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之后的星月镇,似乎比白日更富有诗意。窗外的街灯,仿佛一只只小小的星灯,在阑珊里指引着人们回归各自的住所。陆尘在简朴的青旅房间里睡得并不算沉,一夜辗转,多次惊醒。他不是失眠,而是脑海里盘旋着那些白日里所见所闻,人生无常,年轻的梦想,形形色色的创意与热情,全都在夜色中交织成一幅幅画面,久久不散。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照在窗台上,陆尘开门走到青旅的公共走廊,一阵食物的香味扑面而来——有人在小厨房里煎着鸡蛋,也有人煮着咖啡。空气中弥漫着生活最朴素的温暖。他轻声与早起的人们打招呼,对方也笑着回应:“早啊,导师,今天有什么安排吗?”
陆尘笑了笑:“继续去见见你们的工作坊,感受一下年轻人的活力。”
立阳闻声走来,端着刚出炉的蛋糕,像献宝一样递给陆尘:“这是我们团队里一位女孩做的,她说创业不只是科技和市场,也要有美食来调和人心。要不先尝一口,给个评价?”
陆尘拿起一块,小心地咬了一口,蛋香混合着淡淡的甜味,让他心中一暖:“很好吃,看来你们的团队真是多才多艺啊。”
立阳神色里满是自豪:“是的,很多人看似普通,却藏着非凡的潜能,只要给他们一点机会,一点支持,就能带来惊喜。”
随后,两人起身离开青旅,穿过昨天熙攘的市集广场。此刻的广场在清晨中显得寂静,只有几辆小推车早早摆好了地方,等待新一天的客流。阳光洒在不远处一条小溪上,波光粼粼,仿佛为这座小城映射出别样的生机。
工作坊位于星月镇的东侧,是一片改造后的旧厂区,墙面还留有斑驳的痕迹,但经过彩绘和修缮,呈现出年轻而富有创意的氛围。一路走来,陆尘看到墙上涂鸦的漫画、励志标语,还有一些随处摆放的旧物改造作品——木箱改造成的桌椅、废旧轮胎变身为花盆,令他不禁在心里赞叹这群年轻人的想象力。
“这里就是我们的工作坊啦,”立阳指着不远处一栋两层高的灰色小楼,“我们一开始只是租下这层楼的前半段,用来做电脑培训,后来人越来越多,就把整栋楼都慢慢租下来了。现在二楼做编程和设计课程的教学区,一楼主要是手工艺、机械维修等实操技能的场地。”
推开门,陆尘便看到一楼宽敞的大厅被划分成几个区域:有的地方摆满了缝纫机和裁剪台,一群年轻人正在讨论服装设计;另一块区域则聚集着几个男孩,捣鼓着一些拆开的电子元件,似乎想要dIY出什么新奇的发明。
“导师,早上好啊!”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高处传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昨晚在市集上表演吉他的小伙子,此刻正从楼梯上探出头来。“你们来得正好,楼上刚好有个小型宣讲会,一些对编程感兴趣的人在那里听课,您要不要去看看?”
陆尘欣然应允,跟随立阳走上二楼。只见一间大教室里,坐满了神情专注的年轻人。投影屏幕上展示着一些简易的编程示例,讲台旁站着一位看上去年龄不大的讲师,正耐心地为学员答疑。尽管环境简朴,却洋溢着浓浓的求知氛围。
“导师,很多人学编程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有人单纯对技术感兴趣。我们这里随时欢迎新手,只要肯学,就有人教。”立阳低声解释道。看到这些人专注学习的模样,陆尘在他们的眼里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对未知充满了好奇与冲劲。
突然,教室里有人招呼立阳:“负责人,这位是你说的那个陆尘导师吗?可否请他来讲几句?”
