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个五十二岁的考古界资深专家,被迫日日驻守在考古发掘的最前线,工作时长甚至比那些负责挖掘的工人还要多。
基本上是标准的“007”工作制。
直到有一天,当他满头的黑发几乎熬成雪白,终于在地下数米深处,挖掘出了一处遗址。
那是一座完全由石块垒砌而成的建筑,呈梯台状,形态酷似古代的祭坛。
从规模来看,长度九米,宽度同样九米,占地面积相当可观。
“这……?”
吴世勋凝视着这座建筑的结构,沉思良久,随即脸色骤变,露出了震惊之色。
他连忙翻找手中的资料,不久后,便锁定了目标。
仔细对比一番后,他几乎可以肯定——
“这和高句丽古墓群中的五盔坟,几乎一模一样!”
庆尚南道一带,曾是高句丽与新罗交界之地,若按历史疆域划分,咸阳郡确实属于高句丽的范畴。
但,那只是地图上的界定。
实际上,在如今的棒子国境内,迄今未曾发现任何高句丽的考古遗址。
连一处真正的遗址都没有。
这也是棒子国费尽心机想要寻根高句丽,却始终得不到认可的原因之一。
如果这次他的判断无误……
吴世勋不由自主地吞了口唾沫——那么,这里或许不仅是国家级文化遗址,而是足以震撼世界的重大发现!
对他个人而言,更是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他先前的研究结论得到了验证,而他将成为这一墓葬的首位发现者!
吴世勋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制着激动得微微颤抖的手,他还需要做最后的确认……
“世勋,你再说一遍?到底发现了什么?”
临时办公室内,几位专家面面相觑,神情震惊,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可吴世勋的表情却无比坚定,语气兴奋,毫不迟疑地说道: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刚刚发现了庆尚南道——甚至是整个大寒冥国范围内,唯一的一处高句丽古墓遗址。”
“墓葬的结构,以及墓砖表面的纹饰,都高度符合高句丽晚期贵族墓葬的特征。这些知识我们在华夏学习时已经系统研究过,绝不会认错。”
“你确定?”
一位专家猛地站了起来,随即又晃了晃,重新坐下,脸色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
“基本可以确定。”吴世勋语气笃定,“不过,具体埋葬的是何人,还需要等墓穴打开后才能确认。”
考古发掘就像拆盲盒,而这次的盲盒对他来说,标准极低——只要里面的墓主身份确实属于高句丽,他就赢了。
哪怕后续研究证明,这座墓里没有高句丽特有的月亮罐,甚至那些祭祀品只是某个孩童随手摆放的玩意,考古部门依然可以强行认定:这是李朝皇族在祭祖。
因为只要这个结论成立——高句丽人就是当今大寒冥国所有国民的祖先。
如此一来,“寻根”之路,终于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阿西吧!世勋,这么重要的消息,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们?”有专家语气不善地质问道。
“因为我要对自己的判断负责。”
“好好好,希望你真的能负责。”
“那就不劳你们操心了。”吴世勋微微一笑,“毕竟,我可是遗址的第一发现人。”
在他的带领下,专家们迅速来到墓室正前方。
但凡有点见识的学者,看到这座墓葬的构造,心里基本已经认可了“高句丽古墓”这个结论。
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墓穴内部的具体情况。
按理来说,这种级别的遗址应该直接进行保护,避免破坏。
但就像当年非要打开定陵,看一眼万历皇帝的尸骨一样——考古队的探索欲,早已按捺不住。
别说队伍里没人阻拦,就算真有前辈出来劝阻,怕是也会被“暂时请走”,以免耽误这场世纪发现。
“听说高句丽古墓内部通常有壁画,这么多年过去了,会不会因为氧化而损坏?”
