一个人事那个娑婆世界,你就是执着那个东西。然后就把你今生所有念佛的佛号全部破坏掉。一个影像就够了,前功尽弃。

所以这个空观是很重要,就是怎么样?你一定要有理观的清净心,你还要有事修的清净心,你要有一定的调伏力。然后你这样子做,你临终只要十句佛号就够了。只要你心中的颠倒想一放下,阿弥陀佛光明就自然照进来了,十念往生就够了。但如果你今天抓住妄想不放,阿弥陀佛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你把门给关起来。

所以这个地方,“常乐观如是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就是观察空性,把心透过调伏慢慢地回归到清净,这是很重要的观念。

辛二、重颂 分三:壬一、颂总标;壬二、颂别释;壬三、颂行成

壬一、颂总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菩萨 于后恶世

无怖畏心 欲说是经

应入行处 及亲近处

本经的修学空观的调伏,不是为了往生,它主要是为了讲经。说若有菩萨在佛灭度以后,遇到了各种的恶因缘,你心中依止无怖畏的心,安住忍辱地,调柔、寂静、安稳,来为人解说《妙法莲华经》,应该怎么办呢?应该修“行处”,就理观,你要忆念理观的清净心;你还要透过戒定慧修事修的清净心。要两种清净心,你就能够以无怖畏心来说是《法华经》。这是总标。

壬二、别释 分二:癸一、颂约远论近;癸二、颂非远非近

那怎么做到理观、事修呢?我们看别释,这个地方分两段。

癸一、颂约远论近

先持戒,远离十种过失。

常离国王 及国王子

大臣官长 凶险戏者

及旃陀罗 外道梵志

亦不亲近 增上慢人

贪着小乘 三藏学者

破戒比丘 名字罗汉

及比丘尼 好戏笑者

深着五欲 求现灭度

诸优婆夷 皆勿亲近

若是人等 以好心来

到菩萨所 为闻佛道

菩萨则以 无所畏心

不怀希望 而为说法

寡女处女 及诸不男

皆勿亲近 以为亲厚

亦莫亲近 屠儿魁脍

畋猎渔捕 为利杀害

贩肉自活 炫卖女色

如是之人 皆勿亲近

凶险相扑 种种嬉戏

诸淫女等 尽勿亲近

莫独屏处 为女说法

若说法时 无得戏笑

入里乞食 将一比丘

若无比丘 一心念佛

我们先看第一段的“别明十法”。

第一个,“常离国王,及国王子,大臣官长”。第一个,远离有权势的人。

第二个,远离凶险。对于这种凶险、游戏的,这个要远离,要远离凶险跟游戏。

第三个,远离邪见。这种旃陀罗,外道的邪知邪见的修行者。

第四个,远离二乘。“亦不亲近,增上慢人。”二乘人的特点就是法执特别重,而且他对这种空性的执着特别厉害,所以他容易得少为足。你跟他在一起,二乘人他是属于少事少业少方便住,他只是追求空性的涅盘,而菩萨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两个思想是抵触的,所以佛陀要我们不要去靠近他们。以及“贪着小乘,三藏学者”。贪着小乘就是,他虽然能够广学多闻,学习一些三藏的教法,但是一般来说这个学者是没有信心的,他只有理论没有信根的。或者是“破戒比丘,名字罗汉”,毁破四根本重戒的、无惭无愧的,或者名字罗汉,他自己认为是罗汉,其实他只是一个一般的凡夫。

第五个,是远离放逸。“及比丘尼,好戏笑者。”有些人是攀缘心重的。或者“深着五欲,求现灭度”,这个地方指的是居士。有些人贪着世间的五欲,有些人是一心一意地追求偏空涅盘,这种极端的在家居士都不能亲近。如果这些人以好心、真诚的心来求法,那么“到菩萨所,为闻佛道”,他也要请大乘法门,“菩萨则以,无所畏心,不怀希望,而为说法”。就是说,你可以给他说法,但是你平常不能把他当作同参道友,不能亲近。