陆尘略显意外,扭头看向立阳,后者朝他点了点头,示意可以随意发挥。陆尘思忖片刻,还是走到台前:“大家好,我是陆尘,听说这里有很多对未来怀揣理想的年轻人。”
台下传来轻微的窃窃私语,有人似乎听过陆尘的名字,但并不熟悉;也有人对此大感好奇,屏息等待。
“我只是想说,我们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问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做这些的初衷是什么?’很多时候,技术只是手段,真正支撑你们走下去的,是对某种价值观或者对生活方式的坚持。编程如此,创业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可能会走得很累。如果带着更大的愿景,也许路途会艰难,但你会更有动力去坚持。”
短短几句话,台下便有人频频点头,有人若有所思。“说得好,”那位年轻讲师鼓掌示意,“其实我们也想在课程里融入价值观的讨论,而不仅仅是教语言语法。陆尘老师,您以后有时间,可以多来跟我们分享这方面的心得。”
陆尘微笑着回应:“如果有机会,我很乐意。”
接下来的时间,他陪同立阳继续在各个教室和工作区之间巡回,看着一群群年轻人或在小组讨论,或在设备前实验调试。每个人都脸带兴奋,即使偶尔遇到挫折,也有人在旁鼓励或指导。宛如一个理想国的雏形,让人对未来多了几分信心。
午餐时分,立阳特意邀请陆尘到一家名为“星灯餐吧”的小店。店面不大,却布置得颇具情调,吊灯与墙上的装饰都透露着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店里还摆放着几盆绿植,与文化交流中心的“花开室”有几分神似。
“这里是我们团队的副业之一,也算个实验项目吧,”立阳介绍道,“我们希望创造一个让人能轻松社交、交流想法的休闲场所,同时也提供一些简单餐饮,覆盖基本的开销。”
“不错啊,挺有心思,”陆尘点头称赞,“在舒适的环境里,人们更容易卸下防备,也更容易激发创造力。”
落座后,服务生送上几道简餐和两杯冰咖啡。立阳看着陆尘,神色微微郑重:“导师,其实我一直想问,您觉得我们的这套模式如何?我们把培训、研发、实践、社交空间融合在一起,是不是太分散了?”
陆尘轻轻放下咖啡杯,回想起在交流中心时的经历,温和答道:“任何一个新模式都会面临质疑,但只要你们始终围绕‘帮助年轻人迈出第一步、找到自我定位’这个核心,方式多元不是问题,反而是一种优势。关键是你们如何管理与协调,让每一个环节都能互相支持。”
立阳若有所思,抿了口咖啡:“我们还需要更多人手,也需要更成熟的管理理念。可是,许多年轻人没什么经验,容易在挫折面前失去信心。这时,如何让他们坚持下去,我觉得很困难。”
陆尘微微一笑:“当初我在文化交流中心时,看到很多人因为一句话、一次真诚的对话就重新振作。难的是把这份鼓励变得可持续,让他们不仅得到精神上的支持,也能在现实层面获得足够资源。这就要求你们提供一个尽可能完整的生态环境,既有情感上的抚慰,也有技能与资金的实际助力。”
立阳深呼吸,一脸坚毅:“我懂了,我会和团队继续努力,打造一个兼顾理想与现实的平台,像一盏星灯一样,让那些处在黑暗中的年轻人看到光。”
“这句话很好,”陆尘端起咖啡,与他轻轻碰杯,“星灯微明,却能汇聚成海。只要有人愿意守护,就不会轻易熄灭。”
接下来,两人边吃边聊,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店门外,阳光洒在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脚步轻快,远处隐约传来音乐节拍,似乎又有什么活动在热闹上演。陆尘望着那片喧闹,眼神里却满是宁静。他明白,自己或许无法永远停留在这里,但只要这群年轻人保持热情与初心,这片土地就会孕育出无数的可能。
下午时分,陆尘告别了立阳,打算一个人去小镇走走。他漫步在老街石板路上,看到古董店里陈列的旧时怀表,看到巷口人家门前挂着的风铃,也看到广场某个角落里的孩子在追逐嬉闹。每一幕都似曾相识,却又带着独特的星月镇气息。
夕阳渐渐西沉,他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在橙黄色的余晖下波光粼粼,宛若流动的金线。陆尘在岸边坐下,回想起自己的旅程:从吉隆坡的文化交流中心,到这里的一片热土,这一路走来,见证了太多渴望与追寻,也看到太多挫折与努力。但无论如何,每一段相遇都在心里留下了一道回响,提醒他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名利,而在于能否借自己的一点光,为他人照亮一段路。
夜幕降临时,天空再次被星星点缀。陆尘起身,朝旅舍方向走去。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格外清晰,他抬头看向那片闪烁的星空,仿佛又看到了那些为梦想而奔跑的年轻人,以及在远方始终温暖守候的文化交流中心。