“不会不会,我见过之前某些途径‘找回’的壁画,完好得很,根本不存在氧化问题。”
“再说了,这墓葬并非完全密闭,要氧化早就氧化了。”
“希望壁画完整无损,这样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肯定会成为加分项。”
“希望能出几件珍贵器物,我们庆尚南道的博物馆,实在太寒碜了。”
“来两件青铜器吧,刚好弥补馆藏空缺。”
墓门尚未打开,考古队的成员们便已开始纷纷许愿。
甚至还有人特意找来熟悉的记者,让他们在外围全程记录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对着墓穴许愿是没用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去杭州,找一个叫罗杰的手艺人。
……
随着墓砖一块块被移开,一条狭长幽深的墓道逐渐显露在众人眼前。
专家甲当先一步踏入,吴世勋紧随其后。
借着手中灯光,他们缓步穿过墓道,进入主墓室。墙上铺满了色彩斑斓的壁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红、褐、绿、黄、白、粉、黑……各种色彩交织,勾勒出一幅独一无二的历史画卷。
这样的壁画,在整个大寒冥国,堪称绝无仅有。
“世勋,别让他们进来了。”
专家甲低声提醒,吴世勋立刻明白过来。既然壁画完整,那墓主人的身份基本已经可以确定是高句丽人。
这时候,没必要让其他人进来分一杯羹,自己先看清楚,待会儿接受采访时,话语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他悄然后退几步,堵住墓道。
“怎么回事?怎么不进去?”后面的专家疑惑道。
“前辈说墓里有些特殊情况,需要先仔细研究,等下人多眼杂,怕破坏了关键证据。”
“这样啊……”
尽管有些疑虑,后方的专家还是接受了这个说法,并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很快,大部分人开始陆续撤出墓道。
而吴世勋却站在原地,表面拦人,实际上目光紧盯墓室内的一切,不愿错过任何细节。
墓室中央,一具石棺静静躺在那里,造型简朴,并无过多雕饰。石棺前方摆放着不少青铜器,显然是珍贵的陪葬品。
但吴世勋的注意力并未停留太久,他很快将目光投向了棺后那面墙上的壁画。
壁画人物众多,描绘的多为传说中的神灵——
人首龙身、手托明月的女神,是传说中的女娲;
同样人首龙身、捧着太阳的男子,则是伏羲;
牛首人身、手握禾穗的,应当是神农氏;
背生双翼、手持火把的,则是燧人氏……
然而,这些远古神灵并非壁画的核心。
在正中央,一位身着绿色长袍、头戴平冠的神人立于龙首之上,而在他面前,一名身穿明黄色龙袍的人正单膝跪地,双手高举着一根棕色长棍,似乎在接受神灵的赐予。
专家甲在墓室中走了一圈,最终,目光同样停留在了这幅壁画上。他回头望向吴世勋,低声问道:
“世勋,你怎么看?”
“这名黄袍人,很可能就是墓主人,或者说,这是他理想中的自己。”
“那绿袍的神仙呢?”
“应该是某种天帝形象,代表君权神授。”吴世勋沉吟道。
“有道理。”
专家甲微微点头,朝墓道外示意,意思是可以准备离开了。
接下来,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即将到来——所有媒体的采访,都会围绕他们展开,而后续的研究,自然会交给更专业的团队。
“世勋啊,之前是哥没发现你的才华,你不会怪哥吧?”
“怎么会呢?”吴世勋笑着摇头。
“那就好。等会儿我们一起接受采访,把我们的发现,详细讲述给记者们听。”
专家甲特意在“我们”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意思很明显——这份功劳,必须共同分享。
吴世勋心中暗自苦笑,但面上依旧恭敬地答道:“前辈放心。”
很快,“庆尚南道发现高句丽古墓”的新闻登上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短短两天,这则消息便成功登上bbc,被推向国际视野。
随后,一篇名为《大寒冥国的祖先正是高句丽人,考古证据确凿》的报道在全球迅速传播。
与此同时,大寒冥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国家遗产厅也正式宣布,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展示此次发掘的部分高句丽文物。
然而,在挑选展示文物时,国家遗产厅的负责人却犯了难——
因为墓葬出土的器物上,刻满了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