第六个,远离欲染。“寡女处女,及诸不男,皆勿亲近,以为亲厚。”远离这些欲染的情况。

第七个,远离非器。亦莫亲近杀生的,或者是卖肉的,或者是淫女。如是之人都是烦恼粗重,不能靠近,非器。

第八个,远离恶业的。从事凶险相扑的,演戏的,或者诸淫女等,这种也是要远离。

第九,远离讥嫌。不要单独在隐蔽处为女众说法,要有第三者在,以免讥嫌。在说法的时候,也不能用轻慢的心来说法。这是远离讥嫌。

第十个,远离危害。如果我们今天要到村庄去乞食,要带一个随从的比丘。如果没有比丘的话要一心念佛,保持正念。远离危害。

这是前面说过的,只是简单地复习一下,这十种过失。

看第二段。

是则名为 行处近处

以此二处 能安乐说

这一段是结示二处。前面的十个法是依止,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成就理观事修而安立的。所以我们前面说过,菩萨的戒法都是为了止观来做准备的,远离攀缘,远离各种的过失。这是前方便。

癸二、颂非远非近

这以下讲真正的止观。癸二,颂非远非近。这个智慧的观察是观内心,内心它没有远近的。这个地方有两段,先看总标二处,再看别明近处。

先看总标。

又复不行 上中下法

有为无为 实不实法

亦不分别 是男是女

不得诸法 不知不见

是则名为 菩萨行处

一切诸法 空无所有

无有常住 亦无起灭

是名智者 所亲近处

这个理观跟事修我们前面讲了很多了。理观,观的是真如的心,是圆满的心,它不能有任何对立的;事修它就是要对立,它要对治的。所以,从理观的角度,“又复不行,上中下法”。不行就是不安住,不安住在上(就是菩萨法)、中(就是缘觉法)、下(就是声闻法)。三乘的教法是可以当作事修的对治的方便,但是从理观的安住来说,是不可以当安住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有对立。三乘的教法都是对立的,空有的对立。

所以,我们不住在这种三乘的教法,就能够不执着有为法(人天的福报等等)、无为法(就是偏空的涅盘),也可以远离实法跟不实法(这个实法指的是空性,不实法是缘起的生灭法);而且又能够远离男相女相,心中对于一切法是不可得;而且不知不见,远离六根的分别(这个不知不见其实是代表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以及六根的分别),“是则名为菩萨行处”。

菩萨行处,它是一种信仰,它不是修来的。说内心本来清净,这是本来就清净的,所以这个清净自然离相,就当作我们的安住处。但是当我们面对现实,要调伏我们如梦如幻的妄想的时候,那就靠事修了。

看事修怎么修。“一切诸法,空无所有”,一切诸法产生的影像,我们一定要空掉我们对它的执着。不执着什么呢?不要执着一种常住相(无为的常住相),也不要执着凡夫的有为的起灭相。远离二乘的涅盘的执着,远离凡夫的生灭的因缘的执着,“是名智者,所亲近处”。

这一个总标,把理观事修讲清楚。理观是真如的心,事修是因缘的对治,这两个差别。

这以下再把这个事修的近处讲得详细一点。看第二段。

颠倒分别 诸法有无

是实非实 是生非生

在于闲处 修摄其心

安住不动 如须弥山

观一切法 皆无所有

犹如虚空 无有坚固

不生不出 不动不退

常住一相 是名近处

我们在对治的时候,要远离两种执着:一个是凡夫的执着,一个是二乘的执着。

凡夫是怎么执着呢?凡夫是“颠倒分别,诸法有无”,有相跟无相。我们看整个人事,它是“有”,因缘和合就有了,但是因缘别离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凡夫在有无当中产生得失的概念。这是凡夫,他的心在因缘的得失、有无里面分别,产生得失的心。这是第一个,凡夫的颠倒。

二乘也是一种颠倒。二乘他偏空,他把空性当实法,把生灭的法当不实法,执着有为法是缘起的生灭相,涅盘寂静是不生灭相,所以他就厌恶有为法,而执着涅盘的寂静之法。其实这也是落于一边。

这两种的执相都是要远离的。

那怎么远离呢?这以下就讲到远离的方法,就是菩萨的观慧。

首先你不可以直接观。诸位!这个修观很重要,这地方很重要,你不能够直接观,你要有一个静中修的基础。刚开始这个观慧是薄弱的,妄想那个攀缘心是强的,所以你要先有一个拜佛、静坐的过程,在寂静处。然后怎么样呢?收摄其心,透过拜佛,专注、皈依,先收摄其心,让内心怎么样?“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先修止。

然后呢?然后在寂静的心中起观,观一切法空,无所有。空掉什么?空掉心中的攀缘。这个时候心就像虚空。你看虚空,你对它生起什么相状,虚空永远不执着。你用白色的墨汁泼它,它也是无相;你用黑色的墨汁泼它,它也是无相。这个心是无住,犹如虚空。内心当中,观一切法都是生灭变化,没有坚固的。这个时候,你就会成就“不生不出,不动不退”,而安住在“常住一相”的清净心,“是名近处”。

这个亲近处,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内心本来清净,对不对?现在怎么就不清净呢?因为我们的内心抓了很多东西。当然,你也可以说前生带来的。不管它是怎么来的,重点是把它放下。“放四大,莫把捉。”其实整个空观就是把不属于你的东西放下。这个因缘已经过去了,你老抓着它有什么用呢?你抓着它,只有继续轮回嘛。所以这个空观就是空掉那种不属于你的心中的影像,你把它放下来。

禅宗有个公案,我们把它讲一下。说是洞山禅师有一次主持一个三个月的禅修。当然,他的道场不仅是他的常住众,还有很多行脚的禅师来参加。三个月以后,最后一支香了,他讲一句话,他说:“东去西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他说,我们的心,东抓一个影像,西抓一个影像,就给自己造成了障碍,轮回的障碍。因为,这些影像,或者你很喜欢它,或者你讨厌它。喜欢的话,就不断地用好的名言赞叹它,去贪爱;不喜欢它,就不断用恶的名言去诃责它。结果,不管你讨厌,不管你瞋恨,结果就是生死轮回。那怎么办呢?你应该把心回到你的原始点去,这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留恋在你过去轮回留下的影像,“东去西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

这个禅师听了以后,他不懂,但是他听了,他是一知半解。这个禅师安居结束以后就走了。走了以后就到石霜楚圆禅师那个地方去参学。石霜禅师说,你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洞山禅师那边来。那洞山禅师有什么开示呢?他就把这句话讲出来,他说,他老人家临走前说:东去西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那石霜禅师说,洞山禅师有解释吧?他说,他没解释。石霜禅师说,我解释一个。石霜禅师说,出门便是草。

这句话回答得好!这个草就是生死业力了。就是说,当你回归到原始点的时候,你那个时候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生死业力,没有烦恼,是一种非常寂静安稳的地方。但是你只要念头又一动,出门便是草,就是你又落入了轮回了。所以这个地方讲到相续力。

所以它这个意思就是说,理观的清净心——安住,还有一个,事修的清净心——调伏,这两个缺一不可。就是说,如果你没有理观,你只是一路地修,你不会相信自己是清净的,你不相信你本来清净。如果你只有理观,你相信自己本来清净,结果你不去调伏,就弄得你心中是心有千千结,结果,你还是做不了主。所以,第一个,你相信你清净;第二个,你努力地去修学,往清净的方向去前进。这两个都需要。

壬三、颂行成

这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若有比丘 于我灭后

入是行处 及亲近处

说斯经时 无有怯弱

这一段是说明修学身业的因相。身安乐行,它表现出来的是调柔、寂静、安稳,这是一种身业的安乐。这个相状怎么来的呢?

“若有比丘,于我灭后”,能够“入是行处,及亲近处。”他能够修理观,不断地告诉自己——我的内心本来清净;第二个,修事修,用空观调伏心中的爱取。你这样子来说《法华经》的时候,你的心就没有怯弱,就很坚定。这是第一个,讲因相,两种因相。

第二个,我们看行成安乐的果相。

菩萨有时 入于静室

以正忆念 随义观法

从禅定起 为诸国王

王子臣民 婆罗门等

开化演畅 说斯经典

其心安隐 无有怯弱

“菩萨有时”,这个修行,这个“有时”就是你要有固定的功课。固定的功课当中,你要万缘放下,进入寂静处;然后修止把心安定下来;然后“以正忆念”,就修观法,用这个空观来消灭心中的爱取,这个“随义观法”,随着空性的义来观一切法空。然后,把心作一个戒定慧的调伏,再从禅定的止观起来,“为诸国王,王子臣民,婆罗门等”来演说《法华经》。你透过这种理观的清净心跟事修调伏过的清净心,你在说法的时候就有两种的功德:“其心安隐、无有怯弱。”这就是身安乐的相状,功德相。

我们看结示。

文殊师利

是名菩萨 安住初法

能于后世 说法华经

“文殊师利!是名菩萨,安住初法”。这个初法就是身安乐行,能够在后世当中安稳地解说《法华经》。

我们看前面的<劝持品>。<劝持品>的菩萨在弘扬《法华经》的时候没有这么多麻烦的事儿,他就是忆念菩提愿就好了,因为他清净心都成就了。就是说,菩萨没有什么安不安稳,他随时安稳,问题是他愿不愿意发心来弘扬佛法,是他要不要。

但是凡位菩萨就不是要不要了。我们凡位菩萨往往都是发很大的愿,问题是能力的问题了。所以佛陀为凡位菩萨讲四安乐,就是说,你要有理观的清净心,事修的清净心,你才能够把你的色身调到调柔、寂静、安稳的状态,来正确地说《法华经》,是这样子。

庚二、口安乐行 分二:辛一、长行;辛二、重颂

辛一、长行 分二:壬一、标章;壬二、行法

壬一、标章

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

这是总标。就是在如来灭后,进入末法时代,凡位的菩萨在末法当中,五浊恶世,发愿弘扬《法华经》,第二个,口业要住在安乐行,口安乐行。

壬二、行法

口安乐行是一个果地的功德,是一个结果。那么因地要怎么修,才能够让自己口业得到安乐呢?

看壬二的“行法”,讲到修行的方法。行法有止行跟观行,先看止行。

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

前面的身业的过失要远离十种过失。这以下,口业要远离四种过失。

第一个,不说过。就是我们在讲经的也好,私底下也好,不乐说人及经典的过。

第一,我们批评某某人,这个人他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些人就喜欢批评人跟事。这有什么缺点呢?蕅益大师说:“人虽有过,于我何干?喜谈人过,如扬粪秽,自薰薰他,自他俱损。”你讲别人的过错,不表示你比较优秀。你经常去说别人的过错,你把所缘境就注意在这个过错,就好像把粪便的污秽给掀起来,结果你不但熏习自己,也伤害别人。所以你说别人的过错,自他俱损,你伤害你的慈悲心,你也伤害到对方。当然这个地方,佛法的意思就是说,你可以私下劝谏。它这个地方的批评是指公开的。

第二,你不能批评经典的过错。蕅益大师说,一切经典都是“如来方便,随宜宣说,如食石蜜,中边皆甜,安得有过?”佛陀讲经典经常是为实施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他是人天乘的,我们就用人天的善法来摄受他;他是二乘,就用二乘。所以,不一定要要求圆满。佛法的态度是这样,只要让你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可以。所以,你没有必要用《法华经》的一佛乘的思想,去看不起那些人天法跟二乘法,没有必要。因为他这个时候就需要这样的法门,所以,你毁谤他,他就没办法进步了。他必须有个过程。这第一个,不说人跟经典的过错。

第二个,不轻慢。也不轻慢其他的弘法法师。每一位法师都有他度化的因缘。其实自利是没有因缘的,就是你在佛堂用功的时候,你心地法门,是要远离因缘。但是你从佛堂走出来,只要利他,那对不起,就是因缘所生法了。利他是你做不了主的,所以利他只能随缘。修行要尽分,利他要随缘。为什么不能轻慢呢?就是说,这个法师讲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他过去生有他度化的因缘。这些人是适合他得度的,你一旦轻慢他、毁谤他,结果,你因为毁谤这个法师而把这些本来要依他得度的居士的善根给破坏了。所以不能轻慢其他法师。

第三个,不叹毁。不赞叹,也不毁谤。我们一个菩萨,也不要说他人的好恶长短,这指的是公开了。为什么不要去赞美一个人,也不要去批评一个人的过失呢?有两个理由:第一个,标准未定。人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从这个角度看这件事情是对的,你从那个角度看这件事情是对的。所以,菩萨公开赞美某一个人、某一个事,就失去你的平等心。所以你一个讲经的法师,要少说人事的问题,因为这个地方没有标准答案。第二个,发心不明。你怎么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这样做有他的用心,有他一时的方便。

所以,我们不要公开地去赞美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也不要公开地去批评某一个人、某一个事的过失,因为标准难定;再者,发心难明。即便对于声闻人,这种修学涅盘寂静的人,也不要公开地称其名而说他的过失,当然也不要公开地称其名赞叹他的功德。这是第三个,不叹毁。

第四个,不怨嫌。你是修净土宗的,对于各种修学的法门,面对禅宗的、天台、唯识的,都不要有一种怨嫌的心,应该慈悲地包容。

这个口业是很重要!诸位,你看身业的过失,身业的过失就算你犯了,但只要你根本戒守到,其实一个人依身业造的罪都不会太重,除非你犯四根本。但是口业会让你瞬间造无间地狱业,这个可怕就在这里。所以,你口业要没有修好,你可能因为批评别人的习惯或批评法的习惯,就直接到无间地狱去了。

我讲一个譬喻。佛陀在《百喻经》上说,有一个老和尚, 他有两个徒弟。他白天带那两个徒弟去托钵,托完钵吃完饭以后,下午就带这两个徒弟打坐。到了晚上的时候,因为老人家身体气血虚弱,脚就酸痛,所以他就叫两个徒弟一个按摩左脚,一个按摩右脚。在按摩的时候两个徒弟就吵起来,他说你没有用力,他说你没有用心,两个就开始争吵。争吵到最后,这个按摩左脚的徒弟就把老和尚的右腿打断了。按摩右腿的徒弟看你把我的打断,我把你的也打断。结果老和尚两只腿都被打断了。

就是说,你批评他,他批评你,最后伤害的是什么?伤害的是整个佛教,大家都不相信了。你唯识宗攻击禅宗的,说,欸,你不往生,你就是怎么怎么的,你退转!禅宗说你们这些人就是贪生怕死,不敢历练。这样的互相攻击,结果两个宗派都完了。

诸位!师父跟你讲真的,口业一定要修好。你要讲一句话之前,你最好是这句话在心中先走过一遍再出来。因为你有时候一句话出去,你收不回来了,你后悔也没用。而且口业的罪恶是很难忏悔的,尤其是越有影响力人讲的话,那你对佛教的伤害基本上是不可弥补。所以不要小看这四段。虽然身业立了十个,你就算犯到一个,顶多就是扰乱你的心思,攀缘心重一点,你只要稍微反省一下,你随时改过来,身业的过失是可以马上修正的。口业, 你讲出去,尤其在网络上你弘传出去,你想收都收不回来,因为很多人听到了,伤害已经造成了。

这个口业一定要注意,这个口业这四种过失。你要没有把握,你对每一件事情没有把握之前,就把嘴巴闭起来就对了。你表示我没有意见,你就对了。

癸二、观行

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

前面是止行,就是禁止四个法。这以下是观行。

这个观行跟前面的身业不一样。身业的观行是空性,它要离一切相,达到理观的清净心、事修的清净心,才能够产生调柔、寂静、安稳。这个口业强调的是善巧方便的说法,所以它是修假观。

怎么假观呢?“菩萨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先契机,你看他是什么根机。他喜欢修人天乘的,你就教他去修人天乘的法,先不要马上去违背他的心意。“有所难问”,如果这个人他善根成熟了,他向你提问题了,那么菩萨就用圆满的大乘法为他解说。这看情况。他善根不成熟,你就讲他相应的法;他善根成熟了,你就讲大乘法,甚至是一佛乘的法,让他成就圆满的中道实相。

所以这个地方讲契理又契机,这两个,就看他根机有没有成熟。

辛二、重颂 分三:壬一、颂标章;壬二、颂行法;壬三、颂行成

壬一、颂标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菩萨常乐 安隐说法

于清净地 而施床座

以油涂身 澡浴尘秽

着新净衣 内外俱净

安处法座 随问为说

这个地方等于是用前面的弘经三轨来配合这个四安乐行。

首先我们看,“菩萨常乐,安隐说法”。这个地方讲到入慈悲室,用慈悲心来安稳说法。第二个,“于清净地,而施床座”。这个是坐法空座,安住在无所得的清净心来说法。第三个,“以油涂身,澡浴尘秽”。先把身体洗干净,着上清净的忍辱衣,使令内外都干净。这个就讲到忍辱,就调柔寂静。就是入慈悲室、坐法空座、着忍辱衣,依止这三个法才能够“安处法座,随问为说”。

我们前面讲到止跟观,止偏重在忍辱衣,观就是坐法空座;现在把慈悲放进来,就是入慈悲室。慈悲是一个发心,要透过慈悲的发心,然后修学止观,达到调柔寂静,最后才正确地说法。我们前面说过,止、观、慈悲是整个四安乐行的三个法门,配合弘经三轨是这个情况。

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讲到口安乐行的总标。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绑定系统,做县令爹的无敌女师爷精灵之我和坂木各自掌控一个地区我和姐妹一起穿越啦灵气复苏后我全家被动物带飞快穿小世界,炮灰的另一种活法我在萌学园用神奇宝贝女修她只想长生造化长生:我于人间叩仙门快穿之夏姬假死后,彪悍农女拐个猎户生崽崽国密局都来了,还说自己不会抓鬼聂佛子的心肝宠身体被掏空,我成为了最强诡异替嫁后,瘸腿王爷被气得活蹦乱跳身为玩家的我在诸天追求完美结局穿成雌虫:撩麒麟撩上瘾我是重生系统之改造女主计划惊悚世界保命秘诀:老婆,救我!洪荒:最强祖巫穿越机智如皇后原神:异世的少女与远方之风惊!大力士被戴绿帽子了!星穹:开局龙尊被镜流强制告白出狱当天,带崽闪婚豪门大佬穿书后大佬让我负责,我不想负开局操作贞子小姐狐妖:剑圣一心我的从一始终田医生的万人迷影帝老公穿越之绝色公主和谐的综漫日常突然撞进了万华镜快穿:拯救女配计划女团重生后,队友全性转了特工毒妃:王爷,我是来暗杀你的为了毕业只能去环球旅行精灵:我的多龙巴鲁托会羁绊进化四合院:我,高级工程师前夫太冰冷,她藏起孕肚去父留子兽世:我哭着被大佬们追四合院之隔墙有耳穿越古埃及之法老的宠妃非正常原神东宫通房穿越之厨娘的恋爱与冒险俺是东北小半仙穿书之男主和我有什么关系娇气炮灰,被恋爱脑病娇觊觎了上娃综后,豪门辣妈反向带崽爆红快穿:当万人迷走配角剧情民国乡村往事
暴风中文搜藏榜:农门炮灰:全家听我谐音改剧情造化长生:我于人间叩仙门隐藏在霍格沃兹的占卜家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乔念叶妄川爱上和尚新婚夜,病秧子老公求我亲亲他魔极道初遇心上人读痞幼的书快穿之夏姬家有表姐太傲娇参加摆摊综艺后肥姐成了顶流我在八零建门派小师祖在炮灰宗门大力投资被赶出家门后,真千金疯狂掉马甲被当替身,踹渣男后闪婚千亿大佬创世幻神录贺年有礼傅总的小娇妻又甜又软假死后,彪悍农女拐个猎户生崽崽快穿: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废妃无双国密局都来了,还说自己不会抓鬼开局被甩,转身带崽闪婚千亿总裁仙途传奇:修仙家族郡主扛着狙击杀来了四合院:许大茂的新生乡野村姑一步步算计太傅白月光仙子师尊的掌控欲实在是太强了暴徒宇智波,开局拜师纲手龙族再起仙妻太迷人,醋夫神君心好累赛尔:没有系统的我,点满了科技修真界亲传们没一个正常人春历元年女尊:昏庸女帝的阶下囚满分绿茶满分嗲精满分作凌虚之上穿越七零给家人安排铁饭碗八零年代:假千金不想当对照组知道吗?怪物学院来了一个人类!快穿:病人美人专宠悲惨反派死亡从学校开始了傅总,夫人又闹离婚了容姝傅景庭我做男仆的那些日子范老板的沉浮人生鸣佐重生:双双成为大筒木漂亮军嫂太好孕,闷骚首长沦陷了东北灵异录黄仙庙契神兽,炼神丹,众神膜拜九少爷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仙道霸主古今来回穿,我囤货养孙子暴富诡夜世界,我能看见别人血条年代修仙:我有山海相伴重生独美后,小皇叔跪求名分守护荣耀发现外室子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重生60:我带姐姐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重生后我靠回档封神顶流雪落重生,不负君心拿我当他替身,合约不续你倒追啥?七零娇气包又美又撩,首长他沦陷了妻子的秘密:一位丈夫失忆后的谜情追踪无双毒士:女帝叫我活阎王!王爷,王妃又去皇宫摆摊了民间怪谈之缝尸人太子侍妾种田,我在古代开超市不正经修仙:开局偷听合欢功睡梦与清醒误惹反派世子后NBA:开局拉了,勇士跪求我回归妙法莲华经正青梅未熟重生80:从摆摊开始发家绑定改字系统,疯批男主跪求原谅盛唐奇幻录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帝娇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宠妃这职业,必须卷起来生命倒计时,高冷总裁妻子疯狂报复我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重生归来,贵女她不对劲我靠切切切当上太医令重生不当舔狗,校花全家急疯了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我重生后,哥哥们都真香了七零:真千金断亲后,全家磕头求原谅算命太准轰动全网,国家都盯上了时光与你,情定今生被读心后,我的马甲全掉了买来的禁欲夫君是太子钓系甜妻,贺总自愿咬上钩我在求生游戏里苟到无敌穿越大乾,我靠打猎养活妻女圣祖大帝传奇离婚嫁京圈大佬,前夫一夜白了头我有一把万能农具大权在握后,新旧夫君挠破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